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5812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6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 图.docx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地图

第二讲

地_图

[基本能力要求]

1.学会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理解比例尺的性质、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2.掌握等高线图的特征、判读和应用。

3.学会绘制和判读地形剖面图。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因此也叫缩尺。

(2)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形式:

典例

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5km

1∶500000

形式

文字式

数字式

线段式

(4)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特点比较:

比例尺大小

表示的实地范围

内容

精确度

详细

简略

2.地图上的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地图中,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为图例;用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作注记。

例如:

方框中“

”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844.43m”为注记。

二、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

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500m,乙点海拔为500m。

(2)相对高度:

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1_000m。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基本地形部位:

三、地形剖面图

1.概念:

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

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作用: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剖面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状况。

[名师注解]

【注1】 比例尺是一个比值,且分子是1,因此比较比例尺大小时就需要看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点】 在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之间的换算时,应注意:

①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②一般情况下,图上距离的单位为“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是“千米”,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加五个“0”,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减五个“0”。

【联1】 实地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注2】 指向标地图的箭头一般指示正北方向,但也有例外,因此要特别注意。

【注3】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语言,读图时一定要关注图例和注记。

【注4】 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垂直距离。

【记1】 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特点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等高距)。

(3)密陡疏缓。

 (4)凸高为谷。

(5)凸低为脊。

 (6)重叠为崖。

【注5】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联2】 坡面径流的方

垂直于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流,以此理解分水线(山脊)和集水线(山谷),如图:

【记2】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规则主要有两个:

一是确定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二是确定剖面线经过地区海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注6】 为了使地面高低起伏更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原图大。

考点一 地图的三要素

(一)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技巧1:

常用定向法

常用方法

辨别方向的技巧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一般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时针法

俯视图中,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北半球逆时针指向东,南半球顺时针指向东

海陆轮廓法

极地为孔雀状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洋表示北极

经纬

度法

经度法

①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

②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

③若两地分属东西经,若经度相加和小于180度,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否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纬度法

①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

②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

例如,下图中要求判断图中媚河干流的流向。

首先根据指向标判读出图上的各个方向,然后根据河流的实际流动确定河流的流向为西南向东北。

若读图时忽视了指向标,很容易将河流流向错误地确定为自西向东。

技巧2:

地理现象定向法

此类题要求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判读方向,如北半球中纬度正午太阳位于头顶正南(日影朝北);夏半年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冬半年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春秋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北极圈内极昼时,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在正北方向,南极圈内极昼时,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在正南方向;北半球中纬度房屋朝向多为正南;北半球中高纬度植物向阳一侧生长旺盛,年轮稀疏等。

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判读出某一方向,然后逐次判读其他方向。

例如,如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公路一侧为利用太阳能的路灯,对于我国北方而言,路灯太阳能帆板朝向正南时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强,由此可以判读出南北方向,然后根据南北方向推测东西方向即可。

此图中公路呈南北方向延伸,图中汽车向北方行驶。

(二)比例尺的比较与缩放

1.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2)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

(3)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

(4)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分数)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2.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判读

比例尺变化

变化后的比例尺

变化后的图幅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

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n2倍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

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1)2倍

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倍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2倍

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倍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2倍

[典题精研]

[典例] (2018·北京高考)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

该村东西宽2km,南北长1km,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

读图,回答下题。

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D.丁

[解析] 甲图中主干道呈南北方向,河流大致呈东西方向,村史馆位于行政村的西南部,培训中心位于行政村的东北部,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相符,A对。

乙图中村史馆位于行政村的东北部,培训中心位于行政村的西南部,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B错。

丙图中主干道呈东西方向,河流大致呈西北—东南方向,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C错。

丁图中主干道呈东西方向,河流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村史馆位于行政村的东南部,培训中心位于行政村的西北部,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D错。

[答案] A

[考题变式]

1.(变设问) 若将此图比例尺扩大1倍后,图中主干道长为(  )

A.1kmB.2km

C.4kmD.8km

解析:

选A 不管比例尺如何变化,该村主干道长度不变仍为1km。

2.(变题型) 图中1个方格的长度为________m,从培训中心到村史馆的距离大约为________m。

解析:

由题干信息和比例尺可知,图中1个方格的长度为500m,培训中心与村史馆之间的距离为1000m。

答案:

500 1000

[集训冲关]

读江苏省某地的人口密度图(注:

图Ⅰ人口密度为500人/km2,图上1cm代表10km,图Ⅰ每点代表1000人。

),完成1~2题。

1.江苏省的实际面积约为10万km2,在比例尺1∶10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约为(  )

A.1cm2B.10cm2

C.100cm2D.1000cm2

2.若将图Ⅰ放大成图Ⅱ,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Ⅱ(  )

A.比例尺变为1∶20000000

B.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10km

C.每点代表2000人

D.人口密度为500人/km2

解析:

1.B 2.D 第1题,江苏省的实际面积约为10万km2,根据图上面积/实际面积=比例尺的平方,可算出图上面积约为10cm2,B项正确。

第2题,图Ⅱ面积是图Ⅰ的4倍,说明比例尺放大到了原图的2倍,即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5km,比例尺变为1∶500000;图Ⅰ放大成图Ⅱ,点的数量没变,因此每点代表的人数不变;人口密度不会随比例尺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口密度仍为500人/km2,D项正确。

(2019·武邑中学调研)如图为古代《西域水道记卷二》中的罗布泊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博斯腾湖位于罗布泊西北侧的天山山脉中。

若在图中的甲框中添加一个指向标,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

选D 博斯腾湖位于罗布泊西北侧的天山山脉中,即罗布泊西北方向有博斯腾湖。

若在图中的甲框中添加一个指向标,应该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D正确,A、B、C错误。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计算

(一)计算两点相对高度和温差的方法

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高度(海拔),根据公式:

H相=H高-H低,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可以根据对流层气温平均垂直递减率(0.6℃/100m)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

(二)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1.估算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d

2.

例证:

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200m

(三)计算陡崖高度的方法

陡崖高度

公式

陡崖相对高度

(n-1)×Δd≤ΔH<(n+1)×Δd

n:

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

等高距。

陡崖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H

h大:

指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大的。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Δd

h小:

指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小的。

(四)坡度的计算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原因: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大(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大),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小(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小),坡度缓。

2.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

(1)如果比例尺和等高距都相同,则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单位:

m)的坡度:

C>A>D>B。

(2)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

例如,下图中的坡度:

A>C>D>B。

(3)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

例如,下图中(单位:

m)的坡度:

B>D>A>C。

(4)比例尺和等高距都不相同,则可用tanα=H/L的值进行比较。

H表示坡高(相对高度),与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有关系。

L表示坡宽(坡宽=图上距离/比例尺)。

(五)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中心区域海拔的确定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时会出现局部的闭合区域,如果局部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与相邻两条等高线中数值较大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高线内部的数值一定比周围等高线数值大,我们简称为“大于大值”;如果局部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与相邻两条等高线中数值较小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高线内部的数值一定比周围等高线数值小,我们简称为“小于小值”。

例如,图中有两处等高线闭合区域,其中A处海拔小于100m,大于0m,为低地;B处海拔大于200m,小于300m,为高地。

(六)地下水埋藏深度(打井深度)的计算

通过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计算至少打多深的井才能出水。

计算公式为:

h=a-b,其中h为井深,a为等高线值,b为等潜水位线值。

[典题精研]

[典例] (2012·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m,瀑布的落差为72m。

据此完成

(1)~

(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m        B.230m

C.340mD.420m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mB.310m

C.360mD.410m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山峰的海拔(580m)及图中等高距(100m),可推知海拔580m山峰外侧的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为500;结合河流流经地区是该区域海拔最低的地区,且两侧等高线是相等的可推知Q地西侧的等高线的数值为400,则Q地的海拔在400m到500m之间,故选D。

(2)题,根据瀑布的落差为72m可判断,瀑布底部的海拔在200m到228m之间,由于图中桥梁还位于瀑布的下游,因此桥梁附近河岸的海拔还要低于瀑布底部的海拔;而瀑布底部与山峰的高差在352m到380m之间,因此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肯定大于352m,但要小于380m,故选项C正确。

[答案] 

(1)D 

(2)C

[考题变式]

1.(变设问) 图示区域内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A.200mB.280m

C.370mD.380m

解析:

选C 图中最高点海拔为580m,最低点海拔在200~300m之间,图示地区高差在280~380m之间,故图示地区最大高差可能是370m。

2.(变题型) 山峰与Q地的最大高差为________(保留整数),Q地与湖泊高差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图中等高距为100m,山峰海拔为580m,Q地的海拔范围为400~500m,湖泊的海拔范围为272~300m,故山峰与Q地的最大高差为179m,Q地与湖泊高差的取值范围为大于100m,小于228m。

答案:

179m 大于100m,小于228m

[集训冲关]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mB.55m

C.60mD.65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1.C 2.C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m,东南角地势低,最低处海拔为20~25m;东北角地势高,最高处海拔为80~85m,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5~65m。

选C。

第2题,等高线疏密程度反映地形坡度大小,进而影响河流流速的快慢。

读图可知,图中③附近河段等高线最密集,表明该处坡度最大,河水流速最快。

选C。

如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3~4题。

3.在M、N、P、Q四点中,海拔可能相同的两点是(  )

A.M和NB.P和Q

C.M和QD.M和P

4.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299mB.359m

C.199mD.509m

解析:

3.D 4.B 第3题,依据等高线数值及递变趋势可知,Q点范围为(300~400m),P点范围为(200~300m),N点范围为(100~200m),M点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利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则,可知范围为(0~100m)或(200~300m),即可确定海拔可能相同的两点是P和M。

第4题,确定陡崖位置,找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条数为4条,明确图中等高距为100m,则利用计算公式(n-1)d≤ΔH<(n+1)d,即可得出其范围为300m≤ΔH<500m。

考点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一)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

1.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判断水系特征

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②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③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④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⑤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判断水文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

③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2.判断河流流向、流域面积及水库储水面积

判断流向

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

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判断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

判断水库储水面积

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

(二)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

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判断气候差异

气温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降水差异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光照差异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三)等高线地形图与生产实践

1.选点

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水库坝址

坝址

①选在两侧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②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地质断裂带,并考虑移民、生态等问题

库区

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港口

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②要建在经济发达、腹地广阔的地区(图为我国某海湾附近等高线、等深线分布图,港口应建在丙地,因为丙在海湾内,可避风浪,且等深线较密集,水深;陆上地势平坦利于建港)

宿营地

①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②避开陡坡、陡崖,以防崩塌、落石造成的伤害;③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图中宿营地选在C地)

航空港

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②地质条件好;③跑道与盛行风向平行;④气象条件好,多晴朗天气;⑤离城市较远(图中D地适合建飞机场)

疗养院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流、湖泊、海洋)、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图中③地适合建疗养院)

气象站

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2.选线

线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公路、铁路

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在等高线之间穿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

(图中公路选线为EHF)

引水路线

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图中①线更合理)

输油、输气管道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3.选面

面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典题精研]

[典例] (2016·江苏高考)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如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读图回答

(1)~

(2)题。

(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

A.③B.④

C.⑤D.⑥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①地过于靠近河流,易受水患的影响,不适合宿营;②地地形平坦开阔,与河流的距离适中,取水方便,适合宿营;③地位于陡崖下,易受到落石等的威胁,不适合宿营;④地接近山顶,海拔高,气温较低,地形不平坦,且离水源地较远,不适合宿营。

故选B项。

(2)题,观日出需要选择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受阻挡的地方。

该地位于我国东南部,5月初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③地海拔较低,且日出时东北方向视线受阻;④⑤两地海拔较高,但东北方向视线受阻;⑥地海拔高,视野开阔且东北方向视线不受阻挡,适合观日出。

故选D项。

[答案] 

(1)B 

(2)D

[考题变式]

1.(变题型) 图示区域气温差最大不超过________,河流流向大致是________流。

解析:

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图示区域最大高差不超过600m,结合气温垂直递减率即可计算出气温差。

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确定河流流向大致是自西向东流。

答案:

3.6℃ 自西向东

2.(变设问) 图中最适合建设攀岩项目的地点是(  )

A.①B.③

C.⑤D.⑥

解析:

选B 攀岩应设置在陡崖处,故选B。

[集训冲关]

(2016·上海高考)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

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m)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

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

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解析:

1.B 2.C 第1题,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较均匀,水渠贯穿其中,判断是山地梯田;新月形沙丘的等高线是新月形的;三角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海拔低。

第2题,图中河流是区域的最低处,水渠是流向河流的;河谷处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可判断河流自北向南流。

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镇规划图,读图回答3~4题。

3.为了加强乙村和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线路规划最合理的是(  )

A.aB.b

C.cD.d

4.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

①穿越河流 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③④B.②④

C.②③D.①②

解析:

3.C 4.A 第3题,c线路大致与等高线平行,修建难度最小,最为合理。

第4题,图中铁路线明显穿过城市中心,这样会增加城市的交通压力。

同时该铁路穿过一山地,坡度较大,不利于施工。

下图示意某地聚落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20m。

读图完成5~6题。

5.“水是生命之源”,聚落分布与水源条件密切相关,图中聚落密集区最可能位于(  )

A.山谷B.鞍部

C.山脊D.山顶

6.图示聚落密集区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A.80mB.99m

C.125mD.145m

解析:

5.A 6.B 第5题,聚落分布与水源条件密切相关,而水源多富集于山谷或低洼地带,因此图中聚落密集区最有可能位于山谷。

故本题选A项。

第6题,由图可知,图中有两片聚落密集区,可据等高线地形图上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ΔH<(n+1)×d”计算其相对高度。

据材料和图可知n=5,d=20m,因此80m≤ΔH<120m,则图示聚落密集区的最大高差可能为99m。

故本题选B项。

考点四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一)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第1步:

确定剖面线。

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图中的A-B)。

第2步:

建坐标。

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3步:

确立比例尺。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第4步:

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5步:

连线。

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