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4740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 3.docx

初三五一串讲中考化学总复习3

中考化学总复习题

一。

选择热点题

(一)物质的鉴别

【常见气体的鉴别】

1.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A.分别测定气体的密度B.分别伸入带火焰的木条

C.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D.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

2.欲鉴别澄清水灰水、盐酸、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提供的试剂有:

①碳酸钠溶液②紫色石蕊试液③无色酚酞试液,只用一种试剂可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或②D.①或②或③

3.能将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三种无色液体一次鉴别出来,可供选用的物质有:

①pH试纸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碳酸钠溶液⑤石蕊试液,其中可行的是

A.①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D.③④⑤

【不用试剂即可鉴别---颜色、互滴、组合互滴】

4.不用其他药品鉴别①Na2CO3、②NaCl、③CuSO4三种盐溶液,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A.③①②B.①③②C.②①③D.①②③

【鉴别试剂和方法的选择】

5.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物质

选用的方法或试剂

A

空气、氧气和氮气

燃着的木条

B

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酚酞试液

C

合成纤维制品和羊毛制品

抽丝灼烧

D

纯净水和矿泉水

肥皂液

6.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设计中,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待鉴别物质

选用试剂

A.

稀硫酸和稀盐酸

锌粒

B.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二氧化碳

C.

金属银和金属铁

硫酸铜溶液

D.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稀盐酸

(二)除杂与分离

7.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选用试剂正确的是

A.盐酸B.氢氧化钙溶液C.二氧化碳D.氯化钙溶液

8.除去溶于水中的有色杂质,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用纱布过滤B.用水冲稀C.滴加盐酸D.活性炭吸附

9.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2CO3(CaCO3)

溶解、过滤、蒸发

B

CO2(CO)

氧气

点燃

C

Cu(CuO)

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D

CuSO4溶液(H2SO4)

氢氧化铜

过滤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NaCl固体(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C

CO气体(CO2气体)

通入NaOH溶液洗气

D

Fe(Fe2O3)

加入稀盐酸、过滤

11.欲将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除去,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除去下表所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选试剂

A

铜粉

铁粉

稀硫酸

B

熟石灰

生石灰

稀盐酸

C

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D

碳酸钠

碳酸钙

 

(三)图像题

13.下列图象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气体质量/g

0

气体质量/g

0

气体质量/g

0

pH

Mg

Fe

7

0

稀盐酸质量/g

稀盐酸质量/g

受热时间/s

水的体积/L

A.向盐酸中不断加入水

B.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C.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1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

B

C

D

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15.下列图象与所属实验事实相符的是

16.在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某种物质(横坐标V表示加入该物质的体积),其对应曲线变化正确的是

 

1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服用某种胃药[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胃酸过多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A.B.C.D.

1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①②③④

A.①向稀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②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

C.③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固体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19.下列图象与所属实验现象相符的是

2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B.t℃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C.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KNO3

D.向l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苛性钠溶液中逐滴滴入l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

2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对相关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C.乙中剩余的固体质量减小

D.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四)计算题

22.在常温下向100g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4.76%B.5%C.9.52%D.10%

23.经测定,某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的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4.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可用于医疗消毒。

某瓶双氧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0,则该瓶双氧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3.1%

B.30%

C.35.2%

D.38.6%

25.将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

A.14∶11B.11∶14C.7∶11D.11∶7

26.在探究某物质的组成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3g该物质放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测得生成物有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你认为该物质的组成为

A.可能含有氧元素B.一定含有氧元素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D.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27.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2gB.24gC.36gD.48g

二、填空专题

(一)水和溶液专题

28.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小明要净化收集的雨水,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右图①所示),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3)右图②中A连接电源的(填“正极”或“负极”)。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4)将75克20%的NaCl溶液稀释成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mL(水的密度为1g/cm3)。

29.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

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填序号)。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

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滴加少量洗涤剂后,就很容易洗净,说明洗涤剂具有功能。

(3)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右图1所示的现象。

20℃时,(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将10℃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金属专题

30.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和金属材料。

(1)下列制品中,使用金属材料的是,使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填字母)。

(2)金属制品长期使用容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防止铁生锈的一般方法是(任写一种方法)。

铜锈的成分为Cu2(OH)2CO3,推测参与铜生锈的过程的物质有。

(3)铁粉常用作双吸剂,将一包部分变质的双吸剂放入过量稀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已知Fe+2FeCl3=3FeCl2,上述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填字母)

A.FeCl2、HClB.FeCl3、HClC.FeCl2、FeCl3、HClD.FeCl2、FeCl3

31.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铁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填序号)。

 

(2)联合钢铁工业的基本生产流程示意图如右:

石灰石、生铁和钢均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写出以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为原料,用一氧化碳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颗粒达到纳米级的单质铁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俗称“纳米铁”。

实验室制备的方法是:

以高纯氮气作保护气,在高温条件下用氢气和氯化亚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纳米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氯化铁能腐蚀铜(2FeCl3+Cu=2FeCl2+CuCl2),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

步骤Ⅱ中发生了两个反应:

2FeCl3+Fe=3FeCl2和;滤渣的成分有。

(三)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题

32.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到处可见。

(1)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

比如早餐搭配:

牛奶、面包、黄油、水果等,其中含有的营养素有油脂、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等。

(2)下图所示常见用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字母)。

根据图A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3)目前使用的能源多为化石燃料,如天然气、石油和。

由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燃烧的产物有污染,所以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氢能、和太阳能等。

推广使用太阳能是利用了太阳能(填字母)的特点。

A.取之不尽B.清洁能源C.不可再生能源D.可转变成电能、热能

 

(四)推断专题

33.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存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其中A、B、D由两种元素组成,且A、B不含相同的元素,C、E由三种元素组成,F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气体单质。

(1)F物质的化学式为;E物质的俗称为。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B→E的反应:

②E→C的反应:

;③C的用途(举一例说明即可)。

(3)A→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4.请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类物质中分别选出一种初中常见的物质,使它们之间符合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

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中A、B、C、D、E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D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

(2)写出图中①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这些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或相互反应如下图所示。

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及所需的仪器是。

(2)写出反应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②:

反应③:

反应④:

(五)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

36.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

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1个B分子中含有_____个原子。

(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

(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5)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三、实验专题

(一)基本实验

37.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B实验通过量筒中变化测出氧气的体积;

(3)写出C实验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4)D实验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38.在化学实验操作测试课上,小明同学利用以下仪器和药品进行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请回答:

(1)指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由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小明可以制备气体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下面是小明完成实验的主要操作示意图:

按测试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l分,满分6分,实验完毕后小明得了3分。

他失分的操作有(填写序号),说明其原因(写出其中一项原因即可)。

(4)仅用(2)中仪器(药品另选),小明还能制取另一种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的常见气体。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39.下图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

①若A中为双氧水,B中为二氧化锰,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应进行的操作是,若收集一试管干燥的氧气,应进行的操作是。

②若A中为稀盐酸,B中为石灰石,装置Ⅳ中盛1/3瓶浓硫酸,把装置Ⅰ、Ⅳ、Ⅴ相连,可进行的实验是。

(二)综合实验

40.生态农业涉及农家肥料的综合利用。

某农家肥料经发酵后得到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和气体。

为确定其成份,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

高温条件下,甲烷和氧化铁反应生成CO2和H2O)。

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中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确定混和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他们的判断依据是。

(3)实验测定D装置质量增加1.8克,E装置质量增加4.4克,则原混合气体的组成为。

(4)交流反思时小华提出上述装置存在问题,建议将下列装置中的(填序号,下同)接入。

①AB之间②BC之间③CD之间④DE之间

41.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g;

③准确称得6g纯碱样品并放入容器B中;

④关上K1,打开K2,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关上K2,打开K1,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g。

试回答:

(1)已知装置A中试剂为碱性溶液,其作用是。

(2)实验步骤⑤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3)C装置的作用是,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4)E装置的作用是。

(5)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经精确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实际质量分数略小于上述所求数值,其原因可能是

(三)探究实验

42.为区别NaOH和Na2CO3两种无色溶液,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1:

分别取少量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各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根据酚酞试液是否变红色,判断各是哪种溶液。

方案2:

分别取少量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各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各是哪种溶液。

请回答:

(1)该同学设计的方案中是正确的;另一方案不正确的原因是           。

(2)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区别上述两种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3.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定量的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他们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里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可能含有NaOH和Ca(OH)2;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NaOH、Na2CO3和Ca(OH)2

丙同学猜想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只含NaOH;丁同学猜想可能含有。

[实验验证]

(1)请你对甲同学的猜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的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

哪位同学猜想是错误的,请分析原因是

若滤液中含有两种物质,则溶质的可能组成有(写化学式)。

[物质鉴别]化学小组同学选用了两种不同类别的试剂进行实验,鉴别甲同学猜想,并得出结论——氢氧化钙存在。

请将鉴别的化学方程式填在下表中。

化学方程式

试剂1

试剂2

44.中考前复习,小芳打算把厨房中盛有淀粉、NaCl、Na2CO3、NaHCO3的调料盒贴上标签。

中考结束帮妈妈做家务。

请你帮助小芳完成如下探究过程:

实验准备工作:

将四种调料盒编号为A、B、C、D

(1)取四种白色固体各少量于试管中,加适量水充分振荡。

通过实验将B盒贴上写有的标签

(2)取A、C、D各少量于试管中,实验记录如下,填齐下表:

(3)查阅资料:

资料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资料2:

 

(4)依据资料,帮助小芳完成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方案1:

小芳拟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若洁净试管中的物质为碳酸氢钠,小芳观察到的现象有。

实验方案2:

取两种待检测样品制成20oC的饱和溶液,取两种饱和溶液适量分别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写出实验现象和对应结论)。

实验方案3:

请你独立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45.在化学实验室,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发现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认为可能是NaOH变质了。

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的pH>7。

探究一:

检验该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

[进行实验]甲同学从瓶中分别取等量溶液装入A、B、C三个烧杯中,

(1)向A烧杯滴入石蕊试液,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原NaOH溶液没有变质。

(2)向B烧杯中一次加入足量稀盐酸,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

(3)向C烧杯中滴入Ca(OH)2溶液,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分析]

(1)根据实验结论,推测C烧杯中的现象是。

(2)写出向B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时所有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显然,三个实验结论是矛盾的。

实验中,烧杯(填A、B、C)的现象做出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

探究二:

探究试剂瓶内液体与盐酸反应后的废液成分。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

[进行实验]

(1)乙同学取少量废液加入试管中,并向其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试管中溶液为无色,于是她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能否证明他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3)如果要证明乙同学的猜想,请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废液中有两种物质

[探究结论]经探究,废液中所含溶质与乙同学的猜想一致。

[反思与评价]如果确定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若要进一步测定B烧杯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实验时他们需要测知的实验数据应有。

 

4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金属与酸反应”的有关实验。

请你参与他们的分析。

⑴分别向四支试管中装入等质量的镁条、锌粒、铁粉和铜

片,再加入足量稀硫酸,收集产生的气体(如右图所示),发现铜片不与酸液反应,其余产生氢气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是镁、铁、锌。

用收集氢气的量的多少,不能作为判定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比较反应产生的氢气总量不等于比较金属活动性,而是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钉、铁粉,再分别加入等体积10%的稀盐酸,发现b中比a中产生气泡快。

由此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试说明⑴中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  。

⑶取c、d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再分别加入等体积、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发现c试管中产生气体明显比d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快。

试分析两者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四。

计算专题

47.为测定铜锌合金中的组成,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将200克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到40克合金中,得出如下数据和图像。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50g

50g

5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3.5g

ag

20.5g

请计算:

(1)a的数值为。

(2)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3)实验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

48.

向盛有102g不饱和硫酸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方程式为:

MgSO4+2NaOH==Na2SO4+Mg(OH)2↓

(1)当滴入NaOH溶液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2)当滴入10%的NaOH溶液80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9.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下列试剂分别进行实验,均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所用试剂及质量

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

CaO(固)a1g,10%的盐酸b1g

c1g

Ca(OH)2(固)a2g,10%的盐酸b2g

c2g

CaCO3(固)a3g,10%的盐酸b3g

c3g

已知:

a1+a2+a3=16.5g,b1+b2+b3=146g

现将甲、乙、丙三位同学反应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