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1992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docx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

2022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7篇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电子表格加工是广东版《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而图表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与表格信息加工的过程相结合,实现从操作到实际应用的提升,以图表为手段来分析数据,表达结果,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其加工和表达的一般过程。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Excel图表的相关操作;学会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比较分析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经历表格数据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形成分析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图表在呈现数据方面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别能力。

  3、教学重点:

使用合适的图表类型呈现数据;总结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

  4、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提高对制作报告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二、说教学策略:

  1、学习环境分析:

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好,而本课内容重在实践,所以我选择网络教室,便于学生进行练习。

  2、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但在应用方面的认识比较肤浅。

因此,我在教学上要注重让学生体验及掌握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法:

(1)对照导入法:

创设文明班评比的情境,对照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突出图表这种呈现方式的直观性。

  

(2)任务驱动法:

设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自主探究,鼓励发挥组内各成员的所长,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4、学法:

(1)小组讨论法:

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通过讨论共同提高对图表的应用认识。

(2)互评学习法:

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以“高一年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得分统计表”导入新课,采用对照式导入法,进行两个对比,首先是量的对比。

先后给出两个表格,含有3个班和含有10个班的统计表,同样提问三个问题:

哪一个班的总成绩最好?

从表中的数据来看,哪一个班的表现最平稳?

哪一个班的进步很大,保持上升的势头?

很明显,在数据量剧增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分析有相当的困难。

  设计意图:

揭示表格呈现方式的局限性,这三个问题的设计为下一环节用柱形图、折线图分析数据作铺垫。

  第二是呈现方式的对照,以10个班作例子,生成两个图表,同样问刚才的三个问题,对比刚才的纯表格呈现方式,学生更快更直观地从图表中得到答案。

设计意图:

突出图表呈现方式的直观性,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读柱形图回答问题1,让学生感受柱形图更便于比较分数的高低;读折线图回答问题2、3,让学生感受折线图更便于观察起伏变化的情况,预测趋势。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形成图表应用的初步建构。

  2、任务驱动:

思考柱形图、折线图分别适应于呈现什么类型的数据?

、思考在Excel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时,与其对应的图表有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

(1)任务的安排已把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这一流程渗透其中,让学生经历表格数据加工与表达的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2)分组分别练习不同的内容,有利于小组协作交流。

(3)任务中包括思考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图表类型的应用上。

  3、学生课堂活动: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操作,我深入各小组关注学生的协作情况,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充分自主学习,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

  4、教师点评:

对刚才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以后改正的方向。

  四、说小结与反思:

  1、小结:

在教学上我重视对学生活动的指引,通过“活动目的”、“活动任务”、“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评价”引导活动的流程,提高活动效率与效果。

  完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后,我将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再一次回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加深记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善于动脑等行为给予肯定,最后布置作业。

  2、反思:

完成所有教学任务之后,我将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并积极改进,以期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改进和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篇2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

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

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

(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

(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

(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

(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

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

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

(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就如:

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

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生:

(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

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

(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

(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

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

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

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

(齐)不是。

  师:

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

(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

(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

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

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

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

(共享性)

  实践题:

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

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

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

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篇3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初中时就认真学习了计算机或在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较为熟练,对各种操作都较容易上手,在学习当中可以带动和指导其他学生,但许多乡下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所以大部分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对计算机还是比较陌生;但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计算机的方法。

  2.高一的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教材采用的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一书。

信息就是经过处理的数据,所以,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只有掌握数据处理技术,才能更好地得到有用的信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和统计是Excel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Excel的数据输入和数据的编辑以及工作表的维护,本节课是在这基础之上学习应用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掌握Excel中公式的输入和公式的复制方法;

  

(2)掌握用表达式、自动求各功能和函数处理数据的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1)公式的输入方法;

  

(2)利用自动求和功能和函数处理数据。

  2.教学难点

  函数的应用涉入到对函数的理解及其参数的设置,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我把它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媒体选用

  1.针对学科特点,我选用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2.课前准备:

包含某班学生成绩表的工作簿。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一)教法

  1.讲解法:

对于公式中对单元格区域的引用,特别是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引及常用函数的作用,可以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

对于一些较难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总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和厌倦,而且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

另外,对于比较简单,没有探索价值的操作,由老师演示,可让学生快速地掌握;

  3.任务驱动法:

通过任务驱动,既能让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在解决问题之后又能让学生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模式: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设计任务——启发探索——辅导归纳——学习评价——课堂训练

  

(二)学法指导

  自己多动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学生的特点,而且习得的直接经验比获得的间接经验印象更为深刻,所以,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协作,总结经验,完成实践任务,以达到概念内化的效果。

这样的学习既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和学习的方法,又能培养和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组织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1)用填充序列法在A1至A12的单元格中输入一月份至十二月份;

  

(2)用填充序列法在B1至B12的单元格中输入1,3,5,……,23;

  (3)同时选定(A1,B4),(C5,D10),D列至E列;

  (4)复制(A1,A5)的数据到(C2,C6)中去。

  教师巡视辅导,完成后鼓励四个学生分别演示一题。

  

(二)用实际遇到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如:

我们期中考试后,要计算出每个同学的总分,平均分,和排定名次,还要计算出各科的平均分,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你们有什么好的主意吗?

然后由学生的回答顺势导入新课。

(大屏幕显示准备好的某班学生成绩表,该表数据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用来作为本节课的示例表。

  (三)通过独自努力,学习公式的输入和复制。

  1.阅读教材P74-P76页第一大点第1-2小点部分的内容,然后要求每个人计算出第一个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

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

(提示:

每次输入公式都必须以"="号开头。

  2.由两个学生分别演示求出总分和平均分的方法,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然后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并补充演示讲解。

(因为问题简单,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

  3.指导学生用鼠标拖动填充柄的方法,选定第一个学生的总分,拖动填充柄到最后一个学生的总分处,看看所有学生的总分是否已出来,再用相同的方法算出所有学生的平均分。

教师巡视辅导,如有较多学生没有掌握,则由教师补充演示讲解。

(由于前一节课学习了用填充序列的方法输入数据的方法,可对此处学习产生正迁移效果。

  (四)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的应用,学习"自动求和"的方法。

  教师:

如果要计算每科的平均分,以上方法也太花时间了,人数多还容易出错,下面我介绍一种更好的方法。

然后演示"自动求和"功能,求出总分,再用总分除以人数求出科平,并讲解演示按行和按列求和的一般方法。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后,先删除前面求出的总分和平均分,再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

然后由一个学生演示。

  (五)小组探究学习函数的应用。

  1.教师:

上面的方法只能计算出较为简单的数据,如果要处理更复杂的数据就要使用到函数。

可以用数学或物理的公式来类比解释函数及其参数的含义,并解释几个常用的函数(如:

SUM、AVERAGE、COUNT、MAX、MIN)的应用。

  2.按四至五人一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定电脑知识较好,且较负责任的学生充当组长,负责本组进程和纪律。

各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用SUM函数计算出每人的总分;用AVERAGE函数计算机出每人的平均分;用COUNT函数计算出班级总人数:

用MAX函数计算出每科的最高分;用MIN函数计算出每科的最低分。

(提示:

先计算出一人的总分或平均分,然后再复制公式计算出其他人的总分或平均分,各科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也一样操作。

  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辅导,答疑,发现典型问题。

  3.各组交流成果。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充当小老师,分别进行一项操作演示。

  4.教师给予以肯定性为主的评价,并补充演示和讲解,对发现的典型问题和难点问题可多次讲解演示(如在粘贴函数对话框中如何选择函数,以及参数的确定等)。

  (六)课堂练习。

  每个人再单独完成上面的操作,还不会的同学可以询问老师或同学。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七)评价学习结果,总结本课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篇4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文件的下载。

文件的下载是教科版教材中

  第二章信息获取中重要的一节。

在生活中学生常常需要去互联网上下载文件,如学习资料、电影以及音乐等等,尽管对文件下载常常接触,但很多学生并不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下载文件,在搜索技巧方面和提高文件下载效率上存在不足,并且对合法下载文件知之甚少,学习本课后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4.了解不同文件的类型及其重要属性。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途径下载文件。

通过批量下载和灵活选用搜索技巧等提高文件下载效率。

了解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规范自身行为。

  二、教学重点

  1.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下载文件,通过批量下载和灵活选用搜索技巧等提高文件下载效率。

  2.了解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规范自身行为。

  三、教学和学法

  教法:

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

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

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四、教学过程

  1、文件常见文件类型及其属性

  

(1)文件名:

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

后缀名一般用来标识文件类型。

  __.doc、__.xls、__.ppt、__.txt、__.zip、__.avi、__.rmvb、__.mp3、__.mp4等等。

  提问:

常见的文件类型还有哪些?

举例说明越多越好。

  

(2)文件存储位置

  存储位置:

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具体路径。

  URL路径:

用来标识因特网上资源的一种标准格式。

  例:

  UNC路径:

用来标识局域网中的共享资源。

  例:

计算机01共享文件期中考试成绩.xls。

  本机路径:

当前计算机文件。

  例:

C:

ProgramFiles成绩期中考试成绩.xls。

  (3)内容文件中实际包含的数字化信息。

  例:

文字书稿、工资表格、演讲录音、卡通剪辑、电脑游戏等。

  (4)其他属性:

创建日期、修改日期、只读、存档、隐藏、大小等。

  2、选用适当的途径下载文件、批量下载、灵活选用搜索技巧提高下载效率课堂实践:

下载一个文件,由学生不同的下载途径引出文件下载有多种途径。

  

(1)文件下载的途径

  通常分为发行厂商下载、专题下载、FTP下载。

  

(2)提高下载效率

  批量下载:

需要下载大量文件时使用批量下载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操作,通常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下载工具来实现,如常用的迅雷、快车、QQ旋风等。

FTP文件搜索:

使用搜索引擎或者FTP搜索引擎,搜索文件关键字、关键词,其关键是要了解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

  (3)下载工具

  目前常见的下载工具有:

迅雷、快车、QQ旋风等。

这些可以实现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

  课堂实践:

下载一个文件,比较使用Internet浏览器直接下载和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有什么区别。

实践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

  3、了解文件下载的合法性

  

(1)网络上文件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在使用网络时要严格遵守有关版权法规。

  

(2)文件中有时包含不健康内容,我们应自觉抵制,做到不阅读、不存储、不转播。

  (3)在使用文件的时候还要注意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的破坏。

  在下载文件时候,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引用他人作品时,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注明出处。

共享软件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和传播,但未付费注册的用户多受到某些限制,如允许试用多长时间或者在缺乏付费用户的高级功能。

自由软件允许自由传播,但仍要尊重版权,一般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提问:

小A同学在某游戏下载了一个小游戏,但进入游戏时,需要输入一个注册码,小A在网上找了一个注册码输入后顺利进行游戏,请问小A的行为合法吗?

为什么?

  4、课后思考

  小A同学去网吧给自己的MP5下载电影,鼠标刚一点下,就下载完成了,小A一阵窃喜:

网吧的网速真快啊!

回去想看电影时却发现打不开MP5里面的电影文件,请思考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小A下载失败了?

  5、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了文件的下载,了解了常见的文件的类型及文件名的构成,学习了文件下载的途径、方法,以及了解了文件下载的合法性。

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文件时,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

请同学们课后时间仔细思考老师布置的思考题。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图文混排》,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遵循教学规律、渗透课改精神、实现有效教学、突出学科特色并结合我们学校所倡导的“三步一环”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图文混排》是高中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WORD文字处理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但在文档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方面还有欠缺,还需要想办法增强文档版面的美感。

而图文混排更好的体现了版面设计功能,是WORD软件排版各种功能的综合运用,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学完本节内容后,学生将能够制作出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方面:

了解图片的插入方法和属性设置。

  

(2)能力方面:

能够熟练运用图片设计版面,表达主题;并对图文混排的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

  (3)情感方面:

通过图文混排作品的制作,感受word软件强大功能,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目标,我认为图形对象的插入与设置是关键,所以设为本节课的重点,基于课前和学生进行的交流和对他们的观察,我把图文混排在版面设计中的灵活运用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

  教法上:

重点部分利用演示示范,组织讨论,结合学科所具有的操作性特点,精心选择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法上: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自我学习,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则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本课学生将亲历制作过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结合组间合作互助,学有余力的帮助困难的学生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这样几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大约5分钟)

  结合学校板报评比活动请学生对黑板报进行讨论。

再展示一篇文__档,和一组相关图片。

文字能够描述事务,图片能形象的反映事务,如果能将图片与文字有机结合,并对某些文字或图片进行特定设置,将使__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引出课题——图文混排。

  此时学生对刚刚讨论的话题很感兴趣,我再展示去年全国电脑制作活动中部分学生获奖作品,激励他们亲自尝试如何用WORD来制作美观实用的电子作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任务,也顺利的切入本课的第二个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部分。

  

(二)讲授新知(约10分钟)

  对于图片的插入,我先利用多媒体广播系统演示具体操作步骤,并有意识地介绍几种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然后启发学生打开并使用图片工具栏,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图形环绕方式的设置。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约20分钟)

  给学生提供课前准备的素材,明确本次任务主题“弘扬民族文化”小报设计,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组内合作探究、相互协助的方式来学习图文混排的各种设置。

并让完成较好的同学讲解演示以加深学生印象以此突破本节难点。

教师则充当引领者和协作者的角色。

  (四)作品展评,(约5分钟)

  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组内互评并填写学生评价表。

通过作品的交流评价,既发挥了学生的长处,又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美感,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创造性。

  我从学生中挑选几幅不同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肯定学生的创作成果,提出希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

  (五)归纳总结、知识拓展(大约5分钟)

  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完成学案,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并对学案中的知识拓展环节给予必要的提示。

要求学生课后搜集素材设计版面完成制作关于甲流知识的小报。

  四、板书设计

  借用PPT课件进行本课内容板书,强化图文混排的重点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文字图表的布局给学生以知识和美感。

  以上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谢谢。

  赵良厅校长解释说:

“三步一环”课堂教学模式由“认知教材———重点、难点突破———检测、总结”这三个步骤组成,即把教室的教师一“讲”改为学生三“动”的课堂活动方式,三步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给学生以自主、创意、乐趣和成就感,有助于减少厌学情绪,使课堂充满活力。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篇6

  一、教学指导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