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2887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

山西省晋中市名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Mg-2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烧结粘土制陶瓷D.用含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是为了防止食品受潮

【答案】B

2.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答案】A

【解析】A、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吸热反应,A正确。

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放热反应,B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虽放出热量,但其是物理变化,不属于放热反应,C错误。

D、稀盐酸与锌反应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D错误。

正确答案为A

【点睛】判断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必须先判断其是否是化学反应。

3.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己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

关于

Lv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116B.中子数177C.核外电子数116D.相对原子质量293

【答案】D

考点:

考查元素原子的符号的表示及相互关系等知识。

4.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Na+B.Mg2+C.O2-D.F-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离子半径最大的是O2-,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微粒半径比较

【名师点晴】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

一看电子层数:

同主族元素的微粒,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核电荷数:

在同周期中的原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三看电子数:

在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5.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蔗糖均为电解质D.盐水、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答案】D

【点睛】理解酸性氧化物、胶体、电解质、混合物等概念是解题关键,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根据以上概念分析。

6.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

H2SO4>H3PO4B.非金属性:

Cl>Br

C.碱性:

NaOH>Mg(OH)2D.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

S>P,则酸性:

H2SO4>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不选;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

Cl>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不选;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

Na>Mg,则碱性:

NaOH>Mg(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不选;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应用相关知识

7.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D.原电池中正极一定是不活泼金属

【答案】C

【解析】A.原电池中,失电子的电极作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A错误;B.原电池中,失电子的电极作负极,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C.原电池放电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C正确;D.原电池中正极不一定是不活泼金属,如金属镁、铝、氢氧化钠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镁是正极,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明确原电池原理是解题关键,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回答判断。

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Cu+4H++2NO3-=Cu2++2NO2↑+H2O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

Fe3++Fe=2Fe2+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4+

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NaSiO3+2H+=H2SiO3↓+2Na+

【答案】C

考点:

考查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4gMg在足量O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B.钠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为1NA

C.1molFe溶子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答案】B

【解析】A.镁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易失去,2.4gMg在足量O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A错误;B.钠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且化合物中钠均为+1价,则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为1NA,故B正确;C.1molFe溶子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则电子转移数为3NA,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答案为B。

10.水溶被中能大量共荐的一组离子是

A.Na+、Ca2+、Cl-、SO42-B.Fe2+、H+、SO32-、ClO-

C.K+、Fe3+、NO3-、SCN-D.Mg2+、NH4+、Cl-、SO42-

【答案】D

11.己知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484kJ,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能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

A.920kJB.557kJC.436kJD.188kJ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设1molH—H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xkJ,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

2H2O,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应该拆开2molH—H键、1molO=O键,吸收的能量为(2x+496)kJ;生成2molH2O形成4molH—O键,放出的能量为4×463kJ=1852kJ,依据能量守恒定律放出能量484kJ=1852kJ-(2x+496)kJ,解得x=436kJ,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

1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1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D

考点:

考查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铵盐;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相关知识。

13.己知:

C(s)+O2(g)==CO2(g)△H1CO2(g)+C(s)=2CO(g)△H2

2CO(g)+O2(g)=2CO2(g)△H34Fe(s)+3O2(g)=2Fe2O3(s)△H4

3CO(g)+Fe2O3(s)=3CO2(g)+2Fe(s)△H6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H1>0,△H3<0B.△H2>0,△H4>0

C.△H1=△H2+△H3D.△H3=△H4+△H6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碳和CO燃烧均是放热反应,△H1<0,A不正确;B、二氧化碳与碳反应是吸热反应,铁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H4<0,B不正确;C、②CO2(g)+C(s)=2CO(g)△H2,③2CO(g)+O2(g)=2CO2(g)△H3,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③即得到C(s)+O2(g)=CO2(g),△H1=△H2+△H3,C正确;D、已知④4Fe(s)+3O3(g)=2Fe2O3(s)△H4,⑤3CO(g)+Fe2O3(s)=3CO2(g)+2Fe(s)△H5,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④+⑤×2)÷3得到2CO(g)+O2(g)=2CO2(g),则△H3=

,D错误,答案选C.

考点:

盖斯定律

14.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己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

Z

X

W

A.原子半径:

X

X>Z

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X>W

【答案】C

【点睛】根据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准确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设Y的原子序数为x,则Z的原子序数为x+1,W的原子序数为x+10,则x+x+10=3×(x+1),解得x=7,即Y为N,结合位置关系可知,Z为O,X为Si,W为Cl,然后结合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应用解题即可。

15.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电子从①流向②,则①比较活泼;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①为负极,①活泼;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则②为正极,④活泼;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③作负极,③较活泼。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③④②,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物质活泼性与原电池反应原理的联系

16.下列6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装置有(F中,盐桥能使离子透过一一起导电的作用)

A.2个B.3个C.4个D.5个

【答案】C

【点睛】明确图中金属的活泼性、电解质的判断、闭合回路的判断是解题关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为:

①具有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②有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④对应常温下能自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以此来解答。

第II(非选择题共52分)

17.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还原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10电子物质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3)Y、G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______(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4)X2M的燃烧热△H=-akJ·mol-1,写出X2M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5)ZX的电子式为_______;ZX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答案】

(1).第二周期第VIA族

(2).HClO4(3).H2S(4).

(5).Cl2、O3、ClO2(6).H2S(g)+

O2(g)=SO2(g)+H2O(l)△H=-akJ/mol或2H2S(g)+3O2(g)=2SO2(g)+2H2O(l)△H=-2akJ/mol(7).Na+-(8).NaH+H2O=NaOH+H2↑

考点:

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化合物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化合物,涉及考查了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物质的酸性,还原性,热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等知识,该题综合性好,难度适中。

18.在下图所示的装置A中,用KMnO4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制取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装置B中的四处棉花依次做了如下处理:

①蘸有淀粉一KI溶液②蘸有品红溶液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④蘸有浓NaOH溶液。

(图中夹持装置己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P中盛装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处:

_____________;②处:

_________________;③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④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液漏斗

(2).MnO2+4H++2Cl-

Mn2++Cl2↑+2H2O(3).变蓝(4).褪色(5).先变红后褪色(6).Cl2+2NaOH=NaCl+NaClO+H2O

考点:

考查氯气的制取及性质

19.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并采取相应措施。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

(1)实验测得,5g甲醇(CH3OH)液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113.5kJ的热量,则表示甲醇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有如下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则a____b(填“>”、“=”或“<”)

H2(g)+O2(g)=H2O(g)△H1=akJ·mol-1

H2(g)+O2(g)=H2O

(1)△H2=akJ·mol-1

(3)拆开lmol气态物质中某种共价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叫键能。

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拆开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又会释放能量。

化学键

H-H

N-H

NΞN

键能/kJ·mol-1

436

391

945

已知反应N2(g)+3H2(g)=2NH3(g)△H=akJ·mol-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估算a的值:

_______(注明“+”或“-”)。

(4)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对某些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推算,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CH3OCH3)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2H2(g)+CO(g)==CH3OH(g);△H=-90.8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41.3kJ·mol-1

总反应:

3H2(g)+3CO(g)=CH3OCH3(g)+CO2(g)的△H=_______。

【答案】

(1).CH3OH(l)+O2(g)=CO2(g)+2H2O(l)△H=-726.4kJ/mol

(2).>(3).-93(4).-246.4kJ/mol

【解析】

试题分析:

燃烧热是指1mol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1mol甲醇燃烧放出的能量为726.4Kj;表示甲醇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

H2O(l)=H2O(g)ΔH>0;根据盖斯定律,H2O(l)=H2O(g)ΔH=(a-b)kJ·mol-1,所以a-b>0,a>b;(3)N2(g)+3H2(g)

2NH3(g)△H=akJ·mol-1,945+3×436-6×391=a;所以a="-93"kJ·mol-1;(4)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③得3H2(g)+3CO(g)

CH3OCH3(g)+CO2(g)的ΔH=-246.4kJ·mol-1。

考点:

本题考查反应热、盖斯定律。

20.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aq)+Cu(s)==Cu2+(aq)+2Ag(s)设计一原电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电极材料分别是负极_______;正极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

(2)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电极流自_______电极。

【答案】

(1).负极:

铜片

(2).正极:

Ag或C或pt(3).电解质溶液AgNO3溶液(4).Cu-2e-=Cu2+(5).2Ag++2e-=Ag(6).电子从负极或Cu片(7).正极或Ag/C/pt

考点: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设计及工作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21.《自然》杂志曾报道我国科学家通过测量SiO2中26Al和10Be两种元素的比例确定“北京人”年龄的研究结果,这种测量方法叫“铝铍测年法”。

完成下列填空:

(l)l0Be和9Be_______。

A.是同一种原子B.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D.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互为同位素

⑵写出A1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28A1可以衰变为26Mg,可以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__________。

A.比较Mg(OH)2与A1(OH)3的碱性强弱

B.在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的硬度和熔点

(4)目前还有一种测量方法叫“钾氩测年法”。

写出和Ar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常见阴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其中一种离子与钾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作干燥剂,用电子式表示该物质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答案】

(1).cd

(2).2Al+2NaOH+2H2O=2NaAlO2+3H2↑(3).abc(4).r(S2-)>r(Cl-)(5).

【解析】

(1)10Be和9Be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Be原子,互为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答案为cd;⑵A1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3)A.金属越活泼,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则比较Mg(OH)2与A1(OH)3的碱性强弱,可判断Mg比Al活泼,故a正确;B.在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镁生成沉淀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会溶解在氢氧化钠中,证明碱性:

氢氧化镁强于氢氧化铝,所以能证明金属性强弱,故b正确;C.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放镁带的那个变红色,证明金属镁可以和热水反应,但是金属铝不可以,能证明金属性强弱,故c正确;D.硬度和熔点属于物理性质,不能用于比较金属性,故d错误;答案为abc;(4)Ar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阴离子是硫离子和氯离子,电子层数一样,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即S2->Cl-,与钾相邻元素的离子是钙离子,氯化钙可以做干燥剂,属于离子化合物,氯化钙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