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9125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8 大小:9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8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8页
亲,该文档总共1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1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docx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教案

课题

1.诗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伶牙俐齿、呈现、真谛”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情境创设,细细品读体味诗句,情感熏陶,突破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了解全文大致内容的基础上,使孩子们感叹文字的强大生命力与变换无穷、净化心灵的魅力。

教学重点:

精学课文1-5自然段,品读体味诗句,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品读体味诗句。

教学学具:

生字卡

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个神奇的人,想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诗人(板书课题),当读到诗人两个字时,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诗人的课文,看看作者眼中的诗人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

   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3、通读课文,正音。

   4、回答:

作者眼中的诗人是什么?

(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

     师过渡:

真奇怪一个诗人在作者眼中竟然能融画家,音乐家等五家为一体,太不可思议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呢?

  三、精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师:

出示诗句:

      “一池碧绿,映衬着白里透红的荷花。

      “蔚蓝的天幕,点缀着朵朵银花,片片白絮。

    

(2)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又想到了什么

    (3)指名生谈感受。

    (4)指导朗读:

读出画面的色彩美。

    (5)师:

这么美丽的画,诗人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

(用文字)板书:

用文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诗句

     “哗啦哗啦的雨声,吱吱喳喳的虫鸣,大自然的组曲想起来了。

     “公鸡的歌真了不起,喔喔喔——把黑夜拖走,喔喔喔——把太阳吊起!

    

(1)自由朗读

    

(2)说说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特点与差别,有的是雄壮之声,有的则是细碎活泼之声,它们都富有强大的生命力,都是大自然中得天独厚的音乐家。

同时读出公鸡那了不起的感觉。

    (4)指名读、齐读。

      师过渡:

多动听的声音呀!

诗人本领真大,能让沉默无声的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你们觉得诗人了不起吗?

诗人神奇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学习生字。

    学习“绘、衬”等上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

“衬”是衣字旁,多一小撇;“斜、醉”俩字注意左右边的间架结构,都属于左紧右松型的,“哲”注意上大下小,而不是上下相当,上半部分左右不要离得太开;“齿”,注意下半部分的比例,人不要写得太小或太大,下面竖折竖的大小也要适中。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二.复习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诗人真是了不起,可以成为画家和音乐家,还记得诗人是怎样使文字绘出色彩斑斓的图画与奏出悦耳的美妙音乐的吗?

(回忆,背诵一、二自然段以及诗句。

)想知道诗人还有其他了不起的地方吗?

  三.精学3-7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两首诗句:

(小黑板出示诗句)

     “斜阳醉倒了,摔了个跟头,跌在西山后。

     “我张开心灵的翅膀,飞进云端逐彩霞。

     师:

读了诗句,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自由发言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首诗句:

(小黑板出示诗句)

     “什么东西最具破坏力?

是自满!

     “自满破坏的是什么?

是前途。

     师:

读了诗句,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自由发言

   3、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

诗人除了是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以外,你们知道诗人还是什么家吗?

(文学家)从哪里知道的?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指名或齐读第五自然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

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

为什么说诗人给文字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令平凡变得不平凡了呢?

结合前面的任意出现的一首或几首诗句,可以谈谈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本段。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钦佩的语气。

     师:

是啊,这就是诗人,当你读这那些美妙的诗句……(师感情范读第6自然段,此段也是前1—5自然段的总结段落。

)理解“真谛”一词。

(做人的深刻道理)

     师:

诗人是如此的伟大,了不起,你们喜欢诗人吗?

你们钦佩诗人吗?

你们想成为诗人吗?

不要以为老师又在吹牛,其实呀,诗,并不是难学的东西。

只要你们按照下面这样做了,你们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诗人!

齐读第7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学习“具、幅”等下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

“具”字里面三横;“肯”字注意上窄下宽,中间一横最长,“察”注意上中下结构,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与比例。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板书设计

画家

音乐家

  1.诗人 魔术师  神奇(用文字)

哲学家

文学家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2.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精学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生活处境的艰辛。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

教学学具:

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语言”是人类思想表达的工具,语言的内容非常非常的丰富,一辈子也说不完,语言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表达出细腻丰富的情感,人与人之间更是无法交流沟通了,语言的魅力可大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有关“语言的魅力”的课文。

你们有兴趣吗?

首先呀,这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请快快翻开书本第5页读读这片奇特的故事吧!

二、初读:

  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1.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指名自由概括)

 2.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

感情练读“一天上午,……不得不在街上乞讨。

”读出老人境况的艰辛,以及对其产生的怜悯之情。

  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读诗人与老人的对话。

(指导读出老人辛苦劳累与哀伤无奈的心情,语调低沉无力。

  师过渡:

于是,诗人听了,便拿出笔来,悄悄地在老人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春天到了”这四个字,随后又将身上带着的钱全给了这位老人,结果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学习“街、妇”等上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

“街”字注意左中右结构的比例;“牌”字注意左右部分的比例,及右边“卑”字的写法。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二.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知道了一位风烛残年,年老力衰,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一位长年双目失明的颤巍巍的可怜老人,为了生存,在辛苦地沿街乞讨一天却什么也没得到的情况下,一位诗人出现了,他给了老人所有的钱,并且在她的木牌上的那行字前加上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正是这寥寥几个字,却使事情发生了怎样的转机呢?

我们来看看!

三.精学2、3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情呢?

老人站了整整一天了,那么漫长的时间都没有收到一枚硬币,所有路过的人都习以为常,可是现在,却突然发生了如此怪事——结合课后习题二,从加点的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练读第二自然段中的递进句。

“无论师……交给老人。

”指名读、小组读。

读出施舍的人之多。

  师过渡:

先是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给钱,现在是几乎所有来往的行人,只要经过这块木牌时,都纷纷停下来,不管是贫富贵贱,男女老幼,都心甘情愿地慷慨解囊,就算那衣着寒酸,也同样贫穷,为生计发愁,疲于奔命,劳碌奔波的小职员,也摸出自己的钱交给了老人,奇怪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带着这个问题去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吧!

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学习第三自然段

 读了后,你明白了什么?

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呢?

 指名自由发言

 感情练读第三自然段。

注意引导读出前后的对比,读出春天的美好与老人身世的辛酸。

 试背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学习“掏、币”等下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

“辛”字注意几横的长短排列;“残”字可与前面学的“钱”字比较学习。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板书设计

      “我什么也看不见”       无人施舍

2、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所有的人全都慷慨解囊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3.书本里的蚂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写9个生字,认识1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使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从而培养热爱语言文字与阅读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情境创设,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知道宵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那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使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

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1、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是关于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

    (请快快翻开书本第8页一起来读一读这有趣的故事吧!

二、初读:

 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指名自由概括)

  学习第1、2自然段:

  指名读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指名说)

  同学们,如果你们是这只小蚂蚁,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扁扁的了,你们会想些什么呢?

  学习3—6自然段

  师:

接下来,被书本压成了扁扁的小蚂蚁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请同学们自读3-6自然段。

  (讲述了小蚂蚁与书本里的字对话,并挺乐意做一个字。

  练读,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读出小蚂蚁奇怪的神态与非常乐意做一个字的快乐。

  师过渡:

从此,小蚂蚁就在这本旧书里面安家落户了,自从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下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学习“墙、孤、零”等9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

“孤”字注意左边“子”字旁中间一提的写法,右边是“瓜”不是“爪”;“夹”字注意笔顺,不要发倒笔,让学生先书空;“傻”字注意又半部分的写法,师范写“傻”字。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二.复习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只小蚂蚁无意中被一个小姑娘夹进了一本旧书里,被压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后,他居然发现这本旧书里的字全都会说话,而且后来非常乐意自己也当它们的一员,成为一个字,从此在旧书里安家落户,我们来看看自从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

三.精学学习7、8自然段

  指名读第7、8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指名说(旧书不在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学习9、10自然段

  生自读9、10自然段,还有哪些更新奇的事情发生呢?

  指名说(字天天做运动,小姑娘每天看到不一样的新故事。

  练读9、10自然段,读出小姑娘的惊奇。

  学习11—13自然段

  故事为什么每天都和昨天的不一样呢?

指名分角色读11—13自然段。

  (语言文字就是如此神奇,同样的文字以不同的形式排列组合,就组成了新的词,新的句,表达出新的意思,当然也就每天产生和昨天内容不一样的新故事了。

 四.齐读课文。

  指名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

谁愿意背给大家听?

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

“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

白天。

②耘:

除草。

③耘田:

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

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

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

不懂。

⑦供:

参加。

⑧耕织:

耕田织布。

⑨傍:

靠近。

⑩桑阴:

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

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

(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1、看图读词,了解书记的发展历程。

2、读8个思考与写作的成语,初步感知它们的意思。

3、书写并积累有关读书与思考的格言警句。

4、阅读趣味故事,理解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意思。

5、认识反问句,探究不同的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效果不同。

6、在练习中渗透人文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书籍的发展历程,积累词语。

2、读成语,感受读书与写作的妙趣。

教学难点

认识反问句,探究不同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效果。

教学学具

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人类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大家想去看看吗?

今天,让我们打开文化宝库的大门,一起去游览一番,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二、发展历程厅——观“语”

   1、看图读词,读准字音。

     师:

这里为我们展示了五种形式的书籍,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词语:

甲骨文、简书、帛书、纸制图书、电子图书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2、观“词”思考,交流发展。

    

(1)全班交流,各自说说知道了什么?

    

(2)师简要介绍这五种形式的图书。

    (3)全班读词。

   3、走进生活,拓展延伸。

  三、成语空间站——赏“语”

   1、认读成语,读准字音。

   2、讨论交流,初步感知。

    

(1)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3、顺水推舟,迁移运用。

   4、再次赏读,细细品味。

  四、名言展示廊——储“语”

    出示三句名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无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1、自读感悟,感受内容。

    2、联系实际,交流感受。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1)配乐比赛读。

     

(2)同桌互背互查。

     (3)全班背诵。

    4、抄写名言,展示交流。

     

(1)发书签,抄写自己喜爱的名言,把字写正确美观,注意行款整齐。

     

(2)学生制作书签,作品展示,下位互赠。

    5、交流名言,丰富积累。

     

(1)还有哪些与多读书、多思考有关的名言呢?

     

(2)交流,展示在“名言展示廊”上。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

上节课,咱们到文化宝库里去游览了一番,大家的收获一定不少!

现在让我们到“图书阅览室”去参观一下吧。

  二、图书阅览室——品“语”

   1、自读故事,了解内容。

     学生自读故事,注意读准字音,正确地朗读句子,了解故事内容。

   2、再读故事,边读边思。

     默读,思考:

同学们为什么笑话小勇?

   3、交流发现,全班互动。

    

(1)你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

    

(2)学生互动游戏:

拿一本字典(或词典),说含有某一字或词语的句子,请学生说说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三、读者互动堂——悟“语”

    师:

现在请同学们到“读者互动堂”去开动脑筋,活动一下。

   1、读一读,想一想。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读句子,说说这两句话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2)指导读出反问的语气。

(指名读、全班读)

   2、比一比,说一说。

    

(1)课件出示句子:

     ★春天来了,谁不高兴呢?

谁不是充满活力呢?

     ★春天来了,人们都高兴,人们都充满活力。

      小组探究,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句子:

     ★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小桥流水,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引导学生将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男女生对读、小组对读)

   3、找一找,读一读。

    你还能从书本上找到这样的句子吗?

    学生交流,朗读。

  四、总结回顾,课后延伸

   1、同学们,咱们大家到文化宝库里去游览了一番,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交流)

   2、师:

是呀,语言文字记载着人类的历史,承载着人类的思想。

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今后,我们还要努力学会结合生活实际,让我们自己说的话、写的字更有魅力!

  课后记: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请你读一读这本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兰兰和文文的对话:

     兰兰:

我推荐大家读一读《格林童话》,这里面的童话故事非常有趣。

     文文:

《十万个为什么》很值得一读,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增长很多知识。

   2、师:

兰兰和文文都有自己喜欢读的书,同学们也读过不少书,你们喜欢哪一本,能向大家推荐一下吗?

  二、互动交际,畅所欲言

   1、师:

兰兰和文文向别人推荐书时,说了哪些内容?

如果你向别人推荐,你打算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中讨论交流一下。

   2、明确交际的要求,指名上台向全班同学推荐。

   3、指名对上来的同学作出评价。

  三、全体交际,拓展延伸

   1、师:

如果没有同学想读你推荐的书,你可以问一问他们不愿意读的原因,然后你认真准备一下,再向他们推荐。

   2、下位和自己的小伙伴互相交流,说一说。

   3、指名上台表演,全班评价。

   4、指名说一说,谁为你推荐了一本什么书?

怎么推荐的?

你为什么接受他(她)推荐的书?

  四、总结,评选“交际小明星”

    将评选的结果展示在“学习园地”上。

           第四课时习作《我喜欢的歌》

  一、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先将自己喜欢的歌的歌词抄写下来,上课时备用。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乐乐、文文和兰兰的对话

  三、自由歌唱,表达想法

   1、请同学将自己准备好的喜欢的歌词朗诵给大家听,激起大家表达的愿望。

   2、让学生唱一唱自己喜欢的歌曲。

   3、说说自己是什么时候会唱这首歌的,为什么喜欢这首歌。

  四、学生习作

   1、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1)写清楚自己喜欢的是哪一首歌;

    

(2)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唱这首歌;

    (3)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唱这首歌的感受,想到的情景。

   2、学生习作,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3、教师巡视,随时指导。

  五、互动修改

   1、学生写完后,读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请别人提点意见。

   2、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4.儿童和平条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字典和同学间的合作,读通课文; 2、能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了解课文的主题;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小组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能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了解课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从小维护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学具

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课题时,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和平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愿望,那么在作者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