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673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中考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

中考2018年浙江省绍兴市化学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绍兴市2018年中考

化学试题

1.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

以下是小敏在江边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

塑料瓶B.

泡沫饭盒

C.

易拉罐D.

垃圾袋

【答案】C

【解析】A、塑料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B、泡沫饭盒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C、易拉罐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是无机材料,不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D、垃圾袋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从试剂瓶中取用NaCl固体、AgNO3溶液,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A.甲—①,乙—①B.甲—①,乙—②

C.甲—②,乙—②D.甲—②,乙—①

【答案】D

【解析】粉末状药品取用时可以用药匙(或者纸槽),NaCl固体是粉末状药品,取用需要用到的器材是药匙,即图中的②;液体药品取用时可用胶头滴管,AgNO3溶液是液体药品,取用需要用到的器材是胶头滴管即图中的①,需要用到的器材是甲-②,乙-①。

故选D。

3.国际上有铟等7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采用了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测的数据。

由图可知铟元素

A.是非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49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克D.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铟,汉字名称的偏旁“钅”,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49,表示原子序数为4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铟原子质子数为49,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提供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符号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错误;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铟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错误。

故选B。

点睛: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4.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水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塑料带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正确;B、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不受温度的限制,结冰后水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错误;C、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是因为洋葱中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眼睛中,正确;D、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正确。

故选B。

5.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

已知与戊的反应中:

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

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B

硝酸银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C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A.AB.BC.CD.D

【答案】A

【解析】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气不能与题中其他物质产生沉淀,所以丙-戊反应只能是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只有铁与盐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其他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所以甲是铁,戊是盐酸,丙是碳酸钙,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丁是氢氧化钡,乙是硝酸银。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找出突破口:

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

6.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如果忘记了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______。

【答案】

(1).+4

(2).反应速度较慢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和催化剂的特点。

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在二氧化锰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

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x+(-2)×2=0,x=+4,所以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用氯酸钾制氧气时,是否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只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如果忘记了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反应速度较慢。

点睛:

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

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生成物的质量。

7.小敏对妈妈说:

“你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

(1)小敏认为的“铁”是指______ (选填“铁元素”或“铁单质”)。

(2)通过Fe2O3+3CO

2Fe+3CO2可以把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转变成铁单质,此反应利用了CO的______性。

【答案】

(1).铁单质

(2).还原

【解析】本题考查了元素与物质的关系,铁的性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2)通过化学反应Fe2O3+3CO

2Fe+3CO2,可以把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转变成铁单质,此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将铁从铁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8.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测。

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

(1)该气体为________ (写化学式)。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______。

【答案】

(1).NH3

(2).硫酸钾、硝酸铵

【解析】本题是推断题。

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说明在该固体中,硫酸钾和氯化钡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不存在;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氢氧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钡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氨气,说明固体中存在硫酸钾和硝酸铵,综上所述,该固体中一定存在硫酸钾和硝酸铵,一定不存在氯化钡。

(1)氢氧化钡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所以该气体为氨气,化学式为NH3;

(2)根据上述分析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硫酸钾、硝酸铵。

9.小敏研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序号

盐酸溶液浓度

2分钟内产生氢气的体积

1

5%

10mL

2

15%

28mL

(1)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利用该装置时A中的_____管接c。

(2)他选用2克完全相同的锌片分别和同体积5%、15%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获得表格数据。

由此推断实验是通过______来体现反应快慢的。

(3)小敏分析数据得到如下结论:

锌与盐酸反应快慢与盐酸浓度有关,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

其他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他们的依据是:

________。

(4)实验中小敏发现锌与盐酸反应时,一开始产生氢气速度并没有随盐酸浓度的减少而减慢,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

由此作出猜想:

锌与盐酸反应快慢还与_______有关。

【答案】

(1).b

(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3).没有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等(4).温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探究。

认真审题,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b接c

(2)小敏是通过2分钟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来比较反应快慢,所以推断实验是通过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来体现反应快慢的;

(3)小敏只做了两组实验,不能排除实验中的偶然性,若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应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

其他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他们的依据是没有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

(4)锌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开始时温度升高,产生气体速度加快,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不断被消耗,浓度降低,产生气体速度变慢。

所以锌与盐酸反应快慢还与温度有关。

10.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__________。

【答案】

(1).酸

(2).2.2(3).53%(4).用100g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根据质量守恒分析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2)根据质量守恒,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80.00g+90g-167.80g=2.2g;

(3)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x2.2g

x=5.3g

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0%=53%;

(4)若样品完全变质,样品全部变成碳酸钠。

设:

与10g碳酸钠反应需硫酸的质量为y,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98

10gy

y=9.25g,所需稀硫酸的质量=

=61.64g。

61.64g<100g,稀硫酸过量;

若样品没有变质,样品中有10g的氢氧化钠。

设:

与10g氢氧化钠反应需硫酸的质量为z,

2NaOH+H2SO4=Na2SO4+2H2O

8098

10gz

z=12.25g,所需稀硫酸的质量=

=81.67g。

81.67g<100g,稀硫酸过量;

............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图中所涉及到的物质均为常见的化合物,图中“—”表示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其中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Y为氧化物,Z是紫红色固体,L为蓝色絮状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反应①—⑥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种。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N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O23Ca(OH)2+Na2CO3=CaCO3↓+2NaOH除锈

【解析】

【分析】

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A与X反应后生成B与C,所以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

X为二氧化锰;Z是紫红色固体,则Z为铜,E为氧化铜;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F是碳酸钙;Y为氧化物,能与B(水)反应生成D,D与M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Y为氧化钙,D为氢氧化钙,则M为碳酸钠,G为氢氧化钠;L为蓝色絮状沉淀,则L为氢氧化铜沉淀;G(氢氧化钠)与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则H为硫酸铜,N为硫酸。

【详解】

(1)由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H2O2,故填H2O2。

(2)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反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是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④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⑤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⑥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共3种,故填3。

(3)反应④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4)N为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可以用来除锈,故填除锈。

 

3.已知难溶于水的碱受热易分解,如Cu(OH)2

CuO+H2O.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

(2)A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由C转化为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答案】FeCl3复分解反应3CO+Fe2O3

2Fe+3CO2

【解析】

【分析】

红褐色沉淀B为氢氧化铁,则氢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则C为氧化铁;氧化铁再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金属铁和二氧化碳,则金属单质D为铁;滤液加入硝酸后再滴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E,物质E应为氯化银的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结合A溶液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铁和钠盐的滤液;综合所述,可判断溶液A中含有氯离子,即氯化物A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则物质A含有氯离子和铁离子,因此物质A为氯化铁。

【详解】

(1)红褐色沉淀B为氢氧化铁,则氢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则C为氧化铁;氧化铁再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金属铁和二氧化碳,则金属单质D为铁;滤液加入硝酸后再滴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E,物质E应为氯化银的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结合A溶液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铁和钠盐的滤液;综合所述,可判断溶液A中含有氯离子,即氯化物A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则物质A含有氯离子和铁离子,因此物质A为氯化铁,化学式为

(2)氯化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3)C→D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产物是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

【点睛】

红褐色沉淀B为氢氧化铁,滤液加入硝酸后再滴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E,物质E应为氯化银的沉淀。

 

4.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E为剧毒气体,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H溶液可能是溶液(填化学式).

【答案】

(1)C+2CuO

2Cu+CO2↑;

(2)Fe2O3+3CO

2Fe+3CO2;(3)CuSO4.

【解析】

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结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A、B为碳和氧化铜中的一种,D为铜,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A为碳,B为氧化铜;E为剧毒气体,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则E为一氧化碳;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结合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来炼铁,则F为氧化铁,G为铁;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则H可能为硫酸铜溶液.

(1)反应①,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

2Cu+CO2↑.

(2)反应③,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

(3)H溶液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其化学式为:

CuSO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5.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物质B,反应②是化合反应且G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F、G、H中滴加酚酞溶液都显红色。

(1)物质B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④的基本类型应是_____;

(3)写出符合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写出物质G的一种应用实例_____。

【答案】O2复分解反应2NaOH+CO2=Na2CO3+H2O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物质B,推测物质B为氧气;G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推测G为氢氧化钙。

F、G、H中滴加酚酞溶液都显红色,说明都显碱性。

A与氧气点燃生成C和D,反应①为有机物反应,生成C、D为水和二氧化碳,且D与F可以生成H和C,可知C为水,D为二氧化碳;F为碱性物质,且可以与D反应,推测F为氢氧化钠,则H为碳酸钠;碳酸钠与G氢氧化钙生成F氢氧化钠和I碳酸钙沉淀;C水与E氧化钙可生成G氢氧化钙。

代入框图,推测成立。

则B、氧气,C、水,D、二氧化碳,E、氧化钙,F、氢氧化钠,G、氢氧化钙,H、碳酸钠,I碳酸钙,

【详解】

(1)物质B为氧气,化学式为O2

(2)反应④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为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③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物质G为氢氧化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等。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6.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常用作建筑材料,E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是_____。

(2)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现象是_____。

(3)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答案】

出现白色沉淀

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常用作建筑材料,则C为碳酸钙,属于盐,E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则E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E能生成D,D能生成C,则D是氢氧化钙,属于碱,B能和D、C反应,则B是酸,则B是盐酸,A和B反应,则A是金属单质。

【详解】

(1)E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则E是氧化钙,故E的化学式是

(2)C常用作建筑材料,则C为碳酸钙,E能生成D,D能生成C,则D是氢氧化钙,D转化为C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

(3)B能和D、C反应,则B是酸,则B是盐酸,A和B反应,则A是金属单质,A可以是铁,故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点睛】

C常用作建筑材料,则C为碳酸钙,E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则E是氧化钙,E能生成D,D能生成C,则D是氢氧化钙。

 

7.现有A、B、C、D、E、F、G、H八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

其中A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B为黑色粉末,C是单质,H是蓝色沉淀,E、F的溶液均成碱性且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化学式:

_____。

(2)写出④和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上述①至⑥6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填①至⑥中的符号)。

【答案】CuOH2SO4+CuO=CuSO4+H2OCa(OH)2+Na2CO3═CaCO3↓+2NaOH④⑤⑥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A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B为黑色粉末,B是氧化铜,C是单质,C是铜,G是硫酸铜,H是蓝色沉淀,E、F的溶液均成碱性,E是碳酸钠,F是氢氧化钠,且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1)B的化学式是CuO。

(2)④和⑤的化学方程式是H2SO4+CuO=CuSO4+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3)上述①至⑥6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④⑤⑥,⑥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点睛∶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8.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4)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______.

【答案】催化作用

涂油光合作用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说明B为过氧化氢,而D是水;从反应的角度也可以判定,由于AB反应生成物中竟然依旧有A,说明A为催化剂,而BD是液体,所以应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C可能为氧气;CD(氧气和水)和X(金属)能够反应生成E,在初中只有铁生锈是这样三种物质,所以X为铁,而E主要成分为铁锈.而E和盐酸反应得到黄色溶液F(三价铁离子的溶液是黄色)也印证了E为氧化铁.而E和“有毒的气体”Y能够反应得到金属X,所以Y为有毒的还原性气体,所以为一氧化碳,则Z为二氧化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反应①中A物质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或者是催化作用;

(2)反应④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即防锈,可以从表面考虑刷漆、抹油或者做镀层,从内部考虑的话就是做成不锈钢等.

(4)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有机物,其名称为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

【点睛】

物质推断题解题关键是借助特征性反应和物质的特征性颜色等,所以在平时学习中要多总结,勤反思,构建物质之间转化关系的网络图,这样解答类似题目将很顺手.

 

9.图中的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