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0866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辫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攻主要表现为:

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

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秋序和进步等等,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简单地说,社会学研究付象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与过程不等于对社会进行包岁万象的研究,而是研究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各个部门的结构关系以及这种结构关系的运动变化过程。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这一定义是符合社会学自身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摘编自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捉摸不定,导致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

B.把社会学当作方法科学或剩余社会科学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

C.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不是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

D.以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是社会学史上反实证主义传统的主要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在提出社会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出“社会学研究对象”这一关键阐述对象。

B.第三段首句评价上文内容,又引出下文话题,在论述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四段紧承二、三段中的几个问句,科学地回答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

D.文章在论述“社会学”概念的过程中,采用并列式论述结构,最后得出其科学的定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分析社会学研究领域存在的分歧时,对学术界的不同见解并非都否定。

B认为社会学有特定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绝大多数都不赞成社会学是方法科学。

C.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观点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区别的。

D.准确、科学的社会学定义是符合社会学自身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范爱农

鲁迅

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

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

“安徽巡抚恩铭被JoShikiKin刺杀,刺客就擒。

”大家一怔之后,便研究这刺客是谁。

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

人心很愤怒。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

会众即刻分成两派:

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

他碑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到,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①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

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

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

直到革命②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

“哦哦,你是普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

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

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

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

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

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

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

然而貌虽知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钟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拒是军械司长……在街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边。

爱农做了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

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然而事情凑巧得很,季茀③写信来催我往南京了。

爱农也很赞成,但颇凄凉,说:

“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

你快去罢……”我懂得他无声的话,决计往南京。

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校长设法去掉了。

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

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

他后来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

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

我疑心他是自杀。

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做了四首诗,现在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

“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④,微醉合沉沦。

”中间忘禅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

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

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

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来。

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

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他死后一无所有,遗下一个幼女和他的夫人。

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笔款,—大家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

现在不知道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

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

(取材于鲁迅同题散文《范爱农》,有改动)

[注1①徐伯荪:

徐锡麟,字伯荪。

②革命:

指1911年辛亥革命。

③季茀:

许寿裳,字季茀,鲁迅挚友。

④圜:

同“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称天为“大圜”。

此句谓整个世界都醉生梦死。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乡重逢,作者和范爱农相认后都笑起来,他们在相互嘲笑曾经的剑拔弩张,也为因深深误会而多年杳无信息感到悲哀。

B.文中画线句道出了革命后新政府仍由旧乡绅把持、进人新政府的革命军也很快被腐蚀掉的事实,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C.“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是说范爱农喜欢在喝酒时评论人世,鄙视隐身避世的酒徒,传神地勾勒出了范爱农优世伤时、卓尔不群的形象。

D.本文写人记事朴实平易,刻画人物多用白描手法,人物个性尽现其中;行文感情跌宕起伏,于平实的叙述笔调中蕴含着真挚深厚的感情。

5.从相识到永诀,作者对范爱农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联系文中所叙事件简要概括。

(5分)

6.造成范爱农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传统村落是活的文化遗产,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传统村落逐步消失。

住建部的数据显示,经过抢救性保护,过去5年间,我国基本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全国有63%的村落传统公共建筑得到保护修缮,70%以上的村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收入一万元以上的村落由不足5%增至21%,社会保护意识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但以传统村落占比是全国第一的云南为例,旅游开发的比例不足10%,开发尚可的古村落比例不到1%。

下一步保护工作的难点在于,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的基础较差,在保护、修缮中不仅要提升卫生、餐厨、通风等传统民居的性能,还要与扶贫工作结合,而这些工作的关键是地方政府要重视。

(摘编自《住建部:

开发商不应该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2017年7月31日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注:

我国对古村落的保护是采用名录制,又名“名录保护”,将传统形态完整、遗存丰富、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一个个甄选和认定下来,列入名录,加以保护。

材料三:

在传统村落开发规划和保护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

村落保护的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郁,将传统村落当成“旅游提款机”,忽视了村落固有的文化生态,有导致生态文化灾难的隐患;过分注重村落外表的整齐划一、富丽堂皇和高大上,忽视了村庄“人”的感受,没了原住民,没了原始行业和行当,没了活力和生机。

我省及时出台《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给传统村落保护行为分门别类、设定框架、详细界定、规范约束,给社会大众提供登高望远的观念引领。

比如针对村落保护中的过度商业倾向,《条例》强调“注重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延续性,防止传统村落空心化、过度商业化”“在传统村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应当尊重村民意愿,并对村民所有的建筑物处理作出约定”,提醒人们,村落保护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赚取真金白银,商业化开发更是为了给保护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摘编自《守住传统村落的味和魂》,2017年8月24日《贵州日报》)

材料四:

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资金问题,尽管各地政府部门都有一定的拨款,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村民的保护意识不强,甚至可以说,在一些贫困地区,衣食住行都存在问题,谈传统村落保护无疑是奢侈的。

因而,要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就需要对症下药。

对于资金的问题,除了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之外,各地的科研机构、民间组织乃至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都可以参与进来。

至于意识问题,则需要依靠文化普及,让村民、地方政府都能拥有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自觉。

(摘编自《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2017年8月2日光明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基本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大部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的收人得以不断增长。

B.过度商业化倾向不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这是一种利益至上的行为,会使传统村落变成单纯的旅游区,失去生机和活力。

C.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村落的建筑、原始行业行当和原住民当中,在保护过程中,应尽量将这些因素保存下来。

D.传统村落的消失,根本原因在于村民的贫困,贫困促使人们外出务工,导致村落“空心”,建设更加落后,最后逐渐消失。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用文字和图表形式呈现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文字呈现具体生动,图表形式更直观,各有千秋。

B.材料二中古村落数量变化显示,2000年至2015年我国传统村落的数量大减,形势十分严峻,可见,传统村落巫待保护。

C.从材料二看,我国已经开始了保护传统村落的国家行动,传统村落名录审批个数逐年递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D.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了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显示出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并都结合具体实例指明了解决方向。

E.几则材料围绕“传统村落保护”的话题,分别从背景意义、现状问题、解决方法、未来前景等方面阐述,并预示美好前景。

9.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

“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无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

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

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

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

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

徐起,三发三中。

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

“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揖传

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B.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揖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C.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揖/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D.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揖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量移”是指官吏因罪远滴、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也泛指迁职。

在本文中,是指刘瑾被诛后,朝廷酌情将王守仁从龙场调往庐陵任职。

B.“朔”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即每月的第一天,“朔”即每月的最后一天。

C.“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等原因而退休。

D.“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指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精通兵法。

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围魏救赵”的战术起到了理想的效果。

B.王守仁宽厚仁慈。

张忠、许泰轻视王守仁,纵使京军冒犯他,但他不为所动,对其更加宽厚,最终感化了京兵。

C.王守仁文武兼擅。

他虽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D.王守仁为人正直。

他敢于进言,在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滴;后来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衰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5分)

(2)守仁天资异敏。

滴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中①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②,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官:

秦国官名。

②商山翁:

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

③重华:

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首句化用了“指鹿为马”的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春风”一句是说,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

E.“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直接描写了桃花源中的美丽景色。

15.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

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诗经·氓》中,主人公充满愤慈地批判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感情经常变化的句子是“,。

(2)《登高》中,杜甫写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视线由高处转向江面洲头,用“”一句,描写出一幅精美的画面。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连续运用比喻,形容危亡国家与个人坎坷命运紧密相连的名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有关专家指出,核心素养从提出到落实很难一挥而就,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在实践中将培育指标与具体课程相结合,分阶段科学推进。

②近几年来,一场深刻的经济改革在神州大地激荡,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转变职能,市场在松绑除障中释放活力,引领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行。

③一边是洋房名望,英伦风景;一边是祖国召唤,从头开始。

黄大年义不容辞地选择了后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辞职手续,回到祖国。

④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3000名贫困生完成了高中学业。

这位被人誉为“炭火教授”的优秀党员,其品其德,山高水长。

⑤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强调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强调对绵延5000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包括摧发难数的优秀文艺作品应充满骄傲和自信。

⑥“学问不问有用无用,只问精不精”,季羡林曾这样答记者问。

“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他如此形容自己的苦苦求索、精益求精的漫长学术岁月。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朗读者》采用“明星结合素人”的嘉宾阵容,知名人士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结合,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

B.任务驱动式阅读是一种集合了阅读、思考、收集、分类、归纳等综合学习能力,并从中诞生出相应的研究成果,值得向广大师生推荐。

C.2016年8月21日,第74届雨果奖授予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中国作家郝景芳,但是郝景芳以及她的小说《北京折叠》对我们是非常陌生的。

D.古代典籍《尚书·洪范》认为,幸福就是享有“五福”,包括长寿、健康安宁、敬德修行、老而善终等方面,这把幸福指向了各方面都好的生活。

19.语体是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表达方式。

下列句子,表达不合语体风格的一项是(3分)

A.村子里很静,杜鹃鸟在果林的深处不住气地啼叫。

果树的嫩叶,在四月的微风中絮语。

蝙蝠,扇动着它那半透明的黑纱似的翅膀,在树枝间飞翔。

(文学语体)

B.细菌有三种形态:

球形(球菌)、杆形(杆菌)及螺旋形(螺旋菌)。

在这三类之间,还有许多不显著的过渡形态。

细菌形体虽小,体积差别也很大。

(科技语体)

C.“同学们,励志中学校园广播开始了!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我校初三

(1)班李想同学在省城折桂了!

她参加全国作文比赛,心鹜八极,倚笔驰骋……”(广播语体)

D.为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特制定本《森林法》。

(公文语体)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物候是节气的主要特征,从“寒蝉凄切”的立秋,到“蛰虫坯户”的秋分,再到“蛰虫成俯”的霜降,在某种意义上,①。

在一个个风凉露浓的夜晚,秋虫们竞相鼓起舌簧,或独奏或合唱。

“薄幕寒禅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络纬鸣,懒妇惊”、“秋退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这秋虫鸣或触动游子的愁情,或打发人们的寂寥,②。

从古至今,这生命的余音唱响在巨大的时空舞台上,③,还是南腔北调的方言,表达的都是对大地感激、对生命的热爱。

21.阅读下面的倡议书,请在空格

(1)

(2)处分别补写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

(每处字数均不超过40字)(5分)

倡议书

各位同学:

一年一度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

众所周知,

(1)

可是,很多同学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学好

就够了,用不着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2)

同学们,行动起来!

让我们在实践中成长!

XX中学学生会

X年X月X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1937年夏天,侵华日军晾吞华沈。

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数千名师生,开始了他们的长征:

先赴长沙,再转昆明,历经大半年,辗转数千里,最终在西南一隅站住脚跟。

1938年4月,三校正式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三校南渡,不仅是一次空间意义上的迁彼,也是中国知识人为进免奴役、保存民族知识火种而实施的一场精神自救。

国难当头之时,云南边睡之地,陋室茅屋之中,野外山坡之上,饥肠辘辘的师生们在空袭之下坚持研究和学习。

华罗庚在牛栩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