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2391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docx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

(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

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

 

盐渍土地区道路翻浆处治技术指南

 

1一般规定1

1.1盐渍土的翻浆1

1.2适用范围1

1.3处治分类1

1.4基础资料的收集1

1.5盐渍土的定义与判别2

1.6其他4

2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翻浆路段判定与勘察4

2.1具有翻浆趋势的公路路段的判定4

2.2翻浆道路的资料收集5

2.3翻浆路段的勘测5

3防止盐渍土地区公路翻浆的对策6

3.1基本原则6

3.2换土法6

3.3隔断水分的措施6

4翻浆道路的治理12

4.1定义12

4.2盐渍土地区公路翻浆及其范围的确定12

4.3盐渍土地区公路翻浆的治理12

5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的防翻浆养护20

5.1翻浆道路的秋季养护20

5.2翻浆道路的冬季养护21

5.3翻浆道路的春节养护22

5.4翻浆道路的夏季养护23

参考文献24

插图和插表清单

图11盐渍土与非盐渍土的判别诺谟图(粘土)3

图12盐渍土与非盐渍土的判别诺谟图(亚粘土)3

图13盐渍土与非盐渍土的判别诺谟图(粉土)4

图14盐渍土与非盐渍土的判别诺谟图(砂土)4

图41用木排路面维持通车18

图42用柴排路面维持通车18

图43用爆破法清除翻浆泥19

图44用草袋填筑翻浆坑19

图45翻浆破坏路面的修复20

表11a、b值2

表31各种土壤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表9

表32土工织物强度基本要求11

1一般规定

1.1盐渍土的翻浆

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翻浆系指“路床中的土体受水的侵入而变软,泥浆化乃至翻冒,从而导致路床土体承载能力下降,道路表面不均匀起伏、松软或破裂冒浆等的病害现象”。

盐渍土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比常规土体具有更严重的翻浆程度,更长久的翻浆时间。

1.2适用范围

本手册所述内容仅为盐渍土地区翻浆的处治技术,不涉及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的其他病害防治。

1.3处治分类

对盐渍土地区的翻浆处治分为新建道路的翻浆防治与已建道路的翻浆处治。

1.4基础资料的收集

盐渍土地区地域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土质种类繁多,加之各地土中所含易溶盐的种类与含量不同,对公路工程的综合影响极端复杂,处置稍有不慎,即会造成公路病害的隐患,从而对公路运营造成极大潜在危害;另外,处治稍有不当,即会对工程造价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盐渍土地区的路基设计应查明沿线不同类型盐渍土的分布范围、含盐特征及地下水、地面水等情况。

盐渍土地区的公路翻浆治理同样应根据路段不同类型盐渍土的分布范围、含盐特征、地下水、地面水及公路破坏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治。

1.5盐渍土的定义与判别

1.5.1盐渍土的定义

在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气候条件下,当土体中易溶盐含量达到一定值并对工程产生危害时,称为盐渍土。

1.5.2盐渍土的判别

非盐渍土的最大允许含盐量应根据当地路基多年最低含水量的平均值以及土基内最低平均温度,在诺谟图1-1~1-4中即可查得该地区的土质是否为盐渍土:

只要当地土质氯化钠含量或硫酸钠含量一项指标大于从诺谟图中查得的结果,该地区土质即为盐渍土,反之为非盐渍土。

含水量值为该地区公路土基内最低含水量的平均值;温度T为该地区公路土基内最低平均温度,温度T可以按下式确定:

式中:

——为冬季最低平均气温;

——分别为各土层温度系数。

冬季最低平均气温可用调查时前5~10年的冬季各月(10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资料,同时,考虑到年度降温幅度等变化因素,可以冬季平均最低气温+(-5℃),作为土基内最低平均温度,如

表11a、b值

深度(m)

路表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100~120

120~140

140~160

160~180

180~200

0.937

0.832

0.832

0.930

1.004

1.126

1.227

1.410

1.536

1.770

2.003

3.465

6.287

7.300

9.373

11.884

14.553

16.526

20.117

23.048

28.198

33.161

某地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为-8℃,则该地区土基内最低平均温度为-13℃。

值应采用当地的实测值,当缺乏实测条件时,可按表1-1取值。

(a)氯化钠含量(b)硫酸钠含量

图11盐渍土与非盐渍土的判别诺谟图(粘土)

(a)氯化钠含量(b)硫酸钠含量

图12盐渍土与非盐渍土的判别诺谟图(亚粘土)

(a)氯化钠含量(b)硫酸钠含量

图13盐渍土与非盐渍土的判别诺谟图(粉土)

(a)氯化钠含量(b)硫酸钠含量

图14盐渍土与非盐渍土的判别诺谟图(砂土)

1.6其他

本技术指南未作规定的,参照现行设计、施工等规范执行。

2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翻浆路段判定与勘察

2.1具有翻浆趋势的公路路段的判定

具有翻浆趋势的公路路段是指公路表面尚未出现明显的翻浆现象,但若不予治理,很可能在近期出现翻浆的路段。

确定方法为常规的弯沉检测,当某一路段在弯沉普查中,其弯沉值较设计弯沉偏大50%时,即可作为具有翻浆趋势的路段。

2.2翻浆道路的资料收集

对已明显翻浆或具有翻浆趋势的路段,应首先在室内收集原路段设计前的勘测资料,收集的内容见《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程》(JTJ064—98)。

当搜集的资料不能完整地反映翻浆路段的工程地质时,应根据规范补做勘测。

2.3翻浆路段的勘测

2.3.1勘测方式

为科学地制定翻浆整治方案,必要时对翻浆路段进行勘测,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翻浆整治方案。

勘测可采用开挖探坑方式以及路段排水状况调查的方式进行。

2.3.2勘测频率

(1)对个别翻浆面积小于50m2的翻浆路段,开挖一个探坑。

(2)对翻浆面积大于50m2的翻浆路段,每200m2至少开挖一个探坑。

2.3.3勘测要求与内容

(1)探坑深度一般应控制在地下水位以下能够取出水样为限,并不小于路床定面以下80cm。

(2)挖探取样自地表以下,每30cm取一组试样。

(3)取样试验的内容为:

一般土:

颗粒组成、含水量、密度。

细粒土:

液塑限、毛细水上升高度、颗粒组成、含水量、密度。

2.3.4资料要求

(1)(JTJ064—98)中8.4.2第4条。

(2)路段地表水流走向,公路排水体系的组成与功能完好性。

(3)土样试验结果。

3防止盐渍土地区公路翻浆的对策

3.1基本原则

盐渍土地区的公路翻浆除与普通土质路段公路翻浆相同的原因之外,还具有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原因,盐渍土地区公路翻浆与土中所含易溶盐的类型、数量有关,与土中的含水量及水的形态有关,是盐与水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公路病害,因此,防止盐渍土地区公路的翻浆,应从土、盐与水的综合控制入手去予以解决。

3.2换土法

当公路所经路段盐渍土层较薄,或地表为过盐渍土的细粒土地区,或有盐结皮和松散土层,而且在工程的经济范围内存在大量合格的筑路填料时,可在修筑公路时一劳永逸地将盐渍土层铲除,换填合格的筑路材料,铲除深度由试验来确定。

若是过盐渍土太厚,可铲除一部分,然后设置封闭隔水层,深度宜在路床顶以下80cm深度处。

3.3隔断水分的措施

无论何种土体,翻浆无不由含水量过多引起。

盐渍土更是如此,因此翻浆治理的前提是隔断水分对公路各结构层的侵蚀,保证路床土质的干燥。

通常,水分侵入公路承重层的途径有三:

地面水(降雨、融雪、地面水流)的下渗;地下水通过毛细通道的上侵;空气中水分的吸纳。

这三类水分的侵入均可能造成公路的翻浆,在盐渍土地区的公路工程设计、施工与养护中均应引起重视。

3.3.1下渗水的隔断措施

(1)下渗水是由外来地面水分下渗引起的路面结构层水分增加,无论隔水措施如何先进,长期积水均会造成水分的下渗,因此盐渍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中均应更加重视排水体系的完善,力求尽速将外来水分排至公路范围之外;严禁公路范围之内存在长期积水的地区;若局部无法避免长期积水的浸泡,必须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防止浸泡带来的不利影响。

(2)为防止公路周边积水渗入公路结构层而引起公路翻浆,盐渍土地区公路路面横坡设置不应小于1.5%,通常可取2%;纵坡坡度不宜小于0.5%;应完善路线范围内的排水体系,将流经路线范围的水流迅速排离,边沟坡度不宜小于0.5%;若地形所限使得路面无法满足纵坡标准时,边沟坡度应尽量满足。

(3)具有高等级沥青表面铺装的路面,可采用的隔断下渗水的措施有: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磨耗层;沥青或渣油处治类密封层;防水土工布封层;高密实稳定土基层等方法。

但在局部软弱,地下水位较高等路面较易开裂的薄弱路段,应设置防水土工布,以免路面在使用中因开裂而失去防渗功能。

(4)具有高等级水泥混凝土铺装的路面,可采用的隔断下渗水的措施有:

伸缩缝的有效灌缝;沥青或渣油处治类密封层;防水土工布封层;高密实稳定土基层等方法。

与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同,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的防渗隔断措施可以是全部的,但更多的选择是局部沿缝(伸缩缝)设置。

(5)当采用低等级路面面层,如薄层沥青表处或沙石面层时,可供采用隔断下渗水的措施有:

沥青或渣油处治类密封层;防水土工布封层等。

这类公路投资较小,无法采用较高等级的防渗措施,因此应做好公路排水设施,严禁路线范围内长期积水。

(6)路肩与边坡:

无论何种路面,路肩或边坡渗水均是路床含水量增加的重要原因,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更应重视路肩与边坡的修筑。

路面与路肩之间应铺设外倾的防水土工布;路肩应设置2%外倾的横坡;当路肩填料为硫酸盐或亚硫酸盐土时,路肩与边坡应进行硬化处理。

3.3.2地下毛细水的隔断措施

(1)地下水通过毛细通道侵入公路体内,引起路面结构层水分的增加,是公路翻浆,尤其是公路冻融翻浆的主要因素。

隔断地下水毛细通道的方法通常有抬高路基及设置毛细水隔断层两种。

(2)抬高路基将极大地提高公路修筑时的材料使用数量,从而增加工程造价,尤其在建筑材料极端缺乏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公路修筑经验通过论证采用。

经验上可采用防止冻融翻浆的最小填土公式:

H≥h1+h2+hc+hk

式中:

H为最低路肩设计高程(m);

h1为冻前地下水位高程(m);

h2为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m);

hc为临界冻结深度(m);

hk为安全高度值(m),一般采用0.5m。

当路基高于1.5m时,一般要设置护坡道,以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3)设置毛细水隔断层的方法有多种,但大体上可分为密闭隔断层与大孔隙隔断层两大类。

公路工程建设中应根据当地建材与施工习惯因地制宜地选用。

(4)隔断层应设置在毛细作用区内,毛细作用区存在于地下水位上部,根据土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作用范围,大体可参照表3-1。

表31各种土壤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表

序号

土壤名称

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m)

1

砾类土

0.4

2

粗、中砂

0.6

3

风积砂

0.8

4

粉质土

3.0~4.0

5

粘质土

0.2~0.3

隔断层设置深度,一般为路床顶面以下40~70cm,并注意使隔断层底面高于边沟积水水面至少25cm,以免被边沟积水淹没倒灌。

(5)密闭毛细水隔断层可供采用的措施有:

沥青或渣油处治类密封层;防水土工布类密封层等。

通常密闭毛细水隔断层设置在缺乏大孔隙隔断层材料的地区,或对路面标高有严格要求而无法设置大孔隙隔断层的路段,或对隔断水分有特殊要求的部位。

(6)大孔隙隔断层即用粗颗粒材料如碎石、砾石、粗砂、风积沙或煤渣、矿渣等作成的隔断层,大孔隙隔断层可供采用的措施有:

天然砂砾隔断层、碎石隔断层、风积砂隔断层等,在有大量煤渣、矿渣等产出的地区,也大量而成功地有煤渣或矿渣隔断层的使用。

该类隔断层所需材料用量均较大,应根据路线所经地段天然砂石材料的供应情况确定具体路段的采用方式;其设置厚度应根据毛细现象在不同材料中的作用高度试验确定。

3.3.3隔断层的施工技术

(1)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磨耗层:

该类隔断层的设置结合路面结构层的设计,仅在混凝土孔隙率设计中考虑了防渗功能。

除现行规范规定之外,施工中应特别注意防止易溶盐对沥青混合料用集料的污染。

(2)沥青或渣油处治类隔断层

按照所用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在土基上直接喷洒一层沥青或渣油,厚度为0.2~0.5cm,用油量为2~3kg/m;b.用3cm沥青或渣油拌和土作隔断层,沥青含量为8%~10%;c.用两层油毡中间涂沥青铺成的隔断层。

具体施工方法可参照有关规范执行。

(3)防水土工布封层

目前防水土工布种类繁多,质量与价格差距均较大,应根据所建公路的具体要求慎重地选择。

土工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宜为300~500g/m2,强度基本要求见表3-2。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Ⅱ级;如铺设条件良好可采用Ⅲ级,土工合成材料所处环境较差时应采用Ⅰ级。

表中数值指卷材沿强度最弱方向测试的最低平均值。

盐渍土地区除去这些要求外,还应具有长期对硫酸盐、氯盐等盐类的耐腐蚀性,抗冻性要强。

土工布的铺设可参照交通部颁布的有关规范执行。

表32土工织物强度基本要求

测试项目

单位

用途分类

Ⅰ级

Ⅱ级

Ⅲ级

伸长率<50%

≥50%

<50%

≥50%

<50%

≥50%

握持强度

N

≥1400

≥900

≥1100

≥700

≥800

≥500

撕裂强度

N

≥500

≥350

≥400

≥250

≥300

≥175

刺破强度

N

≥500

≥350

≥400

≥250

≥300

≥175

CBR顶破强度

N

≥3500

≥1750

≥2750

≥1350

≥1000

≥950

(4)高密实稳定土基层

该类隔断层的设置结合路面结构层的设计,仅在基层混合料设计及施工中考虑了该层的防渗功能。

除现行规范规定之外,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稳定土用土的含盐量控制,以最不利条件(所有易溶盐均被溶解后的防水功能)提出控制指标。

考虑到硫酸盐对水泥混凝土的腐蚀作用,建议在硫酸盐盐渍土地区不使用水泥稳定土。

(5)大孔隙隔断层

大孔隙隔断层的设计与施工控制要点在于压实标准及在该压实度时有效隔断毛细水所需的厚度。

此值应在实验室内通过试验确定。

通常,砂石材料隔断层厚度可取40cm;风积沙隔断层厚度可取60cm。

4翻浆道路的治理

4.1定义

翻浆为“路床中的土体受水的侵入而变软、泥浆化乃至翻冒,从而导致路床土承载能力下降,路表面不均匀起伏、松软或破裂冒浆等的病害现象”。

4.2盐渍土地区公路翻浆及其范围的确定

(1)高等级沥青表面铺装的路面发生翻浆时,翻浆范围内路面的整体承载能力下降。

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路面整体弯沉增大,结构层塑性变形速率明显加大,路面发生开裂、网裂乃至于破裂冒浆。

高等级沥青表面铺装道路的翻浆大多发生在局部排水不良的路段,并大多伴有网状开裂。

可用常规的道路弯沉检测确定翻浆的范围。

(2)高等级水泥混凝土铺装的路面发生翻浆时,虽说翻浆范围内路面的整体承载能力均发生下降,但由于水泥混凝土面板刚度较大,因此表现在道路表面是面板接缝(伸缩缝)处变形增大。

表现为接缝处弯沉增大,两相邻板块间弯沉差变大,严重时会发生错台、唧泥等现象,更严重时会发生断板。

可用常规的道路弯沉检测确定翻浆的范围。

(3)低等级路面面层,如薄层沥青表处或砂石面层发生翻浆时,道路表面会发生网裂、不均匀起伏、松软或破裂冒浆等的病害现象。

可用目视大体确定翻浆范围,也可用常规的道路弯沉检测确定翻浆的范围。

4.3盐渍土地区公路翻浆的治理

4.3.1总则

盐渍土地区公路翻浆是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的常见病害,翻浆会使公路对车辆服务能力急剧下降,如不能及时治理,还会由于路面中孔隙水压力的异常而使翻浆范围迅速扩大。

目前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是恢复翻浆路段的承载能力。

4.3.2高等级铺装面层的灌浆补强法

该种方法大多用于具有高等级铺装,且面层尚未出现网裂等结构性破坏的路段,尤其在具有局部脱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使用较多。

其方法为在经检测确定的翻浆路面上钻孔至发生翻浆的部位,将配置好的浆液使用专用的压浆设备压入翻浆区,以提高翻浆部位的承载能力。

浆液的组成多为水泥+粉煤灰+水玻璃。

4.3.3高等级铺装面层的局部换填复面补强法

该种方法大多用于具有高等级铺装,且面层已因翻浆而发生局部破坏的部位。

其方法为在经检测确定的翻浆路面上将已损坏的路面铺装层挖除,彻底清除其下部翻浆的材料,填入抗翻浆能力强且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修补材料,压实后再恢复高等级铺装表面层。

(1)采取的措施

对旧混凝土板破坏严重、弯沉较大的,需要破碎板块、运走、清扫基层。

用C15贫水泥混凝土修复松散的基层,基层表面要平整,要具有一定的横坡度,而后采用和旧水泥混凝土板标号一致的水泥混凝土进行补板,达到新建路面的要求。

施工中应注意对左右行车道之间纵缝内的传力杆钢筋要保留或恢复,对横缝(胀缝或缩缝)中拉杆钢筋也要保留。

对旧混凝土板弯沉不是很大的,采取注浆措施进行修补。

注浆措施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实用、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板块修补好后,还需对板块之间纵、横缝用嵌缝料充填,以防止雨水下渗及杂物侵入。

灌缝前要用清缝机对纵、横缝进行清扫。

灌缝料要求具有:

a.良好的防水渗透性能;b.与水泥混凝土板良好的粘接性能;c.良好的变形性能;d.良好的耐久性能;e.造价低;f.施工方便等特点。

(2)注浆应用的技术条件

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状态复杂,路基高低起伏及地下水的变化,因此,浆体配制应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注浆材料种类和稀稠原则。

对脱空及破损严重的路段所用的浆材应以水泥细砂浆为宜(砂粒径小于3mm),且水灰比要适量减小。

轻度脱空及路面平整度良好且路基较高路段所用的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粉煤灰为宜,水灰比可适量增大(特别是干燥季节)。

(3)灌注浆液的一般要求

浆液的组成大体为水泥+粉煤灰+水玻璃。

浆液粘度低、流动性好,能进入细小裂缝且泌水率低(一般不超过4%);

具有一定稠度、密实性,固结性好,能有效填充脱空区;

稳定性好,在常温、常压下能较长时间存放,能满足施工工序衔接时间的需要,凝固时间适中;

具有一定的强度,尽可能提高早期强度,凝固后无收缩,早期宜具有微膨胀性能;

无毒、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属非易燃、易爆品;

对注浆设备、管道、混凝土结构物及橡胶制品无腐蚀性并易清洗;

浆液配制方便,操作简单;

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

灌注浆液分为化学浆液和水泥浆液两种。

化学浆液属真溶液,其优点就是对细微型裂缝的可灌性好,理论上可以灌入任何细缝。

水泥浆液属悬浊液,要使悬浊液能够在孔隙中流动,孔隙的孔径必须在水泥颗粒粒径的10倍以上,且难以灌入0.2mm以下的孔隙间。

但水泥浆液具有较好的填充作用,属环保材料,污染较化学浆液小。

(4)胶凝材料水泥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保水性好、泌水性小的水泥都宜用于砼板底压浆,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是优先用于压浆拌和物中的胶凝材料。

水泥标号不必太高,因为板底浆液对强度要求不是很高,浆液固接后仅起填充作用,根据受力体系理论分析,其原理上只要大于基层的后期强度即可,但一般考虑其他影响,其后期强度达到基层与砼面层强度的中值为宜。

(5)掺和中介材料粉煤灰的选择

砼板底压浆处治工作中选择粉煤灰作为掺和材料,原因是砼板底脱空,从受力角度来衡量空隙很大,但从施工角度来衡量空隙较小,不利于大颗粒物体填充。

粉煤灰除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二次水化反应外,其优良的颗粒外形与组成非常适宜压浆处治。

粉煤灰是从煤粉炉中收集到的细颗粒粉末,这些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溶解成液态,排除炉体并经水淬冷却后形成玻璃体。

它们大多呈球状,因而可有效地改善压浆拌和物的和易性与流动性,并对管壁磨损较小,能有效地减少压力损失,使砼板底填充物更加密实。

粉煤灰玻璃球体中30%的球体是中空玻璃体,称之为空心玻璃微球。

玻璃微球表面有极小的针状洞穴,这些微球在砼板下压浆过程中起到很微妙的中介作用。

当拌和物通过泵管道挤入砼板下后,在压力的不断增加和中空微珠的针状小洞穴的吸附效能的共同作用下,水泥颗粒周围水化后多余的水,形成较厚的水膜被压入或吸入微珠内,相对减少了水灰比,从而提高硬化后结构物的强度。

吸入微珠内的水,在终凝后的自然养生中,随着压力的降低还可不断释放出来参与养生,并能减少收缩。

(6)减水剂的选择

由于注浆工艺对浆液的流动性及和易性有较高的要求,而减水剂的掺入可以在保证不改变水灰比的情况下,使浆液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及和易性,方便施工。

减水剂的加入在保持和易性不变的情况下能减水8%~20%,甚至更高。

减水剂一般都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具有亲水和憎水的两个基团的有机化合物,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吸附—分散作用、润滑作用及湿润作用改善浆体和易性能。

减水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由于减水剂的掺入,而使水泥颗粒的絮凝状联结分离呈均匀的分散结构,从而释放出自由水,提高浆体的流动性。

由于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吸附定向排列,其亲水端极性很强,带有负电,很容易与水分中氢键产生综合作用,再加上水分子间的氢键缔合,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溶剂化水膜,阻止了水泥颗粒间直接接触,从而起到润滑作用。

同时减水剂的掺入,一般伴随一定量的微细气泡。

这些气泡被减水剂定向吸附的分子膜所包围,与水泥颗粒吸附膜电荷的符号相同。

因而,在气泡间、气泡与水泥颗粒间也因具有电性斥力而使水泥颗粒分散,从而增加了水泥颗粒间的滑动作用。

掺入减水剂后,由于体系界面张力的降低使水泥颗粒更容易被水湿润,从而使和易性得到改善。

4.3.4简易铺装路面翻浆的治理

低等级路面面层,如薄层沥青表处或砂石面层发生翻浆时的治理:

该类治理通常以春融季节维持交通,春融过后再进行根治为基本策略。

1.维持交通的方法

(1)加强翻浆处的路面。

在出现翻浆路段可临时垫铺一层碎石、碎砖和砂砾土、山皮土等予以补强,待翻浆后期,重新按规定的处理方法根治。

(2)铺柴排法。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浆路段用14~16cm粗的原木做成木排(如图4-1)或用树枝、秫秸、芦苇等扎成20~30(横向30cm,纵向20cm)cm左右的柴束,铺成柴排(如图4-2),上面加铺10~15cm砂土,维持通车。

 

图41用木排路面维持通车

图42用柴排路面维持通车

(3)用爆破法处理翻浆。

在翻浆比较严重的路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当路基土壤化到60~70cm左右深时,按着翻浆的面积的大小,土质的软硬,大约每隔1~2m左右用木棍或者钢钎打斜眼,至冻层下10~20cm左右,按计算好的药量(最多不超过五管),导火线事先也要计算好,必须保证同时起爆(如图4-3),然后清底,将准备好的处理翻浆用料,按规定回填,但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在桥、涵、防护设施、高压电线、城镇街道以及一些怕震的建筑物附近,不能用爆破方法。

②、用爆破法必须注意安全,在放炮前设置好警戒和标志,爆破完后经检查无问题,方可回填,整理完了放行车辆。

③、在爆破前要准备好备用料,不能长时间中断交通。

此法速度快,节省人力,效果好。

图43用爆破法清除翻浆泥

(4)草袋填筑翻浆法。

用草袋填筑翻浆坑,放置方法应根据坑槽大小、深浅决定,最好草袋长度宜与路的方向垂直,横着铺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