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9194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docx

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6

少堂等:

07一模优秀作文点评

2007年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优秀作文点评

一、程少堂总评

2007年深圳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考完已半月有余,许多老师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希望能继续看到我的点评的好意。

看来不写不行。

之所以拖到今天,客观上是最近忙得很,主观上则是我认为这些优秀作文的水平不如去年一模高,因此对这些优秀作文兴趣不如往年大。

大家看看下面这些优秀作文的开头:

 

“啜一口清茶,茶香满怀,沁人心脾,我们在享受这份闲适与淡雅时,是否感受到茶因沸水而翻腾,沉浮,芳香四溢的过程?

长途漫漫,步履匆匆,我们在追求的路上,又是否会抬头仰望那片为康德所推崇的星空?

 

“当你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你是否会从心里面开心,并将最真诚的祝福给予他?

当你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你是否会暗地里不爽,耍冷箭,妒嫉的火焰在你头上熊熊燃烧?

 

“是什么,让最美的夕阳红笼罩了一层工业时代的灰霾?

是什么,让娇艳的花朵染上了一身拜金主义的污渍?

是什么,让我们的心沉沦了对美的感受?

 

“感受那一抹春风的温柔,接受自然真诚的祝愿,心花随之开在常春的风里,静静享受阳光的乐趣。

感受母亲那一声深切的叮嘱,在热情的眼神中走出,坦然面对失去与挫折。

享受生活的馈赠,我们其实很幸福。

 

“人们看得到唐明皇的贞观之治,却看不到“一将成名万骨枯”的无限悲哀;看得到孙膑的过人谋略,却看不到他与畜生同吃住所受的摧残……”

 

“高耸的孤峰没有飘洒的云彩伴它歌唱;大海的中央没有变幻的浪花来做它的舞裙;享受的孤岛躁动着喧嚣,你再也不知道,感动的味道。

 

“是什么,让最美的夕阳红笼罩了一层工业时代的灰霾?

是什么,让娇艳的花朵染上了一身拜金主义的污渍?

是什么,让我们的心沉沦了对美的感受?

我对排比句没有意见,更没有深仇大恨,但是我现在看到排比句就想吐。

为何我现在看到排比句就想吐呢?

一种本是优美的文章开头方法怎么就让我觉得想吐呢?

我也不谈什么理论,就举一个生活例子吧:

上世纪80年代我结婚成家,那时生活条件比现在差很多,妻子从小在北方长大,喜欢吃水饺,每周要包两到三次水饺改善生活,而且根据习惯每次都要用大葱馅儿,还要有点肥肉,说是香。

开始每次我是吃得很香的,但是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喜欢变着花样吃,建议妻子变化菜谱,但她一如既往坚持每周三次水饺。

大约这样吃了大半年光景,吃得我一见水饺就想吐。

后来我大概有三年没有碰过水饺。

你看看这些聪明孩子写的作文,他们把排比句用得太滥了,他们硬是把排比句的名声搞臭了,搞得让我一看见排比句就想起当年的水饺,产生想吐的欲望了。

这一代人真是把排比句害苦了。

我为排比句感到悲哀。

但是这怕不完全是学生的责任吧?

 

但为不使喜欢我的点评的老师们太失望,我挑出几篇写了点评,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我的意见只是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

 

我尽量将评语写得幽默轻松些,但是同学们我不是讽刺你们啊!

希望你们仔细读我的评语,体会我的用意和用心。

 

二、题目: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性问题,是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反复思考而又没有取得共识的焦点问题。

人性问题也苦恼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

例如,面对他人的失败或不幸,大多数人会产生同情或恻隐之心,显示出人性善良高尚的一面;但是,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的时候,为之高兴的固然不乏其人,心态复杂的也许更多,甚至还有比心态复杂更等而下之的恶言恶行,从而深刻地暴露出人性的弱点。

人际间的许多矛盾纷争由此而生。

请以“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2)请以“在享受的时代学会感受”为题目,写一篇命题文章。

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三、点评

1.在享受的时代学习感受(60分)

 

问苍茫世界无所不有,在享受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感受,(程按:

切!

这篇作文居然得了满分!

全世界的人民都来看一看,仅仅凭这开头第一句“问苍茫世界无所不有”和第二句“在享受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感受”之间的混乱思路和语言感觉,它凭什么得满分!

)拥有一颗感受的心,感受心灵的震撼。

(程按:

开头倒是简洁。

但是开头的“过门”很不够功夫,露了破绽。

 

一、无声世界创造美丽

2005年的春节晚会,一下子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了邰丽华以及她领衔主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造出了特殊的美丽,给人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她的美来源于心灵的震撼,这美感应克服残疾顽强地表现出来,更显灿烂。

(程按:

这个学生在语无伦次地梦呓。

)体现着战胜困难、追求光明的人类精神。

(程按:

提得够高的了,但是小同学,你语言功夫不到家啊!

你怕是连想都没有想清楚。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

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她在我们心中是最美。

(程按:

这两段写得好。

二、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

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时,就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只是专注田畴,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喜爱稻菽千重浪,(程按:

这里化用毛主席的诗词很好!

)最是风流袁隆平。

在享受的时代学会感受袁隆平的宁静致远、淡泊名利,那是震撼心灵的恬静。

三、一片痴心在支教

徐本禹是华中农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他放弃了读研究生的机会,只身来到贵州偏僻山村支教。

一个人如果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的话,这个人字就成了大。

(程按:

人就成了“大”?

红老大还是黑老大?

应为“大写的人”。

)正在(是)徐本禹所到之处大,衬出了徐本禹的大。

(程按:

又在梦呓。

这个学生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的话,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

(程按:

太感人了啊——让“我们”一年里头都泪流满面!

眼睛没哭瞎吧?

)从繁荣的大都市走进大山深处,他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起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原本不属于他的责任。

(程按:

这几个“扛”用得不错。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够,爱被期待着,徐本禹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程按:

继续语无伦次地梦呓。

在享受的时代学会感受。

感受邰丽华给予我们的美的震撼,感受袁隆平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给予我们的震撼;感受徐本禹一片痴心在支教的追求。

物欲横流、文化交织(程按:

这个怪怪的“文化交织”再次证明:

这个学生还不能熟练地运用汉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的时代我们不能失去方向,要学会在享受中感受。

【点评】

真正的文学表达离不开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解剖,本文之所以获阅卷老师的青睐,奥秘就在于此。

在享受时代,我们心灵迟钝,感觉麻木,情感漠然,我们天生的热情和善良被环境所摧残压制,我们学会了冷酷、残忍,却不会感受人生的真谛,作者找出震撼他心灵的三个人物来诠释他对人生和人性的理解:

邰丽华,一个无声世界的残疾人,可以把生命演绎的灿烂辉煌,她的身上体现的是人性的坚韧和对苦难的超越;袁隆平,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素真挚,宁静淡定的情怀,在农田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徐本禹,主动走进“贫穷和孤独”,他的行动让人感受到一个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信念的坚守。

作者选取这几个人物,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生美丽,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主题是积极向上的。

但是,作者部分表达还较为粗疏,有病句,从这个角度说,这篇满分作文是有遗憾的。

(点评人:

翠园中学邹玲)

程评:

作为考场作文,本文当然是一篇好文章,但我认为离满分作文的水平还有一大截:

这篇文章宏观思路相当清晰,但从遣词造句看,微观思路相当混乱——作者喜欢用一些自己还没有怎么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结果这些地方让人觉得像梦呓一样语无伦次。

解决的办法是:

老老实实用一些普通词汇,准确而有把握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2.听听那冷雨(58分)

 

(程按:

能把余光中的名篇标题作为自己文章的标题,有胆识。

但是命题作文你为何改题目呢?

“答答滴滴……”(程按:

这是雨滴声呢,还是冲锋号啊?

我老糊涂了,怎么觉得像是我小时候听过的冲锋号呢?

)是冷雨打落窗台,冷雨送爽,(程按:

“冷雨送爽”四个字插在这儿割断语脉很不好啊。

可删。

)送来满院清凉,在享受冷雨滋润(程按:

有机会让老师把你放到冷雨中“滋润”“滋润”,“享受”“享受”。

)的时候,你可曾仔细聆听,可曾听见自己心中一动的声音。

(程按:

语言味道不足。

(程按:

开头一段立意甚好,但是语言功夫不到位。

语言不来情绪。

我试着改一下——“滴滴答答……”是冷雨!

是冷雨打落窗台,满院清凉,清凉满院!

是啊,按说,下雨可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就是冷雨也不稀罕,但是,有多久了,你没有听过那冷雨的声音?

有多久了,你没有体验过听冷雨时的怦然心动?

——同学们,要学会用最普通最朴素的词语,表达最微妙最复杂的情绪和情感(最微妙最复杂的情绪和情感往往只需要用最普通最朴素的词语来表达);要学会调动语言文字的千军万马,特别是灵活运用各种句式,为自己的表情达意服务。

汉语之美不在一个一个的词,也不在一个一个的句子,而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微妙关系。

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如今,想要享受生活实在太过容易,(程按:

“太过”不是广东话吧?

)这本就是一个享受的时代,尽兴开怀,换自己一个自在。

然而享受的愉悦却换不来心的丰富与轻巧。

(程按:

“轻巧”不妥。

)一样是今宵拼却醉颜红,一样是少年听雨歌楼上,却是醉了不识酒浓,爱过不懂情重。

一样是老来听雨僧庐下,却不知悲欢离合总无情,只是不住的抱怨:

“这该死的雨啊,你怎么还不停。

可是这雨停了又怎样呢?

游山玩水者忙着拍照留念,然后拿回家去自豪宣称:

“我去过那里了。

”的确,你去过,只是你可曾去一亲山泽,一试水深?

你可曾从满山桃花中看到春的芳踪,你可从漫天柳絮中读出夏的诗意。

忙于赴宴的人,在你忙着大快朵颐之时,可曾对着满盘珍馐,高声吟着:

“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这样一个享受的时代,游山玩水是简单的娱乐耳目,玉盘珍馐是单纯的为了满足口腹,所以大家都忘了,忘记了在山水间感受天地之灵气,自然之和谐,忘了在美食中,发觉文化之悠远,创造之丰富。

(程按:

这一段小结得好。

享受着空调暖气带来的舒适的环境,只知道闷睡的我们又怎么有可能感受到夏花之灿烂,冬雪之静美。

享受着网络的方便与快捷,习惯了以字母相逢,以数字分离的我们,又怎么能感受唐风宋韵的美丽?

为了让我们重新变得丰富,为了让我们的心灵变得轻巧(程按:

“轻巧”不妥。

显示作者找不到恰当的词汇。

不就是想表达“轻松”“洒脱”之类的意思吗?

干嘛用“轻巧”?

),为了让我们在丝丝冷雨中不再那么呆板而迟疑,请在这一个享受的时代中学会感受。

从一盏深夜的明灯中感受家的温馨,从一架摇摆的秋千中感受童年的欢乐,从一池荷花中悟出“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从一盘莲藕中感知“丝不断”的深意,从一场冷雨中听出天地的声音,听出人声(生)的感悟。

别让自己成为单纯享受的机器,别让一切良辰美景都因自己只懂得享受不懂感受而浪费,别让万种风情只在不被真正了解中黯然老去。

所以我邀请你,邀请你和我一道静坐与窗台,听听,听听那冷雨。

(程按:

这篇文章后半语言很流畅干净。

【点评】

本文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两点:

其一,化虚为实。

试卷作文题目中的“享受”和“感受”都是比较抽象的词语,作者在行文中结合“享受时代”的常见事项,把人们耽于“享受”的空虚与浅薄写得非常具体;同时通过“桃花”“柳絮”“夏花”“冬雪”“明灯”“秋千”“荷花”“莲藕“冷雨”等意象的铺排,把“享受的时代”应感受的“诗意”充分表现出来。

两相对比,彰显主题。

其二,语言精彩,或引用、化用名篇名句(本文涉及了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李白的《将进酒》、蒋捷的《虞美人》、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等名作),或灵活用词(如“一亲山泽”、“一试水深”“看到春的芳踪”、“读出夏的诗意”等),或整句铺排(如“从一盏深夜的明灯中感受家的温馨,从一架摇摆的秋千中感受童年的欢乐,从一池荷花中悟出“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从一盘莲藕中感知“丝不断”的深意,从一场冷雨中听出天地的声音,听出人声的感悟”等),增强了文具的表现力,成为本文的一大亮点。

但本文的题目“听听那冷雨”是一个遗憾,因为作者所选的第二道作文题,是要求考生以“在感受的时代学会感受”为题写一篇文章的命题作文,尽管“听听那冷雨”与文章内容是切合的,但不符合命题作文的拟题要求。

按照作文阅卷组的要求“改变题目”应扣5分。

(点评:

翠园中学李红该)

程评:

这篇文章让我觉得遗憾的是:

第4段小结之后的文字漂亮是漂亮,但是与前半合起来看显示不出逻辑的推进。

3.给成功同学的一封信(58分)

成功同学:

你好!

如果你还在找你的那张英语作文纸,请你翻开你的英语课本第25页,它就在那里,皱巴巴地躺着。

你一定会感到奇怪,我为什么会这么清楚。

其实,把它放进去的是我,把它拿走的也是我。

对不起!

你的英语水平向来都得到老师的欣赏、同学的羡慕;你的英语成绩也从未低于130;而你的英语作文又是大多数人都望尘莫及的佳作。

说实话,作为你的同桌,英语向来都是我的骄傲,而你的出现,让我忽然感到自卑,感到灰心丧气。

我很羡慕你学习英语的天分,但同时,我也很嫉妒你。

有时候,甚至会讨厌你的存在。

自从那次英语测试后,老师、同学都开始关注你。

你考出了在这个学校史无前例的高分145。

面对145分的英语试卷,我惊呆了。

我怀疑自己我再学10年英语都考不出这样的成绩。

为什么你能?

为什么你出现在这个班级?

为什么你存在?

我一向都为自己的英语感到骄傲的心在一场考试后逐渐消散了,从那日起,我便一直注意你,关注你学习英语的状况。

可越是往后,我发现,你很少会复习英语,背单词、读文章之类的学习时间你也比我少。

而我,却把英语学习时间安排得最多。

我如此努力,可依然感(赶)不上你。

我更不想承认你比我有学习英语的饿天分,不想!

那天,我向你借英语书本来没有别的意思,但当我看到那张整齐的写着英语作文的纸,我的脑袋一片空白,等我恢复意识之后,那张作文纸已在我手中变成一团废纸了。

我挣扎了一段时间,终于决定把它扔进垃圾埇(桶)。

可在那天晚上,我彻夜难眠。

我想了好多。

想了自己,也想了你。

是的,我承认你学习英语的天分比我强很多。

你的英语成绩这么棒,肯定也是经过努力付出而得到的结果。

我的英语成绩不如你是事实。

我只能找到自身的不足,弥补自身缺陷,制定更加好的学习计划以便学好英语,让英语成绩更上一层楼。

我想明白了。

我豁然开朗,阳光照进了窗户,早上了。

现在,那张作文纸你可以交给老师了。

我相信它至少能得24分。

因为她皱了。

您的同学:

嫉妒

2007年2月28日

文章点评:

这是一篇书信体叙事文,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谋篇布局上的一个“巧”字,终评分为58分。

从一个高三学生考场作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物有所值”。

其理由如下:

1、以“抑扬”与“倒叙”相结合的心理描写手法,真实再现作者面对同桌取得成功时的复杂心情(佩服——嫉妒——反思——豁然开朗)。

其妙处可谓“一石三鸟”:

其一,紧紧扣住了原材料的命题意图,切合题意。

其二,行文跌宕生姿,引人入胜,正合古人“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文法。

其三,先抑后扬,先将自己“阴暗”的心理真实地暴露出来,然后通过反思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格调不俗,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

2、采用书信文件来写考场作文,足见作者即席发挥之灵感。

因为书信体最便于对话,最便于真情流露,避免了胡编乱造的另类写法,符合“文贵情真”的写作原则。

尤其是收信人(“成功”)的称呼和写信人(“嫉妒”)的署名,更是匠心所在,它不仅吸引眼球,更是紧紧扣住了题旨。

从这个角度讲,姑且称这篇文章为“书信体微型小说”也不为过。

另外,环境描写、景物点缀,也为本文增添了亮色。

文章结尾部分写道:

“阳光照进了窗户,早上了。

”寥寥十字,渲染了气氛,烘托出一幅明亮艳丽的画面,同上文“我想明白了,我豁然开朗”相得益彰,有力地升华了格调,也深化了主题。

同时,文章的结尾也很有味道,它采用了“言尽意不尽”的手法,耐人寻味。

也许有人会说,本文语言似乎缺乏文采。

但语言风格应该是百花齐放,何必千篇一律!

当然,本文也有遗憾,那就是出现了两个错别字。

比如将“赶不上你”的“赶”写成了“感”,“垃圾桶”的“桶”写成了“埇”。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相信瑕不掩瑜。

值得提醒的是:

希望考生不要机械地模仿某种文体,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

(点评:

翠园中学鲁力)

程评:

有一年深圳中考,有一个考生就玩这种把戏——把话题搞成一个人名。

然后给他写一封信。

这样的小儿科到高三还搞,还得了58分。

高考玩这种把戏大约肯定吃亏。

 

4.在享受的时代学会感受(55分)

 

在喧闹的纸醉金迷的社会,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当代步伐紧快的生活中,(程按:

见鬼!

还有学生用这样陈词滥调开头!

)我们应该会感受。

感受是孩时的梦,色彩缤纷,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感受是画家手中的画笔,画笔一挥,便将整个春天带来了;感受是蓝天的白云,纯洁,舒展,飘逸。

当迎春花划破冬日的沉寂,黎明的曙光照醒了露滴,我们微笑着,因为我们感受着。

(程按:

想吐。

我们要学会感受自然,去从中品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去了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去体会“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壮志凌云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豪迈。

感受山的沉稳,也要感受水的壮阔。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奔腾豪情,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阔气势势,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凝重,无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受。

我们要学会感受艺术。

从生命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她的人生也许原本就是一场绝美的舞蹈。

她的无声展现了生命的蓬勃,手臂间勾勒出人性的高洁。

她,中国惟一一个登上世界两大顶级艺术殿堂的舞蹈者——邰丽华。

她是失聪的残疾人,但这并不成为阻碍她的艺术生涯,她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却能感受到艺术的真谛。

那我们呢?

我们要感受艺术,感受艺术会使我们的生命轻轻飞翔,让我们触到蓝天的洁净,白云的舒展。

我们要学会感受科技。

是什么能让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五天五夜心跳不已?

(程按:

什么高科技有这本事?

只让我们的心跳5天吗?

那第6天“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的心脏就不跳了?

)是什么能让中国这么多人同时仰望长空?

即使是在黑夜,我们仍然能仿佛找到两双黑色的眼睛在与我们对视,他们微笑着,自信着,我们明白牵动着我们的是什么——费俊龙、聂海胜。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连续115小时的航天之旅,为我们中国人民所骄傲,所自豪,更为我们祖国的科学技术更进一层楼。

在科技竞争激烈的现在,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科技的高超,感受人类文明。

感受自然,是身心的舒展。

感受艺术,是精神的升华。

感受科技,是时代的呼唤。

让我们在享受的时代学会感受,学会生活!

点评:

本文紧扣题意,开门见山,直接铺陈,结构清晰、规范,语言自然清新且不乏富有联想、富有气势的句子。

另外,作者灵活运用古今素材,展现了较好的素材整合、运用与分析能力。

文章内容充实,此乃可贵。

然而,作者似乎对“在享受的时代学会感受”缺少一针见血的见解,没有从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的层面深入思考。

同时,过多的堆砌材料却忽视了在文章中展示自我的思考与体会,太少自己的影子。

若能从精神层面多加思考,真正体会“感受”二字,上升到人文关怀与建设精神家园的高度进行论述,文章会更显深刻,更具感染力。

考场作文,应成为我们展现真我思想,关注时代,放飞心灵的舞台!

(点评人:

翠园中学陈友祥)

程少堂声明:

今年一模优秀作文点评我就写到此为止。

拜拜。

5.尔独何辜(56分)

 

(黄历初二年初夏的一天,前夜里刚下过一场小雨,魏文帝曹丕给旧友吴质写了一封信,此时陈思王曹植正醉倒在卧榻上。

季重无恙。

想到能给你写点什么,心里才稍稍好受了点。

这一切越来越像一幕滑稽戏了……你知道我的不快乐,却很难明白原因,而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说出一切,直到现在。

无论如何,原谅我的语无伦次吧。

昨天见到了许久未见的仲达。

我坐到今天这个位子,他出了不少力,如今却阴着一张脸,问我后不后悔,也不怕我生起气来把他杀了。

…….他到底是知道我心的人。

我一句话都不愿说的时候,也只有他陪着。

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我怕他多于他怕我,正是因为这个。

他的眼光太利了。

他说,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就只好走下去。

他说的我全明白,却还是止不住地难受。

最后他冷笑着说,你以为只有你痛苦么,只有你渴慕着别人轻而易举便拥有的东西么,你能做的事有多少,而你那个弟弟…….我捂住了耳朵。

我何尝不知道子建的心愿?

他呈上来的文章,满纸卑下华丽的废话,我看了就犯偏头疼,后来直接扔一边让人处理掉。

无意之中看到他新写的一首短诗,却会一连恍惚好多天。

我们的痛苦如此相似,真叫人好笑。

也只有这种地方能看出来我们是兄弟,同样那么不可救药地固执,觉得只有对方拥有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想起那个时候母亲问我,子建有什么错?

好像不来参加父亲的葬礼并不是一件多严重的事,而我竟然也支支吾吾、不能回答。

或许在所有人看来都是一样,错全在我。

这也是我付出的代价之一吧,只是我得到了什么?

天知道七步成诗的游戏,我们在谯的田间散步时玩过多少回了。

我承认我的恶劣,可那最后一次,他的目光和那些缓缓吐出的词句…….

是故意的。

然后他走得头也不回。

我知道他是故意的,正如他一定知道他所说的“辞赋小道”每一次都那样地刺痛我的胸口。

七步怎么能了结我们之间的一切?

我从未承认过,即便对自己——但我知道,如果后世的人有知,一定会说我这是忌妒。

我仍然不承认,因为我不相信这样的痛苦能被任何词语轻松概括,让我任性这最后一次吧。

毕竟,我再也不能回到谯,去看望我种下的甘蔗了。

那时子建是个那么骄傲的小子,扬着眉毛和我斗诗,下棋我从没输过,作诗却极少赢,那唯一的一次我高兴得什么都忘了。

或者你大概也记得吧,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驱车同游西园……..

季重,我真希望能回到那时,却再也没有任何办法.

(是谁的错?

谁更不幸?

这个故事里没有幸运的人。

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人的悲剧。

曹家兄弟的故事,至今发人深省。

[点评]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第一人称的视角,以丰富的相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围绕“七步诗”的前前后后,恩恩怨怨,再现了三国时期曹丕、曹植兄弟同室操戈的历史意境。

文章通过曹丕的叙述申辩,委婉含蓄地牵涉到了“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幸运”这一话题。

不足:

题目不贴切;立意不彰显,立意太含蓄,不利于评卷者在短时间内评判是否切题;文体几不象:

戏剧不象,书信不象……

另外,本文在题材选择和写法上和《赤兔之死》有模仿之痕迹,不宜提倡。

本文初评为56分;偏高。

(点评:

翠园中学丁光辉)

6.在享受的时代学会感受(55分)

 

(用)物欲横流来形容这个享受的社会再贴切不过了。

庸俗的享乐用具像无孔不入的蛞蝓,爬进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我想学着鲁迅一样对着这些破口大骂,却被那如同夏日午后慵懒温吞的风一般的享受主意吞却了声音。

哪里才能找到那焚烧一切的野火?

感受本应排在享受之前,二者却被快节奏的生活和横流的物欲冲断了联。

本应是在清泉之间游戏的绿茶,如今被磨成粉末,高压水煮,再流过滤网,加上糖精色素防腐剂,最终灌进了塑料瓶中,更可悲的是被那些自恃有十二分品味,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如饮驴般地灌下。

茶,还何提文化?

陆羽不知用了多少时间在那清泉水,紫砂壶,雾气与芳香中感受茶的精神,又不知多少次地回味那甘与苦的过程中写出《茶经》。

现今却被铺天盖地而来的,沾满了“享受”的标签的人流中为人所遗忘。

令人费解的是没有真真正正地去感受,怎么能享受呢?

快餐文化!

这种如同丢弃了的白色泡沫饭盒一样令人生厌的家伙,疯狂地为人们灌一样的品味,一样的享受标准,这种文化下的人,像蚁群中的蚂蚁,盲目地跟从所谓潮流。

却不知潮流最前的那一只蚂蚁长的是何等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