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0877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9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docx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

2001年一、名词解释(30分)

1、织物的舒适性

织物服用性能之一,是指人们在穿着时的感觉性能。

狭义的舒适性是指在环境-服装-人体系列中,通过服装织物的热湿传递作用,经常维持人体舒适满意的热湿传递性能。

隔热性、透气性、透湿性以及表面性能对舒适性影响很大。

广义的舒适性除了包括上述屋里因素外,还包括心理、生理因素。

2、变形纱

化纤原丝在热和机械作用下,经过变形加工使之具有卷曲、螺旋、环圈等外观特性而呈现蓬松性、伸缩性的长丝纱,称为变形丝或变形纱。

包括:

高弹变形丝、低弹变形丝、空气变形丝、网络丝等。

  

3、织物的悬垂性:

织物因自重下垂时的程度和形态

4、机织物的紧度和针织物的未充满系数

紧度-纱线的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上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

未充满系数:

δ=线圈长度/纱线直径,可表示纱线粗细不同时的针织物稀密程度;δ越大,说明针织物越稀疏。

5、捻系数

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来比较同品种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

捻系数与纱线的捻回角及体积重量成函数关系。

特数制捻系数at=Tt

;Tt特数制捻度(捻回数/10cm),Nt特(tex)

公制捻系数at=Tm/

;Tm公制捻度(捻回数/m),Nm公制支数(公支),捻系数越大,加捻程度越高。

6、羊毛品质指数

沿用下来的指标,曾表示该羊毛的可纺支数,现表示直径在某一范围的羊毛细度。

支数越高,纤维越细,可纺纱支数越高。

7、玻璃化温度

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最低温度或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

8、吸湿滞后性

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称之。

9、蠕变与应力松弛

蠕变:

指一定温度下,纺织材料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应力松弛:

在一定温度下,拉伸变形保持一定,纺织材料内的应力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10、高聚物热机械性能曲线:

高聚物受力变形或初始模量等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2、问答和计算题

1、(15分)简述蚕丝纤维的特性及设计仿真丝织物的思路(包括纤维、纱线、织物组织、后整理等)

蚕丝纤维强伸度适中,光泽优良,手感柔软,又暖感和丝鸣,具有良好的吸湿性,是高档的纺织原料,但耐光性、耐碱性差。

丝织原料决定了织物的性质,但线型不同,织物的品质、外观、性能也会改变。

经纬丝线常采用并丝、捻丝工艺,在加工中不断改变丝线的纤度、捻度、捻向、张力等,使其性能得到改善,以形成各种风格织物所要求的性能,这就是线型设计。

2、(16分)简述纱线细度不匀形成的原因?

纱线细度不匀对织造工艺和产品质量有什么影响?

评述纱线细度不匀的测试方法?

纱线的细度不匀:

指沿长度方向的各个截面面积或直径的粗细不匀;也指各个截面内纤维根数的变化或单位长度纱线重量的变化。

形成的原因:

随即不匀、加工不匀、偶发不匀

随机不匀:

纱条中纤维根数及分布不匀,任何纤维的几何形状和力学性能不可能一致,组成纱条时,纤维间排列也会产生重叠、折勾、弯曲和空隙。

因而必然有纤维粗细和排列导致的纱条随机不匀。

加工不匀(附加不匀):

纺纱加工中因工艺或机械因素导致的不匀。

由机械转动件的偏心和振动导致的纱条不匀,为周期性不匀。

由牵伸隔距不当,使浮游纤维变速失控导致的纱条不匀,为非周期性不匀,称为牵伸波不匀。

      偶发不匀:

人为和环境不良,如因接头、飞花、纤维纠缠颗粒、杂质、成纱机制上的偶发性,以及偶发机械故障等偶发因素等造成的粗细节、竹节、纱疵、条干不匀等。

大多为纱疵。

不匀的影响:

内在质量↓:

纱线强力,耐磨性↓,织物牢度↓

②外观质量↓:

粗、细节在布面上形成云斑、阴影

③工艺性↓——引起强力不匀,增加制造过程的断头率,生产效率↓

评述纱条不匀的检测

 测长称重法:

又称切断称重法,即取一定长度的纱线,分别称得各自的重量,然后按规定计算其平均差系数、重量变异系数、或极差系数,来描述纱线的细度不匀。

纤维条、粗纱和细纱均可以使用此法。

切取长度不一样。

   特点:

方法简单、正确性高,不同片段长度的不匀率不能比较

目光检测法(黑板条干法):

即将纱线或生丝均匀地绕在一定规格的黑板上,然后在规定的距离和光照下,表观直径或投影宽度,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并观察纱线表观粗细均匀性,粗、细节及严重疵点情况,判断其条干级别。

    特点:

方便直观,可同时看到片段不匀的程度和内容,如阴影、云斑、雨状,肋条等;并可具备分辨出不匀的内容,如粗节、细节、竹节、毛羽等,可供分析造成不匀的原因或工艺上改进的依据之一。

人为误差大,经常要统一检验人员目光,且要相当熟练。

电容式均匀度仪(UST均匀度仪)

原理:

纤维介质连续通过空气式平板电容器二极板之间时,由于纤维量的变化,引起电容量的相应变化,经过一系列电路转换,将讯号送入积分仪,波谱仪、记录仪。

①积分仪:

将试样线密度变化讯号,在预定的测定长度后,自动指示其不匀率, U%平均差系数;CV%均方差系数。

②波谱仪:

将纱条不匀率按长度变化频率或波长转换成波普曲线,称为波长普分布曲线,简称波普图。

③记录仪:

记录通过电容极谱中纱条的粗细变化曲线(画出不匀率曲线)

④疵点仪:

自动记录棉结、粗节、细节三种纱疵点。

  特点:

可用于纱条不匀及纱疵特征的分析和不匀及纱疵产生源的诊断,可用来测定棉卷、条子、粗纱细纱或化纤长丝的均匀度。

光电子条干均匀度测量法

原理就是利用CCD摄取纱条的投影宽度,并可以在X,Y两个正交方向上测量。

特点:

结果更接近于黑板条干法,测量分辨率高,受环境温湿度小,但对于较厚、较松、表面毛羽较多的纱条,边界的划分存在误差。

3、(12分)有一批名义特数为18tex的涤65/棉35混纺纱,测得平均每缕纱干重为1.75g,每缕纱长为100米。

求:

(1)该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和实际特数(tex)

(2)该混纺纱的重量偏差(%)(3)纱的英制支数

(棉的特数制回潮率为8.5%,英制回潮率为9.89%,涤纶的公定回潮率为0.4%)

名义特数:

纺纱加工最后成品名义上的纱线特数称为公称特数。

设计特数:

在织造过程中,考虑到筒摇伸长、股线捻缩等因素,为使纱线成品符合公称特数而设定的细纱特数。

不等于公称特数。

实际特数:

在实际纺纱生产中,因随即因素决定的实际纱线的特数。

棉型纱重量偏差=“+”偏粗“-”偏细

毛纱的支数偏差=“+”偏细“-”偏粗

重量偏差:

纱线实际特数和设计特数的偏差百分比。

百米重量偏差D=

;Goa式样实际干重GoN式样设计干重

解:

(1)公定回潮Wk=65×0.4%+35×8.5%=3.055%

实际特数Nt=10Go(1+Wk)=10×1.75×(1+3.055%)=18.03tex

(2)G实际=1.75g,G标准=

g=1.66g

重量偏差=

×100%=5.42%

(3)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Wk=0.65

×0.4%+0.35×8.5%=3.235%

混纺纱的英制公定回潮率We+0.65×0.4%+0.35×9.89%=3.722%

由换算公式Ne=

得Ne=

所以混纺纱的特数Ne=587.5/18=32.64英支

4、(15分)纺织材料在加工和使用中的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试述消除静电的常用方法和原理。

原因:

纤维在加工中要受到各种机件的作用,由于纤维与机械以及纤维与纤维间的摩擦,必会聚集起许多电荷从而产生静电。

纤维为电的不良导体,比电阻通常较高,静电荷不易逃逸,会产生电场,形成吸附与放电。

消除方法:

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适当提高环境的相对湿度,可以增加纤维的回潮率,降低纤维的比电阻,增加纤维的导电性。

增加导电性能,能够将产生的电荷及时导走而不产生过多的静电积聚,达到消除静电的作用。

加抗静电剂(纤维油剂):

抗静电剂主要含有表面活性剂,借助于吸附在纤维上的表面活性剂伸向空气的亲水基团,吸收一部分空气中的水分,降低纤维表面比电阻,同时利用抗静电剂中的一些润滑剂降低纤维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使用抗静电油剂是一种暂时的方法,不能达到永久的效果。

采用不同纤维混纺:

一是在较易产生经静电现象的合成纤维中添加吸湿性较强的天然纤维或粘胶纤维,增加混纺材料的回潮率,消除静电。

一是按起电序列使与摩擦机件摩擦后带正电荷的纤维与摩擦后带负电的纤维进行混纺,两种电荷相消消除静电。

增加纤维的导电性或采用导电纤维:

一种方法是纤维改性,在制造合成纤维时加入亲水共聚基团或链节,使合成后纤维具有一定的回潮率,或者将炭粉、金属粉微粒嵌入涤纶、锦纶纤维表面,也有用复合纺丝法制成含有亲水基团外层的皮芯结构复合纤维,使纤维的导电性得到改善。

另一种方法是在纤维材料中添加少量的有机或金属导电纤维,增加纤维的导电性,从而消除静电现象。

加工机械的接地与尖端放电:

在纤维材料的加工中,可以尽量的使高速摩擦的器件与地连接,以便快速的泄漏纤维及其制品的电荷。

或在纤维及制品通过的部位,设置尖端放电针,使纤维材料表面的电荷通过放电迅速散逸。

通过织物后整理也可消除静电

5、(12分)今在标准大气压下,对3旦、51mm锦纶纤维进行强伸性能测试,夹持距离为20mm,测得平均单强为14.1gf,平均断裂伸长为0.8mm,试求:

(1)该纤维的相对强度(cN/dtex)、断裂应力(N/mm2)和断裂伸长率(%);(已知:

锦纶的密度为1.14g/cm3)

(2)当测试温度不变,而湿度增大时,则该纤维的强度和伸长将有什么变化?

说明其原因。

解:

1kgf=9.8N=980cN;

14.1gf=

×980=13.818cN;Ndt=

×ND=

×3=3.33dtex;

所以:

Pdt=

=

=4.15cN/dtex由

A=

πd2/4=

=

=292.40(um2)=0.000292mm2

σb=

=

=473.22N/mm2;断裂伸长率εb=

×100%=

×100%=4%

湿度增加,强力一般会下降;对于吸湿能力差的纤维,强力变化不太显著;伸长率有所增加

原因:

水分子进入纤维内部后,大分子之链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使它在受外力作用时容易伸直和产生相对滑移

2002年一、名词解释

棉纤维成熟度:

纤维细胞壁的增厚程度,胞壁越厚,成熟度越好

1、吸湿滞后性

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称之。

2、取向度

取向因子(取向度):

指大分子或链段等各种不同结构单元包括微晶体沿纤维轴规则排列程度

3、蠕变与应力松弛

蠕变-指一定温度下,纺织材料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应力松弛:

在一定温度下,拉伸变形保持一定,纺织材料内的应力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4、热定型

就是利用合纤的热塑性,将织物在一定张力下加热处理,使之固定于新的状态的工艺过程。

(如:

蒸纱、熨烫)

5、转移系数

衡量混纺纱中不同品种的纤维在截面上向外或向内分布程度指标M>0表示这种纤维向纱的外层转移,M↑表示向外转移程度越大,M=100%,表示两种纤维在纱的断面内完全分离;M=0混纺纱中纤维呈均匀分布 M<0纤维向内转移,M↑表示向内转移程度越大,M=-100%纤维集中分布在纱的内层。

7、随机不匀

纤维本身在纱中的随机分布产生的不匀--随机不匀(极限不匀,理论不匀)公式:

8、变形纱

化纤原丝在热和机械作用下,经过变形加工使之具有卷曲、螺旋、环圈等外观特性而呈现蓬松性、伸缩性的长丝纱,称为变形丝或变形纱。

包括:

高弹变形丝、低弹变形丝、空气变形丝、网络丝、    

9、紧度与未充满系数

紧度-纱线的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上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

未充满系数:

δ=线圈长度/纱线直径,可表示纱线粗细不同时的针织物稀密程度,δ越大,说明针织物越稀疏。

10、织物免烫性:

织物洗涤后不经熨烫所具有的平挺程度称为免烫性。

2、问答题(48分)

1、(12分)何为羊毛的缩绒性,分析说明缩绒性在羊毛加工和使用中利弊及其克服弊端的方法。

缩绒性:

羊毛在湿热及化学试剂作用下,经机械外力反复挤压,纤维集合体逐渐收缩紧密,并相互穿插,纠缠,交编毡化。

这一性能称之。

利:

缩绒使毛织物有独特的风格;弊:

缩绒使毛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变差(洗涤后易收缩,变形)影响穿着的舒适性与美观(起毛起球)

克服弊端应对织物进行防缩处理:

(1)氧化法,用次氯酸钠、氯气、氯胺等化学试剂处理毛织品,使毛纤维表面鳞片受损伤,降低摩擦效应

(2)树脂法,用树脂处理产品,即在毛纤维表面鳞片缝隙中涂上树脂膜,降低摩擦效应(4)氯化-树脂法,综合运用上两种方法,更好的防缩。

2、(12分)描述苎麻、羊毛、粘胶和涤纶纤维的燃烧特征,试述纤维燃烧性的指标及其含义以及提高纺织品耐燃性的方法。

纤维类别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合成纤维

接近火焰不熔不缩收缩收缩、熔融

在火焰中迅速燃烧渐渐燃烧熔融燃烧

离开火焰后继续燃烧不易燃烧继续燃烧

气味烧纸味烧毛发臭味特殊气味

残留物形态细腻灰白色松脆黑灰硬块

指标极限氧系数:

试样在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中,纤维维持完全燃烧状态所需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

越大纤维越难燃烧

点燃温度:

纤维产生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燃烧的激发点温度,称为着火点温度,其数值越大,纤维越不易燃烧。

燃烧时间:

纤维放入可燃环境中,观察纤维从放入到燃烧所用的时间。

纤维质量趋近于无穷小或环境趋近于无穷大时的燃烧时间,称为本质燃烧时间。

④燃烧温度材料燃烧时火焰区中最高温度值,故又称火焰最高温度。

提高耐燃性方法:

一般通过阻止或减少纤维热分解、阻绝或稀释氧气和快速降温使其终止燃烧的原理实现。

通常将有阻燃功能的阻燃剂通过聚合、共混、共聚、复合纺丝枝接改性等方法加入到纤维中去,或用后处理的方法将阻燃剂涂覆在纤维表面或浸渍于纤维内。

目前阻燃纤维的获得:

一是在纺丝原液中加入阻燃剂,混合纺丝制成,如粘胶、腈纶、涤纶和丙纶改性阻燃纤维;二是由合成的阻燃聚合物纺制而成。

3、(12分)反映纱线加捻特性的指标有哪些?

说明其各自的含义及对服装面料的外观和手感的影响。

4、(12分)试述影响羊毛起毛起球的因素和过程。

过程:

第一阶段,纤维端因摩擦从织物中抽出产生毛茸。

第二阶段,未脱落的纤维相互纠缠,并加剧纤维的抽拔。

第三阶段成团,纤维纠缠越缠越紧,最后形成小球粒。

第四阶段成球,连接球粒的纤维断裂或抽拔。

第五阶段脱落,部分球粒脱落。

影响因素:

经验可知,织物的起毛是普遍现象,而起球是特殊现象,因为棉、麻、丝、粘胶织物并不起球,或并不起能被看到的球粒。

因此织物起球必须满足:

①纤维要求足够的强度和伸长性(高的断裂功或韧性大)和耐疲劳性;②纤维要柔软、易于弯曲变形和形成纠缠;③要有足够多和足够长的突出毛羽;④要有产生纠缠的摩擦条件(非单向,能反复进行)。

凡是影响此四个条件的因素将都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

  对纤维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质:

锦纶的韧性大、耐疲劳性好,故最易起球,甚至毛不多但都能参与起球;涤纶、腈纶的起毛起球也多,尤其腈纶大多为较软的针织物,起毛概率大,自然起球也多;涤纶虽韧性和耐疲劳性较好,但模量高,不易纠缠,又大多是结构紧密、表面光滑纱线或织物的外衣,故相对起毛起球少些。

  对纤维的形态和表面性质:

纤维粗、异形,其截面惯矩大、抗弯刚度大,故不易弯曲缠绕,且相对接触和被摩擦的概率低,故不易抽拔和纠缠;纤维的表面粗糙、摩擦系数大、有卷曲,虽不利于纤维的起毛,但摩擦中有利于握持后的抽拔、纠缠与成球,是双利双不利的因素,即从起毛起球角度,摩擦系数和卷曲为零,但从成纱工艺质量和性能角度,要有一定的摩擦力和卷曲。

典型例子,羊毛织物会起球,绢丝产品不起球。

对从毛羽量和毛羽长度:

取决于纤维的长度,因为短纤维会提供更多的端毛羽,而过短的纤维虽足以起毛,但易于脱落而不易成球;取决于纱线的结构,纱线的捻度大,结构紧密,纱线粗节少,结构松区域小,纱线包缠结构,股线结构和纤维在纱中的转移,纱线的初始毛羽少,都不利于毛羽量和毛羽长度的增加;取决于织物的结构,织物膨松、交织点少、浮长长、线圈长度长时,都会有利于起毛量和起毛长度的增加;取决于织物的后整理,可直接减少织物的起毛起球。

密集排列的毛茸是不会起球的,虽然量足以大,但长度不会增加,纤维间无空间发生弯曲纠缠。

克服方法:

积极主动有效的方法:

减少毛羽量,控制纤维的弯曲刚度,增加纤维中纤维间的相互作用,这可以通过纺纱、织造加工工艺及方法和采用异性纤维来实现。

消极被动但有效:

降低纤维的韧性和疲劳耐性,加快纤维球的断裂脱落,采用粘接,涂层和烧毛整理,减少毛羽的产生和起始毛羽量。

织物的抗起毛起球应该以改进纺纱、织造工艺和采用新型纺纱、织造及减少毛羽的加工技术为主,纤维改性和整理为辅。

因为,我们至今还未能很好地解决羊毛织物的起毛起球。

5、(12分)试述合纤织物在价格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静电的原因及其常用的消除静电的方法和原理。

东华大学2001年问答题第4题

3、计算题(22分)

1、(12分)现有英制支数为30s的涤65/35棉的混纺纱2000公斤,取50克式样经烘干后称重为48.5克。

试求:

(1)该混纺纱的特数(tex);

(2)该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和标准重量。

(注:

棉的公定回潮率为8.5%,英制支数回潮率为9.89%,涤纶的公定回潮率为0.4%)

解:

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Wk=0.65

×0.4%+0.35×8.5%=3.235%

混纺纱的英制公定回潮率We+0.65×0.4%+0.35×9.89%=3.722%

由换算公式Ne=

得Ne=

所以混纺纱的特数Nt=587.5/30=19.58tex

实际回潮率W=(50-48.5)/48.5%=3.09%

所以标准重量Gk=2000×

=2002.81kg

2、(10分)已知四种纤维的强度测试值:

苎麻为36Km(断裂长度),粘胶纤维为3.5cN/dtex,涤纶为52gf/d,羊毛为298N/mm2。

试比较他们相对强度的大小。

(已知纤维密度:

苎麻1.54g/cm3,粘胶纤维1.52g/cm3;涤纶1.38g/cm3;羊毛1.32g/cm3)

解:

苎麻Lb=36km;由公式Lb=

*103得Pt=352.8cN/tex

粘胶Pb=3.5cN/dtex=35cN/tex,由公式得:

断裂长度Lb=

*103=35/9.8km=3.57km

羊毛σb=298N/mm2.由公式σb=Lb*γ*g=Pt*γ*1000;得Lb=σb/γ*g

=298/9.8*1.32=23.04m=0.023km

羊毛Pt=29800/1000*1.32=22.58cN/tex

涤纶Pb=52gf/d=52/9gf/tex=5.78gf/tex当单位是gf/tex时,

Lb=Pt=5.78km;Pb=5.78*9.8cN/tex=56.64cN/tex

2003年一、名词解释(50分)

1、再生纤维

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制成的,化学组成与原高聚物基本相同的化学纤维

2、转移系数

衡量混纺纱中不同品种的纤维在截面上向外或向内分布程度指标

M>0表示这种纤维向纱的外层转移,M↑表示向外转移程度越大,M=100%,表示两种纤维在纱的断面内完全分离; M=0混纺纱中纤维呈均匀分布; M<0纤维向内转移,M↑表示向内转移程度越大,M=-100%纤维集中分布在纱的内层。

3、吸湿滞后性

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称之。

4、纤维双折射

平行偏振光沿非光轴方向投射到纤维上时,除了在界面上产生反射光外,进入纤维的光线被分解成两条折射光,称之为纤维的双折射。

5、断裂比功:

拉断单位细度、单位长度纤维外力所作的功,Wa=W/(Ntex*L0)

6、质量比电阻

电流通过长1cm,质量为1g材料时的电阻值。

课本(单位长度上的电压(U/L)与单位线密度纤维上流过的电流I/(m/L)之比

7、周期性不匀

由机械转动件的偏心和振动导致的纱条不匀,为周期性不匀,称为机械波不匀。

8、加捻变形纱

利用合成纤维的热塑性,将合成纤维原丝在强捻情况下加热定型,形成螺旋卷曲,再退去捻度后,螺旋形卷曲保存下来,从而形成弹性大而蓬松的弹力丝。

如高弹变形丝和低弹变形丝等。

9、织物的悬垂性:

织物因自重下垂时的程度及形态

10、紧度与未充满系数

紧度-纱线的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上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

未充满系数:

δ=线圈长度/纱线直径,可表示纱线粗细不同时的针织物稀密程度;δ越大,说明针织物越稀疏。

二、问答题和计算题(100分)

1、(15分)常用的表征纤维细度的指标有哪些?

给出各自含义及适用的纤维。

分析说明纤维细度对纺纱工艺及成纱质量的影响。

指标:

1、直接法:

直径——直观,用于圆形截面的纤维。

如:

羊毛。

投影宽度—用于非圆形截面的纤维;截面积:

测量困难;比表面积:

计算值。

2间接指标:

利用纤维长度与重量的关系间接地来表示纤维的细度。

(1)特克斯Ntex(tex)——国际标准单位

在公定回潮率下,1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重量的克数。

分特dtex:

在公定回潮率下,10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重量克数。

1tex=10dtex,同品种纤维,Ntex↑,纤维越粗。

(2)旦数(旦尼尔数)Nden(den)——绢丝,化纤常用指标

在公定回潮率下,9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重量的克数。

(3)公制支数Nm——常用于棉纤维

在公定回潮率下,单位重量(克)的纤维所具有的长度(米)

(4)英制支数Ne

在公定回潮率9.89%时,一磅重的棉纱线所具有的长度的840码的倍数。

马克隆值M(用于棉)----本身无量纲,相当于单位长度(英寸)的重量(微克)反映细度、成熟度的综合指标。

       M×Nm=25400;Nt=0.0394M;Nd=0.354M

品质支数(用于毛)----沿用下来的指标,曾表示该羊毛的可纺支数,现表示直径在某一范围的羊毛细度。

纤维细度与成纱质量、纺纱工艺的关系:

与成纱强度的关系: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纤维越细,成纱强度越高;

与成纱条干的关系: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纤维越细,成纱条干越均匀;在保证一定成纱质量的前提下,细而均匀的纤维可纺较细的纱;

与纺纱工艺的关系:

纤维越细,加工过程中容易扭结、折断而产生棉结、短纤维。

2、(10分)何为高聚物的热机械性能曲线?

合成纤维有哪些热转变点?

说明各自定义及其在加工和使用中的应用。

若对某一纤维施加一恒定外力,观察其在等速升温过程中发生的形变与温度的关系,便得到该纤维的温度--形变曲线(或称热机械曲线)。

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称为聚合物的力学三态

玻璃化温度:

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最低温度或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

 粘流温度:

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相互滑动的温度,或由高弹态向粘流态转变的温度。

熔点温度:

高聚物结晶全部熔化时的温度,或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相互滑动的温度。

高聚物的Tm>低分子的Tm。

分解点温度:

高聚物大分子主链产生断裂的温度。

(2)两个转变区:

 

玻璃化转变区,粘弹态转变区

热塑性——将合成纤维或制品加热到Tg以上温度,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