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3931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7课《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

紫藤萝瀑布

阅读理解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只见一片辉煌的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的什么?

2.“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这一句,写得非常细致,颜色为什么会“上浅下深”?

“花苞”指什么?

3.画线句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_______。

4.赏析文中画浪线的两个比喻句的妙处。

5.“我凑上去,想摘一朵”表现了“我”对如此美丽的紫藤萝怎样的感情。

6.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注意修辞方法的运用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7.如果说开始“我”是因为紫藤萝的茂盛辉煌而“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么后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什么?

【答案】

1.既写出了花的色彩,又写出了花的茂密。

2.上面的盛开故色浅,下面的含苞欲放故色深;未开的花朵

3.拟人;旺盛繁多。

4.示例:

它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盛开的紫藤萝花饱满的生机。

5.喜爱

6.

(1)将藤萝比喻为瀑布,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2)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出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

7.“我从紫藤萝身上感悟到生活的哲理,振作精神,要投到新的生活中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只见一片辉煌的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既写出了花的色彩,又写出了花的茂密。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上面的盛开故色浅,下面的含苞欲放故色深;花苞指的是未开的花朵。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

画线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说明花的旺盛繁多。

4.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画波浪线的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盛开的紫藤萝花饱满的生机。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文章主旨,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表现了“我”对如此美丽的紫藤萝的喜爱之情。

6.本题考查结合修辞方法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要求考生针对所给句子,调动品味语言方法的积累赏析句子。

需要考生对考题文本的语言深入研读、推敲,体出其味,品出其妙。

这两句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出花的勃勃生机。

7.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我从紫藤萝身上感悟到生活的哲理,振作精神,要投到新的生活中去”。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

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8.作者描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的景象有何用意?

【答案】[示例]为了反衬眼前紫藤萝花的茂密,并以此曲折地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下文作者的深入思考做铺垫。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

作者描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的景象,从手法上讲,运用的是反衬。

用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反衬眼前紫藤萝花的茂密。

内容上的作用是感慨世事变迁,说明现在比过去好,反映出时代的变化。

结构上的作用是为下文作者的深入思考做铺垫。

9.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与心中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最能体现作者陶醉于花的芬芳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案】[示例]“我只是伫立凝望……关于疾病的痛楚。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提取能力。

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到关键语句作答即可。

一问可提取7段“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作答。

二问可提取8段“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作答。

10.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答案】

(1)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香气”写成“浅紫色的”,这是味觉与视觉的相通,更突出紫藤萝的紫色光彩,使花色与花香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无所不在、笼罩一切的感觉。

(2)紫藤萝的紫色和芳香使“我”感悟到生命的活力与永恒,促使“我”振奋精神、阔步向前。

【解析】试题分析:

体会重要句子的含义。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

用味觉写视觉,突出紫藤萝花色与花香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无所不在、笼罩一切的感觉。

赏析此类句子时的一般方法为:

方法+效果+情感。

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

(2)要理解好“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原因。

答此题要理解好上文的情节内容。

这是紫藤萝的紫色和芳香使“我”感悟到生命的活力与永恒,促使“我”振奋精神、阔步向前。

是紫藤萝的紫色和芳香感染了“我”,激励了“我”,使我信心百倍,增加了生活的勇气。

11.选段中有“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一句,为什么说紫藤萝瀑布“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答案】[示例]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感染了“我”,使“我”的内心对生命有所感悟,从而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语句内涵的理解。

“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是紫藤萝让我得到了对生命的感悟。

不仅美观吸引了我,也让我知道了花的宁静与生活的喜悦。

这花瀑正如生命的激流,使我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内涵和真谛。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

阅读“但是我没有摘……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回答后面的问题。

12.“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与心中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最能体现作者陶醉于花的芬芳的句子是哪一句?

14.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5.选段中有“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一句,为什么说紫藤萝瀑布“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答案】

12.失去小弟的悲伤。

13.“我只是伫立凝望……生死谜、手足情的。

”“这里除了光彩……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14.

(1)把“香气”写成“浅紫色的”,是味觉与视觉的相通,更突出紫藤萝的紫色光彩,使花色与花香融为一体,造成一种无所不在、笼罩一切的感觉。

(2)紫藤萝的紫色和芳香使作者感悟到生命的活力与永恒,促使她振奋精神、阔步向前。

15.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感染了“我”,使“我”的内心对生命有所感悟,从而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解析】

1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指的是失去小弟的悲伤。

13.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本题注意最能体现作者陶醉于花的芬芳的句子:

“这里除了光彩……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14.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紫藤萝的紫色和芳香使作者感悟到生命的活力与永恒,促使她振奋精神、阔步向前。

15.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句子。

作答此类题目,需要扣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本的主旨来分析作答。

这一句中的关键词语是“流过”,花海不会从心中流过,是花的精神让我心中受到了触动,从而解开了我心中的生死迷,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内涵,也就是本文的主旨。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

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A昏睡中惊醒。

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

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

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

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

那么人呢?

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

在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欢呼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B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⑥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面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

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⑧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利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

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⑨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

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

因为失去的一切有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

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

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⑩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

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

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

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

这一切决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为微不足道。

⑪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

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

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

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

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

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

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

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⑫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16.解释文中A、B两处“昏睡”的含义。

17.第④段“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18.依次填入第⑦段横线上的词语应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仿照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再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20.阅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什么?

【答案】

16.A

17.这句话貌似荒诞,其实并不荒诞。

作者认为秋虫鸣叫有生命意识,是生命的暗示,由此联想到人的生命,进而想到人应该珍惜生命。

18.光明纯洁崇高真诚

19.结构相同或相似,运用对比,有哲理,用自己的话说即可。

20.珍惜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解析】

16.这道题考查学生词语理解的能力。

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仔细阅读句子,理解词语的含义。

A项“昏睡”意思是昏昏沉沉地睡;B项“昏睡”说明对生命的意义、价值认识不足。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意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句子“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貌似荒诞,其实不然。

作者认为秋虫鸣叫是生命的暗示,并由此联想到人的生命,进而想到人应该珍惜生命。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8.本题考查学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这是传统的记忆类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根据句子的内容来理解,此处应依次填写“光明、纯洁、崇高、真诚”。

19.本题是对学生句子仿写的考查。

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所写句子与例句结构相同或相似,运用对比,有哲理即可。

点睛:

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

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修辞要恰当。

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3)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20.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结合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认为,人应该珍惜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草木结霜

鲍尔吉·原野

①草并不知道,秋天,它们要披上白霜的铠甲。

②草出生之后被称为青草,它们身穿绿衫在天涯奔跑。

草给黑色、红色和黄色的泥土打上绿印,绿是植物的命,是无处不在的生长。

天下没有黑草,就像没有绿色的煤炭一样。

只有绿才可以打通阳光的能量通道。

绿把阳光变成蛋白质,草们吃阳光,喝地下水,草的生活方式至简至净。

③草在绿里安家,绿色的脉络里有水渠和马路。

草的叶子既是肉身也是房子,自己住在自己身上,不假外求。

这一点比人强多了,自由从此诞生。

春天起,草一直生长。

它早上还是夜里长?

草什么时候都在长,如同听过“草活一秋”的咒语。

人的一生如果只活三个季节,他一定拼命生长,而不是去打麻将、喝酒、看电视剧。

草所做的只是生长,它只会生长,那就一直生长。

生长很舒服,它觉出自己的腰拔高了,阳光拢在叶子里,暖暖洋洋。

草不悲观。

悲观是干什么?

是跟自己作对吗?

大凡生长者都不悲观。

当你别无选择地置身于足以悲观的处境里面,先要剔除悲观。

我相信草在短短一生中看到的东西比人一生看过的更多。

④秋天到了,草停止生长。

草长了一生也不过一巴掌高。

它们站立不动,一如等待判决。

它不知是谁、是什么不让它们继续生长,是立秋白露还是欧阳修的《秋声赋》?

在自然界,不生长就意味着凋亡。

但草不知道什么叫死,太阳照耀它,雨还在下,土地还有许多地方没长草。

草离开此世,世上似乎什么都没少,草没有草的遗产,没有草的车辆和文字。

只不过,没有草的土地露出了土地。

草站在秋天的驿站张望等待,这时候五谷丰登,果树挂满亮晶晶的水果取悦人类。

草在告别,一身之外一无所有,甚至发不出一声鸟鸣来辞行。

⑤草叶等待霜降。

霜降之前,天要下上几场雨,为霜准备原材料。

土地变成一片烂泥之后,白霜从天而降,于子夜,于星星全体明亮之时,草换了衣装。

它们白衫白冠,凛然发亮。

这是要出征吗?

每一根草都像一位士兵,披着亮甲,茎叶有如银枪。

这是去杀谁呢?

草有什么可杀的东西吗?

大地沉寂,无物可杀。

阳光转过来,每每融化草的刀枪。

至凌晨,它们再度披霜。

⑥白霜冻不死树木与河流。

它之降临,只为让草退场。

霜让绿色从草的身上飞逸,为每一株草换上黄衫。

阳光从此停止与草的能量交换,草的叶子呈现白金色——人类高档时装的颜色。

从此,大地长出一层迷蒙的金羊毛,曰枯草。

在落日边上,枯草看上去像血流遍地,像炭火暗燃,像鲜艳的毯子。

⑦秋日里,山坡的枯草以黄金的色调显示高雅。

枯掉的不过是草的躯壳,草的绿色灵魂升上天庭牧场与上帝欢聚。

风吹不走草的白金躯壳,它站在它原来站立的地方。

草一生未走半步,却早把种子送往四面八方,换来成千上万条命。

于是,枯萎的草仍然优雅,在冬日越来越近的夜晚,它们披挂白盔白甲,尔后在阳光下卸妆。

⑧跑步时,我见到北陵后面结霜的草。

结了霜的草似乎比原来高了。

它们好像刚从西伯利亚回来,好像在卸车,好像长着毛茸茸的睫毛。

我放缓脚步并庆幸我还没结霜——跑过这些草的身旁。

在近于黝黑的松树下面,霜草如同下了半场雪,比夏天在松树脚下环绕的雾气更白,却不像雪那么呆板。

太阳出来的时候,草叶上没有一滴水,依然干净。

21.第③段写草生长,第④段写草停止生长,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

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它们白衫白冠,凛然发亮。

2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24.文章的题目是“草木结霜”,可作者为什么要写草的生长?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21.[示例]第③段:

当你别无选择地置身于足以悲观的处境里面,先要剔除悲观。

我相信草在短短一生中看到的东西比人一生看过的更多。

第④段:

在自然界,不生长就意味着凋亡。

22.[示例]“凛然”是令人敬畏的意思,这个词写出了白霜落在草上后,“白衫白冠”的草为大地奉献一生而即将面临凋亡时所表现出的气度,具有一种悲壮的美。

23.[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落霜之后的草从夜晚到日出时外形的变化,表现了其优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草的喜爱之情。

24.[示例]这里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了草木结霜时草停止生长、外形优雅的特点,为揭示其功成即身退、坦然面对死亡的可贵品质做铺垫。

【解析】

21.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读这两段之后,可从文段中提取相关语句作答。

如第③段末“当你别无选择地置身于足以悲观的处境里面,先要剔除悲观。

我相信草在短短一生中看到的东西比人一生看过的更多”;第④段第4句“在自然界,不生长就意味着凋亡”。

22.试题分析:

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凛然”本义:

令人敬畏。

语境义:

白霜落在草上后,“白衫白冠”的草为大地奉献一生后面临凋亡时所表现出的气度,具有一种悲壮的美。

这种悲壮着实让人的心灵感到震撼。

23.试题分析:

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枯萎的草仍然优雅,在冬日越来越近的夜晚,它们披挂白盔白甲,尔后在阳光下卸妆”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落霜之后草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作者对草的情感。

点睛:

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

如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排比: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对比:

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反复: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夸张:

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

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

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24.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和作用的把握。

文章的题目是“草木结霜”,可作者写了草的生长,从表现手法上说,这是运用了衬托手法。

用草的生长衬托草木结霜时草停止生长、外形优雅的特点,由此表达了功成即身退、坦然面对死亡的可贵品质。

答此题时一定要站在全文的高度上,联系全文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切忌断章取义。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习题

两棵金银花

赵元波

①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地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

有的含苞欲放,羞答答的细小的白色花蕾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淡淡香味;有的正在盛开,一簇簇的小花在它们洁白的椭圆形细碎花瓣中伸出小小的花蕊,悠悠的清香,白黄两种颜色既不失单调,又高雅清洁,小雨滴沾在上面,为金银花增添几分姿色,就像邻家的小女孩活泼可爱;有一些花朵开的时间长了,白色的花朵已经变成金黄色,就像姑娘头上戴着的黄色发髻,一枝数朵,给人一种惊喜,一缕清爽,实在是标致极了。

这些开放着的花朵在雨中默默地散发着它们特有的香气,把芳香送给从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微风吹来,花枝花朵摇摆起伏,袭人香气简直可迷醉万人。

想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棵金银花就由纤弱的一棵小苗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主干已经有两米来高了,足有大拇指那么粗,在主干上还发出了一些枝桠,这些枝桠柔柔的、嫩嫩的,伸着毛绒绒的头,吐出一丝绿意,左摆右摆地在风中摇着摇着就攀附在了桃树上,一个劲地噌噌直往上长,密密麻麻的卵形的绿叶非常茂盛,以白色的围墙做背景,配合着粉红色的桃花,桃树下一盆盆茉莉、竹子、山茶、文竹、玫瑰、水仙,姹紫嫣红,绿叶红花,色彩鲜丽,显得格外的娇艳动人,特别逗人喜爱,是入画的一景。

②看着金银花长得那么盛,花开得那么多,我心里有些后悔。

其实朋友把金银花送给我之后,我就只把它栽在院子的一角,想起的话,就给它浇点水,有时连水都忘了浇,更不用说施肥了。

超强的生命也让金银花显得不起眼,平凡的花,平凡的花香,甚至常被人忽略,就好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