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1620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

高考地理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I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I1环境问题

36.

(1)F1

(2)F1(3)F1(4)I1[2012·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图5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36.[答案]

(1)分布规律:

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

(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解析]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及农业的区位条件。

描述地理事物分布规律时关键是找出影响其分布的因素。

结合经纬度及图例可知该区域为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从光照、热量等气候条件及水源条件去分析。

(2)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审清题干。

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说明与棉花易储存、易运输有关。

南疆的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广阔。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棉花的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本地区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

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缺少水源,如果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造成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荒漠化严重,不合理的灌溉还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渍)化。

3.J1 4.I1 5.M4[2012·四川卷]图2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3~5题。

图2

3.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

A.甲城市B.乙城市

C.丙城市D.丁城市

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及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

由图中经纬度及图的轮廓可知,该国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偏少,大部分地区在100mm~300mm之间,故水资源的多少是影响人口数量的主要自然因素,相比而言丙城市年降水量偏多,且临近河流,故丙城市最符合题意。

4.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4.D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由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该国深居内陆,降水少,其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然后再结合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5.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蒙古国的区域特征。

内陆国是指没有临海的国家,并不是河流稀少、有内流河就是内陆国,如我国的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但我国不属于内陆国,故A项错误;蒙古国中东部地形主要是高原,不是平原,故B项错误;并不是所有的温带地区冬季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英国位于温带地区,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故C项错误;由图可知D项描述正确。

I2可持续发展

35.

(1)D1

(2)I2[2012·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图14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35.[答案]

(1)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

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解析]第

(1)题,主要考查区域地貌类型的判断及其成因。

读图可知点苍山、洱海属于断层形成的地垒和地堑:

A处位于陡坡以上,属于断块山;B处是河流流出山区形成的冲积扇。

(2)题,考查城市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建筑对该地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农业生产、湿地、森林、地质灾害、大理古城的保护等方面加以阐述。

36.

(1)G1

(2)D1(3)D4(4)I2(5)F1[2012·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3)比较图10(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2010年,曹妃甸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已全面投入生产。

(4)说明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5)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36.[答案]

(1)平原:

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山地和高原:

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

(4)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集聚;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

(5)制约因素:

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

应对措施: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地形主要为平原和山地高原两部分;看清问题中“在地形影响下”这个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该地平原和山地高原不同地形下的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2)本题考查的是外力作用中流水的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要熟悉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对地表的作用不同。

题中已明确要求回答三角洲的成因,了解河流下游的特征,从河流的沉积过程方面入手,注意使用关键词,本题不难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仔细看图,就能看出1979年与2000年的河道变化。

并结合人类活动对流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河段人类活动的特点不同。

也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产业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

明确题目要求回答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关键词有“带动”两字,而不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所以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布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劳动力就业及收入等方面回答。

(5)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中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区位选择问题。

农业区位选择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本题侧重考查的是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要看清题目要求,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降水少,灌溉水源缺乏,以及本区其他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等。

41.

(1)A2B2 

(2)N3P4 (3)F3 (4)G1O4 (5)F4I2[2012·广东卷]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

(1)~(5)题。

材料一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

图9

材料二 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图10

(1)甲、乙、丙、丁四处中,淤积作用明显的两处是________和______处,水深大于5m的是______和______处。

(2)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3)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

(4)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

目前上海市正在S处建设临港新城,简要分析该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

(5)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

[答案]

(1)乙 丁 甲 丙

(2)旱地 建筑用地

(3)临江濒海、位于郊区 技术与高素质人才

(4)①滨海地带,用地充足、环境条件好;②靠近装备产业基地、临近洋山港,有产业支撑与居住需求;③交通条件好,对外联系方便。

(5)①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费;③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防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④做好海岸带防护,防止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等深线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从图中数值不难读出甲、丙深度大于5米,乙、丁深度小于5米。

(2)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难度较小,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答案。

(3)本题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从图中不难读出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业工业基地的布局;影响微电子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技术。

(4)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国家政策等。

结合材料和图中信息不难得出答案。

(5)可持续发展包含三个方面:

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在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的时候,必须考虑工业区的产业结构、工业产生的“三废”等环境问题,F围垦区位于沿海位置,所以还要考虑全球变暖等对该区的影响。

17.I2 18.I2[2012·江苏卷]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图9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图9

17.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D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秸秆的利用。

把秸秆作为沼气的原料,既可以产生沼气解决能源问题,沼渣又可以作为肥料返还给农田,提高土壤肥力。

18.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8.A [解析]在农田里大量燃烧秸秆不但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还造成资源的浪费。

29.

(1)O1O4 

(2)O1O4I2 (3)I2N3[2012·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6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17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图16        图17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

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

的气候原因

__①__

__②__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__③__

__④__

原因

__⑤__

__⑥__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29.[答案]

(1)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原因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解析]第

(1)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特点。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往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因此气候特征要从降水量方面比较;调水耗能的多少与输水线路的地势有关。

(2)题,考查水资源调配的影响。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调入区来说主要是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3)题,考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除了跨区域调配外,还要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节水意识等方面考虑。

 

模拟新题

[2012·济宁期末]2012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闭幕,会议最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等方面达成多项成果。

专家预计,在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

读图X24-3,回答4~6题。

注:

圆形大小反映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图X24-3

4.有关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总量正相关

B.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C.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D.中国、美国应承担相同的减排责任(  )

5.美国和加拿大先后退出《京都议定书》,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主要原则(  )

A.共同性B.持续性

C.公平性D.阶段性

6.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 ②减缓工业化进程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开发新能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C 5.A 6.D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总量不都成正相关,例如巴西;印度的碳排放量较小;中国和美国人均碳排放量不同,承担的责任也应不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第5题,保护环境是世界所有国家共同的义务,退出《京都议定书》,违背了共同性原则。

第6题,减少碳排放量的措施主要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

[2012·兖州模拟]读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生产模式图和江淮地区“四位一体”农业联系图,回答第7题。

     图X24-4       图X24-5

7.“四位一体”农业联系图中数码①②③代表的物质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借鉴基塘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__________(  )

A.蔬菜或饲料 粪便 沼渣沼液 恒河三角洲

B.粪便 蔬菜或饲料 沼渣沼液 尼罗河三角洲

C.蔬菜或饲料 沼渣沼液 粪便 河套平原

D.沼渣沼液 粪便 蔬菜或饲料 华北滨海平原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菜地生产的蔬菜和饲料用于喂猪;猪圈的粪便进入沼气池进行沼气的制造;沼气池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肥沃菜地,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汊纵横,可以借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生产模式。

[2012·江苏苏北四市联考]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回答10~11题。

图X24-7

10.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表示的事项依次为(  )

A.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

B.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

C.环境、市场、自然资源、环保体系

D.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

11.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②釆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③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

④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B 11.D [解析]第10题,根据该体系中各个环节的流程可以确定。

第11题,该生态经济示范区在面向市场的前提下,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达标排放,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14.[2012·浙江六校联考]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均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在具体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面积等。

如耕地足迹是指用来生产农产品所要求的土地面积……而碳足迹是指吸收生产、生活中排放的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人均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就越大。

材料二 生态赤字(或盈余)等于一定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若该差额小于零,称为生态赤字,若该差额大于零,称为生态盈余。

材料三 图X24-9为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组成部分的生态赤字(或盈余)。

图X24-9

(1)结合材料,说明人均生态足迹是由哪些支系统组成的。

(2)说明我国人均生态赤字(或盈余)的发展变化总趋势,并分析原因。

(3)据图指出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并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其增长速度的措施。

14.[答案]

(1)人均生态足迹主要由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渔业用地足迹和碳足迹等组成的。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从盈余到赤字),并且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原因:

人口增长,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经济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

(3)碳足迹。

措施:

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主动减少碳排放;倡导低碳经济;加强国际合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第

(1)题,结合图示知人均生态足迹的组成。

(2)题,可以从图中生态赤字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生态赤字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可以从我国的人口增多,对资源的索取量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第(3)题,根据几条曲线的变化快慢可以看出碳足迹是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回答如何降低其增长速度可以从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如何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