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0774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docx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

钢筋质量技术交底

钢筋工程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总承包施工单位

武汉新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博新城D9地块项目经理部)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钢筋工程

分部(分项)工程

基础与主体工程

交底部位

8#楼

日期

年月日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交底内容:

1、工艺流程

熟悉施工图纸→编制钢筋翻样图→钢筋下料→钢筋制作→钢筋绑扎→验收

2、施工要点

2.1钢筋制作

2.1.1钢筋下料前,应仔细核对施工图纸,熟悉结构说明和图集大样,编制钢筋翻样图,核对无误后,编制钢筋下料表,由专职配筋人员配料,确保钢筋配料的准确性。

2.1.2钢筋在施工现场集中制作,用标识卡片标明规格、品种、类型、几何尺寸、使用部位,由专人核对、分类堆放,并挂好标识牌防止钢筋的混用、误用。

2.1.3对钢筋加工的控制

2.1.3.1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2.1.3.1.1I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也不应大于钢筋直径的5倍。

2.1.3.1.2当设计要求末端作135°弯钩时,II级和III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1.3.1.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1.3.2箍筋加工的控制

2.1.3.2.1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除了注意检查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外,尚应注意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一般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2.1.3.2.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135°。

2.1.2.2.3当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方法时,应严格控制冷拉率,对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2.1.4在钢筋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钢筋脆断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特别关注,并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2.2钢筋连接

2.2.1焊接接头必须试焊合格方可施焊。

接头焊接质量逐个目测,用小锤敲打判断焊口的饱满度,并且每层同一规格、型号不超过300个焊接接头,随机抽样一组试件进行试验。

2.3钢筋接头位置

2.3.1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宜设在距支座1/3L范围内、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宜设在跨中1/3L范围内。

(L为梁计算跨度)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的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接头应错开,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

2.3.2柱筋接头位置:

距楼面或柱基顶面不小于500mm,且不小于Hn/6(首层柱根为Hn/3)和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为截面直径)。

上、下层柱筋数量或直径有变化的,按平法16G101-1第36页图1~3要求连接。

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柱端箍筋加密区。

2.4钢筋绑扎

2.4.1绑扎前必须核对成品钢筋的型号、直径、形状、尺寸及数量等是否与料单相符。

钢筋安装绑扎质量,钢筋的品种、直径、外形、形状、尺寸、位置、排距、间距、根数、节点构造、锚固长度、搭接接头、接头错位和绑扎固定以及保护层控制措施等,必须符合规范、规程、标准。

2.4.2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2.4.3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2.5钢筋绑扎接头

2.5.1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5.2受拉区域内,一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未端应做弯钩。

2.5.3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处和两端扎牢。

2.5.4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200mm。

2.5.5绑扎搭接错开时要注意相邻搭接接头中心点距离L≥1.3LL或LLE(有抗震要求时)。

2.6柱钢筋绑扎

2.6.1箍筋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

加密范围要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

筋安装绑扎质量,钢筋的品种、直径、外形、形状、尺寸、位置、排距、间距、根数、节点构造、锚固长度、搭接接头、接头错位和绑扎牢固以及保护层控制措施等,必须符合规范、规程、标准。

2.6.2注意柱的纵向钢筋弯钩朝向柱心。

2.6.3伸出楼面的柱(插)筋应设置定位箍筋,有条件的可采用钢筋焊接固定。

2.6.4保证构造柱钢筋位置正确,柱筋绑扎前应调至准确位置,做到上下垂直。

确保柱主筋垂直、支撑固定不偏位。

2.7梁钢筋的绑扎

2.7.1保证钢筋直径、数量、长度和钢筋锚固长度。

特别注意,悬挑梁要严格按平法16G101-1构造详图第66页要求施工(或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小于挑出部分的1.5倍)。

2.7.2梁箍筋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

主次梁交接处,主梁钢筋在下。

梁、柱接头钢筋较复杂部位,必须先放样确保梁、柱钢筋位置正确。

2.7.3注意梁纵向受力钢筋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2.7.4保证梁柱节点处的钢筋绑扎质量:

将柱的箍筋分段绑扎,首先先将柱箍绑至梁底下;其次在穿好框架梁底筋后绑扎节点区箍筋;最后在绑完框架梁钢筋后再在梁面上加一道节点(定位)箍筋。

也可在箍筋四个角设导筋,将节点区箍筋按要求间距绑在导筋上固定成短钢筋笼,然后再随梁骨架沉入模板内;或者采用两个“U”形开口箍套叠,再焊成封闭箍。

2.7.5梁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

2.7.6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留30mm,以利于浇筑混凝土。

2.8板钢筋绑扎

2.8.1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弹间距线→绑板底筋→绑面筋。

2.8.2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墨线弹出或粉笔划间距线。

2.8.3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2.8.4钢筋网绑扎铁丝头一律向上,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形成八字形,防止网片歪斜变形。

2.8.5特别注意悬挑板钢筋位置要正确,必要时用铁凳承托,保证面筋的有效高度。

2.8.6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

应注意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防止被踩下。

 

2.9钢筋的保护层控制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环境

类别

板、墙、壳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a

-

20

20

-

30

30

-

30

30

b

-

25

20

-

35

30

-

35

30

-

30

25

-

40

35

-

40

35

注:

①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除符合表中规定外,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②机械连接接头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受力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

宜小于25mm。

③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④三类环境中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

⑤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⑥板的保护层厚度15mm,楼板混凝土厚度大于100mm时,保护层厚度可为20mm。

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

环境类别

条件

室内正常环境

a

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b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

海水环境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2.10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塑料或砂浆垫块,垫块数量为:

每平方米不少于3个;确保钢筋保护层正确。

2.11停歇点

1、柱、剪力墙在封侧面模板前,必须经项目部和监理单位等相关人员的验收方可进行。

2、先安装侧模、在模外绑扎的梁,在入模之前必须提前通知项目部和监理单位等相关人员检查验收。

2.12过程控制

2.12.1样板先行

2.12.1.1钢筋下料前应先按钢筋下料单进行钢筋试加工,下料长度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且不浪费材料的前提下,方可大量下料加工。

2.12.1.2钢筋开始绑扎时,将开始绑扎的第一根梁、柱、第一面墙和板的第一个开间钢筋认真绑扎,以用作后续施工的样板。

2.13工序质量控制

2.13.1钢筋加工质量控制

2.13.1.1避免钢丝表面损伤:

2.13.1.1.1一般情况下,钢丝穿过压辊之后,应使上下压辊间隙为2~3㎜。

2.13.1.1.2根据调直的磨耗程度及钢筋性质,通过试验确定调整模合适的偏移量。

2.13.1.2钢筋剪断尺寸的控制

2.13.1.2.1确定应剪断的尺寸后拧紧定尺卡板的紧固螺栓。

2.13.1.2.2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对冲切刀片作往复水平动作的剪断机,间隙以0.5~1mm为合适。

2.13.2.3成型尺寸的控制

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根据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弯曲类型和相应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弯曲处的弯曲直径等),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格备用。

2.13.3钢筋安装质量控制

2.13.3.1骨架外形尺寸控制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2.13.3.2控制绑扎网片质量

2.13.3.2.1堆放地面要平整;搬运过程要轻抬轻放;增加有绑扣的钢筋交点;一般情况下,靠近网

片外两行的钢筋交点都应绑扎牢,而中间部分至少隔一交点绑一扣(易松动的网片,如搬运频繁的

情况,应增加绑扣点);在靠近外围两行的钢筋交点最好按十字花扣绑扎;在按一面顺扣绑扎的区段

内,绑扣的方向应根据具体情况交错地变换;对于面积较大的网片,可适当地用一些直钢筋作斜向

拉结加固。

双向板应满扎。

2.13.3.3控制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2.13.3.3.1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调整垫块数量。

2.13.3.3.2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

保护层垫块应与

底筋绑扎牢固。

2.13.3.4控制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2.13.3.4.1在外伸部分加一至两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木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位移,则应矫正后再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后应马上检查钢筋有无移位,并立即校正。

2.13.3.5控制框架梁插筋错位

2.13.3.5.1外伸插筋通过样模用特制箍筋套上,再利用端部模板进行固定。

端部模板一般做成上下两片,在钢筋位置上各留卡口,卡口深度约等于外伸插筋半径,每根钢筋都由上下卡口卡住,再加以固定。

此外,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如固定处松脱应及时补救。

2.13.3.6控制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数量

2.13.3.6.1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说明。

2.13.3.6.2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拉区理解不同,则应讨论解决或征询设计人员意见。

2.13.3.7控制露筋现象

塑料或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或塑料垫块,绑(卡)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2.13.3.8控制箍筋间距

2.13.3.8.1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有时,也可以按图纸要求的间距,从梁的中心线向两端画线。

特别注意梁第一个箍筋要距支座50mm设,柱第一道箍筋设在距基础面以上50mm。

2.13.3.9防止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

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三道;搬运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避免搬运有搭接接头的钢筋骨架。

2.13.3.10避免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安装操作时随时互相提醒,应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

2.13.3.11避免双层网片移位

利用一些套箍或各种“马凳”之类支架将上、下网片予以相互联系,成为整体;在板面架设跳板,

供施工人员行走(跳板可支于底模或其他物件上,不能直接铺设在钢筋网片上)。

2.13.3.12避免钢筋遗漏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基本记住图纸内容,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

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

和步骤;整个钢筋骨架绑扎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没有某号钢筋遗留。

2.13.3.13避免绑扎接点松扣

一般采用20~22号铁丝作为绑线。

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12~

16mm钢筋宜用20号铁丝;绑扎梁、柱等直径较大的钢筋可用双根22号铁丝。

2.13.3.14避免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

绑扎时使柱的纵向钢筋弯钩朝向柱心。

2.13.3.15避免薄板露钩

检查弯钩立起高度是否超过板厚,如超过,则将弯钩放斜,甚至放倒。

2.13.3.16避免基础钢筋倒钩

要认识弯钩立起可以增加锚固能力,而基础厚度很大,弯钩立起并不会出现露钩现象。

因此,

绑扎时切记要使弯钩朝上。

2.13.3.17避免骨架歪斜

2.13.3.17.1当柱子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但当柱子截面的短边长度不大于400mm且纵向钢筋不多于3根时,可不设置复合箍筋),以使大部分纵向钢筋能被套住,位于箍筋转角处。

有时图纸上并未按以上规定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或复合箍筋,则在施工时要加上,以改善钢筋骨架的牢靠程度,防止歪斜。

2.13.3.17.2加强钢筋骨架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2.13.3.18避免四肢箍筋宽度不准

2.13.3.18.1绑扎骨架时,先扎牢(或用电弧焊接)几对箍筋,使四肢箍筋宽度保持符合图纸要求的尺寸,再穿纵向钢筋并绑扎其他箍筋。

2.13.3.18.2按梁的截面宽度确定一种双肢箍筋(即截面宽度减去两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绑扎时沿骨架长度放几个这种双肢箍筋固定。

2.13.3.18.3在骨架绑扎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四肢箍筋宽度的准确性,发现有偏差应及时纠正。

3、验收标准和质量要求

3.1验收要点

重点验收内容:

①钢筋锚固;②钢筋数量与直径;③钢筋间距(特别检查箍筋加密区、支座第一个箍筋);④钢筋保护层;⑤箍筋弯钩;⑥后浇带钢筋;⑦拉结筋;⑧钢筋搭接长度及接头率;⑨钢筋接头部位;⑩Ⅱ、Ⅲ级钢筋是否有混用现象;⑾钢筋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3.1.1钢筋加工

主控项目:

3.1.1.1按现行国家标准GB1499等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复验报告。

3.1.1.2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当设计无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3.1.1.2.1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3.1.1.2.2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检查方法:

检查钢筋复试报告。

3.1.1.3当钢筋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检查化学成分等专项检验报告。

3.1.1.4受力钢筋弯钩和弯折应符合施工要点中钢筋加工控制的规定。

检查方法:

尺量检查。

3.1.1.5除焊接缝闭环式箍筋外,箍筋末端均应弯钩,形式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施工要点中钢筋加工控制的规定。

一般项目:

3.1.1.5.1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3.1.1.5.2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法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4%;HRB335、HRB400、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1%。

检查方法:

观察及检查。

3.1.1.5.3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偏差率应符合下表要求。

检查方法:

尺量检查。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筋内净尺寸

±5

3.1.2钢筋安装

3.1.2.1主控项目:

3.1.2.1.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3.1.2.1.2连接接头力学性能,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抽取钢筋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规定。

检查方法:

检查接头力学试验报告。

3.1.2.1.3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

观察和尺量检查。

3.1.2.2一般项目:

3.1.2.2.1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少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方法:

观察和尺量检查。

3.1.2.2.2机械连接、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3.1.2.2.3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受力钢筋接头宜相互错开,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

3.1.2.2.3.1在受拉区不应大于50%。

3.1.2.2.3.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3.1.2.2.3.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3.1.2.2.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

3.1.2.2.4.1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3.1.2.2.4.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3.1.2.2.4.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检查方法:

观察,尺量检查。

3.1.2.2.4.4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3.1.2.2.5在梁柱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1.2.2.5.1钢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3.1.2.2.5.2受拉搭接区段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3.1.2.2.5.3受压搭接区段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3.1.2.2.5.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检查方法:

尺量检查。

3.1.2.2.6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详见附表一。

3.1.3钢筋闪光对焊接头、钢筋电弧焊接头、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直螺纹套筒接头

3.1.3.1主控项目: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电弧焊接接头、电渣压力焊接头、直螺纹套筒接头、拉伸试验结果均应合格。

一般项目:

3.1.3.1.1闪光对焊接头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3.1.3.1.1.1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

3.1.3.1.1.2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

3.1.3.1.1.3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3°。

3.1.3.1.1.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3.1.3.1.2电弧焊接头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3.1.3.1.2.1焊缝表面平整,不得有凹陷或焊瘤。

3.1.3.1.2.2焊接接头区域不得有肉眼可看到的裂纹。

3.1.3.1.2.3咬边深度、气孔、夹渣等缺陷允许值及接头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电弧接头尺寸偏差及缺陷允许值

名称

单位

接头型号

帮条焊

搭接焊

钢筋与钢板搭

接焊

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偏移

mm

0.3d

接头处弯折角

°

3

3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

mm

0.1d

0.1d

焊缝厚

mm

+0.05d

0

+0.05d

0

焊缝宽度

mm

+0.1d

0

+0.1d

0

焊缝长度

mm

-0.3d

-0.3d

横向咬边深度

mm

0.5

0.5

在长2d焊缝表面上的气孔及夹渣

数量

2

2

面积

mm2

6

6

在全部焊缝表面上的气孔及夹渣

数量

面积

mm2

3.1.3.1.3电渣压力焊接头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3.1.3.1.3.1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mm。

3.1.3.1.3.2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

3.1.3.1.3.3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3°。

3.1.3.1.3.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3.2检查项目、方法与工具

3.2.1一般规定:

3.2.1.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3.2.1.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验收,其内容包括:

3.2.1.2.1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3.2.1.2.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3.2.1.2.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3.2.1.2.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3.2.2钢筋安装

3.2.2.1主控项目

3.2.2.1.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钢尺检查。

3.2.2.2一般项目

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详见附表一。

4、质量通病防治

4.1柱筋和剪力墙筋位移:

原因是振捣混凝土时碰动钢筋。

应在浇筑混凝土前检查位置是否正确,宜用固定卡或临时箍筋加以固定,浇筑完混凝土修整钢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