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0430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docx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从古代希腊到21世纪的今天,两千多年的西方文明孕育出了庞大而严谨的科学体系。

在此之中,无论是历史悠久的经典学科,还是生气勃勃的新兴学科,很难有哪一门能像社会心理学这门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研究的学科一样,对科学家和一般大众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尽管这门自1908年起才开始其科学历史的学科至今仍没有完整统一的定义,尽管她缺乏严整的体系,各种研究取向和理论流派错综复杂,犹如一片港汊纵横的滩涂,但在这短短的不到100年的时间里,社会心理学毕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有目共睹的成就,尤其是我国的社会心理学更是从萌芽开始一直发展到现在不断壮大的局面。

本章即来回顾一下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指出目前社会心理学仍存在的两种取向问题。

第一节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并不长。

通常人们把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分别出版《社会心理学导论》和《社会心理学》的1908年,当成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份。

如此算来,至今社会心理学才有不到100年的历史。

“不过它的思想渊源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的先哲以及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那里。

我们认为作为一种学术思想或理论观点的社会心理学的存在,要比作为一门具体学科的社会心理学的出现在时间上更早得多。

”在各种古老的宗教活动中,就曾利用群众情绪去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各种宗教仪式和禁忌代代相传,这就成了人们交往的一种道德调节器。

此外,古代的演说家就知道如何影响听众以增加演说效果。

这类独特形式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已经存在几千年之久了。

从学者们对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来看,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四个重要时期:

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和社会心理学的扩展时期。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业已形成的学科,一个长足发展、硕果累累的独立领域,在其诞生之前经过了一段长时期的准备阶段。

美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家E·霍兰德(E.P.Hollander)在1971年所著的《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将其称为“社会哲学阶段”,而我国社会心理学界将其称为是“孕育时期”。

这是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一个准备时期,它的母体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并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的西欧思辩哲学。

这一时期与其后的几个时期相比,时间跨度较长,而且由于这一时期中“社会心理学思想同一般的心理学思想的见解紧密相连,因而很难把‘纯粹’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划分出来”,但这一时期理论的系统化和条理化直接为后来社会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总体上看,论及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有两条基本线索。

其一是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Socrates)和柏拉图(Plato),认为人性虽然不能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影响,但是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

苏格拉底说过:

“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的么?

”从这一观点来看,人性是由社会决定的,因此,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设计一种社会,使其中的孩子能够由适当的教育加以适当的塑造。

他的观点在后来的社会哲学家康德(Kant)、歌德(Goethe)和卢梭(J.Jacques)等人的学说中继承了下来,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相信,人是具有潜在的善性的,使人趋向邪恶的是邪恶的社会,因此,改变人性的前提在于改变社会。

这种改变社会、改变人性的方案体现在卢梭的《爱弥尔》中,并一直延续至今,构成了当代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的《超越自由与尊严》、《沃登第二》等一系列著作的母体。

其二是来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他认为社会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决定的,因此改变人的本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来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作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许多著述为当代心理学直接开辟了许多研究领域:

“现代社会心理学许多有关态度或劝说的研究是与亚里士多德直接联系着的,他将这些内容归入了修辞学”;他在《诗学》中提出的“宣泄说”孕育了弗洛伊德(S.Freud)的“心理动力学”,并进而影响到当代社会心理学对人类侵犯行为的研究;他在《尼考马可伦理学》中阐明的人类行为的交换理论观点是当代交换理论的滥觞;而他关于社会和人性的学说则经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g)和托马斯·阿奎那(T.Aquinas),由马基雅维利(N.Machiavelli)和霍布斯(T.Hobbes)给予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美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G·奥尔波特(G.W.Allport)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在哲学知识内部建立了社会心理学的主题思想”的创始人,但是,社会哲学的致命弱点在于,它无法借用经验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这导致了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哲学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批评。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历史变化的时期。

伴随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的发展,许多学科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其中包括那些同社会生活的各个过程有直接关系的学科。

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及其与社会相关的邻近学科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分别脱离哲学母体之后,又从这两门学科中应运而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出现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准备。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T·希布塔尼(T.Ahibutani)指出,社会心理学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独立的学科,其部分原因在于当时已有的学科(主要是社会学和心理学)无法解决某些特点的问题,也就是说,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汇总,也直接产生了建立新学科的需要。

当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变革所导致的大动荡促使人们用已经出现的“政治数学”和人口统计来考察人口、死亡率、家庭收入、生活状况、犯罪类型等社会问题,在这些社会调查中,有不少问题已涉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如法国的帕兰—杜沙特列在1834年发表的两卷本《关于巴黎城里的卖淫》中就使用了警方记录和私人访谈法来了解有关这些妇女的社会出身、对宗教和婚姻的态度、堕落的原因等问题。

虽然他们并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者,也没有意识到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是关于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但在后人看来,他们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头一批样板”。

社会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与社会学中的心理学派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从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Comte)的三大卷《实证哲学教程》宣布了作为独立学科的社会学的诞生之日起,社会学就力图从其他知识领域吸收现有的规律解释一系列社会事实,这种社会学的还原主义在历史上的第一种形式是“生物还原主义”。

这种“生物还原主义”在斯宾塞(H.Spencer)的著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社会学历史中的“有机学派”。

然而,生物还原论的失败迫使他们运用心理学的规律解释社会,这种心理规律决定社会过程的构思注定还是行不通的。

但社会学中的这种心理学倾向为社会心理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尽管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丝毫不亚于社会学,但这种兴趣最初却形成于精神病学和变态心理学。

精神病学实践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特殊暗示形式的催眠术的应用,揭示了个体的心理调节依赖于另一个体的操纵作用这一事实,从而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早在1824年,由布雷德(J.Braid)进行的催眠术实验成为“解释社会心理现象的基础”。

1890年前后,人们又开始将精神分裂归因于社会行为。

这些触及社会心理学的思想都产生在冯特(W.Wundt)的“民族心理学”(1900-1920)之前。

这一切都说明社会心理学在形成过程的一开始就受到两种不同的学科的影响,这一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失。

这就是说,社会心理学中的理论一直带有社会学或心理学的取向问题,而缺乏这一学科的“中性”理论。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Г.М.Анлреева)将社会学和心理学比作社会心理学的“双亲”,是恰如其分的。

在整个社会经验论阶段,以下几大事件成为社会心理学形成的主要标志:

1859年,德国人M·拉扎勒斯(M.Lazarlls)和H·斯坦达尔(H.Steinthal)创办《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并发表了《民族心理学序言》一文,成为民族心理学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由此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

1875年,德国学者A·舍夫勒(A.E.Schaffle)首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社会心理学”一词,在《社会躯体的结构及其生活》一书中,论述了社会生活中的心理状况或民族意识的一般现象。

1894年,A·斯莫尔(A.W.Small)和G·文森特(G.E.Vincent)也在美国率先使用“社会心理学”一词,并将“社会心理学”列为《社会研究导论》一书的主要章节。

1897年,美国人詹姆斯·鲍德温(J.M.Baldwin)以“一种社会心理学研究”为《心理发展的社会和伦理解释》一书的副题,描述了个人是个体化了的社会我,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结果。

同年,N·特里普利特(N.Triplett)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首次发表了一份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报告,对骑自行车人的单独行驶、陪伴行驶以及竞赛的速度进行了测量和对比研究。

由此,这一年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

1898年,法国人G·塔尔德(G.Tarde)写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一书,企图用模仿的概念来解释社会行为。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其象征意义在于社会心理学由此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基于另一种分类标准,乐国安指出,在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主要表现出四种主要的理论形态: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理论和美国的社会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最初形态之一,是19世纪中叶在德国形成的,属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发展线索。

早在1807年,黑格尔(G.W.F.HEgel)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论及过不同于个体精神的绝对精神。

在近一个世纪后,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通过拉扎勒斯和斯坦达尔的杂志深受黑格尔影响,当他完成了“生理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有关大量著作后,在其生命的最后20年中开始写作他的《民族心理学》。

虽然这部多达10卷本的著作在影响方面远不如他的个体心理学体系那么深远,但它却成为社会心理学的来源之一。

法国群众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加布里尔·塔尔德、迪尔凯姆(E.Durkheim)和古斯塔夫·黎朋(G.LeBon)。

塔尔德主要是从事法理学和犯罪学的研究,他在社会心理学方面值得提一笔的是他在其所著的《模仿律》(1890)中创设了模仿理论。

在他看来,模仿不但是犯罪的根本规律,而且可以用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

一个人发明创造,99个人跟着模仿,这样就有了风俗和时尚。

由于他将模仿看成是最简化的个人活动,因此,团体行为也被解释为是个体心理学的,而不是社会心理学的。

迪尔凯姆的理论观点正好同塔尔德的相反,作为早期的最杰出的社会学家之一,迪尔凯姆始终从集体的方面论及人的行为,诸如集体中的自杀问题、宗教问题和公德问题。

他认为集体意识决不是个体意识的相加之和,前者大于后者并决定后者。

在《社会劳动分工论》中,他写道:

“集体意识是独立于个人置身其间的特殊情况的;个人消逝了,它仍旧存在。

”因此,社会心理学开始于群体并终结于群体。

古斯塔夫·黎朋对群众心理学的观点和迪尔凯姆的理论有点相似,“他的群众心理统一律并不意味着一群人仅仅是其成员的平均数或集合体”,而“有某种新的东西出现”。

但他对感染、暗示的论述又受到塔尔德的影响。

迪尔凯姆和黎朋的理论都在美国社会学家罗斯那里得到继承与发展,他的《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当时社会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最系统的论述。

提出本能心理学理论的人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麦孤独。

1908年他在《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中,沿着达尔文(C.Darwin)的进化论的线索,探讨了个体行为的动力问题。

他认为本能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基础。

而作为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本能又有相应的情绪和后天形成的情操相伴随。

情操对本能和情绪起控制作用。

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诸如求食、拒绝、求新、逃避、斗争、性及生殖、母爱、合群、支配、服从、创造、建设等18种本能,并认为从这些本能中可以衍生出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

另外,工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也具有推动作用。

工业心理学即是现在的管理心理学的前身,在美国一般被称为工业社会心理学。

虽然它可以被视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但无论从时间的先后,还是从起初研究的内容来看,它都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过影响。

在美国社会心理学理论这一阶段,社会学家罗斯“开始”了美国的社会心理研究。

罗斯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主张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们的相互作用对其行为的影响。

他认为社会就是模仿、效法,模仿是人类行为形成的基本方式。

模仿遍布于整个社会之中,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罗斯甚至把模仿说扩展到解释时髦、习惯和舆论等社会现象。

罗斯的思想不仅深受塔尔德的影响,而且还深受黎朋的影响。

在罗斯看来,群众受到暗示后就会发生相互影响,这样相互影响就变成群众力量。

因此,群众经过相互影响后,一些荒诞的暗示就更可能吸引群众,以致引起骚动之后,群众也就更加相信他们所受到的暗示,因而也就更加狂热。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社会心理学在其形成的初期,还缺乏导致它不断繁荣的任何一种实验作为理论基础,因此在社会经验论阶段尽管已经宣告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但它毕竟还带有明显的思辩和抽象性质,是一门描述性较强的科学。

从20世纪20年代起,伴随着实验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完成了在其整个历史上最具革命意义的转折,大踏步地走向科学。

这是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即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分析学阶段,其具体特征为:

社会心理学已经从描述转变为实验,从定性转变为定量,从理论转变为应用,并从普遍论转变为特殊论。

从那以后,社会心理学便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由于上述转变,社会心理学从欧洲传统向美国传统转变。

年轻、富有开拓精神和实用主义倾向的美国为同样年轻的社会心理学提供了最为适宜发展的土壤。

“爱搞实验是美国人性格中根深蒂固地特点,而美国的经验又进一步加深了这一特点,美国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实验场……”这一精神和文化氛围既能说明社会心理学从描述向实验的转变,同样也能说明这一时期在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学科中出现的各种转变,心理学从强调本能发展到强调习得,行为主义迅速统治了整个美国,社会学中也同时出现和牢固确立了经验的倾向,“社会理论家”开始让位于用录音机和计算尺武装起来的“社会工程师”或“社会技术师”,文化人类学家也从“安乐椅”走向考察现场,有关非西方民族的现场研究报告一时间风涌迭出。

这种朝向美国传统的改变,使此时的社会心理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表现出了极端的实用倾向,明确地指向实际的社会需要。

这体现在F.H.奥尔波特(F.H.Allport)综合了前人的成果,创立的社会心理学中的实验方法及有关实验成果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奥尔波特的研究主要受到N.特里普立特(N.Triolett)1897年发表的关于他人在场和竞争对个人行为影响的实验报告,以及德国的W.莫德(W.Moede)1913年的有关群体对个人行为影响的实验的启发和影响。

在1916-1919年间,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促进”的实验,富有成效地观察到“合作群体中存在的社会刺激,会使个人工作在速度和数量方面有所增加。

这一增进在涉及外部物理运动的工作中要比纯智力工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他将这些实验成果写进了他于1924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一书,被人们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此外,F.H.奥尔波特的研究除了“社会促进”以外,还研究了从众、群体中的态度试验和人格特征等,这些研究课题一直受到社会心理学家的关注,其中有些已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实验。

将F.H.奥尔波特带有明显的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视为整个社会心理学进入确立时期或社会分析学阶段的标志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是如果因此而忽视了此间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所进行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只把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室研究的社会心理学看作是“科学的”社会心理学的话,那么就不能不导致对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历史的误解了。

事实上,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并不是也不能够代替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20-30年代间,当社会心理学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向前蓬勃发展之时,理论探索的兴趣则通过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C.H.Cooley)、威廉·托马斯(W.I.Thomas)等人延续下来,乔治·米德(G.Mead)是这一派人的集大成者。

乔治·米德的理论兼有哲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色彩。

从内容上看,他将原先社会学家对社会的宏观研究缩小到微观研究,即将社会行为看成是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社会互动。

这一思想为后来的赫伯特·布鲁姆(H.G.Blumer)称为“符号互动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直接孕育了20世纪40-50年代后形成的诸多社会心理学理论。

无论是萨宾(T.Sarbin)的“社会角色”理论、海曼(H.H.Hyman)的“参照群体理论”,还是戈夫曼(E.Goffman)的“社会戏剧理论”、勒默特(E.M.Lemert)的“社会标签理论”,都与米德的思想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另外,社会学家有关社会心理学的经验研究也能与心理学家的实验室研究相媲美。

例如,20世纪30-40年代进行的关于社会心理和社会流动调查,代表作有罗伯特·林德(R.S.Lynd)等人的《中镇》和沃纳(W.L.Warner)的《美式小城》,它们揭示了“一个人所占据的阶级位置是决定其世界观的最重要因素”。

1935年,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盖洛普(G.H.Gallup)运用分层抽样法进行的民意测验调查,导致了民意测验在美国的迅速发展。

四、社会心理学的扩展时期

社会心理学的扩展时期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世界范围内社会心理学新格局的出现时期,这一阶段的最重要特征表现为社会心理学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普及与发展,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正在改变着以西方为中心的格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无疑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心理学在经历了深刻危机之后正在调整原来的发展策略,而前苏联、东欧社会心理学重新建设并在一个时期中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此外中国社会心理学也在迅速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刺激了美国社会心理学的繁荣,而且社会心理学也直接服务于战争。

在这一时期,社会心理学的主要课题包括信仰、偏见、说服、宣传、态度改变及大众传播等。

例如,霍夫兰德(E.P.Hollander)在二次大战中进行了沟通与说服及态度改变的研究;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对1940年战时美国总统选举进行了调查,并在1944年出版的《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而塞缪尔·斯托弗(S.A.Stauffer)等人通过对美军人员的素质及心理状况的调查,提出了“相对剥夺”的概念。

战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围触及有关人际关系和人格特征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其中费斯汀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具有较大的影响。

另外,小群体的研究也有较大的发展,诸如领导方式、竞争、合作等有所涉及。

进入20世纪60年代,社会心理学在美国达到鼎盛时期。

1968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手册》有5大卷,其250万字。

从事社会心理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达5000人。

社会心理学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企业、家庭等,研究课题也更加广泛。

理论建设在此期间也有所成就,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角色理论先后堀起,试图对社会行为作出新的解释。

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开始发生了一场危机。

危机主要发端于美国当时的社会危机,黑人运动、妇女运动、反越战运动以及以“全球大造反”为标志的青年运动造成了社会的大动荡。

面对日益严峻的现实,人们呼吁社会心理学家走出书斋和实验室,到社会现实中去解决最迫切的社会问题。

然而社会心理学家一时手足无措,拿不出治愈社会疾病的灵丹妙药,使人们对这门原来在心目中深得推崇的学科大失所望。

针对这一危机,人们寻找出不少原因,其中包括理论定向问题、研究方法问题和社会期望等问题。

总之,种种问题都说明了社会心理学还是一门不太成熟的学科。

值得提出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社会心理学由美国占据霸主地位。

即使在欧洲,当时也只能说是“美国殖民化”的社会心理学。

这种状况,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有了变化。

一批欧洲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建立欧洲社会心理学的主张。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在欧洲的社会心理学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创新方面都有了自己的特点。

以2001年出版的欧洲《社会心理学手册》为标志,欧洲社会心理学已成功地解构美国社会心理学的霸权地位,并和美国社会心理学一起成为当今世界社会心理学的主流。

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苏联,中断了三十余年的社会心理学开始复苏。

1959年,科瓦列夫的列宁格勒大学学报上发表了题为“论社会心理学”的文章,导致了一场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大讨论。

其主要议题是社会心理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以及如何看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起来的传统社会心理学。

虽然观点各异,但在总体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和客观地评价了西方的社会心理学。

至60年代,前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开始迅速发展。

在60年代初召开的“讨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哲学问题”会议上,指出了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必要性。

1963年,在前苏联心理学第二届代表大会上,讨论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968年,在列宁格勒大学成立了全苏第一个社会心理学教研室。

另外,前苏联也派代表参加了国际上有关社会心理学的专题会议。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经过了20世纪2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大讨论后,70年代以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1972年,莫斯科大学继列宁格勒大学之后也建立了社会心理学教研室,各种社会心理学著作、论文集、研究报告大批出版。

据1977年不完全统计,前苏联社会心理学文献已达2500多种。

到20世纪70年代末,前苏联社会心理学朝着深入研究个性、小群体和集体问题以及社会共同体的方向发展,同时社会心理学家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规划、社会管理、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和大众传播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节两种研究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中,似乎出现了一种彼此接近的运动,与其说这种运动首先形成的是社会心理学这门边缘学科,不如说它首先形成的是“真正的边缘问题”。

这就能够从一种新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当社会心理学形成之时,它趋向于分为两支,一支是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一支是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

”所以,社会心理学学科在20世纪初问世,除了当时社会实践的需要外,更直接的动因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交互作用。

诚然,许多与人类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学科,如语言学、犯罪学、民族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生物学等,都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成长起了各种促进作用,但是对社会心理学起直接孕育作用的则是社会学和心理学这两个“母体”学科,社会心理学从一诞生起便一直带着它的“胎迹”——包含着与生俱来的两种取向:

社会学取向和心理学取向。

社会心理学所以能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这两门学科中独立产生,是因为无论是社会学家还是心理学家都在自己的学科中面临着这类“边缘问题”。

如果说当心理学家注意到个人行为受他人存在影响时,使心理学家触及了社会学,那么,当社会学家开始研究“个体和群体间的互动时……,则社会学家们便涉足了心理学领域”。

一、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1908年以后,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在整个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这种情形的出现,在20年代前要得益于达尔文进化论所取得的全面胜利,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麦独孤自然成为社会心理学的“宠儿”。

在从1908年到1921年的短短13年中,他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就连续印刷了14版之多。

而在20年代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