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3226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docx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docx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

  摘要: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态势良好,但农产品加工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从业人员增长缓慢,企业效益低。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缺乏专用规模化加工原料基地、农产品加工资源紧缺,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与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脱轨,加工业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管理不科学,农产品加工业税负重。

为了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应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加工业的管理与规划。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产品结构;质量标准体系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包括食品加工制造业、饲料工业、纺织业、服装业、皮革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农产品化工和制药工业以及文教艺术用品工业等。

农产品加工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的统计标准,与农产品加工业有关的行业有:

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和橡胶制品业等12项。

笔者将就这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

1.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增加值已占中国GDP的14%,并形成了涉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皮革等12个行业,具有多层次、多特色、多样化特点。

许多加工产品由于风味和工艺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农产品加工出口额现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

根据初步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万多家,从业人数达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

从1995年至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总产值从亿元提高到近40000亿元,年均增长%;销售收入从亿元提高到亿元,年均增长%;利润从亿元提高到亿元,年均增长%①。

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九五”以来,农产品加工业以年平均%的速度增长,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左右,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2.12个产业均得到发展,食品工业仍占绝对优势。

从1998至2003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个产业的增长情况分别为:

农副产品加工75%、食品制造%、饮料%、烟草%、纺织业%、服装%、皮革%、木材%、家具%、造纸103%、印刷材料86%、橡胶%。

经过六年发展,除了纺织业结构比例提高个百分点外,其它各业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包含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在内的食品工业依然占1/3强,大体上体现了食品工业在加工业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

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世界工业化国家趋同。

按照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应有所提高。

1995年至2004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均呈增长趋势,但农产品加工业的增长趋势远低于工业,略高于农业,2003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达∶1。

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下降到2004年的21%,与农业产值的比例由1998年的∶1提高到2004年的∶1。

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国际上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态势基本一致。

4.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加工业为龙头,以种植业为基础,中国现已形成诸多有特色的产业带,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专业乡、专业村,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特色块状经济格局。

如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山东、陕西的果品储藏与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土特产加工,内蒙古的乳品和羊绒加工,新疆的棉花、葡萄和番茄加工等。

农业部在确立13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九大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使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使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5.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1998至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从57170个增加到72701个,每个企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由1998年的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增长%。

近年来,国内已涌现了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

如北京燕京啤酒、深圳农产品、温氏集团、内蒙伊利、鄂尔多斯、上海大江、吉林德大、江苏如意、河北三鹿、四川希望和云南玉溪等,都是国内着名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是由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创造的②。

6.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加工制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发展迅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仅以速冻食品为例,中国的速冻食品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数百种。

就某一种产品加工来说也在细分化。

例如玉米加工,目前国内已有玉米方便粥、玉米爽饮料、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玉米糖浆、果葡糖浆、淀粉糖浆、饴糖、酒精、各种变性淀粉,还有黄原胶、甘油、山梨醇、各种味素和氨基酸等20几种产品。

品种结构细分化趋势表明,中国开始出现了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好兆头③。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中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农产品加工率低。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3倍,而中国还不到1倍;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现代农业发达国家都在2-3∶1的水平,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在∶1之间,其中西部地区仅为∶1,远低于发达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都是食品工业,美国、法国、日本全部如此,食品工业的产值占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0%以上,是第一大产业;而我国只占7%,头几名都排不上。

(2)地区发展不平衡。

全国282个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西部地区少,沿海省区多,如西藏3个、青海6个、宁夏8个,而沿海省份山东44个、浙江30个。

全国约7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与农产品原料产地相分离,而既有原料又有市场潜力的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则为数不多,严重失衡的区域布局使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优势不能发挥,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效益难以提高。

(3)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增长缓慢。

统计数据表明,1998至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由亿元增长到40000亿元,增长了%,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而从业人员从万人增长到万人,仅增长%。

至2005年加工业总产值增长到万亿元,从业人员却下降到1785万人。

(4)加工企业效益低。

1998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利润率为%,同期工业企业为%;2004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利润率为%,同期工业企业为

  %。

农产品加工业的效益低于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

2.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缺乏专用规模化加工原料基地,原料价高质低。

国外发达国家用于加工的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建有固定的原料基地。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强调数量和高产,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发展加工专用型农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产品品种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

如小麦、苹果、柑橘等都缺乏相应的加工品种,专用基地建设在一些地区刚刚起步;油料作物中,高芥酸、高硫苷的油菜籽品种种植比例过大(95%),从而使加工成本增加,油品质量不高。

中国小麦、玉米、稻谷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7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优势,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质量标准低,产品出口受阻。

国际上许多国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采用国际统一标准或较高的国家(地区)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

一些国家的食品工业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程”(GMP),在安全控制上普遍实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

而中国国内5万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中,只有100多家企业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HACCP体系和ISO9000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更为薄弱。

中国现在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用,而现行的国家标准有56%与国际标准有显着差距,按此标准生产的农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必然影响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

(3)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进步率只有35%左右。

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储备严重不足。

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人员数量少、水平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有些企业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土法生产。

200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固定资产余额为亿元,只相当于工业企业平均数的1/2;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不到10%。

这一切都直接制约加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4)管理不科学、效率低。

管理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多头管理,即与其它产业不同,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分属于轻工、农业、农垦、乡镇等十几个部门管理,使生产能力重复分散,缺乏地区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二是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为私营企业,家族特色明显,企业制度不健全,无法按照规范的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从而使企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难以建立自己的优秀品牌,只能在低层次运行。

(5)农产品加工业税负重。

1998年至200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销售税率从%下降到%,但同期工业企业销售税率从%下降到%,加工业比工业企业平均税负高出近2个百分点。

三、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

农业是弱质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离不开政府有效的支持与倾斜。

2002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些促进农产品加工的政策措施,如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意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同年,农业部出台了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

这些政策都在信贷、税收减免、技改等方面给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出支持措施,有力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但是优惠政策并非都能真正落实到位,贷款难、税负重,仍然是众多中小企业生存的难题。

因此近期内,建议出台有关农产品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贷款贴息政策、土地优惠使用等政策,开展政策落实大检查,建立一整套支持加工企业建立、生存、发展、扩张的政策体系,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惠政策能真正变成惠民政策。

2.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各地资源优势情况,开展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规划。

采用多元化投资方式,大力开发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和加工性能好的农产品品种,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基地,逐步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将工业原料作物向适宜种植区合理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发展。

国家要出台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生产基地的质量检验与监督,使农产品适应加工业标准化、优质化的要求④。

3.尽快推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标或企标都是20世纪80年代前制定的,与国际通用标准有较大差距。

应采取法律与经济措施,推行GMP、HACCP及IS09000族系管理规范,尽快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

4.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关键在于科技进步。

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全面部署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和技术方向,定期组织各部门、各行业专家对农产品加工业重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大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力度,加快传统企业技术改造步伐。

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

近期应开展粮油、果蔬、畜产品、林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的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等研究,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等,以此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扩大出口规模。

5.调整产品结构。

目前,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正在向安全性、营养健康性、功能性、方便快捷性食品方向发展。

打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基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我国农业资源,积极发展深、精加工食品,在开发新兴工业化食品的同时,提高我国传统食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

6.加强部门协调。

成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联合会,协调部门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管理″婆婆″过多的现实,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通过″超部门″的协调组织,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引导和调控,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立一个稳定和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7.支持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确实保护私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经理人人才库,完善经理人监管措施;三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技能。

从而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自觉推行现代管理的主体。

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联合、控股等方式,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结和重组,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促使一批上规模的企业集团尽快成长起来,发挥现代管理的引领作用。

注释:

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5年的相关数据整理。

②参见《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6-2005年的相关数据。

③胡东升:

《中国农民如何富裕起来》,《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2月2日。

④赵予新: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应对加入WTO的策略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