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1915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5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docx

版51页精品青岛科学五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一、单元分析:

对儿童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人体内部的秘密更是他们倍感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

科学课就是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关注生命就是要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逐步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针对人体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2.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科学知识:

知道食物经过消化器官的顺序及功能;知道食物消化的过程;知道人体是怎样吸收营养的,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使学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和呼吸器官的作用;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途径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组成,骨骼、关节、肌肉与人体运动,人体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过程以及这些器官的卫生保健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人的消化、呼吸、循环、神经

难点:

消化、呼吸、循环的过程

四、教法学法:

1.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

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一共4课,各用1课时,共用4课时。

 

科目:

科学

课题《1、食物到哪里去了》

任课教师:

赵公水班级:

五年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2、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科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重点难点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学法指导

分析资料,交流合作

教学准备

消化系统挂图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动态

修改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那么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

(生发表意见)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

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

⑴、提出问题:

我们吃下去的东西,经过了哪些地方?

生充分发表意见。

出示消化系统挂图,让学生对这图形说一说事物的旅行,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经过哪里?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和评价。

⑵、谁能说说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和评价。

三、深入研究。

同学们知道了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那么回忆一下刚才吃馒头的体会,你们知道是如何被消化的吗?

①、学生分小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关于食物如何被消化我们可以用实验来研究一下。

你们可以根据桌子上的实验仪器,根据实验报告上的提示做实验。

③、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如下实验报告单:

提示: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里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

过一会,分别往两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加入唾液的淀粉液

不加入唾液的淀粉液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完后,提问:

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在小组中讨论一下。

全班交流。

④、教师小结:

在我们的口中有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它分泌的唾液里有一种促进事物消化的酶,能把它变成麦芽糖,所以我们把馒头多咀嚼一会,就会觉得有点甜。

⑤、下面的消化又是怎样的呢?

看课本图画。

并全班交流。

四、反思生活,健康生活。

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后,你有什么感想?

(分组讨论)

教师小结:

是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消化系统,原同学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五、作业拓展。

了解了我们的消化系统以及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之后,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课后进一步研究探索。

1、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我们身体个部分吸收的呢?

2、病人在重病期间无法进行饮食时,为了维持生命,他们怎么获得需要的营养的呢?

1.食物到哪里去了

人体的消化器官: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胰

科目:

科学

课题《2我们的呼吸》

任课教师:

赵公水班级:

五年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2、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3、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学法指导

观察分析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呼吸系统挂图,水槽、石灰水、集气瓶、橡皮塞、玻璃管、火柴、气球、软尺、肺活量计。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动态

修改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要呼吸,那么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呢?

(生发表意见)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的呼吸。

板书课题:

我们的呼吸

二、创设情景。

和同学们共同玩一个憋气的游戏或进行一个憋气的比赛,让学生亲自体验呼吸的重要性,深刻体会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

提出问题:

“人为什么离不开呼吸”?

“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学生进行猜测、讨论和交流)

三、探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新-课-标-第-一-网

1、先让学生猜测。

2、看教课书上的提示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3、实验设计完毕,组织学生交流设计方案,让学生相互评价,弥补设计中的不足,更好的为实验探究作准备。

4、动手实验。

5、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为什么呼气时石灰水变浑,吸气时石灰水不变浑?

”“你认为呼出的气体与吸进得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

”“什么原因使火柴熄灭了?

6、教师小结:

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的二氧化碳多,人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少。

四、探究呼吸器官和我们怎样呼吸。

1、教师提出问题:

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

它们在人体的什么位置?

2、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呼吸器官图进行交流。

3、交流完后,根据学生的对呼吸运动的理解,画出人呼气和吸气的路线,进一步理解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各部分的作用。

五、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1、提出问题:

呼吸器官容易的哪些疾病?

原因是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六、拓展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调查资料,主题为调查吸烟和空气污染对呼吸器官产生的危害情况。

 

2.我们的呼吸

呼吸器官:

鼻、咽、喉、支气管、气管和肺

 

科目:

科学

课题《3心脏和血管》

任课教师:

赵公水班级:

五年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提出探究活动得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地科技作品。

3、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验证猜测

教学准备

剪刀、长胶管、漏斗、有关的血管方面的文字、图片。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动态

修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小心割破了手指,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流血)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刻不停的在我们的身体中流淌。

关于它,你们了解的多吗?

板书:

心脏和血管

二、找一找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1、提出问题:

下面就请小组同学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心脏和血管的资料,互相找一找自己的心脏和血管。

2、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找。

3、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你是怎样知道的?

4、不错,把手放在胸腔片作的地方能够应到心脏的跳动。

还能听到同桌的心跳。

5、你们还知道心脏和血管的知识吗?

(学生发言)

6、师出示血液循环图讲解:

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动脉血管是血液从心脏流出的血管,静脉血管是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在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连接着许多比头发还细的血管,这就是毛细血管。

三、测心跳

1、刚才同学们都听到了自己得心跳,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左胸的位置,亲自感觉以下。

2、回报感觉结果。

3、小结:

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舒张。

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是让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

4、让学生自己数一数自己的脉搏每分钟多少次。

5、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一下,看一看自己的小组中的同学脉搏每分钟大体在什么之间。

6、让学生活动几分钟再测量以下,和上次有什么不同?

7、让学生说一下心跳的快慢和运动的关系。

8、小结: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钟大约60次——100次,如果低于60次或高于100次,可能就有病了。

四、怎样保护心脏和血管。

1、交流心脏和血管的常见病。

2、预防措施。

五、认识听诊器。

出示听诊器,你们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回答)希望同学们用自制的听诊器再一次听一听自己的心跳。

六、拓展活动

1、课后进一步调查收集并分析心血管疾病的有关资料,然后写出一份调查报告,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

2、给亲人写一份利于保护心脏的生活建议。

3.心脏和血管X|k|B|1.c|O|m

心脏

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

科目:

科学

课题《4脑与神经》

任课教师:

赵公水班级:

五年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三部分构成,以及脑和神经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人体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向学生进行脑的卫生教育。

重点难点

1、知道人的神经系统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挂图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动态

修改

一、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自然课中,我们认识了人体的哪些器官?

人靠用什么来思考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根据课本上的要求,做一做。

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认识脑与神经。

师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说说脑和神经的作用。

借助图认识大脑的不同区域,和不同的区域分管的不同工作:

感觉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听觉中枢。

(1)学生分组试一试自己的反应。

(2)交流:

盲人、聋哑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涉及游戏,体验一下。

(3)师生交流保护大脑的科学方法。

三、课堂总结:

1、说说脑、脊髓、神经的作用。

2、说说你做数学题时,脑和神经是怎样协调工作的。

板书

设计

4.脑和神经

脑——————司令部

神经——————电话线

我们要科学用脑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入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的秘密。

在《凸透镜》中,孩子们会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自制望远镜,领略神奇的折射现象;在《照相机和眼睛》中,孩子们将通过制作照相机和眼球模型,揭开它们成像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一系列简单的光学实验;

2.能够用图画、语言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尝试制作望远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二)科学知识:

1.了解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基本了解眼球的构造,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

3.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4.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三、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及成像规律

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难点:

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法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将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五、课时安排:

每课一课时,共计五课时

 

科目:

科学

课题《5凸透镜》

任课教师:

赵公水班级:

五年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凸透镜放大、聚光、使物体成像的特点,并会使用凸透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

掌握凸透镜的特点,会使用凸透镜。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放大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透明的玻璃瓶、激光灯。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动态

修改

(一)导入新课:

玩水游戏,激趣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喜欢玩水吗?

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

(2)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5.提问: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二)新授:

1.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

(1)谈话:

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

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

(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

(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

用看、摸等多种方法。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认识凸透镜:

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

2.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

(1)提问:

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

凸透镜成像实验。

(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

(如果有些组的学生只发现一种情况,则汇报交流后再进行实验。

(5)提问:

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

(6)讨论:

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

(7)小结:

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

3.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

(1)谈话:

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图象资料:

凸透镜的应用。

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5.制作望远镜,拓展延伸

(1)谈话:

刚才,我们观察研究了凸透镜,认识了它的外形特点和作用,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个透镜(出示凹透镜),比较一下,它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汇报、起名。

(4)学生活动:

透镜组合看事物。

(5)汇报、交流活动结果。

(6)结合望远镜实物,小组讨论、制作一架望远镜。

 

5.凸透镜

镜片、镜框、镜柄

 

科目:

科学

课题《6照相机和眼睛》

任课教师:

赵公水班级:

五年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照相机成像的特点,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

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凸透镜片、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动态

修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

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问:

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4.教师设疑:

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

注意观察,发现什么?

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

”一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讲或不讲。

“还想研究什么”虽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及引导学生探究方向的简单有效地一招。

而教师的两张照片,引发了本课探讨的主要内容,照片的清晰与否首先引发对相机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学生认识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认识,其次,也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别是近视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铺垫。

这是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有效帮助的重要环节。

(二)新授:

1.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提问:

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

(2)谈话:

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

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

(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

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师板书:

照相机:

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

机身(暗箱、快门、扳手)

胶卷

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讲述:

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

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

(2)提问:

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

(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

(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

(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突出教材27页的基本内容。

(5)教师板书:

眼睛:

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3.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

(1)观察与探讨:

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

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

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

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

(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

师: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别之处?

学生回答。

(4)比较:

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

4.制作眼球模型

(1)提问:

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

(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七、课后延伸:

1.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

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机信息。

板书

设计

6.照相机和眼睛

视网膜——纸屏

晶状体——凸透镜

科目:

科学

课题《7保护眼睛》

任课教师:

赵公水班级:

五年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调查了解本班学生眼睛近视情况;了解眼睛常患的疾病。

以及怎样预防眼睛的疾病。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保护眼睛,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重点难点

认识眼睛常见病并会预防。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学准备

视力表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动态

修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眼睛是我们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的唯一器官,如果眼睛得了病,那可是一件麻烦的事。

眼睛会得那些病呢?

我们如何来保护自己的眼睛呢?

(二)新授:

1.眼睛常患哪些疾病?

(1)谈话:

如果眼睛有了病,就会看不清,想想看不见东西那将会很痛苦.谁知道眼睛会得什么病?

我们怎样预防眼病,保护眼睛?

(2)讲解:

眼睛非常容易得的一种病叫做近视.近视眼不能象正常的眼睛那样看东西,必须要把书本放得很近才能看清楚.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如果得了近视眼,就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了,必须戴眼镜.戴着眼镜,许多活动都不方便.长大以后参加工作,有许多工种患近视眼都不能做.

(3)请班上患近视的同学说一说感受.

(4)谈话:

近视眼是怎样得的?

(5)分组讨论.汇报.

(6)出示课件。

讨论:

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这样做对眼睛有好处吗?

(7)小结:

写字.看书时眼睛离书本太近,常躺在床上看书.常走路.坐车看书,常在昏暗的光下看书,都会得近视眼.我们班里哪位同学有这样的坏习惯,要马上改正.

出示课件。

讨论:

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这样做对眼睛有好处吗?

(8)小结:

预防近视眼得几点要求:

适度用眼、眼睛休息、少看电视、眼保健操、食物与营养等。

2.测一测我们的视力。

(1)利用测视表测视自己的视力。

(2)各组交流。

(3)全班交流。

3.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

(1)谈话:

眼睛还会因为不干净得病.怎样保持眼睛清洁卫生呢?

(2)讲解:

我们每天洗脸时,要用自己的毛巾.自己的脸盆,不要与其它人合用,这样可以防止传染上眼病.另外,眼睛痒痒或进了沙子,不要用手揉眼睛,需用干净的手娟擦除,这样可以保持眼睛清洁,不得砂眼等其他眼病。

(3)谈话:

眼睛除了以上两种病以外,还可能受到外伤.谁来说说,眼睛怎么会受伤流血?

小结:

有些同学平时爱打闹,有的同学爱拿棍子打着玩,不小心会扎伤眼睛,在元旦.春节期间,大家还爱放鞭炮,可是每年都有许多孩子的眼睛被炸伤.

4.应用:

两人一组,互相检查看书和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并用尺子量一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是否合适.

7.保护眼睛

预防近视

注意眼睛卫生

防止意外伤害

科目:

科学

课题《8潜望镜的秘密》

任课教师:

赵公水班级:

五年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重点难点

制作简易潜望镜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

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动态

修改

1.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