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534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9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docx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

板框技术组完全手册

1.概述

1.1过滤是分离悬浮液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操作之一,他是利用离心力,重力,或者人为造成的压差使悬浮液通过多孔性介质,其中个体被截留,滤液穿过过滤层流出,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板框作为过滤工段带滤机过滤后的精细过滤工序,主要去除发酵液中颗粒悬浮物质,主要是菌丝体,获得复滤清夜/脱色清液。

以滤布为介质在外力作用下,使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过滤介质,而固体颗粒滤渣被截留在介质滤布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

板框优点是结构简单,过滤面积大,承受压强差较高可用于细小颗粒及粘度高的料液过滤,缺点是间歇性操作,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2.工艺流程

2.1流程图

带滤混液槽→带滤混液(变频)泵→复滤(明流)板框→复滤清夜槽

脱色混液槽(ABC)→脱色混液泵→脱色初滤板框ABCD→脱色缓冲槽→脱色缓冲泵→脱色精滤板框→脱色清夜槽

2.2设计参数

2.2.1

名称

参数

最大过滤压力MPa

0.8

最大过滤温度℃

80

最大液压工作压力MPa

20

压榨压力MPa

1.6

 

2.2.2板框运行参数

设计工况

最大工况

最小工况

项目

单位

带滤浑液

酸度(W/V)

16

13

10

复滤清液酸度

酸度(W/V)

16

13

10

复滤清液浊度

浊度(NTU)

≤15

脱色板框渣残酸

酸度(W/V)

≤5

脱色清液酸度

酸度(W/V)

脱色清液透光率

透光率(%)

脱色清液浊度

浊度(NTU)

3.工作原理

3.1原理:

板框板框由交替排列的滤板和滤框构成一组滤室。

滤板的表面有沟槽,其凸出部位用以支撑滤布。

滤框和滤板的边角上有通孔,组装后构成完整的通道,能通入悬浮液、洗涤水和引出滤液。

板、框两侧各有把手支托在横梁上,由压紧装置压紧板、框。

板、框之间的滤布起密封垫片的作用。

由供料泵将悬浮液压入滤室,在滤 布上形成滤渣,直至充满滤室。

滤液穿过滤布并沿滤板沟槽流至板框边角通道,集中排出。

过滤完毕,可通入清洗涤水洗涤滤渣。

洗涤后,有时还通入压缩空气,除去剩余的洗涤液。

随后打开板框卸除滤渣,清洗滤布,重新压紧板、框,开始下一工作循环。

 

3.2结构及特点

车间使用的板框是集机、电、液于一体的先进分离机械设备,它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

机架部分、自动拉板部分、过滤部分、液压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其结构见图一。

3.2.1机架部分

机架是整套设备的基础,它主要用于支撑过滤机构和拉板机构,由止推板、压紧板、机座、油缸体和主梁等连接组成。

支撑过滤机构的主梁,其材质是Q345优质钢材,具有机械强度高,抗拉强度大等特点,止推板、压紧板和机座均采用优质钢板焊接而成,而油缸体采用优质无缝钢管加工制造,机械性能良好。

设备工作运行时,油缸体上的活塞杆推动压紧板,将位于压紧板和止推板之间的滤板、隔膜板及过滤介质压紧,以保证带有一定压力的滤浆在滤室内进行加压过滤。

3.2.2自动拉板部分

拉板系统由变频电机、拉板小车、链轮、链条等组成,在PLC的控制下,变频电机转动,通过链条带动拉板小车完成取拉板动作。

除程序控制外,还可手动控制,能随时控制拉板过程中的前进、停止、后退动作,以保证卸料的顺利行。

3.2.3过滤部分

过滤部分是由整齐排列在主梁上的普通厢式滤板、隔膜滤板和夹在滤板之间的过滤介质所组成的。

增强聚丙烯滤板主要是选用优质聚丙烯、使用本公司独特配方压制而成,机械性能良好,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耐压、耐热、耐腐蚀、无毒、重量轻、表面平整光滑、密封好、易洗涤等特点。

过滤开始时,滤浆在进料泵的推动下,经止推板的进料口进入普通厢式滤板和隔膜滤板所构成的滤室内,滤浆借助进料泵产生的压力进行固液分离,由于过滤介质(滤布)的作用,使固体留在滤室内形成滤饼,滤液由水嘴或出液阀排出。

若滤饼需要洗涤,可由止推板上的洗涤口通入洗涤水,对滤饼进行洗涤;若需要含水率较低的滤饼,可从洗涤口通入压缩空气,透过滤饼层,吹出滤饼中的一部分水份。

由于配有隔膜滤板,可在隔膜衬板上的压榨口通入压缩空气或高压水,压榨滤饼,所以可以进一步降低滤饼的含水率,具体工作流程图见图六。

3.2.4液压部分

液压部分是主机完成各种动作的动力装置,在电气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通过油缸、油泵及液压元件来完成各种工作。

可实现自动压紧、自动补压、及自动松开等功能。

a.自动压紧

开始压紧时,油泵电机M2及电磁换向阀YV1得电,电机带动油泵开始向油缸高压腔供油,在油压的作用下活塞杆前进,推动压紧板压紧普通厢式滤板和隔膜滤板,当压力达到电接点压力表BP1的上限时,电机及电磁换向阀YV1失电,电机自动停止运转,进入保压状态,此时系统压力由溢流阀确定。

b.自动补压

板框把普通厢式滤板和隔膜滤板压紧后,液控单向阀锁紧回路并保压,电磁换向阀阀芯处于中位,当油压降至电接点压力表BP2下限时,电接点压力表BP2下限触点发出信号,电机M2及电磁换向阀YV1得电,油泵向油缸高压腔供油补压。

当压力达到电接点压力表BP1上限时,电机及电磁换向阀YV1失

电,电机自动停止运转,如此循环完成过滤时的自动补压。

c.自动卸压及松开

当过滤完毕时,电磁球阀YV0得电开始卸压,延时15秒后电磁球阀YV0失电(配63ml/r柱塞泵以下泵站无电磁球阀),电机M2、电磁换向阀YV2得电,电机带动油泵向油缸低压腔供油,活塞杆带动压紧板后退,当压紧板与限位开关SQ1相接触时,电磁换向阀YV2失电,压紧板停止运动,同时,SQ1发出信号

变频电机拉板系统开始工作。

详细内容请看图二:

液压站结构;图三:

液压系统原理。

3.2.5电气控制部分

电气控制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它主要由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热继电器、断路器、空气开关、中间继电器、接触器、按扭开关及电源指示灯等组成。

自动板框工作过程的转换是靠PLC内计时器、计数器、中间继电器和PLC外部的限位开关、压力继电器、电接点压力表、控制按钮等的信号转换而完成的。

工作过程可分为高压卸荷(仅配63ml/r柱塞泵的泵站有此工作程序)、松开、取板、拉板、压紧、保压和补压等,其过程见下图:

3.2.5.1

高压卸荷:

当进料过滤过程完成后,按“程序启动(SB1)”按钮,启动板框开始卸料,高压卸荷阀(YV0)将油缸内的高压卸掉,以防止压紧板松开时液压系统受冲击(配63ml/r柱塞泵以下泵站无电磁球阀),高压卸荷时间由PLC控制,当延时时间达到后,板框自动转入压紧板松开状态。

3.2.5.2

松开:

油泵电机(M2)启动,松开阀(YV2)得电,液压站往油缸前腔供油,活塞杆带动压紧板后退,滤室被打开,卸料过程开始,当压紧板接触到限位开关(SQ1)后,板框自动转入取拉板状态。

3.2.5.3

取拉板:

变频电机(M3)启动,拉板小车开始取板,当变频器过载时自动反转进入拉板状态,如此循环,完成取拉板卸料过程。

3.2.5.4

压紧:

取拉板动作完成后拉板小车接触到接近开关(SQ2),油泵电机(M2)运转,压紧阀(YV1)得电,液压站往油缸高压腔供油,活塞杆推动压紧板将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推动开始压紧,当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与止推板相接触时,液压系统压力上升,当达到设定压力上限值时板框自动转入保压状态

3.2.5.5

补压:

由于泄漏等原因系统压力会逐渐下降,当压力下降到设定下限值时,板框油泵电机自动启动补压,使系统压力恢复至设定压力上限值。

油泵停止工作。

自动拉板的详细内容请看图四:

电气原理图;图五:

电气接线图。

高压卸荷松开取板保压压紧拉板延时BP1上限补压

4滤布的选择与制作

滤布的选择很重要,在过滤过程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滤布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过滤的效果,为了达到比较理想的过滤效果和速度,需根据物料的颗粒大小、密度、粘度、化学成分和过滤工艺条件来进行选择。

滤布材质一般有有涤纶、丙纶、锦纶、维纶及全棉等滤布,涤纶滤布耐酸性能优良,丙纶滤布强度高、弹性好、耐酸、耐碱,锦纶和维纶滤布耐碱性能良好,全棉滤布可耐高温,用户根据实际过滤要求而定。

在裁剪滤布时,孔距、孔径尺寸一定要准确,孔径不能太小,否则会堵塞进料孔;滤布上的尼龙扣要排列均匀,滤布要用电烙铁等专用工具裁剪,以免滤布脱线。

滤布制作示意图见图七,滤布安装示意图见图八。

我车间使用的是单复丝聚丙烯滤布,相对于以前车间使用的天然棉麻材质滤布,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滤布在反复生产过程中孔径不容易变小导致过滤阻力增加。

 

5板框的操作使用

板框有两种控制方法:

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

5.1手动模式

将[手动/自动]选择开关扳到[手动]位置,此时板框工作在手动模式下,操作各个动作按钮,板框将执行相应的动作。

按钮控制为交替型控制,即点动一下,执行动作,再点动一下,停止动作。

此工作方式主要用于设备调试。

按下“手动取板”按钮(SB6),拉板小车自动取板,取完板之后,再按下“手动拉板”按扭(SB7),拉板小车自动拉板,把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之间的滤饼卸掉经过小车反复取、拉板,把滤饼卸完,小车回到原位触动限位开关(SQ2),电机停止工作,这样就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自动保压机型需人工拉板,拉板时注意两侧拉板人员用力要一致,否则易因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排列不均引起主梁弯曲)当使用自动控制时,将旋转开关(SB8)旋至“自动”位置,然后再按下“程序自动”按钮(SB1),整个系统将自动完成压紧、补压、卸压、松开取板、拉板的过程。

在取拉板过程中按操作面板暂停按扭(SB2)或机架操作滑杆接近开关(SQ3),取拉板暂停。

5.2自动过滤模式

将[手动/自动]选择开关扳到[自动]位置,此时板框工作在自动过滤方式。

按动[程序起动]按钮,板框将按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运行各个动作,毋须操作人员干涉。

工作流程:

开始→松开→拉板卸饼→压紧→保压→过滤→结束

此为一个工作循环,板框将自动进行下一个循环。

5.3使用前线检查一下油缸上的电接点压力表是否调至保压范围(20MPa以内)。

5.4保证进料压力不可超过0.8MPa。

6保养与故障排除

6.1保养

板框在使用过程中的保养非常重要,需要对配合部位(如活塞杆等)和传动部位进行润滑和保养;尤其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信号位置(电接点压力表及行程开关等)和液压系统液压元件动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得到保证,这样才能保持设备正常工作,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6.1.1随时仔细检查各连接处是否牢固,各零部件使用是否良好,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6.1.2对拉板小车、链轮链条、轴承、活塞杆等零件要定期进行检查,使各配合部件保持清洁,润滑性能良好,以保证动作灵活,对拉板小车的同步性和链条的悬垂度要及时调整。

6.1.3对电控系统要定期进行绝缘性和可靠性试验,发现由电气元件引起的动作准确度差、不灵活等情况,要及时修理或更换电气元件。

6.1.4对液压系统的保养,主要是对液压元件及各接口处密封性的检查和维护。

6.1.5要经常检查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的密封面,以保证其光洁、干净;压紧前,要对滤布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其无折叠、无破损、无夹渣,使其平整完好,以保证过滤效果;同时要经常冲洗滤布,保证滤布的过滤性能。

6.1.6如果长期不使用,应将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清洗干净;滤布清洗后晒干;活塞杆的外露部分及液压站集成块应涂上黄油。

6.1.7液压油使用专用型号,而且必须保持清洁。

新机第一次运行一周时要更换一次液压油,换油时要把油箱和油缸内使用过的液压油放净并把油箱擦净。

继续使用一个月后再更换一次,以后半年更换这样可保证板框的正常使用。

6.2故障排除:

序号

故障现象

原因

排除方法

1

油压不足

1、溢流阀损坏

2、油位不够

3、油泵损坏

4、阀块和接头处泄漏

5、油缸密封圈磨损

6、阀内漏油

1、维修或更换

2、补充液压油

3、更换油泵

4、拧紧或更换O型圈

5、更换密封圈

6、调整或更换

2

保压不佳

1、活塞密封圈磨损

2、油路泄漏

3、液控单向阀堵塞或磨损

1、更换密封圈

2、检修油路

3、清洗或更换

4、清洗或更换

3

普通厢滤板及隔膜滤板间漏料

1、料泵压力流量超高

2、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密封面夹

有杂物

3、滤布不平整,有折叠

4、压力不足

1、调整回流阀

2、清理干净

3、整理滤布

4、调整压力

4

普通厢板或隔膜滤板破裂

1、过滤时进料压力过高

2、进料温度过高

3、进料速度过快

4、普通厢式滤板或隔膜滤板进料孔堵

5、滤布破损、出液口堵塞

1、调整进料压力

2、换高温板或滤前冷却

3、降低进料速度

4、清理进料孔

5、更换滤布、清理干净

5

普通厢滤板及隔膜滤板向上抬起

1、安装基础不平整

2、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下部除渣

不净

1、重新修整地基

2、清除干净

6

滤液不清

1、滤布破裂

2、滤布选择不当

3、滤布开孔过大

4、滤布缝合处开线

1、更换滤布

2、重新试验,更换滤布

3、更换滤布

4、重新缝合

7

液压系统有噪声

1、吸入空气

2、紧固件松动

3、液压油粘度过大

1、打开放气阀放气

2、将紧固件紧固

3、降低液压油粘度

8

主粱弯曲

1、油缸端地基粗糙自由度不够

2、滤板排列不平行,拉板不同步

1、重新安装

2、重新排列滤板

3、调整拉板小车同步性

9

板框无法压紧或压紧后无法松开。

1.先检查急停按钮是否按下,如按下则恢复。

2.检查是否有报警,有则恢复。

3.检查油压站,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压紧或松开时,油站电磁阀指示灯亮,但油泵电机不转。

碰到这种情况,先停止压紧或松开,打开控制箱,检查中下部一排空开中的左边第一个是否跳,将电送上就能压紧。

4.检查压板是否有异常,如有异常可能是压过头或者退过头,要通知检修检查。

10

进、出料电磁阀不能动作。

1.检查不能动作的电磁阀压缩空气管是否脱落。

2.检查是否被人调在手动开的位置。

3.停泵将压力卸下再试试。

4.联系热工检查。

11

翻板不能打开或关闭

1.翻板打开和关闭的位置各有一个限位触点,在靠近油压站一端的下部,依靠连在翻板轴上的一块铁片触动触点,检查该铁片是否变形,检查触点是否完好,正常情况下是一个触点亮一个不亮。

2.翻板依靠油站内另一台油泵提供动力来开关,也可能出现该油泵跳电而电磁阀指示灯亮的情况,处理方法和无法压紧一样。

3.检查翻板是否被卡住

12

拉板小车不动作

1.检查小车下部是否有杂物。

2.检查控制箱内是否有空开跳。

3.检查是否有报警或者急停按钮被按下。

4.以上都无效时,将该板框的总电源断开,再送电重启。

注意:

拆板框或洗布后,一定要将小车退回初始位置,绝对不允许将小车停在中部,否则压紧时会将小车损坏。

13

卸渣时,箱板倾斜,拉板小车拉不到箱板

原因是没有将板框下部的渣铲干净,渣黏在滤布下部造成下侧空隙比上侧大,积少成多造成箱板倾斜

所以卸渣时一定要将整块滤布上的渣铲干净。

14

洗布小车不能水平移动

1.检查板框上侧支架上小车的轮子或者驱动齿轮内是否卡有杂物。

2.检查控制箱内是否有空开跳电。

3.洗布小车水平移动前后端都有一个限位触点,当小车水平前移或后移到端点时会自动停下,注意要经常检查这两个触点是否正常,特别是靠近油站那一端,因为如果该触点不正常,小车将会后移过头而碰到15米层楼板的梁,造成小车损坏。

 

15

洗布小车喷头不能上下移动

1.检查控制箱内是否有空开跳电。

2.注意观察喷头上下移动有两个限位触点,正常情况下,当喷头在最上端时,下侧触点亮,在最下端时,上侧触点亮。

如发现两侧触点同时亮或同时不亮,就要检查触点,可以上下移动触点,使其正确触动。

注意,小车最上部喷头的滑竿上有一块铁片是用以触动上侧触点的,经常检查它的位置,使其能和触点在同一垂直线上,当喷头下移时能正常触动触点。

3.喷头的布带乱(解决方法见另一问题)

4.喷头不在两块箱板空开位置的正中间,下移时被箱板卡住。

16

洗布小车布带乱

下移时限位触点未触动,导致下移过头,布带反向缠绕。

或是下移时喷头被箱板卡住不能下落,布带松开过长造成缠绕。

首先要调整触点或者喷头滑竿上部铁片的位置,防止下移不能限位,其次是注意箱板的位置,发现会卡住喷头要立即停止并上移喷头。

如果已经缠绕,那么将喷头上下两个限位触点与导线的接头松开,一人爬到板框上面,观察布带缠绕的方向,一人控制喷头上移或下移,使布带完全松开,将布带理顺后上移喷头,将布带卷好。

注意因为此时没有限位,当喷头上移到位置时要及时停止。

重新连接好触点的导线。

注意:

洗布时一定要有人在现场看着小车的动作,一有异常要立即停运处理。

17

水洗时,箱板不能停在两个喷头正中间,造成喷头下移时卡住喷头

洗布小车侧面有两个触点,一个位于两个喷头正中间,另一个在前侧。

箱板移动时不能触发触点停在正确的位置。

一定要保证这两个触点在垂直和水平位置都要和每块箱板上的金属螺丝(触发点)位置一致,保证每块箱板都能触动触点。

可以调整触点或者箱板上的螺丝。

 

7控制柜位号

 

设备名称

地点

电源柜号

备注

带滤浑液泵P3006(A/B)

B楼400V室

803BAA210

复滤板框绞龙A—E

B楼400V室

803BAA111

复滤板框绞龙F—H

B楼400V室

803BAA110

复滤渣调浆泵P3007

B楼400V室

803BAA109

复滤渣调浆槽搅拌V3006

B楼400V室

803BAA108

复滤板框主电源F3002A—D

B楼400V室

803BAA110

复滤板框主电源F3002E—F

B楼400V室

803BAA111

复滤清液泵P3115(A/B)

B楼400V室

803BAA109

助滤剂调浆泵P3047

B楼400V室

803BAA209

助滤剂调浆槽搅拌V3049

B楼400V室

803BAA209

助滤剂调浆槽引风机C3013

B楼400V室

803BAA209

活性炭调浆泵

硫酸钙配电室

5AL

活性炭调槽引风机

硫酸钙配电室

5AL

活性炭调槽除尘循环泵

硫酸钙配电室

2AL

活性炭调槽搅拌

硫酸钙配电室

5AL

脱色混液桶搅拌V3047(A/B/C)

B楼400V室

803BAA215

脱色混液泵(A/B)P3045

B楼400V室

803BAA413

脱色板框电源F3009A—F

B楼400V室

803BAA208

脱色板框绞龙A—H

B楼400V室

803BAA207

脱色缓冲泵P3046(A/B)

B楼400V室

803BAA117

脱色清液泵P3116(A/B)

B楼400V室

803BAA209

 

8.板框的安装与调试

8.1安装

8.1.1板框安装时,首先检查混凝土基础结构,要求平整、坚固;卸料时为了便于操作,人行通道要求畅通,板框周围需留宽度1米左右的通道;机架应进行水平及对角线校正,止推板支腿用地脚螺栓固定,油缸座支腿不固定,并保证地基表面平滑,以保证其在受力状态下保持一定的自由位移。

8.1.2检查板框机架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排列是否整齐,各孔位是否对正,明流板框要将出液水嘴安装在滤板下端,并拧紧;如用户要求使用接液盘或翻板,整机的底座应比基础面高出一定尺寸,留出接液盘或翻板的空间。

8.1.3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以交叉形式整齐排列在机架上,不允许出现倾斜现象,以免影响板框的正常使用;滤布一定要保持平整,不能有折叠,否则会出现漏料现象;使用夹布器的,夹布器螺栓一定要均匀拧紧,使滤布贴紧在进料口处,不然会使滤浆进入滤布和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之间,影响板框的正常使用。

8.1.4液压站安装的位置可根据用户实际场地而定(部分机型已将泵站和电箱安装在机架上),管道尽可能短,最佳距离在1.5米以内;液压站应离卸料处远一些,以免物料落在液压站上面,影响液压元件或电机的正常使用;检查各油管连接处是否有松动,油箱是否干净,然后向油箱内加满HM46或HM68号

抗磨液压油。

8.1.5如有腐蚀气体用户,电气控制柜应安装在与腐蚀气体隔离的操作室内,避免电器元件受损,影响正常工作(其它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安装);检查电源及电动机等接线正确无误后,将电源接通,对电控柜再检查一遍。

8.1.6板框在吊运时,与吊装绳相接触的地方应衬垫布料或其它软体材料。

8.2板框的调试

8.2.1检查整机:

(1)将液压站、电控柜擦干净,检查液压站各油管安装是否正确,电控柜接线是否正确,以及所有电器接线是否正确。

(2)将机架、普通厢式滤板、隔膜滤板擦干净,检查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排列是否整齐、正确;检查滤布安装有无折叠现象,如有则需要展平。

(3)检查进料、水洗、吹风等管路及阀门的配置是否正确合理。

8.2.2液压及电气系统调试:

(1)点动电机,时间不允许超过3秒钟,观察转向是否与变量柱塞泵标注转向一致。

(2)在设备未进料的情况下,首先将油缸上的电接点压力表的上限调至5MPa,下限调至2MPa(调整指针时应缓慢,避免动作过大损坏电解点压力表)进行压紧,并将高压腔处的放气阀打开,进行排气,见流出液压油后关闭。

压紧后再进行松开,同时打开低压腔的放气阀进行排气,至流出液压油后关闭,到达限位后再反复进行几次,待活塞杆运行平稳,无爬行状态为止,证明油缸内的空气已排净;然后进行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的排放,滤板的偏移量不可超过5mm,否则将因滤板的密封面减小,引起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的损坏和滤液泄漏等现象。

再将油缸上的电接点压力表的上限调至10MPa,下限调至7MPa,进行压紧,检查压滤机各受力点情况,主梁两侧有无异常情况;第三次再将油缸上的电解点压力表的上限调至15MPa,下限调至10MPa,进行压紧。

最后将油缸上的电接点压力表的

上限调至20MPa,下限调至18MPa,进行压紧。

如无其它异常情况就可以进料了。

注意:

液压站使用的液压油要保证其温度在摄氏10℃~40℃之间,否则液压油过稀或过稠都会影响液压系统的使用。

8.2.3过滤部分调试:

(1)压紧普通厢式滤板及隔膜滤板并保压;

(2)打开所有出液阀门,,进料阀门打开四分之一左右,启动进料泵,观察滤液及进料压力变化,

如压力超高,需打开回流管上的阀门进行调节。

由于滤布的毛细现象,刚开始过滤时,滤液有少许混浊。

一般明流机型过滤3-10分钟(暗流为6-20分钟)后,可将进料阀门开大。

(根据行业不同,时间可长可短)。

8.2.4电气系统调试:

电气系统的调试与液压与过滤系统测试的同时进行。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