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0951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在经济社会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高校的发展实际,如何理解高校的科学发展,高校在发展中存在哪些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和做法,如何实现高校的科学发展,这些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是必然遇到的,也是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人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第一要义是发展,首先必须有发展,才谈得上科学发展,胡锦涛同志讲“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意义了”,因此,不考虑如何实现发展,而大谈科学发展是没有价值的。

那么,什么是高校的发展,或者说怎么样才能说高校是发展了?

我们应首先分析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

现在大学排行榜、高校教学水平评估,评价高校发展无非是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考察,但具体落实起来却是一些数字化指标,如,学位点的数量、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数量,论文、课题经费数量等等,围绕这些数字化指标,各高校展开了竞争,谁达到了相关指标,就说明这所高校有了发展。

不可否认这些数字化指标可以从一定方面反应该高校或单位的发展情况,但一定就能说明该高校或单位确实发展了吗。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我认为,一个单位的发展应分为显形的发展和隐性的发展,所谓显性的发展,就是指标志该单位发展的一些显性的数字化指标,隐性的发展是指不能用数字和指标显示出来的发展,一个单位的发展应该是显性发展和隐性发展的整合,应该是整体的发展、全面的发展,才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和真实的发展。

一个单位的发展是这样,个人的发展也是这样,我们经常评价一个教师或一个干部的发展现状,主要以他个人职称职务是否晋升、工资津贴是否提高、有无荣誉称号、有无获奖等等,这些在一定方面反应了他的发展情况,但决不是他的全部,甚至有的并不名副其实,平时我们看到某一个人是教授职称,但他的个人水平真的与教授相符吗,平时我们看到某一个领导干部,他的真实水平与其职务相称吗?

可以做这样的比喻,就像一座海中的冰山,海平面上是显露的冰山,海平面以下则是未显露的冰山,要想知道这座冰山的全貌或真实大小,就要清楚海平面上下所有冰山的情况。

而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一味追求单位和个人的显性发展,甚至把实现显性发展作为终极的目的去追求,这样的现象相当普遍,由此就会造成急功近利、作风浮躁、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不可否认,单位和个人的显性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从某些方面反应发展的程度,在实现真实发展的前提下,追求显示发展的一些外在数字、指标和荣誉是必须的,特别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的激烈使机会比黄金还重要,实现了显性的发展,争得别人的认可以和尊重以及取得相应的地位,就等于把握了机遇,你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发展也会越来越快,从这个角度说,实现显性的发展是我们实现真实发展的手段,而决不是目的。

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手段的重要,一个单位或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有一种争先创优的精神,在脚踏实地工作的同时,还要善于推销自己,让别人认可自己,决不可保守和固步自封。

因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都有一个全面发展的问题,都要避免两种极端倾向,一是蔑视追求显性的发展,二是一味追求显性的发展。

在当前,重要的是我们要警惕把追求显性发展作为终极目的,忽视单位和个人真实的发展。

所以,当前强调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我们在追求外延扩张和显性发展时,一定更要重视内涵和真实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大学如何体现?

现在形成共识的是大学培养以育人为本,学生为中心;大学教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因此,以人为本在大学实际上是围绕两个主体进行的,一是学生,二是教师,做到两个“实现”:

学生学习主体的实现、教师发展主体的实现。

以学生为中心,我个人认为,在当前,重要的和紧迫的是如何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满堂灌”。

如今我国的基础教育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教学的理念、方法、师生关系已悄然发生着根本性变化,而大学却还在固守着自己多年的教学培养模式,重在灌输知识的现象很普遍,应该来一次大学的“新课程”改革。

因此,要真正落实学习过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下力气进行大学教学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

以学生为中心,还要有效落实大学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大学的本质或生存价值是培养人才,当然还有其它功能,如,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者不可偏废,但三者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个人认为三者不应是并列的关系,培养人是中心、是目的,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围绕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而进行的,相对于前者,它们应是手段而非目的。

我们假设一个高校如果没有了培养人才这一功能,只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那么它就不能是高等学校,而只能是研究所或公司,而如果一个高校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功能体现的不理想,但重视了如何培养人,那么,该高校的本质就不会发生变化,只能说不是很理想的高校。

现在的情况是,在大学的办学理念上,虽然理论上和口头上认识到了大学应该以育人为本,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更强调了科研和如何服务社会,原因一是没有从根本上深刻认识大学功能,二是大学的评价体制和机制再作怪。

评价大学的办学好坏,科研的指标和服务社会的指标更是显性和容易实现的,而大学培养学生的质量则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指标,这样就会导致大学把科研的指标和服务社会的指标和评价作为目的。

由此,造成这样的现象,大学以完成多少科研论文、课题数量、经费数量为最终目的,而很少思考如何把完成这些工作与培养学生对接,高校的教师以完成多少教学任务、科研论文、申请课题数量和拿到多少经费为最终目的,很少考虑自己教学的效果和如何把科研成果和服务社会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实际上,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大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目的是什么?

大学出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知识的创新,为国家和社会科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果仅限于此,该机构就是一个科研院所,大学更重要的目的是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从而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那么就需要把进行科研的方法、手段以及前沿成果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科研的过程中来,要大力推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恰当的内化和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形成教学中有科研,科研中有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社会服务也是这样一个目的,让学生学会如何把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而不仅仅把为企业和社会作出多少贡献作为终极目的,否则的话,就与公司没有差异了。

因此,高校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对科研和服务社会如何与培养学生对接进行研究和探讨,实现通过高水平科研和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推进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

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如何使教师成为发展的主体?

现在大学热议的话题是大学的分类评价和管理,高质量的大学是一个模式吗?

中国有几千所大学,每一所大学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不应“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高校,如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等等,由于其功能有不同侧重,不应是一个评价标准和体系。

实际上针对每一所大学内部,也有一个教师分类和评价问题,高校中教师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之间学历背景有差异,个性、特长和兴趣有差异,职称有差异,发展条件有差异等等,有的教师可能擅长教学,有的擅长基础研究,有的擅长应用开发等等,要体现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就要有“人人能成才、人人是人才”的观念,应该使每位教师发展成为他们所能够成为的最出色的人,教师成功的模式应是多元化的,学校的评价标准不应是单一的。

当然,这里说的教师的分类评价与管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概念,即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都应有所涉及,只是教师有所侧重,而不是只搞一方面,而不涉及其它方面,高校单纯搞某一方面的教师是不存在的,否则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这里强调的是尽量突出教师的某一方面特长,同时要兼顾其它。

另外,要有效落实教师发展的主体,还要转变观念,即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强调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的,在观念上要剔除教师的工具理性,树立教师的价值理性。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如何在高校有效落实?

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和学院应有比较具体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案,应定期分析师资队伍现状,目前应加强师资队伍的有计划培养。

要统筹兼顾教学与科研、服务社会,统筹兼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统筹兼顾重点与一般,统筹兼顾教师与学生。

 

附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一)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一)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更深层次的认识,是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

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解决质监事业发展中诸多问题和矛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对于积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去判断和解决社保事业发展中的各种新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去推进和提高发展的速度。

在我国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十一五”时期,应该而且必须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上,更加明确地、坚定地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这是形成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现实需要。

通过本次学习,要重点解决驾驭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解决思想不够解放,胆子不够大,创新意识不强,工作实践视野窄、思路少、办法缺等问题。

今后要强化机遇意识、超越意识,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倡导“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

破除“推靠等”思想,树立务实高效率的干部形象。

要真抓实干,工作要一件一件地抓,抓一件成一件。

强化工作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服务意识,工作中做到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工作,用最好的服务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

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中心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展现良好的工作作风。

工作要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不断开拓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把握精神要点,提高理论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

努力为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和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政策优越、服务优质的文明优良环境。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出现的最新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成果得益于我们30多年的改革开放。

在当前这个形势下,我们必须要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来武装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头脑,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听了X教授的讲话,首先一点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脉络。

从大的方面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人手里面,它的发展可分二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革命时期的理论,这个时期主要是以毛泽东思想为主,包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包括主席发明创造的用农村包围城市、与在大中城市武装暴动与马克思论述完全不一样的理论,来最终实现我们革命的胜利。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期、建设期中间过度阶段可以做为过度阶段来说一说,这个阶段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主要是主席的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联合政府等等。

都是对我们如何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度有非常指导意义的理论。

第二大理论应该讲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今年是我们国家建国60周年,从理论上大致可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

前30年我们是在摸索当中,来探索怎么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应该讲,总体定性的讲前30年的实践、前30年的探索是不成功的,或者说,不成功的成份是占大部分,为什么讲是占大部分呢,主要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它有个优越性,它可以集中全社会整个国家的力量,集中力量是办大事,咱们二弹一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基本上就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不好的时候、中国在搞文化大革命犯错误的时候出的两弹一星,这个如果没有社会主义体制的话,也不会有两弹一星,也不会有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所以说前三十年的大部分在实践和探索上是失败的,但是也要认识到建国初期的正确道路,和三十年理论作出的重要贡献。

后三十年,改革开放以后到今天,我们大部分的实践是成功的,当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搞发展必然会有问题,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要靠发展来解决。

我们确实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说贫富差异拉大,地区差异拉大,城乡差距拉大等等,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或加大了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认识到的。

我们改革开放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到了非要解决的时候了,或者说已经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了。

刚才梁柱教授讲了特色理论始于毛,生于邓,听了以后非常受启发,我觉得在后面可以再加上六个字;一是确于江,非常明确的提出要走市场经济道路,这是江泽民同志提出来的,这是我们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贡献,他的成果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确立了或者说明确了在中国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按着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走。

后三个字是什么呢,就是践于胡,就是这条道路深入全面实践,就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脉络应该搞清楚,梁柱先生提到大家要读马克思主义、读马列首先脉络必须清楚,科学发展观它的老祖宗还是要归到马克思主义上面去,它是一步一步来的,是一脉相承的,从革命到建设慢慢地发展到今天,最新的理论成果就是科学发展观,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到今天,我们必须要用最马克思主义论理成果来武装头脑、来指导行动,在这一点我们大家必须要搞清楚。

第二点是说一说,当前为什么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前面我讲了,理论结合实践到了践于胡的时候,应该讲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了,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都出现的问题,比如说从经济角度讲,国内连续

七、八年的高速发展,能源资源方面的瓶颈,煤、电、油包括铁路运输等等都出现了瓶颈,制约了我们发展,就是说我们的发展受到了一些方面的制约,刚才仅仅是个例子,那么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失衡,就是我们这几年来搞发展,一提发展就是经济发展,把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政治发展等等都淡化了,这个我想为什么要搞科学发展观呢?

为什么会诞生科学发展观理论和为什么要搞深入学习贯彻、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它的背景和成因。

比如说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我们党的执政基础问题摆在了我们党的面前,我们的阶级基础、社会基础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如说我们当前新生的经济利益主体的出现,它必然要有政治诉求的发言权的要求,我们怎么来对待这些问题,实在一点说,我们以前说的资本家他也要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也要入党之类的这些问题行不行,我们怎么解决,这也是我们面临比较困扰我们的问题。

还有刚才讲的比较多的,城市农村二元化社会结构,到底怎么解决。

理论界在这方面争论的非常多,非常激烈,简单分就是两大派一个是主公,一个是主私,那么到底土地私有制能不能搞,我个人认为它现在决不是像梁柱教授讲的坚决不能搞那么简单,很有可能20年30年以后中国非要搞土地私有化,以我个人的观点甚至可以讲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土地私有,当然这个只是个人的看法,过会我还要解释我讲的不一定全是对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执政党与政治体制改革停滞不前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办,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时候进展非常顺利,现在是越走越难走、越走越走不动,为什么?

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现在最后这些经济体制改革无一不触及到政治体制改革,或者说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提到了必须要搞的时候了,或者说是迫在眉睫,这个政治体制改革是什么意思,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改革也是一种革命,搞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就是你执政党自已革自己的命了,当自己革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会怎么样,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为什么讲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呢,这也是原因之一,这就给我们执政党提出一个历史性的课题,政治体制改革你到底改不改,怎么改?

现在还有一个近几年暴露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央、地方、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年龄大一点的同志都清楚,处理好三者利益关系在计划经济年代是经常讲的事,这几年或者这

二、三十年基本上不提这话。

为什么不提了,因为理论不像过去那么简单了,现在中央、地方、个人三者利益不那么统一了,不像过去三者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基本上是统一的,现在统一不了了。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中央这几年,在财力上高度集权,给地方增加的成本负担非常重,这可以说就是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执行不到位、执行不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

因为它的利益发生矛盾了,发生冲突了,它不一致了,这些问题不是短期的问题,而是长期问题,财政体制确定了以后可能一定就是好几十年。

这里也包括个人,改革开放30年取得这么巨大的成果,广大老百姓得到了多大的实惠,现在不再说这样的话了:

端着碗吃肉了,放下碗骂娘的时候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没有能够做到把广大人民群众应该享受到的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实惠,让老百姓真正、全面的享受到,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我认为都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原因,当然这些不一定全。

第三点是说一说学习的方法问题。

我先解释一下我刚才说的话,在学习方面,我个人体会,学习包括听专家的报告,包括自己看书学习并重。

应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学习呢?

第一,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批判性的观念去学习,书上写的、北大教授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刚才梁柱教授举一个例子,他讲我到美国去看,觉得上帝太不公平了,假设我们现在将历史倒推五千年,中国和美国的情况可能也差不多,倒推五千年,中国没有黄土高坡,现在沙尘暴的发源地是祁连山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一个发展了五千年多年的国家怎么能和发展了二百多年的国家相比呢?

再比如,一次性筷子的问题,实际上,一次性筷子相当部分是用竹子做的,另外的是由速生桦木或杨木做的,其实速生林是没法做出好的木浆的。

听他讲的时候,要注意他讲的不一定全是对的,在看书、学习的时候一定带着批判性的观点去学习。

二,一定要带着独立思考的观念来学习。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通过学习你晤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看出来哪个地方不对,看出来哪个地方有道理,哪个地方讲的不完善,我还可以继续完善,这样的学习才是提高性的学习,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学习。

说到理论性学习,这里面就带来了政治性的问题,刚才梁柱教授提到了意示形态的问题,我们非常严肃的讲,我们搞理论学习一定是属于意示形态范畴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学习、我们的思想认识,只要你是共产党员,一定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脱开了这个范畴之外,马克思主义也可以做为一个学术范畴来学习、来研究,包括科学发展观。

当年我就提过与时俱进讲的不全,应该是与时共进退,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就得退,去年年初的时候为什么要紧缩银根,不就是退吗?

这个时候你搞的学习就是纯学术性学习的时候,你对这些问题考虑一定要把属于意示形态教育和自己学术性的研究学习分开,用党的理论、用党中央的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每一个党员的头脑,大家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去,你理解也要这样来做,不理解也要这样来做。

第四点说一说学习方面的要求,要清楚我们开展学习实践的活动的要求、指导思想、实现的目标,这些都在人教处发的这两张纸上,这些东西都要牢记在心第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清楚学习实践活动必须突出实践特色。

突出实践特色,才能多出成果、才能多出思路、才能多出创新、才能多建新的体制机制,才能整改我们查找出来的问题,这一点必须要明确。

当然,我们现在突出实践特色最主要的就是要应对金融危机以及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实体经济的问题。

比如结合物价工作的实际,有这么几个问题大家可以考虑,比如资源性改革与地方性成本增加的矛盾怎么化解;比如环境保护、治理污染,我们如何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你比如说价格公共服务怎么样才能更加贴进民生,让老百姓真正能感觉到我需要你的价格公共服务,比如群众关注的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来解决,包括住房、医疗卫生、教育、三农问题等等怎么来解决,比如怎么处理价格异常波动,应对的能力手段薄弱;比如怎么应对通货紧缩,我们物价部门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问题,通货紧缩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发挥作用;还有如在新形势下,价格理论研究不够、成果不多。

上述讲了一系列问题,我们都缺乏一个比较好的价格理论来指导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等等。

第三个方面的要求,要清楚必需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新的理论成果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武装每一个党员和每一个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的头脑。

只有真正做到践行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的做好我们的职能工作最后一点要说的是,清楚建设一支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事关执政党的地位。

一个是清廉和勤政,要求我们的干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时候,第一个态度要积极主动,第二个干出的活要有质量。

刚才梁柱教授也讲了,用90%的时间搞实践,用10%搞决策,这样出来的成果一定是高的,这样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我们所做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拿到一手资料,一手资料对我们做好物价工作至关重要,我想我们通过这次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家在方方面面都会有提高都会有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