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4308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docx

中国缺水现状分析与研究资料汇编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

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按1995年的人口计算为2238.6立方来,相当于世界人均数的1/4,也是美国的1/5,前苏联的1/7,为世界第109位。

  中国是世界人均水资源极少的13个贫水国之一。

  人均水量少于2000立方米的,国际社会称之为严重缺水边缘。

中国有9个省(市、区)的人均占有水量为500立方米。

中国600个城市中缺水的近400个,严重缺水的为108个。

缺水的中国

  在全国600多座建制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130多个,全国城市每年缺水60亿立方米,日缺水量已超过1600万立方米。

缺水给城市工业产值造成的损失在1200亿元以上,且呈增长之势。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按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人均拥有水资源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有水1000立方米为起码的要求线,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6亿~17亿,以16.5亿人计算,届时我国人均水量1700立方米。

  预计到2000年,我国年缺水量将猛增到180多亿立方米。

如果我们把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每年可节水400多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从1980年的20%提高到现在的30%左右,有的城市已达到70%。

但我国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还是较发达国家低许多,一些重要产品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目前我国因污染而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全部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

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七百条大中河流近十万公里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

我国现有河流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这使前述缺水状况雪上加霜。

由于污染严重,目前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价值,干流在枯水期完全不能利用的水占62.5%。

水资源占全国总量12%的珠江由于污染也出现缺水,不少河道发黑、发臭;广州市区河段水质已劣于五类标准,江水中含有毒物质超过了20余种,为此广州市被迫花巨资改向几十公里以外的西江和东江去取水。

进入90年代,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每年平均约达142亿立方米,占全国年均排污总量的40%,上海市的取水口已由昔日的黄浦江伸向了长江干流中心。

目前,我国以水库作为供水水源的能力为每年5400亿吨,虽然多数供水水源的水质良好,但已有1/3的水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缺水的地球

  地球表面的2/3虽然被水覆盖,但其中97.5%是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26%,而这些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

实际上,人类可以从江河湖泊中取用的淡水只占水总量的0.014%。

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用的淡水只有一汤匙,而这一汤匙水又遭到严重污染。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自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约6―7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2倍。

全球目前有14亿人缺乏安全清洁的食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

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缺水。

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主要为非洲和中东地区,印度、秘鲁、英国、波兰及中国部分地区亦会受到影响。

  中国农业用水供给的急剧减少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中国依靠水浇地生产十二亿人口所需粮食的百分之七十,但同时又日益抽取更多的农业用水来满足迅速发展的城市和工业用水的需要。

随着河流的干涸和地下蓄水层的枯竭,日趋严重的缺水将急剧增加中国的粮食进口,从而导致世界粮食总进口超过可供给的总出口。

  对中国粮食自给所面临的任何威胁,如果不采取新的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都可能会推动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导致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动荡。

《世界观察》杂志以前发表的文章对此已有论述,有关水资源恶化的情况的新消息已经证实这种可能性是极其巨大的。

目前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和工业用水需求而又不损害其农业和世界粮食安全。

  中国为农业灌溉提供足够用水的能力正在下降,主要证据包括中国所有北方地区的河流和灌溉用井正被抽干,而这种情形恰恰发生在世界粮食库存量接近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的时候。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巨额贸易顺差的产生,中国有能力进口更多粮食来解决其缺水问题,因为她可以付高价购买粮食,但其它同样面临不断增大的粮食缺口的低收入国家却不能支付这么高的粮价,对世界上那十三亿每天消费不超过一美元的人口而言,更高的粮价可能会危及其生活。

这一问题已变得与

世界安全如此明显地联在一起,以致统属美国所有情报机关的国家情报委员会开始以当年关注苏联军事力量发展的热情来密切注视该事态的发展。

  对中国缺水可能威胁全球安全这一问题的深切关注,促使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

(NIC)资助了一项多学科研究项目以分析中国粮食供给前景。

该项目由哈佛大

学地球与天体科学系主任迈克尔·麦克俄若埃(Michael McElroy

)主持,他们利用间谍卫星所提供的信息修正了对中国种植面积的估算,委托美国

圣地亚国家实验室进行计算机建模分析以估计中国每一条江河流域未来的缺水情况

该研究小组最近发表的研究结果认为,中国在未来的几十年间将需要大规模地进

口粮食。

这一结论与《世界观察》杂志早期发表的文章的推断相吻合。

● 缺水的迹象

  自本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人口增加了近七亿,这一新增数量相当于工业革命

开始时世界人口的总数。

中国的大多数人口都集中在包括黄河和长江在内的几条主

要河流流经的区域。

这些河流为中国大部分粮食生产提供了所需灌溉用水,同时还

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城市和工业用水需求。

  对这几大流域的过分依赖给这些地区的土地和水资源带来了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中国的西部大多是沙漠和山区,所以中国人不可能像当年美国向西部加利福尼亚

扩张那样向新的疆土扩展。

由此带来了中国的人口、工业和农业的高度集中,这大

致相当于将美国的所有人口都集中在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地区,然后将密度再乘以五

  由于中国从黄河抽取越来越多的水来满足其经济增长的各种需要,黄河在二十

五年前就开始难以满足供水需求。

一九七二年黄河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导致黄河在

中国漫长的历史上第一次未能入海就干涸了。

那年黄河断流十五天,并在随后的十

年中间歇性地出现断流。

一九八五年以来,黄河年年断流,且断流时间越来越长。

一九九六年,黄河断流一百三十三天。

一九九七年,由于干旱,黄河断流长达二百

二十六天,这一年,河水有很长一段时间未能流到黄河出海所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份

山东省。

中国五分之一的玉米和七分之一的小麦产自山东,而该省百分之五十的灌

溉用水来自黄河。

  虽然黄河断流可能是中国缺水的最明显的标志,但它仅仅是多种征兆之一。

于黄河和长江之间的较小河流淮河于一九九七年被抽干,淮河因断流而未能入海达

九十天。

有卫星照片表明,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泉水干涸,近年来中国有数百个

湖泊消失,许多地方小河断流。

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成千上万的农民发现他们的

水井也干涸了。

  就水的地理而言,中国可分为两部分。

潮湿的南方包括巨大的长江流域和其上

栖息的七亿人口;而干旱的北方包括黄河、辽河、海河和淮河流域,拥有五点五亿

人口。

四分之三的水在南方,而三分之二的耕地却位于北方。

其结果是,北方每公

顷耕地的水仅是南方的八分之一。

  虽然缺乏综合性的水利资料,但一些有关中国水资源的关键数据正开始从各种

渠道显露出来。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刘永纲(音译)教授的一份近期调查报告表明,

大部分华北平原的地下水位在过去五年中平均每年下降一点五米,而该地区生产的

粮食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

中日专家联合进行的一项关于中国农业前景

的分析表明,中国几乎所有地势平坦的地方的地下水位都在下降。

  在一九九七年的仲夏,山东省经历了二十五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大部分的灌溉

用井都干涸了。

中国的水利专家还报道说,在某些省份,农民们拚命钻井以追逐不

断下降的地下水位。

  当然,除水的因素外,中国农民要生产足够粮食以满足本国需求的能力还受到

其它许多因素的限制,如在高产农田上修建公路、土壤流失、施用化肥的效益下降

、以及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技术储备减少等。

但是,灌溉用水大量挪作它用,加上地

下含水层的严重损失,这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最紧迫的威胁。

● 水的需求预测

  在黄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和水井日益干涸之时,中国的需水量却在继续增加

联合国人口专家预测,从目前到二○三○年,中国人口将从十二亿增加到十五亿

,其增加的人口将超过美国人口的总和。

即使人均用水量不增加,人口的增长也将

使水的需求量在当前的用水量上增加四分之一。

但是,实际上人均耗水量也在增加

预计中国在农业、居民住宅和工业这三个方面的用水量都将增加。

  中国农业部门目前的灌溉用水需求约为每年四千亿立方米,预计到二○三○年

将增加到六千六百五十亿立方米。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中国人所消费的猪肉、家

禽、牛肉和蛋类也在增加,这将引起饲料用粮的增加。

更多的粮食意味着更多的水

消耗。

一九九○到一九九七年间,中国的猪肉消耗量每年以百分之九的速度增加,

由于基数较小,牛肉和家禽消耗的年增长率达百分之二十以上。

由粮食酿造的啤酒

,正在以每年百分之七的速度增长。

  在居民住宅方面,类似的情形也在发生。

目前,中国取水约百分之八十五用于

灌溉;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人口的增加,上亿的居民从乡村水井转向带淋浴和能

冲厕所的室内自来水系统,所以住宅用水量也正在增加。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均用

水的增加,中国居民住宅用水量将从一九九五年的三百一十亿立方米增加到二○三

○年的一千三百四十亿立方米,增加四倍多。

  中国工业用水量的需求增长得更快。

假设从一九九五年到二○三○年中国经济

每年增长百分之五(实际上过去十年的年均增长率两倍于此),则工业用水量将从

五百二十亿立方米增加到二千六百九十亿立方米(关于一九九五至二○三○年期间

中国水的需求预测,见下表)。

在这二十五年内,中国住宅和工业用水量的增加总

计将达到三千二百亿立方米。

如果这些水用于农田灌溉,而假设生产一吨粮食需要

一千立方米水,则这些水可以使中国生产出三点二亿吨粮食,这接近中国一九九七

年三点八亿吨的粮食总收成。

  换句话来说,目前仅占用水总量百分之十五的中国非农业用水在今后三十年间

将增加约五倍,而占目前总供水量百分之八十五的农业用水在同一时期内也将增加

很明显,这种情形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耗水量不可能长期超过可持续的供水量

因此,中国水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方式正面临根本性的变化。

● 调水、水枯竭和水污染

  虽然中国粮食生产的百分之七十来自水浇地,但灌溉用水的供给正从三个方面

开始枯竭:

河水和水库蓄水被调往城市使用;地下含水层所提供的水正在枯竭;迅

速的工业化导致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

从政治上讲,只要居民经济上能负担得起,

任何政府都不能剥夺其公民用水洗澡和冲厕所的权利,而中国的城市化人口越来越

具有这种经济能力。

从经济上讲,农场无力与工厂争水。

随着农业、住宅和工业间

争水变得日益激烈,农业在争夺用水中不可避免地将成为失败者。

  在中国的六百一十七个城市中,有三百个城市面临缺水;在华北一些地区,所

有可获得的水都已被利用起来,这些地方的城市只能挪用农业用水来弥补缺水的需

求。

一九九四年春天,北京城郊的农民被禁止利用水库的水浇灌庄稼,因为所有的

水都要用于满足北京市区急剧增长的用水需求,而农民们过去却一直依赖水库的水

用于灌溉。

这种城市抢占农业用水的情形成了中国华北平原缺水城市的水资源分配

模式。

  在中国或其它任何地方,农业都不可能与工业竞争用水。

一千立方米水可生产

一吨小麦,其市值仅为二百美元,但同样数量的水用于工业,约可产出四千美元。

另外,工业部门的这种经济优势还从政治上得到加强,因为中国需要为每年大约一

千四百万人的新增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

随着中国的老的国营企业的关闭,数百万

人要失业。

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形,将水用于工业部门能创造比用于农业要多得多的

工作机会。

工业部门的收入比农业部门要高得多,给定数量的水在工业部门创造的

工作岗位数与农业部门提供的就业机会相比约为七十比一。

  在农业用水由于政治上的考虑让位于城市和工业的同时,它们在水文地理上也

正节节败退。

随着对地下水的需求增加,取水最终超过对地下含水层的自然补偿,

这些补偿是上游流域的水渗漏而来的。

一旦超过这一“可持续来水临界”,地下水

层开始下降。

如果用水需求继续增加,与可持续的来水相比的超采水量将逐年增大

,其必然结果是,地下水高度逐渐下降。

  一旦地下含水层干涸,则每年从地下可抽取的水量取决于补水的速度,除此之

外别无它法。

如果抽水量两倍于补水量,则将来地下水枯竭时能抽取的水量将减少

一半;如果抽水量是补水量的五倍,则将来的抽水量将减少五分之四。

在华北平原

,如果地下水位每年下降一点五米,则抽取的水量很容易为回灌率的二倍。

如果情

形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华北的小麦和玉米种植带将来的抽水量不可避免地比现在减

少一半。

  当农民失去灌溉用水时,在降雨量充足时农民转向靠雨吃饭,在无雨水的情况

下农民只好放弃土地。

对中国来说,大部分土地将转向靠天吃饭的旱作农业,而产

量则将减少一半至三分之二。

  遗憾的是,即使是这一严格的算术也未能反映出中国耕地灌溉用水流失的全貌

,因为它未将水质的污染计算在内。

中国主要河流有五万公里长,根据联合国粮农

组织的报告,百分之八十的河流水质遭到破坏而不能再维持鱼类生存。

由于城市和

河流上游企业,包括高污染的造纸厂、制革厂、炼油厂和化工厂等排放的有毒物质

的污染,黄河水目前含有众多重金属和其它有毒元素,使得在其流经的许多地方,

黄河水已不适于灌溉,更不用说供人类消费了。

  由于农民用污染严重的水来灌溉农田,中国发生了许多水污染造成的严重事件

在黄河流域的山西省已发现大米中含有过量的铬和铅,包心白菜中含有镉。

沿着

黄河流域,智力缺陷、发育不全和发育病症等方面的高发病率与水和食物中高浓度

的砷和铅有关。

  随着工业化的速度超过污染控制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河水变得不适于灌溉

在人口稠密、高度工业化的长江流域,也许不是取水用于工业威胁到农业用水,

而是长江水被工业污染得不再适用于农业灌溉。

● 对各主要流域的评论

  如美国圣地亚实验室的模拟研究那样,单独地研究中国每条河流及其流域的状

况也许最能正确评估过度抽取河水和地下含水层所产生的影响。

圣地亚实验室研究

了长江、黄河、海河、淮河和辽河五大流域的情况,这五大流域栖息着中国十二亿

人口中的大约九亿,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主导中国南方流域的长江,其水量十分充足,到二○三○年仍足以保证该流域

的用水。

虽然不排除今后几十年由于供水需求的增长而导致的偶尔的地方性缺水,

但是该流域至少不会出现因水量而导致的任何严重的缺水限制。

  在华北,情况将严峻得多。

所有北部的四个流域都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大

量用水被挪作非农业用途的问题。

约有九千二百万人口、包括了北京和天津的海河

流域,目前处于长期缺水状态。

根据圣地亚实验室的Dennis Engi的研

究,海河流域在二○○○年的预计的抽水量约为五百五十亿立方米,大大地超过了

可持续供给的三百四十亿立方米的来水量。

所短缺的二百一十亿立方米的水仅能靠

开采地下水得以保证。

一旦地下蓄水层枯竭,所抽取的水将下降到地下蓄水层可持

续的出水量,那时的供水量将比现在减少百分之四十。

这至少可说明,整个海河流

域在今后都会把农业灌溉用水转为城市供水,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在北京周围出现了

  海河南面的黄河流域正在经历每年数次的严重乾旱,且情况注定会越来越糟。

由于黄河流域所拥有的一点○五亿人口将迅速地工业化,今后几年对河水的需求将

迅速增加。

黄河流域的每个上游省份都计划增加在黄河的抽水量以满足民用和工业

用水。

  在计划从黄河上游引水的数百个项目中,一个项目是修建一条河渠,每年将一

点四六亿立方米的黄河水引入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市,这一引水量相当于美国新

泽西州内瓦克市的年度用水量。

该项目将于二○○三年建成,所增加的供水将有助

于保证该市的一百二十万人口和逐步扩大的工业用水需求,包括该市利用内蒙的巨

大的牧业而发展起来的重要的毛纺业。

  计划中的另外一个项目李家峡水电站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它的五个四十

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已经于于一九九七年开始部份发电。

该电站只是计划在黄河上游

兴建的许多大型水电站中的第三座水电站。

水电工程师爱争辩说,这些电站仅仅从

河流中获取电能而不耗水量。

但是电站所需的水库扩大了河流的表面面积,每年由

于蒸发而损失掉的水量就将占到库容的百分之十。

  随着上游的新项目不断增多,流向下游的水越来越少。

一个结果就是下游的工

厂向上游转移,以保证有充足的水量供应,同时利用上游的廉价劳动力。

如果这种

现象持续下去,黄河就可能变成一条不能入海的内陆河。

这种结果使北京主管农业

的官员们夜不能寐,因为如果黄河水不能流到山东,该省将失去约百分之五十的灌

溉用水。

由于山东的粮食产量在中国的粮食总产量所占的份额比依荷华州和堪萨斯

州的粮食产量之和占美国的粮产份额还高,这将会对中国的粮食供给产生巨大的负

面影响。

  同时,在黄河上游省份创造就业机会的压力相当巨大。

在国家层面,经济落后

地区的收入再分配对于保持政治稳定和避免人口向沿海城市的大规模迁徙是至关重

要的。

在平衡上游地区对创造就业和满足居民消耗的用水需求与下游地区农业灌溉

的紧迫的用水需求这一对矛盾时,北京政府在政治上左右为难。

● 水的损失导致粮食减产

  不但对农业官员来说,而且对国家领导人和全球安全顾问而言,越来越重要的

是准确地了解灌溉用水的急剧减少对土地生产力会产生什么影响。

迄今为止,真实

、充分的证据较少。

《中国日报》在一九九五年报道说,由于黄河断流未能流到山

东省,使当年粮食减产二百七十万吨,减产的粮食足以养活九百万人口。

如果真是

这样,一九九七年黄河断流时间增加二倍所产生的影响将更大。

  当人们主要关注城市缺水时,中国的农村地区也面临缺水,但这种情况常常得

不到重视。

在一九九八年三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王文远(音译)代表指出“

全国农村每年约缺水三百亿立方米,使粮食减产二千万吨……”

  为了估算未来缺水对中国粮食的影响,有必要弄清有多少现存的水浇地的粮食

产量依赖于不可持续的用水或地下水开采。

在美国,仅十分之一的粮食收成来自水

浇地,灌溉用水的减少并不会大幅度改变粮食供给。

但对一个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粮

食收成来自水浇地,并且广泛地开采地下水的国家而言,地下蓄水层枯竭的紧迫影

响是极其巨大的。

  第二个关键问题是,有多少灌溉用水由于被转为非农业应用而损失了。

目前还

不清楚的是,中国预计的一千零三十亿立方米住宅用水增长量和二千一百七十亿立

方米的工业用水增长量中,有多少是取自农业用水;但是对于华中和华北那些所有

的水源都已被利用的地区而言,这些增加的用水量只能取自农业用水。

  虽然对中国未来有多少水将转移到居民和工业部门用水还没有预测,但世界银

行对水量相对丰富的南韩的预测可以对中国未来的情形作一警示。

世界银行专家估

计,如果南韩在到二○二五年以前以每年百分之五点五的平均速度增长,居民和工

业用水的增加将使农业用水的供给减少七十亿到一百三十亿吨。

如果不考虑对居民

和工业用水的回收利用,或者水价变化对用水的影响,这将使农业用水减少差不多

一半。

如果是这样的话,本来人均水量就要少得多的中国华北地区,水量的减少可

能会出现类似的模式。

灌溉用水的转移将极大地改变中国粮食生产的前景,其影响

甚至要超过政府长期担忧的农田转为非农业用途的问题。

  诸如以色列、约旦和沙特阿拉伯这样的一些小国在面临严重缺水时,它们只须

按照需要将灌溉用水转为供应城市,牺牲国内的粮食生产而进口所需粮食的百分之

七十五至九十五即可。

但是中国由于太大了而不能这样做,因为那样将向粮食市场

提出不可能满足的需求,所以中国必须自身解决缺水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需重塑整个农业、能源和工业经济体系,使其用水更加

有效率。

这样做须转向依靠节水的作物和畜产品,以及用水强度较小的能源。

这还

同时意味着减少水质污染,使可供的水都可用于灌溉。

● 重塑中国的水经济

  从水的供给角度来看,中国已提出三项从南部调水的建议,但是没有一个南水

北调建议能提供超过二百亿立方米的水。

与正在出现的北部缺水相比,这个调水量

是杯水车薪。

中国南水北调的“西线”计划从长江流域上游将水调到黄河上游;“

中线”计划从长江支流汉水的最北端调水直接输往北京;“东线”是在长江流到上

海以前调水输往天津。

  从长江支流汉水将水调往北京,其路途相当于将密西西比河水调往华盛顿,其

所需投资估计约为数百亿美元。

一些分析家指出,花在南水北调项目上的钱,如投

资于提高用水效率或进口粮食将更加有利。

他们指出,中国华北每年进口二千万吨

粮食(加拿大每年粮食出口量)将可腾出二百亿立方米水,这相当于从汉水调水的

水量,但是其成本会更低些。

  对付缺水而经常提出的建议之一是提高水价,迫使用水户能高效地用水。

遗憾

的是,将水价提高到能迫使工业企业提高用水效率时,水价将超过农民能够负担的

灌溉用水的价格的数倍。

为确保农业高效用水,水价必须提高,但不能超过农民的

负担能力。

因此应实行水价双轨制,即农业用水的水价和工业、城市用水的水价分

开。

  对农民而言,农业用水的高价格将鼓励采用高效灌溉技术。

例如,世界观察研

究所的高级研究员Sandra Postal在其著作《最后的绿洲》(Las

t Oasis)中指出,使用喷灌具有很大的节水潜力,同中国目前百分之九十

五的水浇地上所采用的漫灌技术相比,它可以极大地提高浇灌效率。

有一种被称为

低能耗精确喷水装置(LEPA)的系统能在低压下运行,它比之于其它喷灌装置

有两种效率上的优点:

其一是能耗低,其二是该装置喷出的水更接近地面,而不是

将水喷向空中,从而避免了水的大量蒸发损失。

在美国的南部大平原,低能耗精确

喷水装置帮助农民对付由于地下水减少而引起的供水减少,同时减少能耗并提高产

出。

由以色列发明的滴灌技术,对生产谷物并不经济,但对高附加值的水果和蔬菜

来说,用水量可减少百分之七十。

  在使用农业节水技术的同时,还需要转向生产耗水少的作物,这可能意味着某

些地区应多种小麦而少种水稻。

对畜产品而言,这表明需多养家禽而少养猪,因为

生产一公斤家禽其所需的粮食只是生产一公斤猪肉的一半,从而所需要的水也只有

一半。

这或许意味着政府应该在中国社会较富裕的阶层中劝阻他们消费畜产品,因

为这部份人群的动物脂肪摄入量已达到对其健康有害的程度。

  另一种可能是提高家庭和工业的用水效率。

例如,在中国缺水地区的城市引进

复合式厕所取代传统的冲水厕所也许从经济上更划算。

西方国家的那种用水很多的

污水处理装置对水资源缺乏的中国不适合。

此外,在家用水龙头和淋浴装置中建立

节水标准也有助于减缓水的短缺。

  随着中国的新兴城市的兴起和老城市的扩张和重建,城市规划人员应该将来自

居民区和工业区的废水分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