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9778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docx

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蜻蜓与麻雀

 

学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蜻蜓与麻雀》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

2,学科、年级、课题:

粤教科技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蜻蜓与麻雀》

3,课时数:

共1课时

4,学情分析与课前准备: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粤科版)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课——蜻蜓与麻雀。

教材打破了以往学习动物分类和形态知识时以进化过程的分类地位从低等到高等安排的惯常做法,而是从动物的运动方式——“空中飞”入手,对昆虫与鸟两大类动物进行探究,在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等动物个体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前概念。

作为蜻蜓和麻雀,都是本地常见的两种动物,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对这两种动物具备了相当的生活经验、感性认识。

小朋友们虽然知道它们都会飞,却往往对它们之间的认识、区别很模糊,本课的教学思路胜在不同于以往从概念等理论出发,而是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观察角度出发,通过把握蜻蜓和麻雀同样都会飞出发,质疑“它们都会飞,那蜻蜓和鸟是不是同一类动物呢?

”,从而引导学生去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特征,用区别促认识,学生把对蜻蜓与麻雀明显区别的认识,分别推广到其它动物,让学生找出各自的朋友,在游戏活动中归纳出昆虫和鸟的前概念。

本课课前准备:

蜻蜓和麻雀的课件、图片、文字等资料。

[XX搜索]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蜻蜓与麻雀》课件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认知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区别蜻蜓与麻雀的翅膀特征。

2、认识昆虫类和鸟类的特征,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前概念。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会区别、比较的科学方法。

2、培养观察、记录、判断、整理、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2、乐于合作、探索。

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材分析

通过比较课前搜集的蜻蜓与麻雀的图片资料、文字介绍、实物或标本等,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的翅膀、头部、躯干、足,区别蜻蜓与麻雀的翅膀特征,归纳出这两类群动物的基本特征,观看网络媒体展现的飞行动物大家族,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同时,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识出发,为蜻蜓和麻雀寻找同类伙伴,分析判断蜻蜓和麻雀所属类别,进一步认识昆虫类和鸟类的特征,归纳总结昆虫和鸟类的特征

本课重点、难点:

通过比较观察蜻蜓与麻雀翅膀和外形的不同,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动物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

通过看图片、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走近动物世界,产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2、自主学习:

让学生整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

通过学习的讨论交流,区别蜻蜓与麻雀的翅膀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师:

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和我们三

(2)班的同学一起上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生:

想。

师:

(播放课件)他们是——

 

生:

蜻蜓。

 

【XX图片】麻雀图片

生:

麻雀。

师:

蜻蜓是不是鸟?

生:

不是。

师:

麻雀呢?

生:

是。

师:

蜻蜓和麻雀都会飞,为什么蜻蜓不是鸟而麻雀是鸟?

这节课我们专门来研究蜻蜓和麻雀。

(板书:

蜻蜓和麻雀)

[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的课件和精心的设问,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参与到学习当中,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引导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翅膀的不同

活动一:

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

师:

蜻蜓和麻雀能在天空中飞翔,靠的是什么?

生:

翅膀。

(板书:

翅膀)

师:

它们的翅膀一样吗?

(课件出现蜻蜓与麻雀的翅膀)

 

 

生:

不一样。

【XX图片】蜻蜓图片

【XX图片】麻雀图片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翅膀,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它们的翅膀到底有什么不同,记住哦,把观察的结果用你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记录在试验报告上。

观察时,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翅膀的外形、数量,也可以观察它们翅膀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教师参与学生的观察活动)

师:

哪一组的同学先汇报?

生:

我们小组发现蜻蜓有两对翅膀,麻雀只有一对翅膀,(板书:

两对翅膀、一对翅膀)蜻蜓的翅膀上没有羽毛,麻雀的翅膀上有羽毛。

师:

观察得很仔细。

哪组还有新发现?

生:

我们小组发现蜻蜓的翅膀很薄、透明、容易碎,麻雀的翅膀较厚、有肉、不容易碎。

生:

我们小组发现蜻蜓的翅膀上有一些不规则的线条,麻雀的翅膀上只有羽毛。

师:

哦,蜻蜓翅膀上的那些不规则的线条科学上叫做翅脉。

生:

我们小组发现蜻蜓的翅膀不能收缩,麻雀的翅膀能收缩。

师:

课件显示归纳结果

蜻蜓与麻雀的翅膀比较

项目特征

蜻蜓

麻雀

数量

2对

1对

外形

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

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

活动二:

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师:

你们真行,观察了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就发现了这么多不同。

那么,它们除了翅膀不同外,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吗?

(出示课件)

生:

不一样。

师:

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

观察前,请各个小组确定好观察目标。

你们可以观察两种动物,也可以观察一种动物,还可以观察它们身体的某一相同的部分。

各个小组的成员商量一下,选定观察目标。

生:

第一小组观察蜻蜓和麻雀的身体。

生:

第二小组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头部。

生:

第三小组观察蜻蜓和麻雀的足。

生:

第四小组观察麻雀的羽毛。

生:

第五小组观察蜻蜓的和麻雀的眼睛。

……

师:

选定目标观察后,还应该注意观察动物的次序:

先整体后细节,可以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看那个小组的观察最快最仔细,观察记录做得最好。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与学生一起进行观察活动)

师:

把你们的观察结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吧,哪组先来?

生:

我们小组发现蜻蜓的身体瘦瘦的,没有羽毛,可以分为头、胸、尾巴三部分。

生:

蜻蜓没有尾巴,应该叫做腹部。

师:

补充得非常好!

(播放课件)你们小组继续说。

生:

麻雀的身体胖胖的,全身有羽毛,可以分为头、胸(教师更正:

躯干)、翅膀、尾、足几个部分。

生:

我们小组发现蜻蜓的头很大,有许多眼睛,嘴巴较小,头上还长有像两根胡须一样的东西,叫触角。

麻雀的头较小,有羽毛,头上有一对眼睛,嘴巴又尖又硬。

师:

麻雀的嘴巴科学上叫做喙,发现的还真多。

生:

我们小组发现蜻蜓有三对足,长在胸部,麻雀有一对足,长在身体的下面。

生:

我们小组发现麻雀的羽毛又软又滑,很漂亮,羽毛上各部分的颜色也不一样。

生:

我们小组发现蜻蜓头上的眼睛亮亮的,全部露在外面,叫做复眼,麻雀的眼睛很像人的眼睛,外面有一层皮。

师:

这么细小的地方也能观察出来,真了不起!

师:

老师将你们的观察做了简要的记载,请看黑板,你们同意吗?

生:

同意。

师:

课件显示归纳结果

蜻蜓与麻雀的外形比较

项目特征

蜻蜓

麻雀

数量

2对

1对

外形

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

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

身体外表

没有羽毛

有羽毛

头部

有喙

有口器和触角

3对

1对

活动三:

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

师: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与蜻蜓或麻雀非常相似,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寻找蜻蜓和麻雀伙伴(出示图片:

信天翁、蝴蝶、瓢虫、蝗虫、公鸡、猫头鹰、丽蝇、蝉、鹦鹉、喜鹊)。

如果你觉得谁是蜻蜓的伙伴就把它放在蜻蜓这一边,如果你认为它是麻雀的伙伴就把它放在麻雀这一边,更重要的是要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这样分?

(每组提供一张纸板,各贴上蜻蜓、麻雀的图片,小组长领材料,小组活动。

师:

看来都完成了,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

我们小组认为:

蝴蝶、蝗虫、丽蝇、瓢虫、蝉是蜻蜓的伙伴,信天翁、公鸡、猫头鹰、鹦鹉、喜鹊是麻雀的伙伴。

师:

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生:

我是根据它们身体上有没有羽毛来分的,因为蜻蜓的伙伴没有羽毛,麻雀的伙伴有羽毛。

师:

有道理。

其他小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生:

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方法与他们不一样。

师:

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

生:

我们小组根据足的多少来找的。

蜻蜓的伙伴有三对足,麻雀的伙伴只有一对足。

师:

嗯,肯动脑。

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

还可以根据嘴巴来分,蜻蜓的伙伴嘴巴较小,麻雀的伙伴的嘴巴又尖又硬。

生:

从身体结构上来分,蜻蜓的伙伴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麻雀的伙伴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尾、足几部分。

师:

还有补充吗?

生:

我们小组认为,可以根据触角来分,蜻蜓的伙伴头上有一对触角,麻雀的伙伴的头上没有触角。

师:

理由很充分,老师很佩服你们。

请看屏幕(出示课件,揭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学生齐读)

生:

(齐读)像蜻蜒那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具有一对触角、三对足的动物属于昆虫;像麻雀那样有羽毛、一对翅膀、一对足的动物属于鸟类。

(板书;昆虫、鸟类)

师:

现在知道了吧,蜻蜓为什么不是鸟?

生:

因为蜻蜓没有羽毛。

生:

蜻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具有一对触角、三对足属于昆虫。

师:

(出示蜘蛛图片)它是不是昆虫?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

我认为是昆虫,因为蜘蛛有许多对足。

生:

不对,昆虫只有三对足,而蜘蛛有四对足,所以它不是昆虫。

生:

因为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蜘蛛好像只分为两部分,那就是头部与腹部,所以,我认为它不是昆虫。

师:

观察得仔细,说理很充分。

师:

(出示蝙蝠图片)它是不是鸟类?

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

蝙蝠是鸟类,因为它有一对翅膀能飞,而鸟类也有一对翅膀也能飞。

师:

鸟的翅膀与蝙蝠的翅膀外表有什么不同?

生:

鸟的翅膀外面有羽毛,蝙蝠翅膀上长满细细的毛。

师:

它们的翅膀一样?

生:

不一样。

师:

那你认为蝙蝠是不是鸟类呢?

生:

哦,我知道啦,蝙蝠没有羽毛,不是鸟类。

师:

刚才同学们为蜻蜓和麻雀的伙伴找得非常正确,你们为什么能正确找到蜻蜓和麻雀的伙伴,你们知道这两类动物各有什么特征呢?

  

活动四:

引导学生讨论、小结、归纳昆虫、鸟类的特点

【XX图片】鸟类图片

1、学生分组讨论(将教材上有10种动物图片分类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更好的观察、比较、归纳出同类动物的共同特这征)

2、学生汇报

师:

指着大屏幕,像猫头鹰

信天翁、

鹦鹉、

家鸡

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

它们全身都有羽毛,都有一对翅膀,有一对足,有喙。

师:

对这些共同特征的动物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是鸟类。

像、丽蝇、、瓢虫、、蝗虫、、银豹蛱蝶、、蝉等这些动物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

它们都有一对触角,都有三对足。

师:

(多媒体播放)像蜻蜓这样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是昆虫。

 

(三)练习反馈

1﹑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

蜻蜓、蝉、麻雀、燕子﹑喜鹊﹑老鹰﹑蝗虫﹑蝴蝶﹑蜜蜂﹑家鸡飞行的影像资料,你能说说它们属于昆虫类还是属于鸟类吗?

2﹑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在空中飞行的动物,它们属于昆虫类还是属于鸟类?

蝙蝠是鸟类吗?

查阅有关资料解决疑问。

(四)拓展:

网上学

师:

学累了,大家轻松一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昆虫图片,请小朋友们欣赏。

(出示课件)

【XX图片】昆虫图片

 

师:

今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昆虫类,什么是鸟类。

同学们课后可以多看课外书,多作观察,还可以上相关网站,了解更多有关昆虫类和鸟类的知识。

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一个网站:

【XX搜索】

上面有很多科普知识,包括昆虫类和鸟类的内容,大家课后可以上网看一下

板书设计

蜻蜓与麻雀

昆虫类:

蜻蜓蝉蝴蝶蝗虫蜜蜂……

鸟类:

麻雀燕子喜鹊老鹰家鸡……

 

教学反思: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课时。

教材从动物的运动方式──“空中飞”入手,对昆虫与鸟类两大类动物进行探究,在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等动物个体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类”的概念。

在教学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1、开课需要精心的导入

蜻蜓和麻雀是农村孩子非常熟悉的小动物,但是孩子们平时很少将这两种动物放在一起进行研究。

因此,上课导入时,我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为突破口,将两种动物有机的放在一起,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及时提出问题,产生任务驱动:

蜻蜓和麻雀都会飞,为什么蜻蜓不是鸟,而麻雀是鸟?

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为后面的探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观察需要合理的顺序

观察、比较和记录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序观察是比较和记录的前提。

在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动物时的顺序:

先观察整体,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

引导学生留意以下明显特征:

身体表面(鸟有羽毛)、头部(眼睛、蜻蜓的口器、麻雀的喙和蜻蜓的触角等)、足(蜻蜓三对足、麻雀一对足)等。

观察中要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如把蜻蜓的腹部认作是“尾巴”。

3、探究需要明确的方向

学生在观察蜻蜓和麻雀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确认探究的方向,只有明确观察的目标,学生的探究才能有的放矢。

在观察中,我请各个小组确定好自己小组的观察目标:

他们可以观察两种动物,也可以观察一种动物,还可以观察它们身体的某一相同的部分。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将探究活动做得更加细致、更加充分,使学生对两种动物外形的认识由部分走向整体。

4、合作需要良好的意识

由于小学生的探究是小范围或个体进行的,因此合作意识的培养很重要。

合作探究能够将学生的研究或成果集中起来,让全体学生共享。

如在“活动三:

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中,就需要各个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完成,在叙述寻找它们伙伴的理由时,学生们有以“它们身体上有没有羽毛来分的”,有“根据它们足的多少来找的”,有“根据嘴巴来分的”,有以“身体的构成来分”,还有以“根据头部触角来分的”,各组理由不同,但是都能说明同一个结果,达到全班的共享的效果。

5、课堂需要宽松的氛围

上课、交流或评价时,我尽量言语简练平和,多用探讨、商量的口吻于学生进行交谈,师生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

课堂上,学生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加各项观察活动,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自主地探究、比较、记录、交流,亲历探究过程,充分体会探究的快乐。

整个课堂气氛活泼,学生活动自由,敢想敢说,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在这堂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如在形成昆虫和鸟类的概念时,应该抓住概念,及时拓展,告诉同学们动物除了鸟类和昆虫以外,还有其他类的,学生思维就不会局限于动物只有鸟类和昆虫这两大类错误的意识里。

这些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加强。

 

七、教师情况

省份

广东省

学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

姓名

杨南芳

职称

小教高级

电话

0757—28800905

电子邮箱

S075707760931@

通讯地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528306

自我介绍:

本人从教30年,从事低、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及科学教学、特别是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比较多,所教毕业班,曾获得及格率达100%,总分排名镇第二的好成绩。

虽然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我对教学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一直都在不断的学习,2001年顺利完成了容桂首届数学名师班3年的学习。

2006年被评为容桂优秀教师。

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所写多篇论文曾获街道一、二、三等奖和区的二等奖。

2008年所写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趣释疑、促使参与》还发表在《教育科研与实践》第6期的期刊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