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9378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春季九年级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一、(每小题1分,共8分)

1.古诗名句填写。

(1)__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

(2)山河千古在,______________。

(文天祥《南安军》)

(3)《十五从军征》中与“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所描写的情景相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运用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表现潼关地势险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安史之乱期间战争极其惨烈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出师表》中最能表现诸葛亮的志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20年,中国的抗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GDP正增长的国家,正如毛泽东在《清平乐·会昌》一词中所写的那样:

踏破青山人未老,______________。

【1题答案】

【答案】①.一抹晚烟荒戍垒②.城郭一时非③.兔从狗窦入④.雉从梁上飞⑤.山回路转不见君⑥.雪上空留马行处⑦.峰峦如聚⑧.波涛如怒⑨.一男附书至⑩.二男新战死⑪.苟全性命于乱世⑫.不求闻达于诸侯⑬.风景这边独好

【解析】

【详解】作答此题时,要求句子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字的笔画写准确。

注意“荒、戍、垒、窦、雉、梁、峰峦、聚、附、诸侯”等字词的书写。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

(共16分)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抽噎(yè)坍塌(tān)殉职(xùn)参差不齐(cēn)

B.晕船(yūn)称职(chèn)怂恿(sóng)嗔怪(chēn)如坐针毡(zhān)

C.掺和(chān)澄澈(chéng)报帖(tiě)中伤(zhòng)血气方刚(xuè)

D.瞬息(shùn)商酌(zhuó)黏土(nián)羁绊(bàn)拾级而上(shí)

【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抽噎(yè)——yē;

B.晕船(yūn)——yùn,怂恿(sóng)——sǒng;

D.拾级而上(shí)——shè;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突破的含义有很多种。

摘金夺银,打破纪录,是突破;登上赛场,与高手同台竞技,也是突破;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同样是突破。

B.田野里的“加减法”,换来产业结构一手好牌:

截至目前,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比37.3%,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累计达到5.9万个。

C.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做出全面安排。

D.在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习近平主席集中阐释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心、精神和宗旨的时代意义,分别聚焦于“和平”、“团结”、“进步”。

【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摘金夺银”“打破纪录”为并列关系,“登上赛场”“与高手同台竞技”为并列关系,“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为并列关系;所以“摘金夺银”“登上赛场”“战胜自我”后的逗号都应改为顿号;

C.“以下简称《规划》”是对“《‘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补充说明;括号应紧挨在书名号之后,放在逗号之前;

D.几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引号之间一般不用顿号;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爸爸第一次做的糖醋排骨吃起来味同嚼蜡,真正让我领教了他的“超常厨艺”。

B.只要有人不小心“冒犯”了他,他就会歇斯底里地狂叫,那声音真是如雷贯耳。

C.老师的一番讲解,通俗易懂,使我茅塞顿开,仿佛一下子从黑暗中来到了光明地带。

D.期末考试即将到来,韦青青决定在考试中铤而走险——把笔记带进考场。

【4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味同嚼蜡:

表面意思是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在此形容食物的味道,望文生义;

B.如雷贯耳:

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在此形容声音,望文生义;

C.茅塞顿开:

本义是原来心理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后比喻忽然理解、明白了。

在此形容经过老师的讲解我突然理解了,使用正确;

D.铤而走险:

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含褒义,在此形容把笔记带进考场这一行为,褒贬不当;

故选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卫生组织10日公布的最新疫情数据显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累计已超4亿例,累计死亡逾577万例以上。

B.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环保型制冷系统和环保型制冷剂的使用,也体现和践行了绿色环保、传承自然。

C.新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继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更加积极有为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就业,使全国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D.近年,除了运用刑罚手段外,人民法院贯彻预防原则,运用禁令、诉前保全等多样化措施,预防生态环境损害不再发生和扩大。

【5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语意重复,去掉“以上”或将“逾”改为“达”或“达到”;

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理念”;

D.否定词滥用,去掉“不再”;

故选C。

6.下列关于语法知识、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艺术手法”“理论高度”“彻底解决”“极端自私”都是偏正结构的短语。

B.“在涵盖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城市基础上,新增跨境电商综试区继续向中部、西部城市和地区倾斜”一句中的“向中部、西部城市和地区”在句中充当状语。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D.中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代称,如“鸿雁”代指书信、“丝竹”代指音乐、“烽火”代指战争、“巾帼”代指女子、“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等。

【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C.欧阳修的谥号应为“文忠”,“文正”是范仲淹的谥号。

故选C。

7.语文实践活动。

长平中学九(12)班准备在春季开学初开展以“我们爱劳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材料二: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

巨星陨落,举国同悲。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生前曾说:

“不下田的学生我不带。

”他常年头戴草帽,挽起裤腿,下田试验。

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就是一个农民。

”“禾下乘凉”是他的梦想。

钟南山院士评价他,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材料三:

日前,湖南某小学举行校所共建劳动基地活动,农科所博士团带孩子们种下基地建成后的第一季农作物——油菜。

每个同学负责一小排作物养护。

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1)任务一:

探究以上三则材料,从中概括出三条关于劳动的道理。

(2)任务二:

开展活动之前,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班级要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当卫生委员安排劳动任务时,刘宇同学对安排给自己的劳动任务很抵触:

“我还有几道题没做呢,哪有时间搞卫生?

”如果你是卫生委员,你打算怎样对刘宇进行劝说?

【7~8题答案】

【答案】

(1)示例:

①辛勤劳动是光荣的,好逸恶劳是可耻的;②我们要用劳动创造社会价值;③我们可以从辛勤劳动中体验到快乐。

(2)示例:

刘宇(同学),我知道你学习认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但是,打扫卫生与做题并不矛盾。

打扫卫生不仅可以适当锻炼身体,增强劳动意识,还可以缓解大脑的疲劳,提高学习的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进行提炼概括。

1.根据材料一“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概括为:

辛勤劳动是光荣的,好逸恶劳是可耻的;

2.根据材料二可知,袁隆平一生都在劳动中,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此概括:

我们要用劳动创造社会价值;

3.根据材料三“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概括为:

我们可以从辛勤劳动中体验到快乐。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劝说词。

劝说时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刘宇同学对安排给自己的劳动任务很抵触”,结合劳动的益处——三则材料中体现的劳动的道理,运用得体的语言,注意要有称呼。

示例:

刘宇同学,学习也要劳逸结合。

暂时放下手中的习题,和我们一起大扫除吧。

劳动也是快乐的!

我们共同创造学习的干净整洁的空间,这个过程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缓解学习的疲劳。

快来吧!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

(共26分)

(一)(共8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这时我发现戴着厚玻璃近视眼镜的交通处长李克农在笑我。

他扯扯我的袖子,对我说:

“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

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

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

他们不是佣仆。

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

”正好这个时候,冷水来了。

“谢谢你——同志!

我道歉说。

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

“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

我想,这些孩子真了不起。

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

可是,这第一次遭遇不过是少年先锋队以后要使我感到意外的一系列事情的开端而已,因为我深入苏区以后,我就会在这些脸颊红彤形的“红小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而且忠心耿耿——的身上发现一种令人惊异的青年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生气勃勃的精神。

【乙】

“这可是你说的?

可别后悔?

”孙侦探的手伸入棉袍中,“看这个,祥子!

我马上就可以拿你,你要拒捕的话,我开枪!

我要马上把你带走,不要说钱呀,连你这身衣裳都一进狱门就得剥下来。

你是明白人,自己合计合计得了!

“有工夫挤我,干吗不挤挤曹先生?

”祥子吭吃了半天才说出来。

“那是正犯,拿住呢有点赏,拿不住担‘不是’。

你,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象放个屁,把你杀了象抹个臭虫!

拿钱呢,你走你的;不拿,好,天桥见!

别磨烦,来干脆的,这么大的人!

再说,这点钱也不能我一个人独吞了,伙计们都得沾补点儿,不定分上几个子儿呢。

这么便宜买条命还不干,我可就没了法!

你有多少钱?

8.下列关于以上名著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中国革命的真实历史事件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B.《红星照耀中国》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D.《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9.甲、乙两文段的画线句,各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对此,你有何感悟?

10.乙文段中的孙侦探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8~10题答案】

【答案】8.A9.甲文段中的少年先锋队员,受到革命同志应有的尊重,他的地位与其他的革命同志是平等的;乙文段中的祥子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被人任意欺凌。

感悟:

旧社会没有底层人民的活路,只有投身革命,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拥有最起码的人格尊严。

(答出大意即可)

10.①凶狠(狠心)。

将祥子辛辛苦苦攒的买车钱一个不剩地抢走。

②阴险狡诈。

嘴上称祥子为“兄弟”,实际上完全没有拿祥子当人看,为了抢走祥子的钱,极尽威胁、恐吓之能事。

③欺软怕硬。

对祥子肆意欺压,对稍有点地位、不好对付的曹先生却不敢去“挤”。

【解析】

【8题详解】

A.《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并非“小说”;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画线句“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

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可知,斯诺对少年先锋队员喊“喂”,未得到回应,在交通处长李克农的提醒下,明白应该称少年先锋队员“小鬼”或者“同志”,可见少年先锋队员认为自己理应革命同志应有的尊重,认为自己的地位与其他的革命同志是平等的;

根据【乙】文画线句“把你放了象放个屁,把你杀了象抹个臭虫!

”,联系第一段“孙侦探的手伸入棉袍中,‘看这个,祥子!

我马上就可以拿你,你要拒捕的话,我开枪!

我要马上把你带走,不要说钱呀,连你这身衣裳都一进狱门就得剥下来。

你是明白人,自己合计合计得了!

’”可知,孙侦探认为祥子无关紧要,把祥子称之为“屁”“臭虫”,可见祥子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肆意的被人欺凌;

启示:

底层人民在黑暗的“吃人”的旧社会,他们被压迫,被剥削。

在旧社会像祥子一样的底层人民没有活路,只有投身革命,才能自己当家做主,主宰自己的命运,拥有人格尊严。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乙】文第二段“‘有工夫挤我,干吗不挤挤曹先生?

’祥子吭吃了半天才说出来”,第三段“那是正犯,拿住呢有点赏,拿不住担‘不是’”可知,孙侦探不敢对稍有地位、不好对付的曹先生要钱,却要抢祥子的钱,可见孙侦探欺软怕硬;

根据【乙】文第三段“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象放个屁,把你杀了象抹个臭虫!

拿钱呢,你走你的;不拿,好,天桥见!

别磨烦,来干脆的,这么大的人!

再说,这点钱也不能我一个人独吞了,伙计们都得沾补点儿,不定分上几个子儿呢”可知,孙侦探表面上与祥子称兄道弟,却将祥子成为“屁”“臭虫”,极尽侮辱之能事,不把祥子当人对待,威胁祥子,将祥子的钱全都抢走,可见孙侦探阴险狡诈、虚情假意,是狠心的,没有同情心。

(二)(4分)

阅读议论文《规矩是生命的防线》,完成后面小题。

①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做人的规矩》中曾写道:

“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

”事实上就是这样。

一个人要是没有约束和监督,他的动物性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出来,进而伤及他人、他物。

所以,孟子说: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其实,这样说还不够深刻,应该说:

没有规矩,就难以成人。

而所谓规矩,就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就会被打乱,原本能实现的理想就会被搁浅,不一而足。

②因此,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懂规矩,并且要在它管辖的范围内做事做人。

这就像火车一样,必须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进,才能拥有自己正常的生活和目标,一旦脱离了自己的轨道,结果就不言而喻。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生活要有诗和远方,而一个不懂规矩的人,在抵达诗和远方之前就出事了,甚至永远跟未来美好的一切诀别了。

显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守规矩就是对自己的保护、尊重和升华。

③说实话,好规矩的确能成就人,而将它化作具体行动的人,品格得过硬。

《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西汉大臣张安世就是这样的人。

当年,他曾向朝廷举荐过一个人,此人前来道谢,他非常生气,认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耶!

”从此与此人绝交。

他作为功臣,虽食邑万户,却仍穿夫人亲自纺织的布衣,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他“不望私谢”之举了。

可见,他做自己该做的事,完全做到了超然物外,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要。

这就是他的好规矩,而他在落实它的过程中,显然有过硬的品格贯串始终,否则,再好的规矩也会成为一堆谎话。

而如此过硬的品格,往往都源于一颗“优等的心”,毕淑敏说,这样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④莱蒙特说: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要知道,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矩,一旦你脱离了或破坏了它,可能就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因此,所谓守规矩,既指自己守规矩,又指自己守别人、别物该有的规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尊重自己和别人,防止自己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他人、他物之上。

⑤由此可见,规矩就是生命的防线,有了它,那些假、恶、丑的东西就会被拒之于心门之外,进而防止我们误入歧途。

11.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的中心论点是“规矩是生命的防线”。

B.选文开头引用钱穆先生的话,既引出了本文的论题,又充当了文章的道理论据。

C.选文第①段中的画线句从反面阐述了“没有规矩,就难以成人”的观点。

D.选文最后一段中的“由此可见”中的“此”指的是第④段中莱蒙特所说的话。

1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11~12题答案】

【答案】11.D12.运用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生动形象而又鲜明突出地论证了“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懂规矩,并且要在它管辖的范围内做事、做人”的观点。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点、论据、内容分析。

D.首段引用钱穆先生及孟子的言论,运用道理论证法,阐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阐述何为规矩;第二段综合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将不懂规矩的人与守规矩的人进行比较,阐述不懂规矩的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体现懂规矩才能拥有自己正常的生活和目标,论述“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懂规矩,并且要在它管辖的范围内做事做人”的观点,强调“人懂规矩的重要性”;第三段列举张安世举荐他人拒绝道谢的事例,引用毕淑敏所说的话,论述“好规矩的确能成就人,而将它化作具体行动的人,品格得过硬”的观点,强调遵守规矩的重要性;第四段引用莱蒙特所说的话,运用道理论证法,论述何谓守规矩;根据结尾段中“由此可见,规矩就是生命的防线”可知,“由此可见”中的“此”指代的是上文的论述“规矩是生命的防线”的过程,而并非单指第④段中莱蒙特所说的话;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论证方法:

第②段中“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懂规矩,并且要在它管辖的范围内做事做人。

这就像火车一样,必须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进,才能拥有自己正常的生活和目标,一旦脱离了自己的轨道,结果就不言而喻”将在规矩内做事做人比作火车在轨道上行进,运用了比喻论证法,写出守规矩重要性;

论证方法: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生活要有诗和远方,而一个不懂规矩的人,在抵达诗和远方之前就出事了,甚至永远跟未来美好的一切诀别了”,将不懂规矩的人与前文守规矩的人进行比较,运用对比论证法和道理论证法,阐述不懂规矩的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体现懂规矩才能拥有自己正常的生活和目标;

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充分有力的论证了本段开头“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懂规矩,并且要在它管辖的范围内做事做人”的观点。

(三)(共14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

“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__

(3)孙叔敖为楚令尹_____________

(4)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_____________

14.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时时而间进/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D.皆以美于徐公/自以为大有所益

15.用“|”划分句子的节奏。

(断两处)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16.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17.甲、乙两文都写了______,除此以外,甲文还写了_______________。

【13~17题答案】

【答案】13.①.偏爱②.使……听到③.做(任)④.名词作动词用,穿14.D

15.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16.

(1)现在齐国有方圆(纵横)千里的疆域(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侍卫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您的。

(2)大王您只要牢记这三点,(就)足以把楚国治理好啊。

17.①.进谏②.纳谏及纳谏后取得的成效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

我的妻子偏爱我。

私:

偏爱;

(2)句意:

使我听到的人。

闻:

使……听到;

(3)句意: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

为:

做(任);

(4)句意:

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衣:

穿。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B.介词,向/介词,在;

C.表修饰,不译/表顺承,可不译;

D.都为动词,都译为“认为”;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

地位越高越要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为并列关系,强调身居高位为人应谦虚谨慎,不取不义之财;

故断为: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

(1)今:

如今、现在;地方:

土地方圆;莫:

没有谁;私:

偏爱;

(2)谨守:

谨慎遵守;此三者:

指代前文提到的三条建议;治:

治理。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第一空:

根据【甲】文第一段“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以自身经历委婉劝谏齐王,齐王受到蒙蔽;根据【乙】文“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可知,最后老者直接向孙叔敖提出治理好国家的建议;可见两文都写了进谏;

第二空:

根据【甲】文第二段“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