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3175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统计学习题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习题集.docx

《统计学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习题集.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学习题集.docx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在统计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最著名的三大学派是学派,代表人物为和;学派,代表人物为、、;

学派,代表人物为、。

2、统计学研究对象是关于、、、

的理论和方法技术,是一门通用的科学。

3、“统计”一词从外延是上看,通常是、、

的泛指。

4、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与的关系。

5、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的关系。

6、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是的具体化。

7、总体根据单位数不同,可分为和。

8、统计指标根据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和

9、统计指标根据在管理上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和

,二者统称为。

10、统计指标根据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研究的()阶段能体现大量观察法?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

2、()是统计整理过程中最关键的方法?

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析法

C、统计分组法D、归纳推断

3、几位居民的月收入分别为800、1000、1300、2000、5000,这5个数字是()。

A、指标B、变量

C、变量值D、标志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老赵今年60岁B、某企业上交的营业税为100万元

C、a国前往b国的旅游观光费用4000元D、小李的职称为高级工程师

5、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A、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B、总体是总体单位标志的总和

C、总体只是由存在数量标志的总体单位构成D、二者是固定不变的

6、欲了解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50个学生B、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7、把统计指标的含义理解为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这是()。

A、不正确的理解B、狭义的理解

C、广义的理解D、唯一的理解

8、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根本区别在于()。

A、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B、数量大小不同

C、统计单位不同D、使用领域不同

9、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A、反映问题具体明确但综合能力有限B、能反映总体现象的规模

C、可表明事物的自然属性D、反映问题具体而又概括

10、为调查某市零售商店的情况,下列标志中的不变标志是()。

A、营业性质B、月零售额

C、所有制形式D、从业人员数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学的基本方法有()。

A、总体观察法B、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D、对比分析法

E、模型分析法

2、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D、统计试验

E、统计分析

3、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

A、属性B、数值

C、变量D、标志值

E、变量值

4、标志与指标的联系是()。

A、汇总关系B、转化关系

C、说明同一现象D、说明总体

E、种类各异

5、根据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

A、总量指标B、数量指标

C、相对指标D、质量指标

E、平均指标

6、狭义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为()。

A、指标名称B、计量单位

C、计算方法D、时间限制

E、空间限制

7、试判断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

A、工资总额B、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C、流动资金周转速度D、商品库存额

E、人口总数

8、试判断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

A、股票价格B、单位产品成本

C、利润总额D、出生率

E、人均居住面积

9、()属于连续型变量。

A、住房面积B、商品销售额

C、就业人数D、银行利率

E、经济增长率

10、()属于离散型变量。

A、出口的粮食产量B、家用计算机台数

C、每千人医院床位D、人均钢产量

E、城市集市贸易个数

四、判断题

1、总体是由性质上完全相同的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

()

2、总体和总体单位是一对相对概念。

()

3、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而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

()

4、“大统计”的提法表明了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派融合发展变化的趋势。

()

5、总体和总体单位随着研究目的和标志与指标的转化而转化。

()

6、广义的指标与狭义的指标均可称之为统计上的指标,只不过应用的场合不同。

()

7、质量指标和品质标志的共同特点是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

8、可变标志与变异只是说法不同,但其内含却完全一致。

()

9、通常变量就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的名称。

()

10、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学科。

()

五、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1、统计

2、总体和总体单位

3、标志和指标

4、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5、变异、变量、变量值。

6、四种计量尺度的定义、特点、对比。

7、国内生产总值的涵义和计算方法

8、经济领土、常住单位、最终产品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调查

一、填空题

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

2、全面调查包括和;非全面调查包括

、和。

3、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是前者是,

后者是。

4、调查单位的特征在统计上称为标志,有和

两类。

5、统计调查按照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6、统计报表按主管系统可分为和。

7、统计调查误差包括和,这两种误差均包括和。

8统计调查的检查方法有和。

9、统计调查的表格形式有和。

10、统计调查搜集的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二、单项选择题

1、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型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D、普查

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的关系是()、

A、原始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次级资料来源于上级单位B、二者无联系

C、次级资料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成的D、二者无区别

3、对若干农民家庭的收支情况通过提问算帐方式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作()。

A、直接观察法B、采访法

C、报告法D、通讯法

4、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

A、具有代表性的单位B、企业规模较大的单位

C、欲调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绝大比重的单位D、经营好的单位

5、在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

C、工业企业普查D、农村牲畜普查

6、对某省饮食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

A、某省饮食业的全部网点B、某省饮食业的每个网点

C、某省饮食业所有从业人员D、某省饮食业每个从业人员

7、为了了解高等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基本情况,总体是()。

A、该高等院校的所有学生B、该高等院校的所有教职工

C、该高等院校的所有干部D、该高等院校的所有专业课教师

8、可用以搜集许多调查单位资料的调查表称作()。

A、简单表B、单一表

C、一览表D、复合表

9、通常采用()对普查的结果补充和修正。

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

10、在人口普查中,()。

A、只有代表性误差B、只有登记性误差

C、两种误差均存在D、两种误差均不存在

三、多项选择题

1、从设计所包括的时期来讲,统计设计可分为()。

A、长期设计B、整体设计

C、专项设计D、中期设计

E、短期设计

2、从设计所包括的工作阶段来讲,统计设计可分为()。

A、长期设计B、全阶段设计

C、中期设计D、短期设计

E、单阶段设计

3、从设计所包括的认识对象的范围来讲,统计设计可分为()。

A、长期设计B、整体设计

C、全阶段设计D、专项设计

E、单阶段设计

4、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A、直接观察法B、开调查会

C、报告法D、采访法

E、问卷法

5、统计报表按填报内容可分为()。

A、基层报表B、基本报表

C、全面报表D、专业报表

E、综合报表

6、统计调查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

A、连续调查B、经常调查

C、不连续调查D、一次性调查

E、周期调查

7、统计调查按报送方式不同可分为()。

A、电讯B、电话

C、磁盘D、报表

E、传真

8、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A、调查目的B、调查对象

C、调查内容D、调查方式、方法

E、调查实施

9、统计调查按周期不同划分为()。

A、定期调查B、经常性调查

C、一次性调查D、连续调查

E、不连续调查

10、对某公司职员的状况进行调查,则()。

A、调查对象是该公司全部职员B、调查对象是该公司每一位职员

C、调查对象是该公司D、调查单位是该公司全部职员

E、调查单位是该公司每一位职员

四、判断题

1、统计工作的整体设计是对统计工作环节的纵向设计。

()

2、统计工作的全阶段设计是对统计工作各方面的横向设计。

()

3、统计资料的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

4、统计资料的全面性是指调查单位的全面和调查项目的全面。

()

5、统计报表即全面统计报表。

()

6、偶然性登记性误差在数量上不具有倾向性,而系统性登记性误差在数量上具有较明显的倾向性。

()

7、登记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而代表性误差只会在非全面调查中产生。

()

8、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总是不一致的。

()

9、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结果不能用于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而抽样调查的结果就具有这一特性。

()

10、全面调查的数据肯定比抽样调查的数据准确。

()

五、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1、统计设计

2、统计调查

3、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4、统计调查方案

5、我国统计调查体系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某组距为50的等距数列,末组为开口组,其下限为10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2、统计分组体系的两种形式是和。

3、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包括、、和。

4、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和。

5、汇总前的审核是指、、的审核。

6、汇总后的审核主要包括、、和。

7、统计表的构成从形式上看有、、

和。

8、统计表的构成从内容上看包括和。

9、统计资料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

10、频数密度=可消除组距不等对频数分布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能够将()。

A、总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划分开来B、性质不同的总体划分开来

C、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划分开来D、性质相同的总体归并在一起

2、如果对某厂职工先按年龄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工资水平分组,这是()。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

C、再分组D、分类

3、某村农民月收入最高为426元,最低为270元,据此分为6组,形成等距数列,其组距应为()。

A、71B、26

C、45D、116

4、再分组是()。

A、按隶属标志分组B、按连续标准分组

C、按数量标志分组D、在已有的分组上建立新的组

5、设资料:

(甲)人口按受教育水平的分配(乙)城市按居民人数的分配,

()属于品质分配数列。

A、甲B、乙

C、甲、乙D、非甲非乙

6、对一个总体选择三个标志做复合分组,按各个标志所分的组数分别为2、4、5,则所分的全部组数为()。

A、4B、16

C、40D、11

7、组数与组距的关系是()。

A、组数越多,组距越大B、组数越多,组距越小

C、组数越少,组距越小D、组数与组距无关

8、变量数列就是()。

A、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C、动态数列D、平行数列

9、次数分布中,“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是()。

A、钟形分布B、U形分布

C、J形分布D、倒J形分布

10、统计分组的关键之处在于()。

A、按品质标志分组B、善于运用复合分组

C、分组标志的选择D、运用分组体系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A、划分现象的类型B、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

C、保证统计整理的准确性D、分析现象的依存关系

E、保证统计分析结果的真实性

2、下面属于变量数列的有()。

A、按大学生所学专业分配B、按大学生年龄分配

C、按企业利润的分配D、按劳动生产率的分配

E、按劳动者职业分配

3、下列适宜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的有()。

A、企业实现利税总额B、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

C、学校的学生人数D、职工的文化程度

E、职工的家庭人数

4、采用不等距分组时()。

A、各组频数的分布受组距大小的影响

B、各组频数的分布不受组距大小的影响

C、各组频数的多少不能反映频数分布的情况

D、需要用频数密度反映频数分布状况

E、各组频数的分布与频率的分布完全一致

5、采用组距分组时,()。

A、第一组下限应小于最小变量值

B、第一组下限应大于最小变量值

C、最后一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

D、最后一组上限应小于最大变量值

E、此数列应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6、分组标志按其表现有()。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

C、属性标志D、不变标志

E、可变标志

7、手工汇总的方法常用的有()。

A、划记法B、过录法

C、折叠法D、经验法

E、卡片法

8、次数分配的主要类型有()。

A、钟形分布B、U形分布

C、正态分布D、水平分布

E、J形分布

9、统计表按分组情况不同可分为()。

A、简单表B、汇总表

C、分组表D、分析表

E、复合表

10、单项式分组适用于()。

A、连续型变量B、离散型变量

C、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D、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

E、标志值的项数很多

四、判断题

1、组距式分组不仅适用于连续型变量,而且适用于离散型变量。

()

2、组距与组数成正比例关系。

()

3、单项式分组适用于离散型变量,又适用于连续型变量。

()

4、划记法既适合总体单位数,又适合汇总各组标志值。

()

5、简单表是指主词按照某一标志分组的表格。

()

6、对于不等距分组,需要用频数密度反映频数分布的状况。

()

7、某连续型变量组距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其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700。

()

8、频数密度是指单位组距内分布的频数,用以消除组距的影响。

()

9、重叠分组只适合于连续型变量。

()

10、不重叠分组只适合于离散型变量。

()

五、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1、统计整理

2、统计分组

3、统计分组体系

4、影响次数分布诸要素的合理确定

六、计算题

1、某厂职工工资分组如下表所示。

若按新标准分组,要求工资最高小组的人数占全体人数的5%,则在分组后,该组的工资总额应为多少?

某厂职工工资资料

按工资分组

工人数(人)

工资总额(元)

200及以上

40

11600

100-200

240

43200

···

···

···

合计

2000

243000

2、某百货公司连续3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

(单位:

万元)

36,38,40,35,43,28,25,44,42,37,49,50,33,35,47,

29,43,44,39,32,30,40,45,41,32,27,31,46,52,54.

根据上面的数据整理成组距为5的频数表,计算出频数、频率、累计频数(包括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累计频率(包括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并绘制成直方图和折线图。

第四章统计指标法

一、填空题

1、总储蓄额与总消费额的比例为1:

3,即

(1)总储蓄额占可支配总收入的25%,

(2)总储蓄额是总消费额的1/3,这一资料中

(1)为相对数,

(2)为相对数。

2、某班有30名同学,20名男生的统计平均成绩是85分,10名女生的统计平均成绩是70分,则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是分。

3、某商店有三个营业组,某月份的销售额分别为5.5万元、4万元、2.5万元,若各组计划下月份普遍提高10%,则三组的平均销售额达万元。

4、某层楼有7户居民,家庭人口数分别为4、3、3、2、2、2、1,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6、10、10、12、12、12、18平方米,据此可以计算家庭人口数的平均数为,众数为,中位数为。

人均居住面积的平均数为,众数为,中位数为。

5、均值是数据的测度值。

6、均值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性质,一个是,另一个是。

7、统计数据的计量水平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

、。

8、有8个变量值,它们对数值6的离差分别为:

-3、-2、0、0、4、3、4、2,由此可知,这8个数的均值为。

9、经济越发展,居民收入水平越高,系数就越小,反之则反。

10、已知一数列的均值为150,离散系数为0.3,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为。

二、单项选择题

1、若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2%,实际提高6%,则超额完成计划()。

A、103.9%B、3%

C、4%D、3.9%

2、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去年应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了10%,同上年相比今年产量的实际增长程度为()。

A、40%B、60%

C、17%D、120%

3、下列指标的强度相对数是()。

A、某年工业增加值增长5.7%B、全国人均粮食产量为450公斤

C、人均职工收入890元D、美国的钢产量为我国的2.1倍

4、一数列直接利用未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与先分组再计算算术平均数,两者的结果()。

A、一致B、不一致

C、往往有差异但差异不大D、有很大差异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

A、权数本身绝对数的大小B、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C、权数是否相同D、各组单位数在总体单位数中比重的大小

6、某工厂有两个车间,某年甲车间的平均工资为120元,乙车间的平均工资为130元。

次年甲车间工人在全厂工人中的比重提高,乙车间的比重下降,但两个车间的平均工资没有变化,试问全厂工人平均工资次年比某年()。

A、提高B、降低

C、持平D、不一定

7、几何平均数主要适合于()。

A、具有等差关系的数列B、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的数列

C、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变量值之和的数列D、变量值为偶数项的数列

8、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有()。

A、平均差B、标准差

C、标准差系数D、全距

9、不同总体间标准差不能进行简单对比,这是因为()不一致。

A、平均数B、离散程度

C、总体单位数D、离差平方和

10、如果两个数列是以不同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的,则比较其离差的计量方法是()。

A、全距B、平均差

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

三、多项选择题

1、比较常用的平均指标有()。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

E、众数

2、属于变异指标的有()。

A、全距B、平均差

C、均方差D、四分位差

E、异众比率

3、属于静态相对指标的有()。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

C、动态相对数D、计划完成相对数

E、指数

4、在统计数据的计量水平中,可以比较大小的有()。

A、列名水平B、有序水平

C、间隔水平D、比较水平

E、以上均可

5、在统计数据的计量水平中,既可以比较大小,又可以算出大小差异的指标包括()。

A、列名水平B、有序水平

C、间隔水平D、比较水平

E、以上均可

6、具有绝对零点的计量水平是()。

A、列名水平B、有序水平

C、间隔水平D、比较水平

E、定比尺度

7、下列数据中属于时点数的有()。

A、净产值40万元B、职工人数2000人

C、固定资产拥有量50万元D、实现利税额30万元

E、商品库存额20万元

8、在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中,受极端数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

A、均值B、几何平均数

C、众数D、中位数

E、四分位数

9、某国要在21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0万亿美元,这一指标是()。

A、数量指标B、总量指标

C、质量指标D、时期指标

E、时点指标

10、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变量值差异程度的指标是()。

A、平均差B、全距

C、平均数D、中位数

E、方差

四、判断题

1、利用程度相对数在任何情况下均小于1。

()

2、时期数与时期长短成反比;时点数与时间隔成正比。

()

3、相对数的特点是将两个具体数值抽象化。

()

4、几何平均数的应用前提是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

()

5、全距是说明众数代表性高低的测度值。

()

6、方差越大,均值的代表性就越大。

()

7、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在权数相等时的特例。

()

8、如果数据的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相等,则一定是对称分布。

()

9、全距、平均数、标准差是用以测定位置平均数代表性高低的尺度。

()

10、如果两组数据的标准差不同,则说明它们的代表性不同。

()

五、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1、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种类

2、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对比

3、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产出指标的涵义和测算方法

4、相对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5、静态平均数的概念、特点及计算方法

6、变异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六、计算题

1、某公司两个工厂按技术级别分配如下。

试比较哪个工厂的技术水平高,并分析原因。

技术级别分配数列

技术级别

工人数(人)

甲厂

乙厂

1

2

3

4

5

6

7

8

220

540

420

450

200

100

50

20

200

500

430

450

220

110

60

30

合计

2000

2000

2、甲、乙两农贸市场蔬菜价格及销售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的蔬菜价格高?

为什么?

农贸市场蔬菜价格及销售资料

品种

价格(元/斤)

销售额(元)

甲市场

乙市场

A

1.1

11000

22000

B

1.2

24000

12000

C

1.3

13000

13000

3、根据下面工人完成生产定额分配数列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工人完成生产定额分配数列

工人按完成生产定额

百分比分组(%)

各组工人占工人

总数的%

80-90

5

90-100

11

100-110

14

110-120

27

120-130

20

130-140

14

140-150

9

4、根据下列表格中甲商店售货员工资资料计算售货员的平均工资和标准差。

假设乙商店售货员的平均工资位450元,其标准差为59.45元,试问能否直接利用标准差的数字比较两个商店售货员平均工资的代表性?

若不能比较,应如何解决?

甲商店售货员工资资料

工资额(元)

售货员人数(人)

340

4

380

3

420

7

460

6

500

5

合计

25

5、两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分别在4块地上做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假定每块地上两个品种的生产条件相同,试确定哪一品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推广价值。

不同品种产量资料

地块

编号

甲品种

乙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