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3506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docx

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题型中考题动点问题汇编

E

1.已知:

在矩形ABCD中,AEBD于E,

∠DAE=3∠BAE,求:

∠EAC的度数。

C

2.已知:

直角梯形ABCD中,BC=CD=a

且∠BCD=60,E、F分别为梯形的腰AB、

DC的中点,求:

EF的长。

F

 

3、已知:

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

AD=BC,E、F分别为AD、BC的中点,BD

平分∠ABC交EF于G,EG=18,GF=10

求:

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

F

 

4、已知:

梯形ABCD中,AB∥CD,以AD,

A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CED,DC延长线

交BE于F,求证:

F是BE的中点。

 

C

5、已知:

梯形ABCD中,AB∥CD,ACCB,AC平分∠A,又∠B=60,梯形的周长是20cm,求:

AB的长。

 

E

6、从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的各顶点作对角线的垂线AE、BF、CG、DH,垂足分别是E、F、G、H,求证:

EF∥GH。

 

C

7、已知:

梯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为E若在平行边的一边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使S

=S

,求证:

DF∥AC。

H

8、在正方形ABCD中,直线EF平行于

对角线AC,与边AB、BC的交点为E、F,

在D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G,使AG=AD,

若EG与DF的交点为H,

求证:

AH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F

 

9、若以直角三角形ABC的边AB为边,

在三角形ABC的外部作正方形ABDE,

AF是BC边的高,延长FA使AG=BC,求证:

BG=CD。

 

E

10、正方形ABCD,E、F分别是AB、AD延长线

上的一点,且AE=AF=AC,EF交BC于G,交AC

于K,交CD于H,求证:

EG=GC=CH=HF。

 

F

11、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取BE=AB,

若过E作BD的垂线EF交CD于F,

求证:

CF=ED。

 

C

12、平行四边形ABCD中,∠A、∠D的平分线相交于E,AE、DE与DC、AB延长线交于G、F,求证:

AD=DG=GF=FA。

 

E

13、在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任取一点E,

延长BC到F,使CF=CE,

求证:

BEDF

M

 

14、在四边形ABCD中,AB=CD,P、Q

分别是AD、BC中点,M、N分别是对角线

AC、BD的中点,求证:

PQMN。

 

B

 

15、平行四边形ABCD中,AD=2AB,

AE=AB=BF求证:

CEDF。

 

H

16、在正方形ABCD中,P是BD上一点,

过P引PEBC交BC于E,过P引PFCD

于F,求证:

APEF。

 

F

17、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引

对角线AC的平行线BE,

在BE上取一点F,

使AF=AC,若作菱形CAFÉ,

求证:

AE及AF三等分∠BAC。

 

A

18、以ABC的三边AB、BC、CA分别

为边,在BC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

BCE、CAF,求证:

ADEF是平行四边形。

 

N

19、M、N为ABC的边AB、AC的中点,

E、F为边AC的三等分点,延长ME、NF

交于D点,连结AD、DC,求证:

⑴BFDE是平行四边形,

⑵ABCD是平行四边形。

E

 

20、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O,

作OEBC,AB=37cm,BE=26cm,EC=14cm,

求:

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F

21、在梯形ABCD中,AD∥BC,高AE=DF

=12cm,两对角线BD=20cm,AC=15cm,

求梯形ABCD的面积。

 

O

22、在梯形ABCD中,二底AD、BC

的中点是E、F,在EF上任取一点O,

求证:

S

=S

F

23、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平行于

对角线AC,且与AB、BC分别交于E、F,

求证:

S

=S

E

 

24、梯形ABCD的底为AD、BC,

若CD的中点为E

求证:

S

=

S

F

25、梯形ABCD的面积被对角线BD分成

37两部分,求这个梯形被中位线EF分成

的两部分的面积的比。

 

N

26、在梯形ABCD中,AB∥CD,M是BC边

的中点,且MNAD于N,

求证:

S

=MN∙AD。

 

27、求证:

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之和小于它的周长而大于它的周长之半。

 

F

 

28、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边AB、

CD的中点为E、F,

求证:

DE、BF三等分对角线AC。

 

29、证明:

顺次连结四边形的各边中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其周长等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之和。

H

 

30、在正方形ABCD的CD边上取一点G,

在CG上向原正方形外作正方形GCEF,

求证:

DEBG,DE=BG。

 

G

3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斜边AB

的高,∠A的平分线AE交CD于F,交BC

于E,EGAB于G,求证:

CFGE是菱形。

 

C

 

32、若分别以三角形ABC的边AB、AC

为边,在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DE、ACFG,

求证:

BG=EC,BGEC。

 

33、求证: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M

C

 

34、正方形ABCD中,M为AB的任意点,

MNDM,BN平分∠CBF,

求证:

MD=NM

 

F

 

35、在梯形ABCD中,AD∥BC,AD=12cm,

BC=28cm,EF∥AB且EF平分ABCD的面积,

求:

BF的长。

 

F

36、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AB上的任一点,

若CE的延长线交DA于F,连结DE,

求证:

S

=S

 

G

37、过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的中点E

作AC的平行线FEG,与AB、AC的交点分别为

F、G,求证:

AG或FC平分此四边形的面积,

 

C

38、若以三角形ABC的边AB、AC为边

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DE、ACFG,

求证:

S

=S

 

N

39、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对角线

AC、BD的中点,又AD、BC相交于点P,

求证:

S

=

S

 

M

40、正方形ABCD的边AD上有一点E,

满足BE=ED+DC,如果M是AD的中点,

求证:

∠EBC=2∠ABM,

 

M

41、若以三角形ABC的边AB、BC为边向

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DE、BCFG,N为AC

中点,求证:

DG=2BN,BMDG。

 

E

42、从正方形ABCD的一个顶点C作CE平行

于BD,使BE=BD,若BE、CD的交点为F,

求证:

DE=DF。

 

H

43、平行四边形ABCD中,直线FH与AB、

CD相交,过A、D、C、B,向FH作垂线,

垂足为G、F、E、H,

求证:

AG-DF=CE-BH。

 

44、四边形ABCD中,若∠A=∠C,

求证各角平分线围成的四边形等腰梯形。

 

F

45、正方形ABCD中,∠EAF=45

求证:

BE+DF=EF。

 

P

46、正方形ABCD中,点P与B、C的

连线和BC的夹角为15

求证:

PA=PD=AD。

 

C

 

47、四边形ABCD中,AD=BC,EF为AB、DC

的中点的连线,并分别与AD、BC延长线交于

M、N,求证:

∠AME=∠BNE。

 

H

48、正方形ABCD中,MNGH,

求证:

MN=HG。

 

F

49、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

的中点,F是线段CE的中点

求证:

∠DAE=

∠BAF。

 

F

50、等腰梯形ABCD中,DC∥AB,

AB>CD,AD=BC,AC和BD交于O,

且所夹的锐角为60,E、F、M分别

为OD、OA、BC的中点。

求证:

三角形EFM为等边三角形。

 

中考试题集锦

(一)填空题

1.(南宁)顺次连接一个任意四边形四边的中点,得到一个_______四边形.

2.(三明)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_________.

3.(柳州,北海)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8,两邻边的比为4:

3,则较短的一条边的长为_______.

4.(陕西)如图1,已知:

ABCD中,AB=4cm,AD=7cm,∠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则DF=______cm.

(1)

(2)(3)

5.(河南)如图2,一张矩形纸片,要折叠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小明把矩形的一个角沿折痕AE翻折上去,使AB与AD边上的AF重合,则四边形ABEF就是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他判定方法是_______.

6.(贵阳)如图3,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和5,P是对角线AC上任一点(点P不与点A、C重合)且PE∥BC交AB于E,PF∥CD交AD于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二)选择题

1.(南宁)如果要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两种图案进行密铺,那么至少需要()

A.三个正三角形,两个正方形B.两个正三角形,三个正方形

C.两个正三角形,两个正方形D.三个正三角形,三个正方形

2.(宁安)使用同一种规格的下列地砖,不能密铺的是()

A.正六边形地砖B.正五边形地砖C.正方形地砖D.正三角形地砖

3.(山西)下面的选项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正六边形B.平行四边形C.正五边形D.等边三角形

4.(常德)已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比为2:

5,且它的中位线长为14cm,则这个梯形的上,下底的长分别为()

A.4cm,10cmB.8cm,20cmC.2cm,5cmD.14cm,28cm

5.(四川)如图4,如果

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A.1对B.2对C.3对D.4对

(4)(5)

6.(昆明)顺闪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A.等腰梯形B.正方形C.菱形D.矩形

7.(杭州)如图5,E、F、G、H分别是正方形ABCD各边的中点,要使中间阴影部分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为5,则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A.2

B.3

C.5D.

(三)解答题

1.(南京)如图,已知E、F是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AE=CF.

求证:

(1)△ABE≌△CDF;

(2)BE∥DF。

 

2.(北京海淀)如图,已知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CE=CF.

(1)求证:

△ABE≌△ADF;

(2)过点C作CG∥EA交AF于H,交AD于G,若∠BAE=25°,∠BCD=130°,求∠AHG的度数.

 

3.(呼和浩特)已知梯形ABCD中,AD∥BC,AD=2,BC=4,对角线AC=5,BD=3,试求此梯形的面积.

 

4.(宁夏)将一张矩形纸片沿直线折叠一次,折痕恰好把矩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1)这样的折痕有多少条?

(2)这样的折痕具有什么特点?

 

5.(柳州,北海)如图,斜折一页书的一角,使点A落在同一页书内的A′处,DE为折痕,作DF平分∠A′DB,试猜想∠FDE等于多少度,并说明理由.

6.在平面内确定四个点,连结每两点,使任意三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且每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只有两个数值,举例如下(见下图):

相等的线段有:

AB=BC=CD=DA,AC=BD,请你画出满足题目条件的三个图形,并指出每个图形中相等的线段.

 

三、

0、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以对角线AC为斜边作Rt△ACE,又∠BED=90°,那么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吗?

说说你的理由。

 

26.如图,梯形OABC中,O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4,0)、(14,3)、(4,3)。

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作匀速运动,点P沿OA以每秒1个单位向终点A运动,点Q沿OC、CB以每秒2个单位向终点B运动。

当这两点中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

(1)设从出发起运动了x秒,且x﹥2.5时,Q点的坐标;

(2)当x等于多少时,四边形OPQC为平行四边形?

(3)四边形OPQC能否成为等腰梯形?

说明理由。

 

(4)

x

P

设四边形OPQC的面积为y,求出当x﹥2.5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y的最大值;

 

 

1.阅读下列材料:

小贝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

在矩形ABCD中,AD=8cm,BA=6cm.现有一动点P按下列方式在矩形内运动:

它从A点出发,沿着与AB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每次碰到矩形的一边,就会改变运动方向,沿着与这条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并且它一直按照这种方式不停地运动,即当P点碰到BC边,沿着与BC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当P点碰到CD边,再沿着与CD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问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前与边相碰几次,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总长是多少。

小贝的思考是这样开始的:

如图2,将矩形ABCD沿直线CD折叠,得到矩形A1B1CD。

由轴对称的知识,发现P2P3=P2E,P1A=P1E。

请你参考小贝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

(1)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前与边相碰_______次;P点从A点出发到第一次与D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_______cm;

(2)进一步探究:

改变矩形ABCD中AD、AB的长,且满足AD>AB,动点P从A点出发,按照阅读材料中动点的运动方式,并满足前后连续两次与边相碰的位置在矩形ABCD相邻的两边上,若P点第一次与B点重合前与边相碰7次,则AB:

AD的值为______。

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

,AD = 6,BC = 8,

,点M是BC的中点.点P从点M出发沿M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到达点B后立刻以原速度沿BM返回;点Q从点M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在射线MC上匀速运动.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以PQ为边作等边三角形EPQ,使它与梯形ABCD在射线BC的同侧.点P,Q同时出发,当点P返回到点M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

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

(1)设PQ的长为y,在点P从点M向点B运动的过程中,写出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t的取值范围)。

(2)当BP = 1时,求△EPQ与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

(3)随着时间t的变化,线段AD会有一部分被△EPQ覆盖,被覆盖线段的长度在某个时刻会达到最大值,请回答:

该最大值能否持续一个时段?

若能,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的坐标为(-3,4),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

(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4.如图,梯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上底AD平行于x轴,下底BC交y轴于点E,点C(4,

),点D(1,-2),BC=9,sin∠ABC=0.8。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若点的坐标为(-1,-1),动点G从B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BC边向C点运动(点G可以与点B或点C重合),求△HGE的面积S(S≠0)随动点G的运动时间t’秒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

(2)的条件下,当t’=3.5秒时,点G停止运动,此时直线GH与

轴交于点N.另一动点P开始从B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梯形的各边运动一周,即B到A,然后由A到D,再由D到C,最后由C回到B(点P可以与梯形的各顶点重合)。

设动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点M为直线HE上任意一点(点M不与H重合),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所有能使∠PHM与∠HNE相等的t的值。

5.如图,在Rt△ABC中,∠C=90°,AC=3,AB=5.点P从点C出发沿C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到达点A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返回;点Q从点A出发沿A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伴随着P、Q的运动,DE保持垂直平分PQ,且交PQ于点D,交折线QB-BC-CP于点E.点P、Q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B时停止运动,点P也随之停止。

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

(1)当t=2时,AP=,点Q到AC的距离是;

(2)在点P从C向A运动的过程中,求△APQ的面积S与

t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的取值范围);

(3)在点E从B向C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能否成

为直角梯形?

若能,求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当DE经过点C 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

P

6.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B=50,AC=30,D、E、F分别是AC、AB、BC的中点.点P从点D出发沿折线DE—EF—FCCD以每秒7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作射线QK⊥AB,交折线BC—CA于点G.点P、Q同时出发,当点P绕行一周回到点D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

(1)D、F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_;

(2)射线QK能否把四边形CDEF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若能,

求出t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3)当点P运动到折线EF—FC上,且点P又恰好落在射线QK

上时,求t的值;

(4)连结PG,当PG∥AB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B(5,0),M为等腰梯形OBCD底边上一点,OD=OB=2,∠DMC=∠DOB=60°。

(1)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求点M的坐标;

(3)∠DMC绕点M顺时针旋转а(30°<а<90°)后,得到∠D1MC1(点D1、C1依次与点D、C对应),射线MD1交直线DC于点E,射线MC1交直线CB于点F,设DE=m,BF=n,求m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P↗

8.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6厘米,∠B=60°。

从初始时刻开始,点P、Q同时从A点出发,点P以1厘米每秒的速度沿A→B→C的方向运动,点Q以2厘米每秒的速度沿A→B→D的方向运动,当点Q运动到点D时,P、Q两点将停止运动。

设P、Q运动的时间为x秒,△APQ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平方厘米(这里规定:

点和线段是面积为0的三角形)。

解答下列问题:

(1)点P、Q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是__________秒;

(2)大P、Q从开始运动到停止的过程中,当△APQ是等边三角形时x的值是__________秒;(3)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9.如图,已知梯形OABC,抛物线分别过点O(0,0)、A(2,0)、B(6,3)。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

(2)将图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边所在的直线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上平移,分别交抛物线于点O1、A1、C1、B1,得到如图2的梯形O1A1B1C1.设梯形O1A1B1C1的面积为S,A1、B1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x2-x1,并求出当S=36时点A1的坐标;

(3)在图1中,设点D坐标为(1,3),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线段BC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以与点P相同的速度沿着线段DM运动。

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M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直线PQ、直线AB、

轴围成的三角形与直线PQ、直线AB、抛物线的对称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

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如图1所示,直角梯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y轴正半轴与

轴负半轴上.过点B、C作直线l.将直线l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与

轴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为t(t≥0),直角梯形OABC被直线l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s关于t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OM为线段,MN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为射线,N点横坐标为4.①求梯形上底AB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的面积;

②当2<t<4时,求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2)在第

(1)题的条件下,当直线l向左或向右平移时(包括l与直线BC重合),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点P,使为等腰△P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OCB是梯形,AB∥OC,点A的坐标为(0,8),点C的坐标为(10,0),OB=OC.

(1)求点B的坐标;

(2)点P从C点出发,沿线段CO以5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O匀速运动,过点P作PH⊥OB,垂足为H,设△HBF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

(2)的条件下,过点P作PM∥CB交线段AB于点M,过点M作MR⊥OC,垂足为R,线段MR分别交直线PH、OB于点E、G,点F为线段PM的中点,连接EF.当t为何值时,

12.如图,已知Rt△ABC中,∠B=90°,∠A=60°,AB=2

cm。

点O从c点出发,沿CB以每秒1cm的速度向B方向运动,运动至B点时停止运动。

当点O运动了t秒(t>0)时,以O大为圆心的圆与边AC相切与点D,与BC边所在直线相交与E、F两点,过E作EG⊥DE交直线AB于G,连接DG。

(1)求BC长;

(2)若E与B不重合,问t为何值时,△BEG与△DEG相似?

(3)试问:

当t在什么范围内时,点G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

(4)当点G在线段AB上(不包括端点A、B时),求四边形ADEG的面积S(cm2)关于O点的运动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并问点O运动了几秒时,S取得最大值?

最大值为多少?

13.已知抛物线y=ax2+bx+1经过点A(1,3)和点B(2,1)。

(1)求此抛物线解析式;

(2)点C、D分别是x轴和y轴上的动点,求四边形ABCD周长最小值;

(2)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点。

点P从抛物线的顶点出发,先沿抛物线的对称轴到达F点,若P点在抛物线对称轴上的运动速度是它在直线EF上运动速度的

倍,试确定点F的位置,使得D点P按照上述要求到达E点所用时间最短。

(要求:

简述确定F点位置的方法,但不要求证明)。

1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6cm,CD=4cm,BC=BD=10cm,点出发沿BD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线段EF由DC出发沿DA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交BD于Q,连接PE.若设运动时间为t(s)(0<t<5).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PE∥AB?

(2)设△PEQ的面积为y(cm2),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S△PEQ=0.04S△BCD?

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连接PF,在上述运动过程中,五边形PFCDE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

说明理由。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直线y=2x+4交x轴于点A,交y轴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