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2417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docx

照明行业市场分析

照明市场分析报告

一、照明行业报告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照明光源和灯具生产国,但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约占全球18%的市场份额。

在产业链上,led外延片跟led晶片约占行业70%的利润,led应用约占10%-20%;led封装则低于10%。

在2009年全国各地都有一批新的专业市场诞生。

而一些经济实力较强、消费水平较高的二线城市已经成为灯具市场的新目标,各投资方纷纷投资二线城市的灯具市场经营。

扩张成为2009年灯饰卖场面临应战逆势环境的最主要的动作。

2009年,各企业在营销模式和渠道开拓上不断求新求变,以多元化的营销方式争取最大的销量成为厂商的共识。

此外,企业不断在技术、人才上加大投入,以期为未来市场赢得优势。

 我国照明器具制造业迅速增长,1-2月我国照明电器行业新产品产值累计同比增长54.63%,2月份当月同比增长37.25%;完成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同比增长29.27%,当月同比增长13.49%;照明电器累计产销率96.08%。

完成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增长24.79%,当月同比增长21.18%。

2010年1-2月,我国照明电器行业累计生产电光源22.96亿只,累计同比增长46.40%,其中白炽灯泡1.84亿只,荧光灯4.49亿只;灯具及照明装置2.79亿套(台、个),累计同比增长26.30%。

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各种政策的出台,节能灯具将成为主流趋势的产品,个性化产品需求将逐渐增多,智能灯具将成未来潮流品。

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利润空间,开始被国内外灯具照明巨头悄悄锁定。

不过,涉足这个市场也将存在高额的风险。

当前LED产品成本奇高,已成为各个欲抢先进驻行业的企业研发投入的关键,2010年将是考验LED照明企业资本实力的重要一年。

2010-2011年将是LED商用照明快速成长与普及的二个年头,2010年,中国led产业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

在长期使用效益、节能环保因素的推动下,高流明输出的商业等级LED照明系统在2010年将会大幅增长,家居照明市场也将平稳向上,随着家电下乡的推进,中国的农村市场将成为灯具行业大力扩展的市场。

2010年世博会、2012年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相继举行,将给中国的灯具行业带来一个新的机遇和考验。

总体上看,我国灯具多为家用照明及零配件,而用于工业照明、公共照明等大型高附加值、高档次的灯具却相对较少。

其次,在灯具的安全、设计、材料和工艺等方面也不完善。

在安全性上,我国灯具的许多安全器件都难以达到相应的国际标准;在选材上,我国灯具大多使用的材料耐温和阻燃性差;在造型上,灯具应具有新颖美观的外形,鲜明的时代特性,而我国灯具绝大多数缺少个性,缺少创新。

第三,管理落后且缺少品牌优势也是我国灯具企业难以克服的瓶颈。

中国照明灯具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产业集群,江西、福建、山东、北京、辽宁等地迅速发展的产业分布格局。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照明产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能规模和完善的国内外销售网络,其总产能已经占有到全国电光源及灯饰产品的70%以上,既是中国照明电器产业中心,也是世界重要的光源灯具生产基地。

长三角和珠三角之所以在近三十年照明灯具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后,该地区良好而宽松的市场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

同时,良好的外贸环境也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带来了大量的海外定单和市场,时至今日,海外市场仍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众多光源灯具生产企业产品主要销售地。

另外,广东江浙一代历来形成的重商思想使得这些地区的人们形成了浓厚的从商创业意识。

以“中国灯饰之都”中山古镇为例,全镇有超过六成的家庭是大大小小的企业主,这在全国其他地区是很难有的。

这些地区经过三十年发展而获得的经济积累、销售网络、市场影响等优势,短时间内其他省市很难对其形成真正冲击和挑战。

长三角珠三角在共同组成中国照明电器产业两个最重要集群的同时,又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和优势。

珠江三角洲地区光电及灯饰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山、东莞、深圳、广东、佛山等地,产业集聚程度高。

这些地区汇集了佛山照明、欧普照明、华艺灯饰、三雄极光、东莞百分百、勤上光电等中国照明电气行业举足轻重的企业,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数千家照明灯饰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

总的来说,珠三角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照明产业链和产品销售网络。

根据中国照明学会的统计,2008年全国灯具总产量为16亿套,广东省灯具产量为7.5亿套,几乎占了一半,2008年广东电光源产量近30亿只,也占了全国五分之一。

与珠三角照明企业高度集中相比,长三角的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照明产业则呈现出均匀分散、遍地开花的格局。

浙江省大陆10个市(舟山市属于海岛)即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嘉兴市、丽水市、金华市、衢州市、湖州市、台州市、温州市,每个市都有上规模的照明产业基地。

上海、江苏同样有大型光源企业,比如上海亚明、江苏史福特等。

在灯具产量上,长三角也与珠三角不分伯仲,2008年仅浙江省的电光源产量就达46亿只,已经超出了珠三角的光源总产量。

在2009年国家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的23家中标企业中,长三角企业数量最多,共有8家,分别是上海亚明、镇江强凌电子、浙江阳光、晨辉、浙江长兴昌盛新光源公司、横店得邦电子、杭州宇中高虹照明和杭州齐翔光电科技,而且其中的浙江阳光中标产品数量也是最多。

珠三角企业有5家,分别是中山市欧普照明、中山市华艺灯饰照明、广东东松三雄电器、东莞市百分百、雪莱特光电等。

长三角和珠三角中标企业总和超过了中标企业总数的一半,足可见这两个地区在中国照明产业中的重要程度。

二、照明光源

1.白炽灯

白炽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技术含量不高,因此价格低,利润薄弱。

在各种白炽灯中,算是“高科技”产品的是科研医疗用的专用灯泡,因为规格特殊且要符合一定的物理条件,所以出口单价也是最高的,平均每个科研医疗专用灯泡的单价是0.15美元。

大功率灯泡的制作要求高于其它灯泡,价格也高于其它的灯泡,平均每个的单价为0.11美元。

12v以下的低压灯珠由于工艺简单,耗材少,出口单价是最低的,平均每个灯珠只要0.003美元。

2010年白炽灯禁用法律已经在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意大利和菲律宾生效,2011年将在英国、芬兰和荷兰生效,明年将在日本和加拿大生效,2014年将在美国生效,全球最晚的中国也将在2017年生效,这也是为什么CFL节能灯市场需求快速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CFL节能灯是目前白炽灯的一个最佳替代选择,不仅价格最接近白炽灯,而且寿命和节能效果远超白炽灯,一只13W的CFL节能灯光效就相当于一只60W的白炽灯,功耗降低了五分之四,寿命提高了8-15倍。

2.节能灯

浙江是国内出口节能灯的第一大省,其中60%以上的产量均来自杭州。

据杭州检验检疫局统计,2010年上半年杭州地区出口节能灯5457批,货值2.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2%和63.5%。

这两年,海外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相应政策,要求逐步用节能灯和LED灯等能耗小的新产品来取代白炽灯。

2007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率先宣布,要在2010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禁止居民使用白炽灯。

2010年以来,出口量大幅增加,企业数量也增加很快,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企业成立。

卢振球说,虽然节能灯产业发展很快,但是这个行业的隐忧已经出现,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门槛很低,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新员工急着上岗,产品质量下降,利润率也逐年在下降。

3.LED灯

a)全球LED发展现状

高亮度LED市场规模将由2010年82.5亿美元,成长至2011年的126亿美元,年成长率将高达53%;其中,LED照明使用颗数由2010年48亿颗,将增至2011年124亿颗,主要因为2011年LED灯泡取代传统白炽灯效应开始显现。

继LED背光TV后,LED照明将成为带动LED产业高度成长的应用产品。

虽2010年LED照明占总照明市场比重尚不高,以产值来看仅3.2%,然在节能减碳意识高涨下,世界主要国家已订定LED照明政策,积极推动LED照明产业发展。

DIGITIMESResearch分析师兼项目经理林芬卉分析,全球LED灯泡需求量将由2011年5.96亿颗,大幅成长至2013年的25亿颗;路灯方面,由于中国大陆、美国、欧洲于各主要城市已推动示范工程,预估LED路灯将由2011年220万盏,增至2013年980万盏,将再带动未来数年LED照明渗透率提升。

在全球主要国家LED照明政策推动、LED发光效率显著提升、及预估LED照明价格每年将有20~30%下跌空间等影响下,林芬卉预估,照明用LED需求量2009年至2013年CAGR将达97.4%,高于大尺寸LCD用LED背光CAGR的62.6%,且LED照明市场规模至于2011年将达154亿美元,于整体照明市场渗透率首度突破10%,达10.6%。

b)各地区LED发展概况

Ø欧洲

市场:

由于欧洲人的环保和节能意识比较成熟,采用环保产品的接受度较高,加之欧盟最早提出的淘汰白炽灯的相关法律已经开始实施,各国政府在节能灯和LED灯的应用领域纷纷推出了补贴计划(补贴额达到了产品价格的30%~55%),因此在全球领域,欧洲市场在LED照明方面的应用普及和推广率是较高的,目前在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超市已经开始有大批量的销售10W以下的LED灯泡及射灯类产品,欧洲照明巨头飞利浦和欧司朗已经在2010年法兰克福照明展上大规模亮相其应用产品系列,并开始了市场渠道的建设和推广。

技术:

由于欧盟国家在制定统一标准时经常由于各国的利益和出发点不同,造成很多制度和规范出台较为迟滞,目前欧洲相关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技术门槛相对宽松,CE在针对固态光源(SSL)方面的技术修订草案至目前仍然大部分参照传统光源的一些技术要求,并未有较大的改动。

企业:

作为欧洲传统照明巨头的飞利浦和欧司朗已经于2000年前即投入巨资开始了LED照明基础技术的研究,其中欧司朗在白光LED用荧光材料方面一直具有领先优势,但欧司朗最近几年一直在市场上大卖特卖其在印尼封装的白光灯珠,在通用照明产品领域的推广种类很少,并主要集中在室内球泡灯和模组类灯的推广上;而飞利浦则携其资本的强大优势,在LED应用领域首先收购美国Lumileds公司及其他具有技术优势的方案公司,在取得核心技术和相关专利后在中国大陆市场挖掘和寻找优质的代工企业帮他做代工生产,并用极其严苛的标准以及庞大的订单为诱饵最大化的压缩代工企业的利润。

Ø美洲

市场: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LED照明产品价格高于传统照明的现实,一向出手大方的美国有些犹豫和观望,因此在各大市场和超市暂时还看不到LED照明应用产品上架和大规模的推广,偶尔零星能看到的也只是一些低电压的手电筒和小夜灯类的产品。

技术:

美国在市场准入方面非常严格,除了能源之星标准以外,针对固态光源的UL标准草案也在制定和陆续出台,同时还伴随着其他准入标准也在陆续制定和协商中,但由于UL等认证费用的高昂和繁琐,LED固态照明市场在北美市场的真正启动估计将在2012年以后。

企业:

以美国CREE、Lumileds、bridgELux等公司为首的LED芯片生产企业掌握着LED芯片的核心技术,他们一方面以高达70%以上的利润率向中下游应用企业销售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又牵头组织各种协会或联盟制定出很高的产品技术标准,将很多中国大陆企业拒之门外。

Ø亚洲、日本、韩国和台湾

市场:

日本市场对LED应用的支持力度非常大,随着近些年政府强力推出积分换购LED产品的计划,LED产品在日本市场的销售增长率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而对于韩国和台湾地区由于拥有较为成熟的半导体制造和研发技术,目前全世界70%的中高端LED芯片制造都是在这个区域完成的,就连日本日亚、西铁城、欧司朗、美国bridgelux、semiLEDs等几乎大部分都是在台湾代工生产的。

技术:

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日本掌握着最高亮度LED的生产技术,以及封装所用的高档荧光粉技术,但由于日本人的技术封锁,中国人拿到的只是他们的二三流的技术和产品,而且应用这些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时刻都要面临着专利侵权索赔的风险。

而韩国政府则举全国之力支持三星及LG等企业动辄买断全球背光用LED芯片,人为制造LED芯片的断货或涨价风潮。

企业:

介入到LED技术从上游到封装再到应用的企业可以说日、韩、台的大企业是最多的,仅日本以日本日亚、丰田合成、三菱化工为首的企业掌握了一流的芯片、荧光粉以及光学材料等技术,日本西铁城、夏普、韩国三星、LG等占据了封装产品的高端市场,而台湾晶元、亿光、齐力、光宝等数十家企业则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基地。

c)全球LED灯具发展主流方向

Ø应用高效节能光源。

Ø注重灯具集成化技术开发:

随着灯和灯具一体化的开发和应用,以电子镇流器为代表的照明灯具电子化技术迅速发展,各种集成化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对灯具和照明系统的应用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灯具及照明系统在调光、遥控、控制光色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改善。

Ø向多功能小型化发展紧凑型荧光灯在现代灯具中的应用范围增大。

各种小型灯具的设计更加精巧合理。

为了适应现代建筑室内大小多变,功能多变的灵活性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建筑空间,方便人们生活,多功能组合型灯具应运而生。

Ø由单纯照明功能向照明与装饰并重发展。

三、中国LED照明产业链

1.国内LED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节能减排压力的增大,中国政府已经在2007年前后启动了对LED产业的各种扶持政策和措施。

现在已经具备规模或即将具备规模的上游中低端芯片生产企业已经超过了三十家,而以中低端封装产品为主体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其产能已经占据了全世界总产量的60%,而下游终端应用产品则更加庞大,估计仅深圳地区的LED大大小小的封装和应用企业就高达近3000家。

LED产业炙手可热,芯片价格也跟着持续上涨,红黄光LED芯片、蓝绿光LED芯片价格上涨达两成多,有的种类LED芯片上半年涨幅接近三成,有的品种甚至是50%左右。

东莞多家LED企业表示,这都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惹来的“麻烦”。

芯片上游原料的外延片生产所需材料的蓝宝石衬底、有机金属(MO)气体等材料价涨量缩。

比如,两英寸的蓝宝石衬底已从最低8美元/片上涨至约30美元/片。

尽管LED芯片及外延片的价格不断上涨,市场上仍是供不应求。

芯片价格上涨的实质还是供求关系失衡。

海外LED中上游公司认为中国LED企业会继续增多,因此,他们千方百计从上游进行控制。

灯饰照明行业光源、灯具配件、灯饰城、灯具批发城,以及灯饰专卖店,加上家居卖场,让灯饰照明产业无论是企业,还是市场都异常复杂,导致照明产业产品种类多、品牌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近年灯饰行业的兴起,整体利润的可观,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商家“从天而降”,巨大蛋糕径向瓜分。

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国内LED产业以井喷之势迅速发展。

据统计,2009年,我国LED照明产业,上游企业有近60家,中游器件封装企业有1000多家,下游应用企业有2000多家,就业人员超过80万人。

随着国家补贴力度的加大,LED企业进一步拓展到其它二三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现阶段LED在国内照明市场的渗透率仅为5%,核心技术依赖进口、整体成本较高成为阻碍LED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LED上游芯片生产主要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技术国产化进程较慢,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MOCVD外延炉及其相关配套技术是LED产业链的最高端,目前主要依赖进口,极大地制约了LED产业上游的成本控制。

随着国际巨头厂商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很多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被并购的风险,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或将直接被淘汰出局。

LED灯具的成本主要包括芯片、封装、散热、结构成本、电源等,其中芯片的成本占15%左右,封装成本占50%左右。

在LED产业链中,外延片和芯片占70%的利润,而LED封装和应用则只占30%左右的利润。

然而,LED上游芯片生产主要技术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大尺寸芯片依赖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和台湾企业,同时,目前全球LED封装的前五大厂商为日亚、Cree,三星、Lumileds以及台湾亿光,其中台湾亿光专注于封装,是SMDLED封装行业的老大,中国大陆LED封装企业与海外企业的差距还很大。

由于LED芯片核心技术被国外公司掌握,大功率LED封装技术和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尽管小功率的封装技术已经成熟,但是由于国内封装企业数量庞大,竞争激烈,导致国内供应商的成本控制能力有限,产品的议价能力有限。

经过2年的发展,国内LED照明企业已有3000-4000家,LED照明产业飞速发展,各式灯具花样百出,价格的差异也是相当明显。

生产LED与LED灯饰的厂商为数众多,不同厂商选用不同品质的LED造成LED灯具价格差异较大。

面对花样繁多的LED灯具,消费者选择较多,对产品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LED筒灯联盟标准:

主要涵盖筒灯光效、显光指数、寿命、安全系数等内容,除了关注LED节能的特点外,还特别强调了“绿色健康”的特点,保障产品不给消费者带来危害。

按照标准,佛山产LED筒灯或将贴上集体标志进入市场。

由于目前国家尚没有出台LED筒灯的标准,这一标准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标准缺失的空白,该标准还将有望发展成地方标准乃至国家标准。

“这个标准的地位相当于企业标准。

”市标准技术研究院院长任伟青坦言,标准发布后暂时只在企业联盟内部推行,且不具有强制性。

“但这并不影响标准的权威性。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文尚胜认为,联盟内企业都是佛山LED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他们带头推行也会引导其他企业的跟随。

2.国内LED各区域分析

a)华东地区

Ø南京LED亮化工程前景好:

目前南京经营LED的经销商只有20多户,主要是本土品牌占领市场,大型工程一般被企业承包。

合肥市场缺乏品牌意识:

合肥现在的灯具经销商有400多户,其中很多商户都会零卖一些LED灯带等产品,而专业做LED照明的没有。

Ø南昌消费力度欠缺:

南昌市场目前经营LED的专业店仅有7家。

目前江西市场相对大城市还是很弱,消费水平也是制约LED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Ø杭州众多品牌及商家涌入:

目前杭州各灯具市场共有LED专卖店5家,目前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且无品牌展示。

在各LED品牌中,广东品牌占据当地市场大半壁江山,其中伟来、欧曼、银雨名列前茅。

b)华南地区

c)华北地区

Ø北京应用照明市场潜力巨大:

北京地区做LED的商户有50家左右,其中以专卖店形式出现的有5家。

在北京地区LED排名在前5位的品牌是:

银雨、花之语、伟来、城市之光、虹宇。

Ø临沂商家成倍增长:

目前临沂灯具城从事LED经营的商家超过80家,其中经营LED灯杯与地埋灯的商家约20家,进行调货销售的商家近50家,而市场上真正拥有代理权的只有30家左右。

Ø石家庄市场份额较小:

石家庄LED商家市场份额很小,只占整体照明市场的5%左右,目前共有20家LED经销商,其中专卖店只有2家,分别是银雨和伟来。

Ø太原价格战正酣:

太原市场经营LED产品的经销商有100多家,品牌有几十个。

目前,专卖店仅有2家,分别是银雨专卖店和花之雨专卖店。

随着LED厂家的增加,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厂家进入LED领域,导致价格激战。

这对当地市场的刺激很大。

Ø天津中低档品牌居多:

目前天津市场经营LED照明产品的商家大概有30多家,但较专业经营LED照明的商家仅有7家。

在LED领域,天津市场没有形成专业的品牌专卖店。

天津LED照明市场主要还是以中低档LED品牌为主,高端品牌很少见。

d)华中地区

e)华西地区

f)西部地区

Ø甘肃以零散经营和小型商户为主:

兰州市目前专业经营LED的商户只有6家,比较好的商户只有四家。

专业经营LED系列的客户销售渠道以工程和户外照明为主,而那些零散经营LED的商户则以零售方式为主。

产品价格以中低价位为主。

g)东北地区

Ø大连LED只是灯饰商户的附带品:

连经营LED的商户大概有200多家,目前还没有LED专卖店,只有两个专卖区。

由于大连当地有着全国知名的LED的厂家,一般的LED工程项目80%都会被当地厂家垄断。

剩下的15%商户只是通过做商业照明工程的时候,附带做一些价格上有优势的产品。

四、国内照明行业区域分析(珠三角长三角地区)

1.产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Ø在产业集群及集中度方面:

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照明产业得到进一步整合,目前已形成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上海五大主要产区,五省市的企业数量达到业内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且产品类型在四省市中也各具特色,

广东主要以室内照明灯具为主,装饰类灯具主要集中在中山古镇和东莞,古镇有企业近6000余家,以国内企业为主,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量达到60%以上,近几年出口量也在快速增长,东莞以港台企业为主,产品除供应国际市场,近几年也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并已初见成效。

广东其它地区如佛山地区、惠州等以光源、灯盘、支架、筒(射)灯具为主,在国内市场中份额占有较大比例。

浙江、江苏、上海主要以室外灯具和光源为主。

产品的分布情况为道路灯具主要产区是浙江余姚梁弄镇和江苏高邮的送桥、郭集两镇。

宁波地区主要以草坪、地埋、水下、庭院等户装饰类灯具为主。

上虞、临安、缙云主要以节能灯、环型灯、汽车灯灯为主。

上海、江苏常州主要以投(泛)灯具、HID灯、电器附件等为主。

福建,主要是集中在厦门,产品以节能灯为主。

Ø在区域产业配套方面:

产业集群区域内特别是灯具类产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套依存度非常高。

这阶段代表企业,灯具有雷士、欧普、三雄极光、燎原、中企等,灯饰有华艺、开元、宝辉、金达等光源浙江阳光、厦门通士达、佛山照明、上海亚明等,规模及品牌企业已很多,不胜枚举。

2.行业总体市场竞争格局

Ø总体市场竞争格局三个阵营:

中国照明行业高度分散。

中国照明行业的主要国际品牌公司包括飞利浦、通用电气和欧司朗。

根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资料,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0家国内品牌公司,但于2008年,前三家国内品牌公司的总销售额仅占中国照明产品总销售价值的2.5%左右

其中竞争格局如下:

Ø主要照明企业经营规模情况:

《中国照明产业二十年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根据2009年在中国的销售收入统计,排名前五位的照明企业(包括国际品牌)分别为: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顺德华强本邦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振欣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

2009年中国主要照明企业销售收入统计如下(含国际企业):

Ø2009年照明企业销售排名

依据2009年销售收入,对中国前十大本土照明企业进行排序,不包含飞利浦、欧司朗等国际企业。

排名如下: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前十大本土照明企业的年增长率大于行业的平均增长率,预计这种势头在未来的几年内还将保持。

3.行业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Ø家居照明:

家居照明品牌的历史源渊各不相同,欧普是靠节能灯起家的,然后聚焦吸顶灯,凭着优良的性价比冲开了品牌的知名度,并率先树立了行业第一的旗帜品牌的气质。

上海绿源、乔森、奥科特、澳克士也都是先做好节能灯后才入主家居照明。

而华泰、玛兰士则是由玻璃灯演变而来。

作为单项亮点:

亮迪的厨卫灯、宏光的铝材灯,冠华的平板低压水晶灯、欧特朗的“极美”现代灯……

Ø节能灯(含毛管、插拔管等):

节能灯是七十年代末由欧洲率先研发成功并小批量生产,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研发节能灯,并很快在国内研发成功并投入大批量的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