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936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养成良好习惯做合格小公民

 

教师:

王雪纲、刘爱华

 

乳山二中

2009-6

 

一、活动背景及提出

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同时还指出:

“德育对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

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

2、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

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

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3、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另外,我校十五课题“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对策研究”取得初步成效也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次我校的研究课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

开展一系列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总结出可操作的并带有规律性示范性的教育措施,从而使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使我校学生从知道要这样做的起点上逐步升华到自己应该这样做,使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良好教养的学生,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活动研究目标

1.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活动措施

1.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⑴学科教学阵地。

努力把思品课、班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⑵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

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

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

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⑶班队活动教育阵地。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2.以活动为载体。

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

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

经过前期的充分酝酿,这次活动课的筹备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⑴主题的确定。

从担任本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开始,发现本班情况特殊,不良习惯众多,大部分表现在学习和日常行为上。

根据我的观察,总结出一系列坏习惯。

由此,决定举行一次以“习惯”为主题的活动课,强调不良习惯之要害,点出班里存在情况,希望扭转班里的局面。

⑵形式的确定。

因为班上有习惯督查小组,因此这次活动课由我策划,由班会小组组织主持,形式主要采用主题发言、小品表演、互动发言、表明决心几个环节。

⑶材料的准备。

搜集案例、名人名言,撰写小品剧本、小品排演,制作音频、课件,培养主持人、熟悉活动课流程。

⑷活动的演练。

在全部人员准备就绪,所有材料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活动课预演,找出存在的任何问题,确保每个环节衔接的畅顺。

四、活动过程

2008年10月13日下午第三节,“养成良好习惯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活动课在初一3班如期举行,精心准备的活动课在这一刻被搬上舞台。

第一个环节,播放精心制作的朗诵录音《点燃心灵之灯》。

该朗诵是专门录音制作的,声音圆润浑厚,听起来相当舒服。

文字与背景音乐的撞击,让同学沉浸在思考之中:

思考什么是好习惯?

是什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

点燃我们心灵之灯。

接着引入我们的主题:

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有了好习惯,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有了坏习惯,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正如培根说: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利用名言说明:

我们所说的一切并不是空口无凭,而是有凭有据的。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似乎想到了什么,有人在笑,有人在沉思。

接着的歌曲《学海无涯》动听之余引人发问自我:

我存在哪些不良习惯;欣赏小品《习惯的威力》欢笑之余引人深思:

二十年后,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自由发言阶段同学积极参与,有人真诚也有人敷衍了事;列举我们存在哪些不良习惯,大家面面相觑;聆听真实案例,大家不能不引以为鉴……

过程中,充满笑声,热情又盖过笑声;你我参与,大家对习惯有了更多认识,对自身坏习惯有了更多了解,是否能改正,造化在于他们自身。

短短四十五分钟,如果说能显示巨大的效果是不明智的,能达到小效果便足以说是成功。

在这四十五分钟里,参与很重要,而恰恰大部分人都参与了。

五、活动反思

1.本次由班会小组组织主持,由于学生组织主持能力尚欠成熟,在班会过程中未能张弛有度地把握班会流程。

这是难以避免的客观因素。

2.形式受主题的限制,内容展示显于沉闷,如能有精彩视频参与其中,相信效果会比主题发言更有感染力。

3.活动过程中,学生纪律有一定混乱,这也与学生自由主持班会有一定关系。

在下课后实习班主任发言时,学生未控制好自己,急于离开,未能细心聆听老师的发言。

4、当主持人问到:

“你告诉你自己,你有不良习惯吗?

”回答的声音是足够响亮的。

当主持人问到:

“你能改掉你身上的不良习惯吗?

”回答的声音显得过于微小。

显然,问题不在于每个人都是否存在不良习惯,而在于我们能否正视这些不良习惯,如果能正视大部分不良习惯,那这个人可以做到比别人更好。

这次活动课的结果当然没有理想中的完美,从气氛上来说,它是成功的;从参与程度上来说,它是成功的;从学生认识结果来说,尚未了解。

缩小效果范围,学生认识到不良习惯对人的影响,明白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能树立一种观念:

没有不经过奋斗就能成功的人,没有满身都是坏习惯却能成功的人,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才能使自己走得更远。

这是我做为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最大的成功!

附良好习惯实施细则

(1)仪容仪表养成教育。

仪容仪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仪容仪表要求》的具体规定,全体学生要严格遵守。

  

(2)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也是反映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饭前便后洗手。

2、卫生区、教室、宿舍每天要清扫(拖)干净。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经常整理和清理书本。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3)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3、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4、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5、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得喧哗。

课间活动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6、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

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7、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线、先后顺序,不插队,不推碰,不争先恐后,上下楼梯脚步要轻,开会要保持安静。

 8、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喊“报告”。

  

9、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

 1、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6、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7、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良好习惯等级评价要求:

一级

二级

三级

意识

行      为

 

 

 

 

 

 

 

 

 

 

 

 

 

 

 

 

 

 

 

思想

积极进取

1、用规则约束自己,遵守小学生守则,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

2、向别人取长补短;

3、不断给自己提出进步的目标;

4、改正缺点,争取提高;

5、能寻求他人的帮助

学习

自主学习

1、了解自己学习现状2、明确掌握学习方法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表达自己不同见解

4、听懂他人发言,积极提出自己理解

5、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有错题及时改

6、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健体

主动锻炼

1、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成绩优良

2、上好二操一课

3、保护牙齿、眼睛

4、坐、站、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5、不挑食、少吃零食

6、科学安排时间,合理用脑

 

 

 

同学

团结友爱

1、自己的言行要不伤害他人

2、主动关心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3、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教师

尊重

1、虚心接受老师的帮助教育

2、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

3、注意与老师沟通,交换意见

4、理解教师的工作,主动关心老师,做老师助手

长辈

关爱

1、体谅父母的辛苦

2、经常向家长汇报自己学习及生活情况,求得家长指导

3、孝敬长辈

4、让父母工作安心,不给父母增加负担

5、有事与父母商量

 

 

 

 

班级

团队意识

1、己动手为自己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2、自己的言行为集体争光

3、敢于承担过错,并及时改正错误

4、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班组事务

5、努力与他人合作,共同创建优良集体

家庭

主人意识

1、动与父母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2、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经常汇报自己思想、学习情况,求父母指导

4、做事认真,有头有尾

社区

公民意识

1、与社区活动

2、爱护公共设施

3、遵守社区居民公约

4、利民不扰民

 

 

环境

保护意识

1、护花草树木

2、不要乱扔废弃物,能劝说乱扔废弃物的人

3、积极参加学校、家庭、社区的卫生扫除

4、注意居室、教室经常通风换气

5、不大声喧哗,能为他人创造良好的休息学习和工作的环境

6、参加"世界环保日"宣传教育活动

7、珍爱有益动物

8、提出环保好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崖子镇苹果的栽培与销售情况调查>

----春季苹果树常见病及预防

 

张彩红

崖子镇初级中学

2009/6/17

崖子镇苹果的栽培与销售情况调查

-----春季苹果树常见病及预防

活动背景:

为使本地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循环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时,为使农村学校的孩子们能像城市的孩子们一样,在刻苦学习知识的同时,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智力得到极大的开启。

能使其在初中毕业,走出校园,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我校开展了《崖子镇苹果的栽培与销售情况调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为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自我,创建了很好的平台。

再者,由于我镇是全市的苹果种植大镇,学生对苹果树的某些知识有所了解,只是缺少再实践的机会,所以,学校周围的果园为其参加实践活动,创建了基地。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动手动脑习惯。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并使之受到自然的熏陶,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5.通过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设计:

活动重点:

走进果园,细致观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形成书面内容。

难点: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归纳。

安排:

提前一个月安排。

分组:

将全班分四个小组。

小组名称

活动目标

活动地点

参与人员

果园观察组

进入春季果树的变化

学校实践园

于壮壮、王娇等

访问果农组

走访果农,了解果树的护理、及病虫害的防治

周围村庄

王伟宇、张帅等

田间劳动组

通过实践劳动体验劳动乐趣

学习示范园

姜伟、刘倩倩等

书面小结组

将学生收集交流的资料总结归纳,形成论文

王秋力、杨丽萍等

活动过程:

导入:

(师):

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走访、实践,今天把大家的劳动成果进行交流展示,相信大家定有所收获。

活动过程:

选出学生主持两名。

主持发言。

(略)

1.给同学们10分钟,小组内部交流,然后小组内部形成书面资料,并选出本组在此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

2.班级交流。

果园观察组:

《初春苹果树的复剪》、《春季腐烂病的防治》

访问果农组:

《绵蚜虫的症状识别及防控措施》、《春季苹果园的管理>>

田间劳动组:

《一次拉枝活动》、《劳动的乐趣》、《第一次给果树拉枝》

3..主持人评价、各组相互评价。

4.主持:

请将各组所的在班级交流的资料转交给小结组,形成书面总结。

5.教师小结:

本次活动,同学们参与率和热情都很高,每组任务完成的都很好,相信大家在本次活动中一定有很多的收获。

活动小结: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班级的四十多名学生都担任了不同的任务,热情极高。

果园观察组的同学利用课余饭后时间走进果园,分工协作。

了解果树的细微变化,一个枝头打苞,他们便会心花怒放;一朵鲜花盛开,他们便喜悦至极,一棵果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他们便细致记录,表现出极强的协作探究精神。

天气稍有变化,他们更是迫不及待的想了解果树的变化,于是,他们组交流的《春季果树的花前修剪》和《春季苹果树常见病的防治》很有说服力。

采访果农组的同学利用休息日,走访周围果农,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将书面语和地方话融会贯通。

知道了果农常说的腻虫就是书上讲的棉蚜虫,腐烂病是果树一年四季都有的,怎样才能减少这类病的传播,他们的《果树常见病》顺口溜十分引人。

田间劳动组同学,通过实践活动,写出了自己劳动的感受,朱博同学的《第一次拉枝活动》不仅写出了这次为果树拉枝的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美好的心愿,同学们称此次活动是拉下了一棵棵的愿望树。

王伟宇同学的《一次快乐的劳动》写出了同学们参加劳动时热火朝天的场面,表达了一群孩子们喜悦的情景。

这次活动不仅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也使他们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正如王秋力同学写的“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确实不容易,苹果吃着香甜但劳动真不简单”。

活动反思:

本次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苹果大镇这一资源优势,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参与率极高,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教学特色〉

时事材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

王雪纲

 

乳山市第二中学

2009.6

时事材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王雪纲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时的要进行时事教育,并加以运用,使“观点材料化、材料学生化”。

只有选用发生在国内的、身边的时事材料,用时事材料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我的教学体会,使用时事材料进行教学有以下优点:

  1、时事材料时空的距离性近、情感性强,能增加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

只有产生兴趣、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才能造就学生向上探索的动力。

长期以来的课堂教学上教师都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事例进行讲解,殊不知教材中的事例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但也存在滞后性的缺陷,而选用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材料进行“以案说法”,增强了现实感和新鲜感。

例如,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收集了两个片段:

片段一:

“出”生“入”死。

一个年轻的士兵想冲进即将倒塌楼房内抢救儿童,同行的消防队员为了防止即将倒塌的楼房把他也压在里面,硬拉住他,不让他再次冲进楼内。

这个小伙子跪在地上求消防队员说:

“我知道很危险,我知道进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但是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

我还能再救一个!

”;片段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很多人慷慨解囊,一笔笔善款寄向灾区;很多人奔赴一线,以专业技能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了最大的能量;很多人积极献血,为拯救生命准备了急需的条件;很多人祝愿祈福,让灾区人民感到并不孤单……。

在复习“珍爱生命”引用了这个案例,许多学生纷纷流下了眼泪。

我适时抓住时机提问:

“材料中消防队员的做法告诉一个什么道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争相举手回答问题,在讨论中“生命最宝贵生命不可重复”已在学生心目中牢固树立。

与课本材料相比,时政材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试想:

如果教师单纯按课本内容照本宣科,空洞说教,能引起学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吗?

  2、时事材料的可靠性,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现实中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欠缺和认识的局限性,而且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和法律实施中的违法现象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为学生所知,学生必然对一些政治理论产生疑虑,无法产生认同感。

例如,讲解“义务教育的免费性”时,许多学生马上表示不理解:

“免费?

为何还要交钱”,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学生思想上有存在疙瘩。

于是我就问“与以往比较,这学期学费怎么样”,通过出示并比较张贴过的收费项目,使学生对义务教育的这一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对我国的国情有了全面的认识。

教师无需多讲,利用这些可靠的时政材料进行的教学,学生置信的事实胜于滔滔不绝的雄辩,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3、时事材料的情景性,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置身于时政材料情景氛围中的学生,感同身受,容易与材料中人物进行角色互换,可增强学生知能升华导行的自觉性。

例如,在讲授“遇到非法侵害该怎么办”时,我充分利用校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

初中生多次受到勒索。

第一次,他们要他交5元“零食费”,声称不给就要打他,她只好把存起来的零用钱给了他们。

三天后他们又要她交出30元,声称不给便要给他好看,他只好偷偷地向别人借,凑足钱款给他们。

但过了不到一个星期,这些人又来胁迫,要她交出100元。

我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

(1)请你推测一下,初中生可能会采取几种不同方法应对新的勒索,并可能导致怎样的后果。

(2)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你推测的情况进行选择并说明原因。

此题还源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时政材料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在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引领学生思考并作出正确选择。

第一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第二问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自己推测的情况进行选择并说明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选择,在选择中进行自我教育,拓展其教育功能,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当然,任何技巧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和发生作用的,它必须经过长时期的积累,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总而言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给课堂教学注入时政材料的活水,会使思想品德课这朵“荷花”增添生机,香远益清,会使这朵映日“荷花”别样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