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0356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论语中的成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成语.docx

《论语中的成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中的成语.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语中的成语.docx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导读期末考试

化学工程1002班姓名:

肖陶然学号:

101302207

《论语》中的成语

1不亦乐乎 《学而》

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

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成语义:

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④表示十分高兴。

2犯上作乱 《学而》

原文: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

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

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3节用爱人 《学而》

原文: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

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季节役使人民。

成语义:

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4食无求饱 《学而》

原文: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

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成语义:

吃饭不要求饱足。

5居无求安 《学而》

原文:

同上

成语义:

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6 安贫乐道 《学而》

原文: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

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孔子说:

“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

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7巧言令色 《学而》

原文:

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

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

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8告往知来 《学而》

原文:

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

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就可以知道未来要发生的事。

成语义:

9慎终追远 《学而》

原文:

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

曾子说:

“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成语义:

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10温良恭俭让 《学而》

原文:

以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翻译:

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

成语义:

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11言而有信 《学而》

原文: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翻译:

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义:

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12从心所欲 《为政》

原文: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七十岁的时候,就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会出现违背规矩。

成语义:

①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②代指人的年龄,七十岁。

 

13而立之年 《为政》

原文:

三十而立

翻译:

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

成语义:

指人开始成熟。

 

14见义勇为 《为政》

原文: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翻译:

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那是谄媚。

遇到符合义的事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成语义:

见到了正义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

15 举直措枉 《为政》

原文: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翻译:

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便信服;选拔邪恶的人,安排的位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信服了。

成语义:

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佞。

16 犬马之养 《为政》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

子游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

现在所谓孝顺,就是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

其实这是不够的,对于狗马也能做到饲养。

如果对父母只奉养而不诚心孝顺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没有什么区别?

成语义:

比喻供养父母。

1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为政》

原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

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啦。

成语义:

指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8三十而立 《为政》

原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到事情就不迷惑了;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做出违背规矩。

成语义:

三十岁自立于世,开始成熟。

 

19 随心所欲 《为政》 

原文:

同上。

翻译:

同上。

成语义:

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多含贬义。

20 温故知新 《为政》

原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

温习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就会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作老师了。

成语义:

温习已学过知识有获得新的体会。

也比喻回顾历史,认识现在。

 

21 一言以蔽之 《为政》

原文: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翻译:

《诗经》的内容,用一句概括,就是:

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内容。

成语义:

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22 异端邪说 《为政》

原文: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翻译:

研读邪说,那是残害自己。

成语义:

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被认为有严重危害的思想、言论。

 

23 周而不比 《为政》

原文: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

君子在道义上团结人,不以私利相互勾结;小人善于因私利而勾结,不能在道义上团结人。

成语义:

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24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翻译:

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庭院内观赏八佾之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

成语义:

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25 哀而不伤 《八佾》

原文: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翻译:

《诗经》中的《关雎》篇的内容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

成语义:

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②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之美

26 不咎既往 《八佾》

原文: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翻译:

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再说了,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必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责备了。

成语义:

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备。

 

27 尽善尽美 《八佾》

原文:

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翻译:

孔子谈到韶乐说:

“美极了,又好极了。

”谈到武乐时说:

“美极了,还不够好。

成语义:

形容事物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28 了如指掌 《八佾》

原文:

或问 之说。

子曰:

“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也,其如示诸斯乎!

”指其掌。

 

翻译:

有人问孔子举行“ 祭”的由来。

孔子说:

“不知道。

能懂这种道理的人治理天下,会像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吧!

”孔子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成语义:

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

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29 杞宋无征 《八佾》

原文:

子曰: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翻译:

孔子说:

“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杞国去不足以作为考证的证明;殷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宋国却不足以作为考证的证明。

因为文字资料不足,熟悉夏礼、殷礼的贤人也不多。

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用它来作考证的证明了。

成语义:

杞国、宋国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比喻事情缺乏足够的证据。

30绘事后素 《八佾》

原文: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

翻译:

子夏问道:

“‘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粉嫩的脸庞着色化妆绚丽多彩好打扮啊。

’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

“先有了白地子,然后才画上画。

成语义:

①指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进行彩绘。

②比喻礼乐产生于仁义之后;比喻做事先从简单做起,然后逐步深入。

 

31朝闻夕死 《里仁》

原文:

朝闻道,夕死可矣。

翻译:

早上明白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可以的。

成语义:

早上听到真理,哪怕晚上死去也心甘情愿。

形容对真理的渴望心情。

 

32 恶衣恶食 《里仁》

原文:

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

孔子说:

“士有志于道,而又以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

成语义:

粗劣的衣食。

形容生活俭朴。

 

33 观过知仁 《里仁》

原文:

子曰: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翻译:

孔子说:

“人犯的错误,同他那一类人是一样的。

观察一个人犯的什么错误,就能知道他是哪一类人。

成语义:

通过一个所犯过错的性质,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34 见贤思齐 《里仁》

原文: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

翻译:

孔子说:

“见到圣贤的人考虑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进行自我反省。

成语义:

看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想要向他学习,看齐。

 

35 讷言敏行 《里仁》

原文:

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

孔子说:

“君子要谨慎地说话,而要敏捷地行动。

成语义:

语言迟缓,行动敏捷。

古代儒家所奉行的一种修身之道。

36无适无莫 《里仁》

原文: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翻译:

孔子说:

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要做的,而是服从于义。

37 一以贯之 《里仁》

原文:

子曰: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翻译:

孔子说:

“曾参啊!

我所主张的‘道’是由一个根本的宗旨贯穿始终的。

成语义:

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于其整个儒家学说之中。

泛指将一种理论、思想贯穿于事物的始终。

 

38 造次颠沛 《里仁》

原文: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

君子一刻也不能违背仁德,即使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仁德去做,即使是在流离困顿的时候也必须按照仁德的要求去做。

成语义:

指匆忙不安定。

 

39流离颠沛 《里仁》

原文:

同上

翻译:

同上

成语义:

形容生活困苦而到处流浪。

 

40 安老怀少 《公冶长》

原文: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

使老人们生活安定,朋友们互相信任,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和爱护。

成语义:

使老年人安逸,使年少者归心。

形容使人民生活安定。

 

41不耻下问 《公冶长》

原文: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

子贡向孔子请教:

“孔文子为什么谥号叫做‘文’呢?

孔子回答说:

“因为他聪明而又喜欢学习,遇见比自己差的人,也肯于向他虚心求教,不以为耻辱,所以他的谥号叫做‘文’。

成语义:

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形容虚心求教。

 

42不念旧恶 《公冶长》

原文:

子曰: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翻译:

孔子说:

“伯夷、不记住过去的仇怨,人们对他的仇怨因此减少。

成语义:

不记住或不计较别人过的错误或个人间的仇怨。

43 斐然成章 《公冶长》

原文: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翻译:

我家乡的学生们,志向远大,心气骄傲,而行为粗简,文采都有较高的成就。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教导他们。

成语义:

①富有文采。

多形容文章的文辞生动。

②形容成绩或声名显著。

含褒义。

 

44 计过自讼 《公冶长》

原文:

子曰:

“已矣乎!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翻译:

孔子说:

“算了吧!

我没有过能够看到自身的错误而从内心自责的人。

成语义:

省查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45 善与人交 《公冶长》

原文:

子曰: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翻译:

孔子说:

“晏平仲善于同别人交往,和他相处的时间愈久别人就愈敬重他。

成语义:

善于跟别人结成朋友。

 

46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

原文: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翻译:

开始的时候,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对于人我是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成语义:

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动。

指看人是否言行一致。

 

47 闻一知十 《公冶长》

原文: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翻译:

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推测知道十件事,我知道一件事只能推测出两件事。

成语义:

听到一点就由此此推求而知道十点。

形容非常聪明。

 

48 朽木不雕 《公冶长》

原文:

宰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于予与何诛?

翻译:

宰予白天睡大觉。

孔子说:

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粪土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

对于宰予这个人,何必再去谴责他呢?

成语义:

①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

比喻人或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

②比喻人不堪造就。

 

49朽木粪土 《公冶长》

原文:

同上

翻译:

同上

成语义:

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不可收拾的东西。

 

50 喜怒不形于色 《公冶长》

原文:

子张问曰: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

翻译:

子张问孔子说:

“令尹子文三次担任宰相,没有表现出高兴的神情;三次被罢免,也没有表现出愤怒的神色。

每次罢免时一定把自己旧日的一切政令公务都告诉新任宰相。

成语义:

高兴和愤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

指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51 三思而后行 《公冶长》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

“再,斯可矣。

翻译:

季文子要三次考虑后才做某一件事情。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

“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成语义:

原指经过三次考虑,然后去做。

后泛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去做。

52 愚不可及 《公冶长》

原文: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翻译:

宁武子,当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聪明;当国家昏庸无道时,他就装愚蠢。

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赶得上;他的那种装愚,别人可就赶不上了。

成语义:

原指装傻,别人无法赶上他。

后指极其愚笨。

指处于不利局面善于装糊涂的人。

 

53博施济众 《雍也》

原文: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翻译:

子贡说:

“如果有人广泛地给人民施以好处,又能周济众人,怎么样呢?

可以说是仁德吗?

成语义:

广泛地救济困苦的人。

形容人广施恩惠,使人们免于患难。

 

54 不改其乐 《雍也》

原文: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翻译:

一竹筒粗饭,一瓢冷水,住在简陋的不巷子里,一般人都无法忍受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成语义:

不改变自己的快乐。

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来快乐。

 

55 乘肥衣轻 《雍也》

原文:

子曰:

“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翻译:

孔子说:

公西华到齐国,乘坐肥马驾的车,身穿贵重的皮衣。

成语义:

驾驭肥壮的马,身穿贵重的衣服。

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56 从井救人 《雍也》

原文:

宰我问曰:

“仁者,虽告之曰:

‘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

翻译:

宰我问道:

“有仁德的人,虽然告诉他:

‘一位有仁德的人掉到井里啦。

’他会跟着跳下去吗?

成语义:

跟着落下井的人下井去,以营救落井的人。

比喻做好事不讲方式、不计后果没给别人带来好处而徒然损害自己。

比喻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拯救别人。

 

57箪食瓢饮 《雍也》

原文:

同54

翻译:

同54

成语义:

一箪食,一瓢水。

形容生活贫苦。

 

58 敬而远之 《雍也》

原文:

子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翻译:

孔子说:

“专心倡导人民遵守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又要远离它不要沉迷,这就可以说是聪明啦。

成语义:

尊敬他而又有所顾忌而不去接近他。

既不得罪他,也不接近。

 

59乐山乐水 《雍也》

原文: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

孔子说:

“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

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长寿。

成语义:

 

60 立人达人 《雍也》

原文:

夫仁者,已欲立则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翻译:

作为有仁德的人,自己想要立身,就要帮助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

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已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呀。

成语义:

帮助人建立功业地位。

 

61 能近取譬 《雍也》

原文:

同上

翻译:

同上

成语义:

能够就近拿自己作例子来比方别人。

指推已及人,将心比心。

也指能用就近的事物来做譬喻。

 

62 文质彬彬 《雍也》

原文:

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翻译:

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未免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

只有把文采与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成语义: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不仅文雅,而且懂礼貌。

 

63先难后获 《雍也》

原文: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翻译:

有仁德的人,首先付出艰苦的努力,获得的结果放在后边全不计较,便可以说是‘仁’啊。

成语义:

先辛苦而后收获。

形容不坐享其成。

 

64 周贫济乏 《雍也》

原文: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翻译:

我听说过,君子应救济急需要的人,而救济已经富裕的人。

成语义:

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

 

65浮云富贵 《述而》

原文: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说,那些荣华富贵如同天上的云彩。

成语义:

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

比喻把金钱、地位看的很轻。

 

66 诲人不倦 《述而》

原文: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

孔子说:

“默默地记住接解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对于我有哪些呢?

成语义:

教导人不知疲倦。

形容教导别耐心。

 

67 举一反三 《述而》

原文: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

孔子说:

不到冥思苦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点拔他;不到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一点,他不能由此类推出相关三点,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成语义: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68 乐以忘忧 《述而》

原文:

子曰:

“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翻译:

你为会么不说:

“他的为人,发愤时,竟然忘记了吃饭;快乐时,就忘记了忧愁,连衰老就会到来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成语义:

快乐的忘记了忧愁。

形容非常高兴。

 

69乐在其中 《述而》

原文: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翻译:

吃粗食,喝冷水,弯曲着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

成语义:

快乐就在这里。

 

70临事而惧 《述而》

成语义:

遇到事情而有所惧怕。

指遇到事谨慎处理。

原文:

子曰: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翻译:

孔子说:

“赤手空拳要和老虎搏斗,没有船要趟水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和他在一起。

和我一起的必须是遇事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善于筹划谋略的而能争取成功的人 

71暴虎冯河 《述而》

原文:

同上

翻译:

同上

成语义:

①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②比喻果敢勇猛。

72 求仁得仁 《述而》

原文: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翻译:

求仁德而得到了仁德,不有什么怨恨呢?

成语义:

寻求仁德就得到仁德。

比喻理想、愿望都已实现,如愿以偿。

 

73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述而》

原文: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孔子说:

“三个人在一块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长处,向他们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改正。

 

74 述而不作 《述而》

原文:

子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翻译:

孔子说:

只传述旧知识而不创作新知识,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我把自己比作老彭。

成语义:

只阐述前人的学说,自己并不创新,指没有新的见解。

 

75 信而好古 《述而》

原文:

同上

翻译:

同上

成语义:

信奉并爱好古代文化。

 

76学而不厌 《述而》

原文:

同66

翻译:

同66

成语义: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77一隅三反 《述而》 

原文:

同67

翻译:

同67

成语义: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即举一反三。

78饮水曲肱 《述而》

原文:

同69

翻译:

同69

成语义:

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

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79用行舍藏 《述而》

原文:

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翻译:

孔子对颜渊说:

“任用我,我就去;不任用我,就隐藏起来。

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啊!

成语义:

被任命进就出来干一番事业,不被任用时就退隐。

80 执鞭随蹬 《述而》

原文:

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翻译:

孔子说:

“如果富贵是可以求取的,就是去当一名拿着马鞭的驭者,我也去做。

如果不可以求取,我还是做我爱好的事情吧。

成语义:

手执马鞭,跟在马蹬旁边。

比喻追随左右,尽心效力。

 

81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

原文:

子曰: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译:

孔子说: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追不上,追上了不恐怕再失去它。

成语义: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还怕又被甩掉。

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8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

原文:

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翻译:

同成语义。

成语义:

不居于某种职位,就不用去谋划有关的事务。

 

83 笃志好学 《泰伯》

原文:

子曰: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翻译:

孔子说:

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坚守治国做人之道,有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入,有祸乱的国家,不在哪里居住。

成语义:

一心一意爱好学习。

 

84 犯而不校 《泰伯》

原文:

曾子曰: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翻译:

曾子说:

“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询问;学问多的向学问少的人询问;有才能却像没有,学问充盈却好像很空虚;被人冒犯了也不去计较。

我从前的朋友曾经这样做过。

成语义:

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是儒家提倡的恕道。

85 六尺之孤 《泰伯》

原文:

曾子曰: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与人?

君子人也!

翻译:

曾子说:

“能够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他,能够把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临重大考验坚守气节不动摇屈服。

这是和君子一样的人吗?

是君子一类的人呀!

” 

成语义:

尚未长大成年的孤儿。

8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泰伯》

原文:

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翻译:

曾子说:

“将要死的时候,它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成语义:

人到临死时,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形容临终嘱咐之言。

 

87 死而后已 《泰伯》

原文: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

曾子说:

“有仁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