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1966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8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下列大洲中,被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洲是(   )

A. 非洲                                  

B. 亚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答案】A

【解析】【分析】以上四个大洲中,非洲被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同时穿过,A符合题意;

亚洲和北美洲都没有被南回归线穿过,BC不符合题意;

南美洲没有被北回归线穿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大洲的位置,需要结合地图进行记忆,难度一般。

2.读大洲轮廓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非洲                         

B. ②是亚洲                         

C. ③是南美洲                         

D. ④是南极洲

【答案】C

【解析】【分析】解:

读图可知,①是非洲,②是亚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极洲。

故答案为:

C。

【点评】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3.下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地中相对最不易发生地震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下列板块中绝大部分位于海洋的是()

A. 非洲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太平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3)某班级开展“汶川十年,防震减灾”知识宣讲活动,下列宣传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发生时应争先恐后,逃命要紧                      

B. 地震时应乘坐电梯迅速离开

C. 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                             

D. 地震被困后躲在卫生间墙角

【答案】

(1)D

(2)C

(3)C

【解析】【分析】

(1)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在板块与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而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图中①、②、③、④地中相对最不易发生地震的是位于板块内部的④,故选D。

(2)以上四个板块中,绝大部分位于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该板块除一些小岛屿外,其余全部是海洋,故选C。

(3)关于以上知识宣传活动的说法,地震发生时要有秩序地撤离,以免踩蹋;地震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离开;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地震被困后尽量躲在卫生间有水源的地方,故选C。

【点评】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2)太平洋板块是目前所划分的全球板块之一,主体位于太平洋中,是一个主要由大洋地壳构成的板块。

东界为圣安德烈斯转换断层,与北美板块等相接;西界为马里亚纳深海沟,与菲律宾海板块汇聚。

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太平洋板块仍在继续扩张,并向东西两侧俯冲,形成了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带和地震带之一。

(3)地震时应不要惊慌,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应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4.  2019年5月12日晚,“海希轮”号国际集装箱班轮顺利靠泊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大浦口国际集装箱码头。

该班轮流来往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沙特、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见下图),计划每周靠港1个班次。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班轮航线连接的大洲是(   )

A. 非洲和欧洲                      B. 亚洲和非洲                      C. 欧洲和亚洲                      D. 亚洲和大洋洲

(2)甲地居民多信仰(   )

A. 伊斯兰教                                

B. 基督教                                

C. 印度教                                

D. 佛教

【答案】

(1)B

(2)A

【解析】【分析】

(1)根据图可知该航线经过太平洋,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通过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而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2)根据图可知甲地为阿拉伯半岛,该地居民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

(1)B;

(2)A;

【点评】

(1)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

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洋。

(2)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

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

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

5.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来形容海陆面积比例,下图描述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分析】解:

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的多。

所以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蔚蓝色的。

地球表面的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占29%,故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的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

故答案为:

D。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6.读下图所示的“大洲轮廓图”,四个大洲按序号排列依次为(   )

A. ①南极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亚洲

B. ①欧洲、②非洲、③南美洲、④北美洲

C. ①大洋洲、②非洲、③南美洲、④北美洲

D. ①欧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北美洲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读图可知,根据七大洲的轮廓可知①是欧洲,②是非洲,③是南美洲,④是北美洲;

故答案为:

B

【点评】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

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洋。

7.  2018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最大地震是8月19日在斐济群岛地区发生的8.1级地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震集中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 现在科技水平下,地震已能够精准预测

C. 地震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

D. 地震发生时,要迅速乘坐电梯逃生

(2)据图可知,斐济群岛所处大洲和濒临的大洋是(   )

A. 亚洲太平洋                    

B. 大洋洲印度洋                    

C. 亚洲印度洋                    

D. 大洋洲太平洋

【答案】

(1)A

(2)D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地震集中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故A正确;现在科技水平虽然很高,但地震也不能够精准预测,只能是大概的预测,故B错;地震和火山是地球的(内力作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壳的运动有关,故C错;地震时应不要惊慌,冷静面对更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故D错;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

A。

(2)读图可知,斐济群岛所处大洲是大洋洲,濒临的大洋是太平洋。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当地震发生时,要学会自救。

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

切不可冒然行动,给自己或家人造成损失。

8.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海陆变迁是(   )

A.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 我国东海海底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C. 香港填海造陆

D. 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答案】C

【解析】【分析】解: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香港)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选项ABD不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海陆变迁。

故答案为:

C

【点评】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9.   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木质屋顶被烧毁,石质主体建筑得以保存,回答下面小题。

(1)欧洲城市风貌典雅,建筑风格各异,下列位于法国的是(   )

A. 伦敦塔桥                        

B. 古罗马竞技场                        

C. 凡尔赛宫                        

D. 克里姆林宫

(2)地处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是欧洲文明发源地之一,雅典卫城建筑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的石料,从板块构造学说而言,该国地处(   )

A.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B.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D.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

(3)位于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古建筑材料大多为石质,有利于防火,该国气候(   )

A. 终年温和多雨                  

B. 夏季炎热干燥                  

C. 终年高温多雨                  

D. 冬季严寒干燥

【答案】

(1)C

(2)A

(3)B

【解析】【分析】

(1)欧洲城市风貌典雅,建筑风格各异,伦敦塔桥位于英国,古罗马竞技场位于意大利,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

所以根据题意选C。

(2)雅典是希腊的首都,位于地中海沿岸,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所以地壳比较活跃。

故选A。

(3)根据欧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为石质,有利于防火。

所以根据题意选B。

【点评】

(1) 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众多,旅游业发达。

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荷兰的风车,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西班牙的阳光海滩一一地中海沿岸,德国的阿尔卑斯山滑雪场,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和水城威尼斯,挪威的峡湾风光等。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3)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温和的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10.黑人分布最多的大洲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A大洋洲,B是亚洲,C是非洲,D是南美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非洲是分布黑人最多的大洲。

故答案为:

C。

【点评】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

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11.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小题。

(1)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陆是(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答案】

(1)D

(2)B

【解析】【分析】

(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世界上四大洋,其中赤道穿过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和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被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非洲、大洋洲、南美洲;故南北回归线均穿过的大洲是非洲。

【点评】

(1)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位于北极附近。

(2)世界陆地共分成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12.下图是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2)造成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3)甲地所在的大陆位于(   )

A. 亚欧板块                         

B. 美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答案】

(1)B

(2)A

(3)C

【解析】【分析】地球上各地的气温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大致的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等温线基本呈东西走向。

(1)由图可知,甲、乙两地的纬度大致相同,但此时甲的气温高于乙,这是由于夏季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故选B。

(2)由图可知,乙地和丙地都在南太平洋上,两地气温乙地高于丙地,这是由于两地纬度不同,乙地纬度低、气温高,故选A。

(3)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该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故选C。

故答案为:

(1)B;

(2)A;(3)C。

【点评】

(1)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

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2)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大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

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13.读图,完成小题。

(1)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   )

A. 大西洋                              B. 阿尔卑斯山脉                              C. 地中海                              D. 红海

(2)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B. 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

C.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 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根据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可判断,红海位于板块张裂处,会扩张;地中海位于板块碰撞处,会缩小,逐步消失;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会不断升高;大西洋位于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面积不断扩大。

故C正确。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致使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

故B正确。

故答案为:

(1)C;

(2)B。

【点评】

(1)本题考查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的原因,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4.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

A. 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                                

B. 北美洲、欧洲、南美洲、非洲

C. 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D. 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2)四地所在的大洲中,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高四周低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1)D

(2)A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大洲的经纬度位置,结合相关地图解答即可。

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得,甲位于亚洲,乙位于非洲,丙位于欧洲,丁位于大洋洲。

故ABC错误,D正确。

(2)本题考查各大洲的地形特征,难度较难。

依据经纬度的范围,可判定图中甲地位于亚洲,乙地位于非洲,丙地位于欧洲,丁地位于大洋洲。

甲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势中部高,四周低,A正确;乙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地,B错误;丙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部低,南部和北部高,C错误;丁大洋洲地形分为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大分水岭,地势中部低,东部和西部高,D错误。

故答案为:

(1)D;

(2)A;

【点评】考查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北半球主要分布有欧洲、亚洲、北美洲,其中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南半球主要是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东半球主要是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西半球主要是美洲。

被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15.地理课上,同学们讨论海陆变迁的问题,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B. 亚欧大陆北部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

C.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                             

D. 喜马拉雅山岩石中有海洋生物化石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A、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是海洋变成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亚欧大陆北部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不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