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590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习题

一、交际话题

1.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走进大人们的____________,了解他们__________的故事。

2.这次口语交际了解的对象可以是(   )(多选)

A.祖父母B.同学

C.父母D.邻居的叔叔、阿姨

3.根据本次口语交际话题,下列问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小时候家里发生过哪些难忘的事?

B.你小时候在学校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C.你将来打算做什么?

D.你小时候做过什么勇敢的事?

二、交际方法。

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提问的时候,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  )

2.面对提问对象,你想问什么就可以问什么,以前和将来的事情都可以随便问。

(  )

3.要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

(  )

4.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随意打断别人。

(  )

5.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

(  )

三、交际活动。

1.按要求填写表格,把提问对象和问题写下来。

2.人不知不觉就长大了,童年的记忆伴随着人的一生,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本故事书。

请尝试着把兰兰和妈妈的对话补充完整。

兰兰:

妈妈,你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妈妈:

我小时候最喜欢自己做风筝,做好风筝和小伙伴一起到村头去放。

兰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

兰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听读短文《童年趣事(节选)》,完成练习。

1.在夏季,每天晚饭后,都有哪几种人穿街绕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穿街绕巷的人中,作者最喜欢的是哪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很(   )。

(多选)

A.快乐B.寂寞

C.幸福D.热闹

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

一、1.童年岁月 小时候 

2.ACD 

3.C

二、1.√ 2.× 3.√ 4.× 5.√

三、1.示例:

提问对象

问题1

问题2

外婆

你小时候上过学吗?

你小时候做过什么

爸爸

你小时候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你小时候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

2.示例:

自己做风筝?

风筝不是花钱就可以买到吗?

自己做多麻烦啊!

妈妈小时候真是太厉害了!

妈妈你也教教我吧!

四、1.唱话匣子的、卖晚香玉的、换电灯泡的。

2.唱话匣子的。

3.ACD

附听读短文:

童年趣事(节选)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我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

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

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

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的”又过来了。

他背着一个匣子,里面是新新旧旧的电灯泡。

拿家里断了丝的旧灯泡,贴几个钱,跟他换新的。

我一直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

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

他背着“话匣子”,提着大喇叭。

我看见了,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

母亲拗不过我,总会依了我。

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

“唱话匣子的!

别走!

别走!

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对视

   有一天,萌萌望着我,突然说:

“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

   接着,他又问:

“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于是,我望着他说:

“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他又问。

   “知道。

”我说,“你聪明,顽皮,又听话,又不听话,有时又做鬼脸儿……”

   “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但我却由此想到: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1)短文中不少句子里用了“眼中”“眼里”“眼睛里”。

这些词语有两种意思:

A.就是视觉的眼睛里;B.有“心目中”的意思。

请你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

________

②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________

③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________

④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________

⑤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________

⑥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

________

(2)短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母子对话;第二部分写由对话引起的联想,点明中心;第三部分表达作者真诚的希望。

请根据提示,用“//”在原文中划分出来。

(3)作者说:

“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句中的“这一点”是指________。

(4)读了这篇含义深刻的小散文,我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答案】

(1)A;A;A;B;B;B

(2)……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什么样子。

//最后一段。

(3)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4)略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一词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2)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此题是按段意划分段落,先对短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然后再划分。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AAABBB

(2)……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什么样子。

//最后一段。

(3)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4)略     

【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词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座。

(2)此题考查按段意划分段落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

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

“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

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

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

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

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

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

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

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前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

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

去没去处,玩没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解释词语。

异想天开:

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缘故________   茂盛________   捉弄________  恐惧________    照样________

(3)文中多处写到了“笑”,使人感到了主人公的快乐。

你能写出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4)“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2)缘由;旺盛;调戏;害怕;依旧

(3)开怀大笑、憨笑、嬉皮笑脸

(4)这句话写出了“我”和祖父的深厚感情,“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我”,祖孙俩都喜欢家里的后园,都喜欢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缘故:

原故;原因;理由;根据;缘由。

茂盛: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繁密。

捉弄:

戏弄,使人为难。

恐惧:

惊慌害怕,惶惶不安。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2)缘由、旺盛、调戏、害怕、依旧(3)开怀大笑、憨笑、嬉皮笑脸(4)这句话写出了“我”和祖父的深厚感情,“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我”,祖孙俩都喜欢家里的后园,都喜欢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

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

背上的枪支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唉!

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

“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

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

我粗声粗气地回答:

“别把人看扁了!

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

瞧!

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就和我并肩朝前走。

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

”他问我。

   “金寨斑竹园!

听说过吗?

   “啊,斑竹园!

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

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

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

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

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

“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

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

”“我吗?

在军部。

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

”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

“咱们得快点走呀!

你看,太阳快落了。

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

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

“来吧,我背你走!

”我说什么也不同意。

这一下他可火了:

“别磨蹭了!

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

”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

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

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

“小鬼,快离开我!

”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

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

“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

……要……要记住革命!

……”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

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

多么坚强的同志!

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

雨,哗哗地下着。

黑暗笼罩着大地。

“要记住革命!

”──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

对,要记住革命!

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1)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为什么对迎面走来的战士产生了敬佩之情?

(3)“小鬼”是在什么情况下碰到老同志的?

(4)“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真的有这条光明道路吗?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

(1)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名小战士过草地而壮烈牺牲的故事,赞扬了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热情开朗,关心同志,舍己为人。

(3)“我”是在没有干粮的恶劣的环境下遇到老同志的。

(4)战友的话鼓起了我前进的勇气,让我看到光明的前途。

【解析】【分析】

(1)意思相近即可,不要求一模一样。

(2)老红军为了“小鬼”最后牺牲了自己,只要意思相近即可。

(3)课文“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

”(4)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认真阅读文章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5.课外阅读。

                                                                                                       一罐水

100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

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的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者喝水。

有一小队侵略军在上尉维龙的带领下,到处找水喝。

走了很多路,冲进一个小屋。

屋里有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

士兵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上尉命令:

“搜!

”士兵们到处乱翻,找到一罐水,一拥而上,争夺水罐。

上尉命令他们放下。

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喝个精光。

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倒了一杯,递给妇女说:

“请你先喝!

”妇女接过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把水喝光了。

维龙又倒了杯水递给女孩:

“你也喝一点!

”母亲缓缓接过杯子,亲亲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

“孩子,为了妈妈,喝吧!

”女儿也喝了半杯水。

上尉见此,倒了满满一杯,一饮而尽。

士兵们也都喝了。

一罐水很快喝光了。

他们坐下休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地而死。

妇女和孩子也死了。

原来妇女早已在罐中下了毒。

人们都(纪念怀念钦佩)这母女俩的爱国精神。

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

(1)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词语。

一拥而上:

________。

一饮而尽:

________。

(2)“上尉命令:

‘搜!

’”表现了侵略者行为________(果断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________(憎恨冷淡)。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________(狡猾无耻)。

(3)短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4)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语画上对号,再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

【答案】

(1)一齐拥上来

;一口气喝光

(2)粗暴

;憎恨

;狡猾

(3)妈妈暗指祖国,表现了母女俩崇高的爱国精神

(4)钦佩;表达了西班牙人民对母女俩的钦佩之情

【解析】【分析】

(1)要求学生结合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拥而上:

一齐拥上来。

一饮而尽:

一口气喝光。

(2)首先理解词意,区别近义词。

再根据句子的意思确定选项。

“上尉命令:

‘搜!

’”表现了侵略者行为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憎恨。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狡猾。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妈妈暗指祖国,表现了母女俩崇高的爱国精神。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们情感的体会。

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钦佩;表达了西班牙人民对母女俩的钦佩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

(2)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的意思—一对号入座。

(3)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们情感的体会。

6.

高贵的捐赠

方冠晴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

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

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待在人群的外围。

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噘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小女孩的不高兴。

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

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

“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

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

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

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

“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

非得最好的吗?

”母亲回答说:

“我想是的。

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

“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

“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

”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

“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

”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

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⑦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

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

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

“翔子,我带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

”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厖

⑨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

“妈妈,不,是翔子的妈妈,我不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

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10她的母亲抱住她,疯狂地问她。

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

她幸福,是因为;她骄傲,是因为;

11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为这小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

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

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选自《中学生博览)2009年第8期,有删改)

1.赏析第⑦自然段加点的词,谈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2.根据文章内容,请将原文中横线上空缺的两句话补充完整。

她幸福,是因为

她骄傲,是因为

3.文中画线的一处细节描写,极其生动形象,反映了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请赏析此句。

4.文章结尾三次用到了“高贵”一词,请结合语境,分别指出其中含义。

(1)高贵的捐赠:

(2)高贵的母亲:

(3)高贵的花:

5.小女孩高贵的捐赠在我们内心激起的是一圈圈爱的涟漪,爱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打情诗,让人心潮澎湃。

请你说说什么是爱,怎样去爱。

1.“一点点钱”“一两句”写出了“我”对翔子的捐赠之少,关心之浅,以此反衬出了小女孩的捐赠的高贵。

2.她的女儿将她当成了世界上最为宝贝的东西她的教育有了成果,女儿学会了捐赠

3.这句话运用了动作与神态描写,将小女孩即将捐献妈妈的矛盾心理和天真可爱、纯洁善良的形象写得淋漓尽致。

“苍白”“咬”等词运用准确传神。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