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0617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docx

5CT产品工艺质量计划

目录

1.范围4

2.包含范围4

3.产品质量标准4

3.1.总体要求4

3.2.热处理要求4

3.3.材料与化学成分要求4

3.4.机械性能要求4

3.4.1.拉伸试验4

3.4.2.夏比V型槽冲击试验(总体要求)5

3.4.3硬度试验5

3.4.4淬透性6

3.4.5取样频次6

3.5.尺寸和公差7

3.5.1.接箍料尺寸公差7

3.5.2.成品接箍尺寸和公差7

3.5.3.管体尺寸和公差7

3.5.4.重量公差7

3.6.通径9

3.6.1.通径规尺寸9

3.6.2.通径试验长度9

3.7.长圆套管接箍螺纹公差9

3.8.长圆套管螺纹公差9

3.9.螺纹的处理10

3.10.接箍的表面处理10

3.11.接箍拧接10

3.11.1.拧接公差10

3.11.2.螺纹脂的混合和污染预防10

3.11.3.连接表面的准备10

3.11.4.涂螺纹脂10

3.12.水压试验11

3.13.几何尺寸检查11

3.13.1.管体直线度检验11

3.13.2.管端直线度检验11

3.13.3.外径检查11

3.13.4.管子和接箍料管端壁厚检查12

3.14.无损探伤12

3.14.1.目视检查12

3.14.2.外表面目视检查12

3.14.3.内表面目视检查12

3.14.4.管体无损探伤和测量壁厚13

3.14.5.管端无损探伤13

3.14.6.接箍料无损探伤13

3.14.6.1超声波检验——全壁厚13

3.14.6.2超声波检验13

3.14.7.成品接箍磁粉探伤13

3.14.8.探伤设备校样14

3.14.9.手工超探校样15

3.14.10.磁粉探伤校样15

3.14.11.人工参考缺陷16

3.14.12.缺欠探明16

3.15.喷标,打标和喷漆16

3.15.1.平端管(车丝前)和接箍料16

3.15.2.成品17

3.16.包装和吊装18

3.17.可追溯性18

3.18.出具质保书19

1.范围

本质量计划书规定5CT产品订单的生产制造、检验和试验的接受/判废标准。

2.包含范围

本质量计划书只适用于27/8油管接箍和短节。

3.产品质量标准

3.1.总体要求

本计划所述的短节和接箍必须符合APISPEC5CT第9版,API5B第15版的要求。

3.2.热处理要求

管体和接箍料:

全长淬火加回火。

最低回火温度:

566℃。

在480℃以下旋转矫直的管子,辊痕处硬度不应超过3.4节的规定值。

3.3.材料与化学成分要求

钢级

化学成分,重量%,最大值

C碳

Mn锰

Ni镍

Cu铜

P磷

S硫

Si硅

N80

-

-

-

-

0.030

0.030

-

J55

-

-

-

-

0.030

0.030

-

3.4.机械性能要求

3.4.1.拉伸试验

钢级

屈服强度MPa

抗拉强度MPaMin

伸长率%

MIN

MIN

MAX

J55

379

552

517

0.5

N80

552

758

689

0.5

3.4.2.夏比V型槽冲击试验(总体要求)

根据GB/T229-2007,为了满足试验要求,要求最小剪切面积为75%。

接箍料:

钢级

吸收能J101055L-10-40

平均

单个试样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J55

40

--

27J(最多一个试样)

--

N80

注:

试验温度是0℃±3℃.试验后,报告冲击吸收能和剪切面积百分比。

3.4.3硬度试验

为验证符合硬度要求,取自每一炉批拉伸试验试样的硬度试块应进行全壁厚硬度试验。

管体和接箍料:

在全壁厚,一个象限内做硬度试验,平均硬度(在相同位置上三个洛氏硬度读数的平均值:

外径,中间和内径)不超过23HRC。

3.4.4取样频次

测试项

取样频次

化学成分

熔炼

1/炉

产品

2/炉

拉伸试验

2/200支,l批

冲击试验

1组/200支,l批

3.5.尺寸和公差

3.5.1.接箍料尺寸公差

-接箍料直径公差D

D :

90mm

-壁厚WT

WT :

7.01mm

-长度:

≥4m

3.5.2.成品接箍尺寸和公差

外径:

W:

88.9mm

W :

88.9mm

长度NL=132±0.5mm

3.5.3.短节尺寸和公差

直径公差D

D :

73mm

管端壁厚公差WT

WT :

7.01mm

-长度:

≥8m

-短节长度要求:

1m±0.076m

3.5.4.重量公差

3.5.4.1.单根重量公差

每根管子都要测量长度和重量。

单管重量公差可以在光管状态下进行确认。

单根

a)光管:

一根光管的实际重量除以这根管子的总长得出的值应在下面规定的最大、最小值以内。

米重公差=19.43kg/m

b)车丝和拧接后:

经过车丝和拧接后,每根管子的实际重量不能超过下述重量公差。

mL×(1-3.5%)≤wL≤mL×(1+6.5%)

式中经过车丝和拧接后管子的计算重量为:

mL=(19.43×L)+1.45

L是包括接箍在内的管子测量长度(m)。

19.43是光管理论米重(kg/m)。

1.45是由于管端加工而造成的重量增加(kg)。

3.5.4.2.订单项重量公差

每订单/产品项经过车丝和拧接的管子实际总重(nwL)不应小于该数量的管子计算总重(nmL)减去重量公差。

订单/产品项:

-1.75%

nwL≥nmL×(1-1.75%)

这里,该项经过车丝和拧接的管子的计算重量是:

(19.43×tL)+n×1.45

tL是包括接箍在内的管子测量总长度(m)。

n是每项装载的管子支数。

19.43是光管理论米重(kg/m)

1.45是由于管端加工造成的增重(kg)。

3.6.通径

3.6.1.通径规尺寸

钢级

管子外径

in

重量代号

带螺纹和接箍

最小工作圆柱面长度(mm)

最小通径棒尺寸(mm)

J55

2-7/8”

6.4

100

59.5

N80

2-7/8”

6.4

100

59.5

3.6.2.通径试验长度

对于平端管应做全长通径。

在上扣后,应从接箍端开始至少0.6米的长度内通径。

3.7.油管接箍螺纹公差

螺纹规格

(英寸)

齿高

(in)

螺距

(in/in)

锥度

(in/in)

倒角

紧密距

(in)

Nom.

Tol.

Tol.

Nom.

Tol.

Nom.

Tol.

A&A+(S1-S)

接箍

Max

0.07125

+0.002

+0.003

0.0625

+0.0052

25

+5

3.2

Min

-0.004

-0.003

-0.0026

-5

-3.2

镗孔深度

mm

镗孔直径

mm

外径

mm

长度

mm

承载面宽度

mm

Nom.

Tol.

Nom.

Tol.

Nom.

Tol.

Max

12.7

0.7

116.68

0.7

127

0.8

180±0.5

≥3.97

Min

0.1

0.1

-0.8

注:

牙型角=±1°

3.8.油管短节螺纹公差

螺纹规格

(英寸)

齿高

(in)

螺距

(in/in)

锥度

(mm/M)

倒角

Lc

(in)

紧密距

(in)

Nom.

Tol.

Tol.

Nom.

Tol.

Nom.

Tol.

P&P1

27/8TBG

Max

1.412

+0.05

+0.076

62.5

每米+5.208

45°

+5°

无破坏螺纹连续型的任何缺陷

2.54

Min

-0.1

-0.076

每米

-2.600

-0°

2.54

 

注:

牙型角=±1°[2]检验数量:

20%

3.9.螺纹的处理

螺纹都做防锈处理

3.10.表面处理

所有接箍应做磷化处理。

3.11.接箍拧接

3.11.1.拧接公差

钢级

外径

重量代号(带螺纹和接箍)

lb/ft

接箍机紧拧接扭矩

N.m

最小

最佳

最大

N80

27/8

6.40

1490

1990

2490

J55

27/8

6.40

1070

1420

1780

3.11.2.螺纹脂的混合和污染预防

接箍机紧拧接用的螺纹脂应满足GB/T23512-2009的要求。

打开螺纹脂后,要用油漆刷或其他的工具搅拌油脂,以起到重新混合的作用。

因为在储运过程中,会发生油层分离或者油脂凝固。

打开后应注意不要污染了油脂,比如钻屑、水和污物等。

决不能为了容易上油而向螺纹脂中添加如燃料重油、煤油、机油等物。

与其他材料的混合或者油脂的掺杂会改变摩擦因数/扭矩因数,也会降低抗粘扣性能。

3.11.3.连接表面的准备

在上螺纹脂之前,应该清除连接表面上的湿气和污染物,碎屑和金属碎片。

3.11.4.涂螺纹脂

当连接清洁吹干以后,彻底清理留在螺纹上的刷毛。

接箍内螺纹上要全部涂上一层薄的螺纹脂,让螺纹形状仍然清楚可见。

螺纹脂必须涂到齿根并且完全覆盖整个内螺纹面。

3.12.静水压试验

每根短节都要全长打水压,压力应最低达到API5CT静水压标准压力要求,无泄露。

在全压条件下,保压时间应不低于5秒。

测试液体中必须包含防腐剂以防生锈。

测试后内表面应无明显的水压液体残留。

详见:

《静水压试验规范》

3.13.几何尺寸

应向客户提供以批号为单位的所有管子几何尺寸检查的报告。

3.13.1.管体直线度检验

当管子到达检验台时,应目视检测其全长直度。

当发现管体直线度可能超标时,用张紧的绳子或线检查。

3.13.2.管端直线度检验

用塞尺和靠尺检查管端直线度。

根据API5CT10.13.8的要求,弯垂最大处应采用1.8m(6ft)长的直尺测量,直尺过了弯垂最大处至少还有0.3米与管子表面接触。

3.13.3.外径检查

用游标卡尺或者千分尺检查管体外径。

也可以用校验过的卡规测量。

管体直径应满足3.5的要求。

3.13.4.管子和接箍料管端壁厚检查

每支管子管端和接箍料管端都要做人工壁厚检查。

用校验过的千分尺或卡尺检查管端壁厚。

千分尺与管子内表面的触点最大圆弧半径为19mm。

最小壁厚应符合3.5所述的管端壁厚公差。

3.14.无损探伤

在最终热处理后应进行无损探伤。

3.14.1.目视检查

向客户提供以批号为单位的所有管子外观检查报告。

在最终热处理以后,根据如下要求做目视检查。

3.14.2.管体无损探伤和测量壁厚

每根管子都要对内、外表面的纵向横向缺陷进行全长自动无损探伤。

验收标准:

补充要求:

SR2。

管体需要以最低25%覆盖率做壁厚测量。

3.14.3.管端和接箍料端部无损探伤

管端两头都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内、外表面无损探伤。

探伤的范围从管端起200mm至250mm的距离,且不得小于管体探伤盲区的长度,验收标准:

L2。

3.14.4.接箍料无损探伤

3.14.6.1超声波检验——全壁厚

接箍坯料应对整个全壁厚用外径(OD)表面至平底孔(FBH)的对比标样由制造厂采用超声波压缩波技术方法进行全长检验,以发现并识别缺欠。

接箍料需要以最低25%覆盖率做壁厚测量。

3.14.6.2接箍料超声波检验(外包)

接箍坯料应采用外表面验收水平L2和内表面验收水平L4的超声波剪切波技术方法检查内外表面纵向和横向缺陷。

根据购方和制造厂协商,证明其具有检出对比标样人工缺陷能力的无损检测替代方法也可采用。

3.14.5.成品接箍磁粉探伤(外包)

每支结果应做磁粉探伤。

所有接箍在最终加工之后、磷化之前应进行内外表面检验。

应采用ASTME709的环向磁场湿荧光磁粉法检验表面纵向缺欠,检验记录应保留。

3.14.6.探伤设备校样(外包)

静态校样:

无损探伤机在每一产品规格/订单开始时要进行静态校样。

在任何维修或停止工作超过8小时后也必须进行静态校样。

动态校样:

探伤机动态校样频次如下:

a)每产品规格/订单的开始

b)每班的开始

c)每班的中间

d)每班的结束时

e)每订单/项的结束时

f)任何因改变尺寸而中断操作之前。

3.14.7.手工超探校样(外包)

如果工厂用手工超探对接箍料端部作探伤,应在如下情况下校样:

a)每产品规格/订单的开始

b)每班的开始

c)每班的中间

d)每班结束时

e)每订单/项的结束时

f)每工作4个小时

g)任何因改变尺寸而中断操作之前

在本合同开始生产后,探伤机的参数设置仅能在合格的动态校样后才能修改,并在修改之后进行一次新的校样。

任何探伤设备参数变化后,要进行动态校样。

在任何维修或停止工作超过4小时后也必须进行校样。

3.14.8.磁粉探伤校样(外包)

进行磁粉探伤前,要检查磁粉浓度。

沉淀30分钟后,每100ml的磁悬液,沉淀浓度应在0.1至0.4ml之间。

当用黑光灯计测量时,灯的光照度应不低于1000微瓦每平方厘米。

在进行磁粉探伤的暗室里面,可见光的照度不应大于20勒克斯。

每班的开始和结束应检查磁化(校样),工厂也可以以更高的频率做磁化(校样)。

3.14.9.人工参考缺陷

钢级

最大刻槽深度%

全深度处最大刻槽长度mm

最大刻槽宽度mm

径向钻孔直径mm

N80

5

50

1

1.6

J55

5

50

1

1.6

 

3.14.10.缺欠探明

任何被目视检查或自动探伤探出的外伤应通过修磨或加工完全清除,或根据厂方的意愿直接判废。

修磨缺欠后应该用同样方法再次探伤。

任何淬火裂纹都应拒收,禁止对裂纹修磨。

注:

裂纹:

应力引起的金属开裂,在没有其他任何影响时,不致于使材料发生完全断裂。

钢中的淬火裂纹是由于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过程产生的应力造成的。

3.15.喷标,打标和喷漆

3.15.1.平端管(车丝前)和接箍料

✧钢级色标:

钢级

短节

接箍颜色

整个接箍

色带

1

2

3

4

J55

一条明亮绿色

明亮绿色

N80

一条红色

红色

 

螺纹类型标记:

螺纹类型

标记符号

短圆螺纹

长圆螺纹

偏梯形螺纹

SC

LC

BC

不加厚

外加厚

整体接头

NU

EU

IJ

喷标:

☆短节:

RightAPI5CT-XX[1]

[年季][2]2-7/86.5N1NPbD[炉号][批号]

☆接箍:

RightAPI5CT-XX[1]

[年季][2][炉号][批号]

注意:

[1]API证书号。

[2]两位数,由当年年份的最后一位数字和喷标完成的季度数组成

要求:

1.管体和接箍料上的喷字需要加喷透明漆作为保护。

2.喷标:

喷字起始处离螺纹端距离要超过0.6m(2ft),

3.打标:

打标起始处离螺纹端距离要超过0.3m(1ft)。

3.15.2.成品

颜色标识:

根据APISpec.5CT:

整个接箍涂上绿色。

短节在离接箍或内螺纹不超过0.6m处喷一条明亮绿色环带。

特别注意:

保持接箍颜色不会弄脏。

短节喷字:

喷字起始处离接箍或内螺纹的距离要超过0.6m(24英寸)。

喷标:

成品短节:

SSSS[年季][1]4-1/213.5LSS2L2P57MPaD[炉号][批号][实测长度,单位英尺][理论重量][管号]

注意:

[1]两位数,由当年年份的最后一位数字和喷标完成的季度数组成。

接箍:

SSSS[Year年Quarter季]LL2

压印:

SSSS[年季]LL2LC[批号][序列号]

3.16.包装和吊装

在包装前,每支接箍和短节应按照3.15.2的要求喷漆。

接箍内不能有任何异物,如污物、碎片、液体等。

3.17.可追溯性

可追溯性应符合API5CTSR15.2规定。

炉、批号的可追溯性应该保持到全部产品的结束。

所有的检测报告和检测表都应有可追溯的炉、批号。

以防探伤机校样失败,能可追溯到上一次成功校样后所有产品。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应保持产品的可追溯性,在各个分厂之间转运的产品都应具有写明所有可追溯性信息的发送单。

每捆中都要附有追溯性卡片。

追溯性卡片必须包括:

捆号、炉号、批号、钢级、支数、长度、重量、合格印章以及制造厂施行的每项检查测试的检验合格章。

3.18.出具质保书

质保书应符合API5CTSR15要求。

满足API5CT第九版SR15的要求。

所有的文件具有可追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