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4815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docx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列表归纳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演变的历程,增强整体认识。

2.注意概念理解:

经济结构、近代工业、民族工业、官僚资本等。

3.充分利用课本的正文与教材中小字部分的内容及图片,加深理解日本帝国主义破坏中国沦陷区经济的表现及影响。

知识点一 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时间

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2.原因

(1)内因:

①实业救国思潮: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②政府政策:

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推出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

③群众斗争: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3.发展概况

(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

(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3)民族工业在1928~1937年十年间得到更快发展。

知识点二 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1.侵略方针

把沦陷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

2.侵略方式

(1)工矿业:

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进行掠夺与控制。

(2)金融与贸易:

日本控制和垄断了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

(3)各类物资:

实行严格的物资管制,便利了日本掠夺。

(4)劳动力:

将大批工人、农民和被俘士兵送到伪满洲国和日本,从事繁重的劳动。

3.影响

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野蛮地攫取中国的资源,破坏了中国的经济。

知识点三 民族资本的困境

1.外国资本的压迫

一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卷土重来,凭着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2.官僚资本的排挤

(1)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抗战做经济上的准备,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一些当政的腐败势力把部分国家资本占据为官僚资本。

(2)官僚资本家凭靠手中的权力推行“经济统制”政策,实行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

(3)官僚资本还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

[误区警示]

(1)经济结构:

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

(2)近代工业:

一是机器生产,二是工厂制度。

中国近代工业有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民族工业:

指本国工业,也称商办企业,与外资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相区别。

(4)官僚资本:

国家权力和官僚资本结合进行资本积累,获取垄断利润。

[图示巧记]民族资本主义的“一、二、三、四”

[图示巧记]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归纳总结]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国家就不可能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主题

 “实业救国”思想

[史料探究]

1.“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史料 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

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思想。

同治七年(1868年)进入科场考试,第二年中秀才,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

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青睐,中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

早年的幕客生涯,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①,开始“实业救国”。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注:

①根据《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取名为“大生纱厂”。

思考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答案 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工业文明的冲击;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史料 胡适这样评价张謇:

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①,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注:

①“英雄”是指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失败”是指未能实现“实业救国”。

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的观点。

答案 答案一:

胡适认为“张謇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的观点是正确的。

他充分肯定了张謇“实业救国”取得的巨大成效,利于解决民生问题,引领了中国的近代化,所以说他是“英雄”。

终因“实业救国”未能实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所以说他是“失败的”。

答案二:

胡适认为“张謇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的观点是片面的。

他充分肯定了张謇“实业救国”取得的巨大成效,利于解决民生问题,引领了中国的近代化,所以说他是“英雄”。

但“实业救国”未能挽救民族危亡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归咎于张謇有失公允。

[史论形成]全面认识“实业救国”思潮

1.产生和发展:

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20世纪初“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2.思想内容:

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3.实质:

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4.积极作用

(1)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

(2)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3)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主题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史料探究]

1.中国民族工业的地位

史料 在民国时期的经济大家庭中,既有又老又保守的“婆婆”,也有年轻且掌握大权的“丈夫”①,民族资本主义就像一个可怜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仰人鼻息,举步维艰……但是自从民族工业这个“童养媳”进了家门,自然经济这个“婆婆”的地位便日益受到威胁了。

注:

①阐述了民族资本主义所面临的处境,深受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民国时期主要有哪几种经济成分。

“童养媳”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

答案 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是一种新的经济成分,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在夹缝中求生存,始终不占主导地位。

2.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史料 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

在华北,日本采取“军事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①,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注:

①代表着官僚资本主义。

思考 依据史料回答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掠夺)、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3.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史料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时还有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史论形成]中国民族工业的地位及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地位

(1)从经济上看: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

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3)从思想上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2.阻碍

(1)先天不足。

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条件。

(2)后天畸形。

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较慢;地区分布失衡。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名家论史]

观点: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

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

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

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

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导读:

史料阐述了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清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思想的影响。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

1.民国建立至七七事变爆发之前,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2.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极大地破坏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束缚,逐渐陷入困境。

阅读与思考

提示:

以上两组材料的数据变化说明了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及其对战争物资的需要,中国面粉业和纺织业有较快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情况有所改善,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夹缝”时期;但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陷入艰难处境。

这说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提示:

日本把沦陷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提出“适地适产主义”,意在把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在沦陷区疯狂进行经济掠夺:

以“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掠夺和控制沦陷区的工矿业,控制和垄断占领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实行物资管制制度,掠夺沦陷区的劳动力等。

1.(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影响下表数据变化的外部因素是(  )

1913~1919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

年份

纱锭(枚)

布机(台)

1913

484192

1986

1914

544780

2310

1918

645570

2736

1919

659748

3839

A.提倡国货运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实业救国运动D.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 本题采用排除法解答。

根据时间“1913~1919”,排除D项。

A、C项都属于内部因素,与题干信息“外部因素”不符。

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2.(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1915年,华侨商人在北京创办了双合盛啤酒厂。

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

A.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B.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族工业

C.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

D.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

解析 本题抓住限定时间:

1915年,A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B出现在19世纪末,D出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都与题干时间不符;1912年民国成立,故C项与题意相符。

答案 C

3.(2016·浙江学业水平考试)下表所列数据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制造业(  )

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设厂数和资本额(1866~1913年)

类别

1866~1894年

1895~1913年

设厂数

设立资本(元)

设厂数

设立资本(元)

船舶修造

7

2700

16

51870

轧花机制造

3

300

14

2520

缫丝机制造

1

400

9

5600

合计

11

3400

39

59990

A.为欧美列强所控制B.甲午战争后发展较快

C.较其他产业发展迟缓D.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

解析 从表中“设厂数”“设立资本”在两个时间段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后,近代中国制造业较之前有了较快发展,说明甲午战争后发展较快。

表格只涉及到了机器制造业,没有与其他部门的比较,也没有反映出受欧美列强的控制。

答案 B

4.(2017·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

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B.列强忙于“一战”

C.日本对华侵略的加深D.外国资本的排挤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讲述了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全国华商的纱锭数、布机、发电量均大幅增长,这与国民政府的支持息息相关,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5.(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27~1936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A.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

C.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解析 据“1927~1936年间”可得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使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7·湖南常德一中月考)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

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  )

A.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B.仍然是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

C.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 

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

解析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雇佣关系,即劳动力拥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但材料“包工制”“养成工制”“包身工制”“家庭工制”却限制了人身自由,带有封建色彩,故A项符合题意。

中国民族工业属于近代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C、D项。

答案 A

7.(2016·海南学业水平考试)荣氏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缩影,在内忧重重、外患频频的近代中国,演绎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商业传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春天。

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代表,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

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荣家在无锡、上海两地企业设备被毁纱锭18.7万枚、布机2766台、粉磨36部……荣家兄弟把大量面粉和小麦送给中国军队做军粮。

1941年,汪伪政权威胁荣德生,要求他将申新一、八两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荣德生当即严词拒绝,并大义凛然地说道:

“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荣氏家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荣氏企业在抗战时期的境况,并说说你对“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理解。

答案 

(1)原因:

辛亥革命的推动;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2)境况:

日益萎缩(陷入困境);理解:

爱国救亡的民族情怀。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20世纪初,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被誉为“国货奇迹”。

产生“国货奇迹”的客观因素是(  )

A.实业救国思潮B.抵制洋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D.巴黎和会

解析 材料中20世纪初“国货奇迹”是指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繁荣,实业救国思潮是其主观因素,故A项错误;抵制洋货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是“国货奇迹”产生的主观因素,故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国货奇迹”产生的客观因素,故C项正确;1919年巴黎和会时,随着西方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陷入萧条,与“国货奇迹”不符合,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8·山西晋中高一下学期期中)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

“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

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

”由此可以看出(  )

A.争尝异味乃国人之普遍心理

B.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C.反映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D.不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民族企业的陈述,以倡导国货来争取利权,故C项正确。

答案 C

3.(2017·福建福州一中月考)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

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集中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

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

A.原料供应不足B.发展速度迅猛

C.资本明显短缺D.地区分布失衡

解析 题干信息主要涉及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情况,它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交通便利的沿海、沿江城市,而河南、河北、山东分布却很少。

因此D项正确。

A、B、C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D

4.(2017·辽宁葫芦岛月考)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废厘改税”,设置“统税”对国内工业品按照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该工业品便可在全国流通,不再征收额外捐税。

这一调整(  )

A.为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B.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

C.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流通D.加快了国内市场形成

解析 从材料“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说明商品流通过程中税负减轻,有利于刺激国内市场的发展。

税收政策调整与抗战经济基础无关,排除A项;税负减轻,百姓经济负担减轻,排除B项;国内市场早已形成,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C

5.(2017·湖南益阳一中月考)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

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

A.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C.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时间1932年,此时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政策,所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

答案 D

6.(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上百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诸多领域。

这些企业内迁(  )

A.实现了工业平衡B.支援了持久抗战

C.避免了破产命运D.巩固了国共合作

解析 随着南京、武汉以及广州等地的相继沦陷,这些地区的企业内迁至大西南地区,有利于为中国的持续抗日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故B项正确。

答案 B

7.(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全国各收复区的日伪产业,国民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一时间各种接收机关林立,仅平、津、沪、杭四地就有此类部门175个。

这一做法使(  )

A.民族工业迅速恢复发展

B.官僚资本开始出现

C.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衰落

D.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解析 政府接收了日伪的企业,建立国有企业,反映出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加强,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7·山东枣庄期中)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

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四大家族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挤压 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民族工业的产生时期,由于不是从资本主义萌芽经过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而来,而是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所以“先天不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出现“黄金时期”,所以说“阳光灿烂”;1937年至1949年受日本侵华的掠夺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挤压,日益萎缩。

民族工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其根源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2017·河南郑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化工企业创办时间表

时间

1895以前

1896~1900

1901~1914

1915~1922

1923~1929

1930~1932

1933~1935

家数

0

1

7

12

31

26

15

化工企业组织形式表

组织形式

个人

合伙

无限公司

两合公司

股份公司

股份两合

国营

家数

25

24

6

0

33

2

2

——据《实业部月刊》第一卷第二期

材料二 国立大学,从前向无化学工程科,仅各省工业专门学校,如北平工专、杭州工专及苏州工专等学校,设立化学工程专修,科如制革、纺织、染色、油漆及制纸等科。

近数年来国立中央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浙江大学均已设立化学工程科。

但是国内化学工程人才,大部系国外留学毕业。

——据(民国二十五年)庄前鼎《国内工程人才统计》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化学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化学工业发展的原因。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化工企业创办时间表”可知,基础薄弱、数量少,速度快;根据材料一“化工企业组织形式表”可知,投资主体多元化,根据表格信息概括作答即可。

(2)问,根据材料二文字“近数年来国立中央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浙江大学均已设立化学工程科”“国内化学工程人才,大部系国外留学毕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 

(1)数量少,基础薄弱;速度快;投资主体多元化。

(2)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国内教育近代化的促进;留学生归国创业,引进先进技术;民间投资热情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