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9048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风机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钢筋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骨架外形尺寸不准、歪;扣筋被踩向下位移 

原因:

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个别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防治措施:

绑扎时将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2.柱、墙钢筋位移 

原因:

固定钢筋的措施不可靠,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被碰撞,偏离固定位置。

 防治措施:

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

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混凝土浇筑前、后应有专人检查修整。

 

3.受力筋保护层不符规定,露筋 原因:

 

(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间距太大或脱落。

 

(2)钢筋绑扎骨架尺寸偏差大,局部接触模板。

 (3)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受碰撞位移。

 

防治措施:

 

(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要适量可靠。

 

(2)钢筋绑扎时要控制好外形尺寸。

 

(3)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钢筋受碰撞位移。

混凝土浇筑前、后应设专人检查修整。

 

4.绑扎接头松脱 

原因:

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

 

防治措施:

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牢。

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3处。

搬运已扎好的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板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

 

5.柱箍筋接头未错开布置 

原因:

绑扎柱箍筋骨架时疏忽所致。

 防治措施:

做好钢筋绑扎技术交底工作。

 6.弯起钢筋方向错误 

原因:

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核对图纸。

 防治措施:

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或在钢筋上挂牌标识。

 

7.钢筋接头位置错误,受力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不够,在连接区段内接头数量超规范 

原因:

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核对图纸。

 

防治措施:

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8.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够,箍筋数量不足;绑扎不牢 原因:

未认真执行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箍筋绑扎不牢。

 

防治措施:

认真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箍筋绑扎要牢固。

 9.浇灌混凝土不搭马道,乱踩钢筋野蛮施工;竖向插筋无扶正措施造成钢筋位移 

原因:

操作人员成品保护意识不强,技术交底未进行成品保护要求。

 防治措施:

加强对操作人员成品意识,建立工序交接制度,并在技术交底中进行成品保护措施交底,浇灌混凝土必须搭设马道。

 

10.钢筋分项未按规定执行现场“挂牌”制度 

原因:

现场工序验收交接制度规定不清,现场操作人员无现场“挂牌”制度的认识。

 

防治措施:

建立健全工序交接制度,并在技术交底中对现场“挂牌”制度进行交底。

 

11.梁柱接头处柱箍筋数量不足或漏绑 

原因:

因操作困难,未绑加密箍筋;采用模外绑梁筋,后落入梁底,加之梁柱接头早已封模,无法绑梁、柱接头柱箍筋。

 

防治措施:

应合理安排先绑梁筋,待补上梁、柱接头柱箍筋后,再封梁侧模的操作方法。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1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1/10-1/15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1.2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

 

(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1.3结构变形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

 

(2)组拼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随部分地基下沉。

 

(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达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

 

(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面变形。

 

3.防治措施 

(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得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蛤时,其间距要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不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1.4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无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

 

(6)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7)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杠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

(5)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6)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1.5脱模剂使用不当 

1.现象 

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2.原因分析 

(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

 

(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现装饰质量。

 

3.防治措施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

 

(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

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

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

1.6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 

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到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

 

(2)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2)地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未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1.7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

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现象及防治方法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现象越发突出,下面对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形成的原因进行简略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一、蜂窝  

  1、现象:

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3)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3、预防措施:

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

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

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砼的振捣分层捣固。

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砼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

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合适的振捣现象为:

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

灌注砼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

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4、处理方法:

砼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加强养护。

    

二、孔洞  

  1、现象:

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

  

  2、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3)砼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

(4)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5)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

(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砼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3、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砼灌注,使砼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

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严防漏振。

(2)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

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

(3)控制好下料。

要保证砼灌注时不产生离析,砼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4)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4、对砼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三、露筋   

  1、现象:

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砼表面。

    

2、原因分析:

 

(1)砼灌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3、预防措施:

 

(1)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

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

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砼灌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保护层砼要振捣密实。

灌注砼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5)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7)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4、治理方法:

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 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若振捣不实露筋过多则需做处理方法:

在大面积漏振露筋处加构造柱)   

四、缺棱掉角 

  1、现象:

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2、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灌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砼养护不好,棱角处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冬季施工时,砼局部受冻。

 

  3、预防措施:

木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湿润,砼灌注后认真浇水养护。

拆除钢筋砼结构承重模板时,砼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

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拆模后要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冬季砼灌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4、治理方法:

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

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认真养护。

 

   五、施工缝夹层 

  1、现象:

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2、原因分析:

(1)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灌注前,捣实不够。

(2)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

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

   

  3、预防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2)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

(3)在灌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砼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

(4)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

冬季施工时可采用高压风吹。

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闭,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砼砂浆,再灌注砼。

 

  4、治理方法:

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对夹层的处理慎重。

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

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或砼减石子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

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

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现象及防治方法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现象越发突出,下面对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形成的原因进行简略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一、蜂窝  

  1、现象:

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3)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3、预防措施:

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

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

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砼的振捣分层捣固。

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砼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

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合适的振捣现象为:

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

灌注砼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

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4、处理方法:

砼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加强养护。

    

二、孔洞  

  1、现象:

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

  

  2、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3)砼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

(4)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5)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

(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砼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3、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砼灌注,使砼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

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严防漏振。

(2)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

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

(3)控制好下料。

要保证砼灌注时不产生离析,砼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4)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4、对砼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三、露筋   

  1、现象:

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砼表面。

    

2、原因分析:

 

(1)砼灌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3、预防措施:

 

(1)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

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

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砼灌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保护层砼要振捣密实。

灌注砼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5)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7)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4、治理方法:

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 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若振捣不实露筋过多则需做处理方法:

在大面积漏振露筋处加构造柱)   

四、缺棱掉角 

  1、现象:

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2、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灌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砼养护不好,棱角处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冬季施工时,砼局部受冻。

 

  3、预防措施:

木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湿润,砼灌注后认真浇水养护。

拆除钢筋砼结构承重模板时,砼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

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拆模后要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冬季砼灌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4、治理方法:

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

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认真养护。

 

   五、施工缝夹层 

  1、现象:

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2、原因分析:

(1)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灌注前,捣实不够。

(2)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

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

   

  3、预防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2)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

(3)在灌注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