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制备技术之欧阳术创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3869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芽制备技术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麦芽制备技术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麦芽制备技术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麦芽制备技术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麦芽制备技术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麦芽制备技术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麦芽制备技术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麦芽制备技术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麦芽制备技术之欧阳术创编.docx

《麦芽制备技术之欧阳术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芽制备技术之欧阳术创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麦芽制备技术之欧阳术创编.docx

麦芽制备技术之欧阳术创编

麦芽制备技术

时间:

2021.02.02

创作:

欧阳术

把原料大麦制成麦芽,称为制麦。

发芽后制得的新鲜麦芽叫绿麦芽,经干燥和焙焦后的麦芽称为干麦芽。

麦芽制造的主要目的是:

使大麦生成各种酶,并使大麦胚乳中的成分在酶的作用下,达到适度的溶解;去掉绿麦芽的生腥味,产生啤酒特有的色、香和风味成分。

大麦预处理

(一)、大麦的后熟与贮藏

(二)、新收获的大麦有休眠期,发芽率低,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期才能达到应有的发芽力,一般后熟期需要6~8周。

贮藏期间,大麦的生命及呼吸作用仍在继续。

为减少呼吸消耗,大麦水分应控制在12.5%以下,温度在15℃以下。

贮藏大麦还应按时通风,防止虫、鼠及霉变的危害,严格防潮,按时倒仓、翻堆。

(二)、大麦的精选和分级

1.粗选和精选

粗选的目的是除去各种杂质和铁屑。

大麦粗选使用去杂、集尘、脱芒、除铁等机械。

精选的目的是除掉与麦粒腹径大小相同的杂质,包括荞麦、野豌豆、草籽和半粒麦等。

大麦精选可使用精选机(又称杂谷分离机)。

2.分级

大麦的分级是把粗、精选后的大麦,按颗粒大小分级。

目的是得到颗粒整齐的大麦,为发芽整齐、粉碎后获得粗细均匀的麦芽粉以及提高麦芽的浸出率创造条件。

大麦分级常使用分级筛。

浸麦

(一)、浸麦的目的

(1)提高大麦的含水量,达到发芽的水分要求。

麦粒含水25%~35%时就可萌发。

对酿造用麦芽,还要求胚乳充分溶解,所以含水必须保持43%~48%。

浸麦后的大麦含水率叫浸麦度。

(2)通过洗涤,除去麦粒表面的灰尘、杂质和微生物。

(3)在浸麦水中适当添加一些化学药剂,可以加速麦皮中有害物质(如酚类等)的浸出。

(二)、浸麦吸水过程及测定

1.大麦的吸水过程在正常水温(12~18℃)下浸麦,水的吸收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浸麦6~10h,吸水迅速,麦粒中水分质量分数上升至30%~35%。

第二阶段:

浸麦10~20h,麦粒吸水很慢,几乎停止。

第三阶段:

浸麦20h后,麦粒膨胀吸水,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吸水量与时间成直线关系上升,麦粒中水分质量分数由35%增加到43%~48%。

2.浸麦与通风大麦浸渍后,呼吸强度激增,需消耗大量的氧,而水中溶解氧远不能满足正常呼吸的需要。

因此,在整个浸麦过程中,必须经常通入空气,以维持大麦正常的生理需要。

3.浸麦用水及添加剂浸麦水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

为了有效地浸出麦皮中的有害成分,缩短发芽周期,达到清洗和卫生的要求,常在浸麦用水中添加一些化学药剂,如石灰乳、Na2C03、NaOH、KOH、过氧化氢、甲醛、赤霉素等。

生产中检查浸麦度的方法是:

①浸麦度适宜的大麦握在手中软有弹性。

如果水分不够,则硬而弹性小;如果浸麦过度,手感过软无弹性。

②用手指捻开胚乳,浸渍适中的大麦具有省力、润滑的感觉,中心尚有一白点,皮壳易脱离。

浸渍不足的大麦,皮壳不易剥下,胚乳白点过大,咬嚼费力。

浸渍过度的大麦,胚乳呈浆泥状,呈微黄色。

③观察浸渍大麦的萌芽率又称露点率。

萌芽率表示麦粒开始萌发而露出根芽的百分数,检测方法是:

在浸麦槽中任取浸渍大麦200~300粒,分开露点和未露点麦粒,计算出露点麦粒的百分数,重复测定2~3次,求其平均值。

萌芽率70%以上为浸渍良好,优良大麦一般超过70%。

5.影响大麦吸水速度的因素

(1)温度浸麦水温越高,大麦吸水速度越快,达到相同的吸水量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但麦粒吸水不均匀,易染菌和发生霉烂。

水温过低,浸麦时间延长。

浸麦用水温度一般在10~20℃之间,最好在13~18℃。

(2)麦粒大小麦粒大小不一,吸水速度也不一样。

为了保证发芽整齐,麦粒整齐程度很重要。

(3)麦粒性质粉质粒大麦比玻璃质粒大麦吸水快;含氮量低、皮薄的大麦吸水快。

(4)通风通风供氧可增强麦粒的呼吸和代谢作用,从而加快吸水速度,促进麦粒提前萌发。

(三)、浸麦方法及控制

浸麦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间歇浸麦法、喷淋浸麦法等。

1.间歇浸麦法(浸水断水交替法)

此法是浸水和断水交替进行。

即大麦每浸渍一定时间后就断水,使麦粒接触空气。

浸水和断水交替进行,直至达到要求的浸麦度。

在浸水和断水期间需通风供氧。

根据大麦的特性、室温、水温的不同,常采用浸二断六、浸四断四、浸六断六、浸三断九等方法。

现以浸四断四法为例介绍操作要点:

(1)浸麦槽先放入12~16℃清水,将精选大麦称量好,把浸麦度测定器放入浸麦槽,边投麦,边进水,边用压缩空气通风搅拌,使浮麦和杂质浮在水面与污水一道从侧方溢流槽排除。

不断通过槽底上清水,待水清止,然后按每1m3水加入1.3kg生石灰的浓度加入石灰乳(也可加入其他化学药剂)。

(2)浸水4h后放水,断水4h,此后浸四断四交替进行。

(3)浸渍时每1h通风一次,每次10~20min左右。

(4)断水期间每小时通风10~15min,并定时抽吸二氧化碳。

(5)浸麦度达到要求,萌芽率达70%以上时,浸麦结束,即可下麦至发芽箱。

此时应注意浸麦度与萌芽率的一致性,如萌芽率滞后应延长断水时间,反之,应延长浸水时间。

2.喷雾(淋)浸麦法

此法是浸麦断水期间,用水雾对麦粒淋洗,既能提供氧气和水分,又可带走麦粒呼吸产生的热量和放出的二氧化碳。

由于水雾含氧量高,通风供氧效果明显,因此可显著缩短浸麦时间,还可节省浸麦用水(比断水浸麦法省水25%~35%)。

操作方法如下:

(1)洗麦同浸断法,然后浸水2~4h,每隔1~2h通风10~20min。

(2)断水喷雾8~12h,每隔l~2h通风10~20min(最好每1h通风10min)。

(3)浸水2h,通风一次10min。

每次浸水均通风搅拌10~20min。

(4)再断水喷雾8~12h,反复进行,直至达到浸麦度,停止喷淋,控水。

2h后出槽,全过程约48h。

生产中还有一些其他浸麦方法,如温水浸麦法、快速浸麦法、长断水浸麦法等。

常用的浸麦设备有传统的柱体锥底浸麦槽、新型的平底浸麦槽等。

发芽

(一)、大麦发芽的目的

发芽目的是使麦粒生成大量的各种酶类,并使麦粒中一部分非活化酶得到活化增长。

随着酶系统的形成,胚乳中的淀粉、蛋白质、半纤维素等高分子物质得逐步分解,可溶性的低分子糖类和含氮物质不断增加,整个胚乳结构由坚韧变为疏松,这种现象被称为麦芽溶解。

(二)、发芽过程中主要物质的变化

1.淀粉的变化

2.蛋白质的变化

3.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的变化

4.酸度的变化

5.酶的形成

(三)、发芽的方法与发芽工艺技术条件的确定

1.发芽的方法发芽方法主要有地板式发芽和通风式发芽两种。

发芽设备有间歇式和连续式等多种不同的形式。

古老的地板式发芽由于劳动强度大、占地面积大、受外界温度影响大等缺点,已被淘汰。

现在普遍采用通风式发芽。

通风式发芽是厚层发芽,以机械通风的方式强制向麦层通入调温、调湿的空气,以控制发芽的温度、湿度、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例,达到发芽的目的

2.发芽工艺技术条件

(1)发芽水分大麦经过浸渍以后水质量分数约在43%~48%,制造深色麦芽宜提高至45%~48%,而制造浅色麦芽一般控制在43%~46%。

在发芽过程中,由于呼吸产生热量以及麦粒中水分蒸发等原因,发芽室必须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

通风式发芽法,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要求在95%以上。

¡

(2)发芽温度发芽温度一般分为低温、高温、低高温结合等几种情况。

(3)麦层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发芽初期麦粒呼吸旺盛,品温上升,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这时需通入大量新鲜空气,提供氧气,以利于麦芽生长和酶的形成。

特别要防止因麦粒内分子间呼吸造成麦粒内容物的损失,或产生毒性物质使麦粒窒息。

(4)发芽时间发芽时间是由多种条件决定的。

(5)光线发芽过程中必须避免光线直射,以防止叶绿素的形成。

(四)、对发芽质量的判断

发芽操作结束得到的麦芽称为绿麦芽。

对发芽的质量主要从两方面来判断:

一是物质的转化,主要表现在根芽、叶芽的生长以及胚乳的溶解上;二是物质的消耗,要求在合理的物质转化条件下,尽量减少物质的消耗。

1.根芽和叶芽的判断

浅色麦芽的根芽较短,一般为麦粒长度的1~1.5倍;深色麦芽的根芽较长,一般为麦粒的2~2.5倍。

根芽生长强壮、发育均匀是发芽旺盛和麦粒溶解均匀的象征。

叶芽的长度视麦芽种类不同而异。

在生产正常的条件下,叶芽长度不足,麦芽溶解度低,粉状粒少,酶活力低;如果叶芽过长,麦芽溶解过度,则麦芽浸出率低。

对浅色麦芽来说,叶芽平均长度应相当于麦粒长度的0.7左右,3/4者应占75%以上;对深色麦芽一说,其平均长度应相当于麦粒长度的0.8以上,3/4~1者应占75%以上。

2.溶解度的判断

3.

(1)感官判断将绿麦芽的皮剥开,以拇指和食指将胚乳搓开,如呈粉状散开,且感觉细腻者即为溶解良好的麦芽;虽能碾开但感觉粗重者为溶解一般;不能碾开而成胶团状者为溶解不良。

(2)将干麦芽切断,其断面为粉状者为溶解良好;呈玻璃状者为溶解不良;呈半玻璃状者介于两者之间。

(3)用口咬干麦芽,疏松易碎者为溶解良好;坚硬不易咬断者为溶解不良。

常用的麦芽溶解度理化测定方法方法物理方1.沉浮试验法2.千粒重3.勃氏硬度计测定4.脆度测定器试验5.粗细分浸出率差化学方6.麦汁粘度法7.蛋白质溶解度8.45℃

绿麦芽干燥

(一)、绿麦芽干燥的目的

绿麦芽干燥的目的是:

①除去绿麦芽多余的水分,防止腐败变质,便于贮藏;②终止绿麦芽的生长和酶的分解作用;③除去绿麦芽的生腥味,使麦芽产生特有的色、香、味;④便于干燥后除去麦根。

麦根有不良苦味,如带入啤酒,将破坏啤酒风味。

(二)、绿麦芽干燥的变化

1.麦芽干燥期间的生物、化学变化阶段

(1)生理变化阶段此阶段麦芽水分不低于20%,干燥温度不超过40℃。

该阶段麦粒的叶芽继续生长,胚乳细胞继续溶解,低分子的糖类和可溶性含氮物不断增加,物质的转变与发芽时基本一样。

(2)酶作用阶段此阶段温度为40~75℃,麦粒的生命活动停止,叶芽生长停止,但麦粒体内的酶的活力继续发挥作用,水溶性浸出物和可发酵性浸出物不断增加。

(3)化学变化阶段此阶段干燥温度在75℃以上,麦粒水分进一步下降,除极少数酶有微弱活性外,其余酶的作用停止,焙焦过程开始。

此时的物质变化主要是由于高温引起化学变化,使麦芽产生应有的色、香、味。

2.麦芽干燥期间的物质变化

(1)水分变化一般绿麦芽含水质量分数为41%~46%。

通过干燥,浅色麦芽水分要降至3.0%~5.0%,深色麦芽水分要降至1.5%~3.5%。

(2)酶的变化(3)碳水化合物的变化(4)半纤维素的分解(5)含氮物的变化(6)类黑素的形成(7)酸度的变化(8)多酚物质的变化

干麦芽的处理和贮藏

干麦芽的处理包括干燥麦芽的除根、冷却以及商业性麦芽的磨光等。

干麦芽处理的目的是:

①尽快除去麦根。

麦根中含有43%左右的蛋白质,具有不良苦味,而且色泽很深,如带入啤酒,会影响啤酒的口味、色泽以及非生物稳定性。

②除根后要尽快冷却,以防淀粉酶被破坏。

③经过磨光,提高麦芽的外观质量。

(一)、除根

(二)出炉麦芽的麦根吸湿性很强,应在24h内完成除根操作,否则,麦根将很易吸水难以除去。

除根设备常用除根机,除根机有一个缓慢转动的带筛孔的金属圆筒,内装搅刀,滚筒转速以20r/min为宜,搅刀转速为160~240r/min,与滚筒转动方向相同。

麦根靠麦粒间相互碰撞和麦粒与滚筒壁撞击作用而脱落。

除根后的麦芽再经一次风选,除去灰尘及轻微杂物,并将麦芽冷却至室温(20℃左右),入库贮藏。

(二)、干麦芽的贮藏

(三)除根后的麦芽,一般都经过6~8周(最短1个月,最长为半年)的贮藏后,再用于酿酒。

主要原因有:

(1)在干燥操作不当时产生的玻璃质麦芽,在贮藏期间会产生变化,向好的方面转化。

(2)经过贮藏,麦芽的蛋白酶活性与淀粉酶活性得以恢复和提高,有利于提高糖化力。

(3)提高麦芽的酸度,有利于糖化。

(4)麦芽在贮藏期间吸收少量水分后,麦皮失去原有的脆性,粉碎时破而不碎,有利于麦汁过滤。

(三)、磨光

商业性麦芽厂在麦芽出厂前还经过磨光处理,以除去附着在麦芽上的脏物和破碎的麦皮,使麦芽外观更漂亮。

麦芽磨光在磨光机中进行,主要是使麦芽受到磨擦、撞击,达到清洁除杂的目的。

麦芽质量指标与质量评定

(一)、麦芽的性质和标准

1.外观特征麦芽的外观特征项目特征与评价麦芽应除根干净,不含杂草、谷粒、尘埃、枯草、半粒、霉粒和损伤粒等杂物2.色泽应具淡黄色,面有光泽,与大麦相似。

发霉的麦芽呈绿色、黑色或红斑色3.香味有特殊香味,不应有霉味、潮湿味、酸味、焦苦味和烟熏味等。

浅色麦芽香味小一些,深色麦芽香味浓一些。

2.麦芽的物理特性

项目特性与评价1.千粒质量麦芽溶解越完全,千粒质量越低。

可衡量其溶解程度2.麦芽相对相对密度越小,麦芽溶解度越高。

<1.10为优;1.1~1.13为良好;1.13~密度1.18为基本满意;>1.18为不良。

相对密度可用沉浮试验反映,沉降粒<10%为优;10%~25%为良好;25%~50%为基本满意;>50%为不良通过200粒麦芽断面进行评价,粉状粒越多者越佳,玻璃质粒越多者越差3.切断试验通过叶芽平均长度和长度范围评价麦芽溶解度。

浅色麦芽:

叶芽长度3/4者75%左右,平均长度在3/4左右为好;4.叶芽长度深色麦芽:

叶芽长度3/4~1者75%左右,平均长度在4/5以上为好。

时间:

2021.02.02

创作:

欧阳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