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2250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图中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

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 改变运动状态 ;

图(b)表示力能使物体 发生形变 .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

图(a)所示是足球运动员用力踢出去的足球,

被另外一个运动员顶入球门,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说明力能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熊猫用力拉竹子,是竹子弯曲,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故分别填:

改变运动状态;发生形变.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和掌握.

 

2.(3分)(2011•南昌)市政府实行的“绿色早餐工程”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推车供应早餐,餐点均匀摆放在餐车内.当售货员将推车前轮推到路沿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推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 后轮 (选填“前轮”或“后轮”);当后轮遇到路沿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 前轮 (选填“前轮”或“后轮”).后一种情况下,推车可以视为 省力 杠杆.

考点:

杠杆及其五要素;杠杆的分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再判断杠杆的类型.

解答:

解:

当售货员将推车前轮推到路沿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推车可以视为杠杆,车体是绕后轮转动的,故此时支点是后轮.

当后轮遇到路沿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车体是绕前轮转动的,故支点是前轮.

售货员向上提扶把,支点是前轮,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

后轮、前轮、省力.

点评:

本题要掌握杠杆的五个要素:

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然后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判断杠杆的类型.

 

3.(2015春•芦溪县期末)如图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0~8 N,此时的测力计的示数为 3.2 N.

考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指它的最大称量范围,分度值是每相邻的两个小格所代表的力的大小.读数时要注意从零刻度读起,在明确分度值的前提下,数准格数.

解答:

解:

读图可知,弹簧测力计最大可称量8N的物体,所以其量程应记作0~8N;

从0~2N之间一共分出了5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就是它的分度值

=0.4N;

测力计的示数:

2N+0.4N×3=3.2N;

故答案为:

0~8;3.2.

点评:

了解量程并不难,但明确分度值却需要更加的细心,读数时从大刻度读起,再加上小格的示数,便是测量的值了.

 

4.(2015春•芦溪县期末)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

.在地球上质量为60kg的物体,在月球上重约为 100 N,质量为 60 kg.(g=10N/kg)

考点:

重力的计算;质量及其特性.

专题:

质量及其测量;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先根据G=mg求出他的重力,然后根据月球对物体的引力与重力的关系即可求出月球对他的引力.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解答:

解:

在月球上物体的重力为G=

mg=

×60kg×10N/kg=100N;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位置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

100;60.

点评:

本题考查了质量的概念及其特性,以及物体在月球上重力的计算.

 

5.(3分)(2015春•芦溪县期末)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 实验,而著名的 托里拆利 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值,1标准大气压约为 1.013×105 Pa.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都是与大气压强有关的著名实验,但他们的意义和结果却有着较大的区别,一个重在验证大气压的存在,一个重在测量大气压值,1标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便是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出的大气压值,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求出其数值.

解答:

解:

(1)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中间抽成真空而压合在一起的铜半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一根玻璃管测出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是76cm,这也就是后来规定的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其具体数值是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故答案为:

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1.013×105.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存在的证明、大气压值的测定、大气压值,考查的是基础知识;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76cm高的水银柱,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是1.013×105Pa,这些内容都要牢牢的记住.

 

6.(2015春•芦溪县期末)俗话说:

“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可以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漂浮的西瓜受到的浮力 大于 同质量李子受到的浮力,西瓜的密度 小于 李子的密度.(选“大于”、“小于”或“等于”).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浮沉的应用.

分析:

西瓜漂浮在水面上,说明西瓜的密度比水小,西瓜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李子沉于水中,说明李子的密度比水大,李子受到的浮力小于李子的重力;西瓜重力比李子的重力大,所以西瓜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比李子受的浮力大.据此回答.

解答:

解:

西瓜漂浮在水面上,

所以西瓜受到的浮力:

F浮=G瓜,﹣﹣﹣﹣﹣﹣﹣﹣﹣﹣﹣①

西瓜的密度:

ρ瓜<ρ水;﹣﹣﹣﹣﹣﹣﹣﹣﹣﹣﹣②

由于李子在水中下沉,

所以李子受到的浮力:

F浮′<G李子,﹣﹣﹣﹣﹣﹣﹣﹣③

李子的密度:

ρ李子>ρ水,﹣﹣﹣﹣﹣﹣﹣﹣﹣﹣﹣④

由于G瓜>G李子,由①③得:

F浮>F浮′;

由②④得:

ρ李子>ρ瓜.

故答案为:

大于;小于.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根据物体的浮沉确定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7.(2015春•芦溪县期末)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2s,前进5m,则小明对木箱做功 100 J,功率 50 W.

考点:

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已知推力大小和移动的距离,利用W=Fs求出小明对木箱做的功,又知时间,利用P=

可求功率.

解答:

解:

小明对木箱做功为:

W=Fs=20N×5m=100J;

功率为:

P=

=

=50W.

故答案为:

100;5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功率公式的了解与掌握,注意做功时两个必要因素(力和距离)方向的一致性,易错点.

 

8.(2002•陕西)许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是与物体具有惯性有关的.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再发生,在公路交通管理中有许多要求和措施.就你所知,填写出任意两条.① 禁止超载 ;② 保持车距 .

考点:

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

惯性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充分考虑惯性会带来的现象:

运动的车辆不会马上停下来;减小车辆的惯性.这都是应考虑的措施与要求.

解答:

解: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运动的车辆由于惯性仍要向前运动,容易造成车祸.保持车距,可以减少车辆的碰撞.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决定因素,减小车的质量可以使车尽快停下来,减少车祸.

故此题答案为:

①禁止超载;②保持车距等

点评: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并不唯一,车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9.(2015春•芦溪县期末)自行车上包括的物理知识很多,请任意写出两点.

① 轮胎上有花纹可增大摩擦 

② 座垫比较宽大,可减小压强 .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观察自行车的构造都有哪些,然后将它的构造部分(如轮胎,车把的构造,车轮,脚踏板,车把手,轴承等)结合物理知识得出答案.

解答:

解:

自行车的构造上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①自行车的座垫比较宽大,可减小压强;

②自行车的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可增大摩擦;

③脚踏板上有花纹,可增大摩擦;

④车把的构造是轮轴,省力;

⑤车轮是圆形的,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故答案为:

①轮胎上有花纹可增大摩擦;②座垫比较宽大,可减小压强.(合理即可)

点评:

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用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选择题(共20分;第10~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4、15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0.(3分)(2014•寿光市模拟)“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某人要去南方办事,却赶着马车往北方跑,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它说明了(  )

 A.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B.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C.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D.以上三个方面均有

考点:

力的三要素.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就不同.

解答:

解:

南和北是两个相反的方向,“南辕北辙”是说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三要素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1.(3分)(2015春•芦溪县期末)一支准确的弹簧测力计,把物体挂在挂钩上其示数是4N,若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悬挂,物体挂在吊环上,手拿着挂钩,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小于4NB.等于4NC.大于4ND.无法确定

考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除弹簧外,还包括外壳、拉环等,这些都有一定的重力,如要倒过来使用,这些重力都会由弹簧来承担,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解答:

解:

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时,测力计外壳、拉环等的重力都由弹簧来承担,会在测力计上显示一定的示数,从而使最终的测量结果偏大.

故选C.

点评:

搞清弹簧测力计外壳、拉环等的重力由谁来承担?

会不会在刻度盘上显示示数?

是正确判断此题的关键.

 

12.(3分)(2015春•芦溪县期末)体检时,小宁同学静止在体重秤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小宁所受重力和秤对她的支持力

 B.小宁对秤的压力和秤对她的支持力

 C.秤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秤的支持力

 D.小宁所受重力和地面对秤的支持力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两个力才是平衡力.

解答:

解:

A、小宁所受重力和秤对她的支持力大小相等、反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平衡力,故A正确;

B、小宁对秤的压力和秤对她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是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秤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秤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小宁所受重力和地面对秤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两个力满足四个条件时,才是一对平衡力,即“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特别要抓住“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一关键条件.

 

13.(3分)(2012•梅州)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伞面被向下“吸”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实验.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

解:

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伞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气通过上表面的流速大,

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

因为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伞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伞面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伞被向上“吸”.

由上述可知选项A、C、D的说法都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看准伞面向哪弯曲,找出伞的上下方的空气流速特点.

 

14.(4分)(2015春•芦溪县期末)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铅笔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B.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C.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D.铅笔在甲、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浮沉的应用.

分析:

铅笔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所受浮力都等于铅笔重,受浮力相等,再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即可.

解答:

解:

因为都是漂浮,铅笔所受浮力都等于铅笔重(浮力相等),所以C错误,D正确;

F浮=ρ液V排g

由ρ液=

,可知,

当F浮相同时,V排大的液体密度小,由图知甲V排的大,所以甲的密度小,故B正确,A错误.

故选BD.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

一、漂浮条件:

F浮=G物;二、下端带橡皮泥的铅笔就是简易液体密度计,浸入体积大的液体密度小,浸入体积小的液体密度大.

 

15.(4分)(2015春•芦溪县期末)如图所示,足球以初速度v沿着凹凸不平的草地从a运动到d.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b、d两点,动能相等

 B.在a、d两点机械能相等

 C.从b到c的过程,机械能减少

 D.从c到d的过程,重力势能增加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应用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动能大小跟质量、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足球和草地之间存在摩擦力,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断减小,内能增大;

(3)重力势能大小跟质量、高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

解:

A、足球在b点时,足球有一定的速度,足球具有一定的动能,动能不为零;足球在d点时,足球速度为零,足球动能为零.故A错误.

B、足球从a到d的过程中,足球和草地之间存在摩擦力,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断减小.故B错误;

C、足球从b到c的过程中,足球和草地之间存在摩擦力,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断减小.故C正确;

D、足球从c到d的过程中,足球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不断增大.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机械能大小可以根据机械能=动能+势能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来判断机械能的变化,也可以看机械能是否和其它形式的能发生转化来判断.

 

三、计算题(共3小题,8+6+6=20分)

16.(8分)(2015春•芦溪县期末)有水的平底桶放在水平地面上,水的质量是25kg,桶的质量是5kg,桶的底面积是500cm2,水深40cm,求:

(1)桶对地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多大?

(2)水对桶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多大?

(g取10N/kg)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利用G=mg求出桶和水的总重力,再根据p=

求出地面受到的压强.

(2)利用公式p=ρgh;可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再运用p=

的变形公式F=pS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解答:

解:

(1)S=500cm2=5×10﹣2m2,

桶对地面的压力为:

F=G总=G水+G桶=(m水+m桶)g=(25kg+5kg)×10N/kg=300N;

桶对地面的压强为:

p=

=

=6000Pa.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ρgh=1.0×103kg/m3×10N/kg×0.4m=4000Pa;

由p=

可得,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F=pS=4000Pa×5×10﹣2m2=200N.

答:

(1)桶对地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6000Pa,300N;

(2)水对桶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200N、4000Pa.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深度、液体压强、压强和压力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7.(6分)(2015春•芦溪县期末)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G=1200N的物体在2s内匀速吊起2m,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500N,如果不计绳子的重和摩擦阻力,求:

(1)该滑轮组的动滑轮重为多少N;

(2)拉力F做功的功率多大;

(3)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多大?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专题:

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如果不计绳子的重和摩擦阻力,根据F=

(G+G动)求出动滑轮重;

(2)求出拉力移动速度,根据P=

=

=Fv求出拉力的功率;

(3)根据η=

=

=

求出机械效率.

解答:

解:

(1)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3,

由F=

(G+G动)可得,动滑轮重:

G动=3F﹣G=3×500N﹣1200N=300N;

(2)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

=

=1m/s,

拉力移动速度v=3v物=3×1m/s=3m/s,

拉力的功率P=

=

=Fv=500N×3m/s=1500W.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

×100%=

×100%=80%.

答:

(1)该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力是300N;

(2)拉力做功的功率是1500W;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滑轮组省力情况的计算、机械效率和功率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此题的关键是滑轮组绳子有效股数的确定.

 

18.(6分)(2015春•芦溪县期末)如图所示,密度为600kg/m3体积是0.4m3的木块浮在某液面上,露出液面部分的体积是0.1m3,(g取10N/kg)

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计算题;浮力.

分析:

(1)利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出木块的质量,根据漂浮的条件即可求出浮力的大小;

(2)求出排开液体的体积,利用F浮=ρ液gV排液体的密度.

解答:

解:

(1)由ρ=

得:

木块质量m木=ρ木V=0.6×103kg/m3×0.4m3=240kg,

由于木块漂浮,则受到的浮力F浮=G木=m木g=240kg×10N/kg=2.4×103N;

(2)V排=V﹣V露=0.4m3﹣0.1m3=0.3m3,

由F浮=ρ液gV排得:

液体密度ρ液=

=

=0.8×103kg/m3.

答:

(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2.4×103N;

(2)该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

点评:

本题考查漂浮条件,浮力公式、重力公式、密度公式的运用,找出数据间的关系,直接利用公式即可解答.

 

四、实验探究题(19、20、21题每空1分,22、23题每空2分,共40分)

19.(2015春•芦溪县期末)如图甲、乙、丙三组实验:

(1)甲组图中要求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结果小车在不同水平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却不相同.根据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也越 慢 .以此实验为基础分析推理进而得出了 牛顿第一 定律.

(2)乙组图是探究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的实验.由D、F两图可得出结论是 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或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本实验中要求水平拉动测力计使物体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 运动,其目的是为了 利用二力平衡使F拉=f .小丽同学发现实验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很难控制,于是她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G所示,改进后实验中 不一定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3)丙组图实验中通过物块B被下落的小铁球A推动距离的远近,来反应小铁球A具有的 动能 大小,这是运用了 转换 法进行探究.甲或丙组实验中要使它们刚运动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的速度,操作时要求小车或小球 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 .

考点: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甲组图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阻力越小时,小车运动的距离和速度的变化.知道此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最终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2)乙组图探究的是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两个影响因素分别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实验中要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同时,知道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不需要匀速接动长木板;

(3)丙组图是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通过物块B被下落的小铁球A推动距离的远近,来反应小铁球A具有的动能大小;同时还要注意如何控制小车或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解答:

解:

(1)由实验现象可知,甲组图中要求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结果小车在不同水平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却不相同.根据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也越慢.以此实验为基础分析推理进而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2)乙组图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由D、F两图可得出结论是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或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本实验中要求水平拉动测力计使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目的是为了利用二力平衡使F拉=f.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G所示,改进后拉动长木板,弹簧测力计和木块保持相对静止,则实验中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3)丙组图是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通过物块B被下落的小铁球A推动距离的远近,来反应小铁球A具有的动能大小,这是运用了转换法进行探究.

甲或丙组实验中要使它们刚运动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的速度,操作时要求小车或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

故答案为:

(1)慢;牛顿第一;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或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匀速直线;利用二力平衡使F拉=f;不一定;

(3)动能;转换;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

点评:

本题中涉及到“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三个实验,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同时乙、丙组实验还都用到了转换法,甲组实验用到了科学推理法,乙组实验还用到了二力平衡原理等.这些都是实验中考查的重点,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学习中注意总结归纳.

 

20.(5分)(2015春•芦溪县期末)【实验名称】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设计并进行实验】

(1)某实验小组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钩码若干个.

(2)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这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位置静止,这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