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004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

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

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

2019记叙文阅读分类集训(18分)

第1类人性光辉[2018、2013、201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8分)

奶奶妈妈

胡豆周

①早晨,到小区面店里要了碗面条,正埋头吸溜,一句脆生生的童声敲击着我的耳膜:

“奶奶妈妈,我要吃小馄饨!

②奶奶就是奶奶,妈妈就是妈妈,哪来“奶奶妈妈”这样的怪称呼?

③我好奇,从面碗里抬起头,侧身去看。

一个剪了个童花头的小姑娘,也就三岁多的模样,白白净净的,坐在一位大嫂的腿上,在吃大嫂喂到嘴边的面条。

大嫂五十开外的年纪,瘦瘦弱弱的身形,她怜爱地望着小女孩,“好好好,再给你下馄饨。

④“大嫂,这是你家孙——女?

”我忍不住想打听,但问得有些迟疑,怕唐突了。

⑤“比亲孙女还亲呢!

”大嫂微笑着不吭声,而一旁的几个食客却几乎异口同声,语气中是满满的赞叹,“她妈妈在,也带不了这么好!

⑥什么意思?

女孩这么小,妈妈就不在了?

我有些吃惊,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

⑦小馄饨来了,冒着热气,烫。

大嫂站起身,拉着小姑娘到外面喂去了。

⑧面店里的人似乎对这小姑娘的事特别感兴趣,也特别了解,连不停招呼客人的老板娘也停下手中的活计,给我介绍情况。

⑨原来,小姑娘叫君君。

她爸爸是河南人,就在这面店的旁边租了个车库,做点小生意。

在君君一周岁时,她妈妈给她过了人生中第一个生日。

过完生日后不几天,她妈妈就把衣服整理打包全带走了,把君君丢给了她爸爸。

⑩而这位大嫂呢,姓杨,就住在前面一排楼房里。

她是个热心人,谁家有困难,她都伸援手,帮一把。

君君妈妈在的时候,小夫妻吵架,总是杨大嫂去做“和事佬”。

现在君君妈妈走了,杨大嫂看不过焦头烂额的君君爸爸,更看不过嗷嗷待哺的君君,于是从喂奶、把尿开始,逐渐地把君君的喂养、洗刷等一揽子事全包了,成了自己的“亲孙女”。

⑪门外,君君吃完了馄饨跟隔壁的小姐姐玩去了,杨大嫂拿着空碗又走回店里。

⑫“杨大嫂,您真不容易!

带小孩儿,就是亲奶奶都累得叫苦不迭啊!

⑬“就搭把手,不能眼睁睁地看她遭罪啊。

”杨大嫂摆着手说,“其实也不是我一个在帮她,整个新村里的邻居都同情她,她身上的衣服都是邻居们送的,我爱人单位的同事逢年过节也给她买衣服。

⑭“杨大嫂,你带这个小孩,你全家人都支持吗?

⑮“那是肯定的,有一个人不支持都带不成。

”杨大嫂点着头说,“这么小的孩子,我一个人是搞不定的。

比如,君君刚学走路时,我们全家三个人都张开手,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就怕她磕碰了。

帮她洗头、洗澡,也要几个人一齐动手的。

⑯我跟杨大嫂抱歉地说,想问她个俗问题。

⑰“是不是想问我,图什么?

”大嫂说,这个问题有不少人问。

她反问我,“就是带个亲孙女,你能图什么?

图她给你养老送终?

”大嫂哈哈一笑,说,“带君君确实辛苦,但也有快乐,比如她长高长胖了,会唱儿歌了,会叫人了,比如她忽然稚声稚气地冒出一句大人话,都让我们很开心。

她现在成了我们家的开心果。

这就是给我们的回报。

⑱我听得频频点头:

“在带君君的这两年多,有没有过纠结?

⑲“这倒真有过。

”杨大嫂接过话头,有一吐为快之感。

⑳去年,杨大嫂的爱人在一次朋友聚会时说了带君君的事,桌上的几个朋友大多不赞同带这个孩子。

有个朋友引用“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的俗谚,断定杨大嫂的行为最终落不到个好,会伤害了自己和家人。

㉑大嫂坦言,开始她也纠结了好几天,后来想通了,“只要君君在这里,而且她爸爸愿意让我帮着带,同时我也有精力带,就带着呗,即使于我没有所谓的好结果,我也认了,总不能怕尿床而整夜不睡啊!

㉒“君君知道妈妈待她最好,所以她觉得谁好谁就是妈妈。

”杨大嫂说,“君君除了叫我奶奶妈妈外,还叫我女儿‘阿姨妈妈’,有几次还叫我爱人‘爷爷妈妈’呢。

㉓“奶奶妈妈,我冒汗了!

”君君满头冒着热气,冲进了面店。

杨大嫂赶紧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早就准备好的白色手帕,衬在了君君的背上,“赶紧回家换衣服,不然要感冒了!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6月19日24版,有删改)

1.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正埋头吸溜,一句脆生生的童声敲击着我的耳膜:

“奶奶妈妈,我要吃小馄饨!

2.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试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4分)

而一旁的几个食客却几乎异口同声,语气中是满满的赞叹,“她妈妈在,也带不了这么好!

3.文章第⑨⑩段用大量文字介绍小姑娘和杨大嫂各自的情况,有什么用意?

(4分)

4.从选文第⑰段看,大嫂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3分)

5.本文标题“奶奶妈妈”有何妙处?

请简要分析。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8分)

油菜花的笑容

黎衍俊

①我所住的县城开发区,开发于八十年代,整体布局不尽合理:

方圆有两间中学,一间小学,一间幼儿园,住户几千家,几万人,只设一个小型菜市,而且位置不中心。

开发区里有一村庄,村前有块空地,菜农为方便市民,常挑菜到这里卖。

②有一位姑娘亦来设摊,姑娘个子瘦小,一米五多,留着短发,常穿着深蓝色衫,黑色裤,皮肤黝黑,像个“黑人”。

她每天裤腿半湿而且沾有泥土,看得出来,当天的菜都是从地里直接运到市场的。

③周末,天上响雷,乌云密布,我提着伞出门办事。

途中大雨滂沱,我避在别人门前。

此时,路上一个女人蹬着三轮车,载着菜和一个大概六七岁的小女孩,在学校门前匝道上艰难地前行。

也许被雨赶着,蹬车过猛,到这里女人已力气全无。

坐在车上的小女孩很懂事,跳下车来,跟在后面推,任凭风吹雨打。

啊,又是那位姑娘,我赶忙打着伞走过去,遮挡着小孩,并帮她将菜推到摊档。

④下午回家,我又路过她的菜摊。

这时,市民购菜的高峰时已过,逛菜市的只有三三两两。

她的摊上只有小女孩在睁着圆圆的眼睛,用期盼的眼神看着路过的每一个行人。

我好奇地走近菜摊。

⑤她眨眨眼睛,笑着说:

“你是早上帮我妈推车的伯伯,对吗?

伯伯,你想买菜是吗?

⑥我笑了笑:

“你会卖吗?

⑦“我懂。

伯伯,你说你要买什么菜,要多少就卖多少给你。

”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不满我怀疑她的能力。

⑧“要一斤小白菜。

”我说。

⑨“多少钱?

⑩“两元五角。

⑪“给你三元,不用找。

⑫她一定要找回给我。

她说,妈妈说过,买卖要公平,多一分也不能收。

完后补充一句:

“谢谢伯伯‘帮衬’。

”她动作的利索,嘴巴的甜,像个成熟的商人,令我刮目相看:

这是一个六七岁的农村女孩啊!

⑬第二天下午,我下班回来,发现菜摊上又是她一人在忙碌地卖菜。

我心里一沉,埋怨起来:

这女孩本该是上学的年纪,父母怎么这样狠心?

⑭我静静地站在旁边,直到她忙完。

她抬头看见我,很高兴:

“伯伯,你又来了,买什么菜?

”语调慢慢的,有一点撒娇味。

⑮“伯伯今天不买菜,是想来跟你学卖菜的,拜你做老师的。

”我在逗她。

她又睁起圆圆的眼睛:

“好,我当你老师……”

⑯我说:

“伯伯老了,学不会了。

”她说:

“那么笨。

妈妈说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努力学就会,知道吗?

今天要卖菜了,没时间教你啦,明天再来学吧。

⑰“老师,我没有学费,不敢再来。

⑱她得意地笑着:

“我不要学费。

⑲我和她聊起正经的话题。

⑳“老师,你妈妈呢?

㉑“回去浇菜了。

㉒“你怎么不上学?

㉓“学校很远,妈妈没时间接送我。

妈妈说,等卖菜赚够了钱,让我进‘封秘学校’读书。

㉔“你想去吗?

㉕“不想,要交好多好多学费,交不起,妈妈好辛苦。

㉖“‘封秘学校’能学很多很多东西的,长大了能做很多很多的事,你怎么不想去呢?

㉗此时此刻,那圆圆的眼睛又直盯着我。

一会儿,她低下头小声说:

“我想。

㉘“怎么又想啦?

㉙“我想做好多好多的事,赚好多好多的钱,买好漂亮的衣服、好漂亮的鞋子给妈妈穿。

㉚“你好乖、好聪明啊!

㉛她又高兴地说:

“我还会煮饭炒菜,晚上是我煮好饭、煲好菜等妈妈从菜地回来一起吃,吃完后妈妈教我学习,做完作业就睡觉啦。

㉜收市时间已到,她妈妈蹬着三轮车来了。

㉝我对她妈妈说:

“你孩子很聪明,要好好培养她才对。

㉞她一五一十地道出种菜卖的原因。

她和爱人原是建筑工人,但爱人后来因事故去世,她只好改行,回家种菜卖。

她凌晨去摘菜,五点多就推菜上市,下午五点又回菜地施肥、锄草、浇水,要干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完工。

㉟半年多后的一天,我再去买菜时,小女孩已不见了。

姑娘笑着对我说:

“孩子已进这间学校了……”

㊱她笑得很开心,很知足。

这笑脸使我想到了三月里遍野金黄的油菜花。

虽然有“菜”之名,其实也是开花的啊,而且开得那样顽强、质朴,笑得那样清香、美丽……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4月10日24版,有删改)

1.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表格中补写故事情节。

(4分)

时间

事件(“我”与小女孩之间发生的故事)

周末

下午

“我”路过小女孩的菜摊,并买了小女孩的小白菜。

第二天下午

半年后

小女孩已经去“封秘学校”读书了,她的妈妈很开心。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姑娘个子瘦小,一米五多,留着短发,常穿着深蓝色衫,黑色裤,皮肤黝黑,像个“黑人”。

3.第③段中描写“响雷”“乌云密布”“大雨滂沱”有什么作用?

试简要分析。

(4分)

4.请找出与第④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油菜花的笑容”有何理解。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8分)

还债

张燕峰

①看着火光冲天而起,他的心一下子轻松起来。

②火势越来越猛,不好!

老张头还在屋里睡觉,说不定他根本没有发现着火了。

哎,毕竟人命关天。

③他赶紧从宿舍里拖了一床被子,在池塘里浸湿,然后披着被子,冲到门口,飞起一脚踹开门,奔进屋里找老张。

熊熊的火光下什么都看不到,正着急,他突然感到脚下被什么绊了一下,一摸,哦,原来是老张头!

他吃力地把他拖出门外。

这时,他自己身上也都着了火,赶紧飞奔到院外的水塘边,纵身跃下。

④从水塘里爬出来,他用湿被子把老张身上的火扑灭,又连忙拦住路边的汽车把他送往医院。

好在他们的工厂距离市里不远,老张头被推进了急诊室。

⑤医院催交老张的医药费,他本来想溜,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鬼使神差地竟然没有挪动脚步。

他用银行卡上仅有的两千元给老张交了医药费。

⑥3天之后,老张醒了。

当得知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他,并且还给他垫付了医药费,老张头浊泪横流。

⑦哎,跟老头在一起好几年,从来没有看见他这般模样。

他心里不禁一颤。

⑧工厂的老板只来了一趟,丢下三千元就走了。

虽然他坚持说是电线老化导致了起火,但老板却把死鱼一样的突眼一瞪,“哼,是老张头自己私拉乱接电线,才引起的火灾,他给我造成的损失,我不追究就够便宜他了”,随后朝地上啐了一口浓痰,扬长而去。

⑨在医院住了23天,他一直尽心尽力服侍老张头,前后共花了两万多元。

这些钱,都是他跟老乡们借的。

⑩而老张头也整天哭天抹泪的,他没有为自己的烧伤感到悲痛,却为自己这一年里攒下的一万元钱在大火中化为灰烬感到难过,那可是他省吃俭用攒下的呀。

⑪老张每说一次这一万元钱,他的心就禁不住哆嗦一下,他的眼睛躲闪着不敢看老张。

因为……因为……那是大火之前的前一个夜晚,他趁老张去镇里理发的时候,潜入老张房中,偷偷地把那一万元装进了口袋。

⑫爹在工地上摔坏了腿,需要钱治病,他只好铤而走险。

好在老张并没有发现。

⑬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出人意料地把事情的真相永远掩埋了。

他本该庆幸,只是,很奇怪,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心却越来越沉重,尤其是老张频频提起那一万元的时候。

⑭老张是河南人,一辈子没有娶过老婆,也从来没看见有人给他打过电话,甚至连个老乡都没有。

老张出院了,没有地方去,只好跟他回到了他的出租屋。

他找来几块砖头,找了几块木板,就算给老张搭成了一张简易的床。

⑮老张说,我这个老头子的命是你给的,以后就让我给你当牛做马吧。

他连忙摆摆手,说咱们还是各自过生活吧。

⑯可老张不这样想,老张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辆破自行车,开始捡拾废品,每天都有一百多块的收入,回来还给他买菜做饭,给他洗衣拖地。

原本他的出租屋整天乱糟糟的,现在被老张收拾得清清爽爽。

⑰两年多过去了,老张终于把他垫的两万多元还上了。

但是,他坚持从那两万元里取出一万,硬塞给老张。

老张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你这两年里给我买菜做饭的辛苦费。

⑱老张说,你小子跟我老头子算得这样清楚,那我还得给你房租呢,这一万元算是我住在你这里的房租吧。

不管老张怎么说,他坚持把那一万元装进了老张头的口袋。

⑲半年后的一天,老张正开着他那辆装满废品的三轮车在路上,突然被一辆失控的拉煤卡车碾上了……他作为老张的家属,为他处理了后事。

由于老张是逆行,并没有得到多少赔偿。

⑳他抱着老张的骨灰,回到了老张的老家,把他埋葬在祖坟内,并把老张的积蓄交给了他的兄弟姐妹。

(选自《羊城晚报》2018年03月19日A13版,有删改)

1.文章题目“还债”具体指什么事情?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4分)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3.请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他赶紧从宿舍里拖了一床被子,在池塘里浸湿,然后披着被子,冲到门口,飞起一脚踹开门,奔进屋里找老张。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分)

老张每说一次这一万元钱,他的心就禁不住哆嗦一下,他的眼睛躲闪着不敢看老张。

5.从全文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8分)

我就等拆迁

①宋玉生从那时起,就一心盼望着拆迁。

②门前的枫树上,是宋村安装的一个高音喇叭。

有天早上,宋玉生从高音喇叭里听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

那消息说,在离宋村三十里开外的地方要建一个大型变电站,那地方有十多户人家要搬迁,并且,那十多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统一修建或补偿拆迁款。

也就是那天早上,宋玉生就萌生了一个希望。

③不到一年,变电站建好。

宋玉生去看变电站。

除了变电站,宋玉生最关心的是那些拆迁户。

然后他跑到那边去看,果然从老乡口里得到拆迁补偿的消息,宋玉生可眼馋着那拆迁款啊。

④不久,这件事不知怎的,又不了了之了,好不容易到来一次的拆迁机会白白地错失了。

宋玉生那年50岁。

⑤那一年,从葛洲坝输往广州的高压线路经过宋村。

测量线路时,宋玉生拉着一位测量员问,路线经过不经过他的房屋?

他那破屋碍事不碍事?

测量员说,还说不准,要等整个线路的测量数据都计算好再定。

⑥等吧。

宋玉生不再犹豫。

⑦后来,宋村有3户人家的房屋需要拆迁。

那3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出钱修建,3幢房子建好,在丽日蓝天下格外漂亮。

⑧宋玉生开始埋怨:

那条线路怎么就不经过自己的房屋?

⑨60岁那年,宋玉生的身体再没有以前健康,时常咳嗽,还伴随头晕。

可是一听到要拆迁的消息,他就会强打精神。

⑩那一年,县里做出决策,要在宋村修建一个农药厂。

整个村里,再没有比宋玉生更兴奋的。

宋玉生逢人便说,只要项目一开工,自己就可以拆迁,就可以享受拆迁补贴。

他经常会出现在人堆里,开口闭口的,就是拆迁的事。

⑪这个项目让宋玉生兴奋了一年。

那一年,宋玉生的咳嗽和头晕仿佛减轻了很多。

⑫一年后,农药厂的建设停留在纸上,没有一点儿动静。

⑬宋玉生后来才明白,建农药厂是县长的意思,没有经过科学论证。

后来有专家提出,在宋村坚决不能修建农药厂,专家还列出了不能建厂的8条理由。

⑭宋玉生的病情慢慢加重。

⑮宋玉生的房子越来越破败。

⑯村主任宋家宝每次见到宋玉生就说,玉生老爹,别等拆迁了,指不定啥时候呢。

⑰村里还没有项目,房子拆迁,说不定等上好多年。

宋家宝给他一句话。

⑱宋玉生说,愿意等。

⑲70岁那年,宋玉生大病了一场。

宋家宝领着村医去看宋玉生。

村医拿出听诊器搁在宋玉生的胸口。

村医还摸着宋玉生的手,辨别着宋玉生的脉象。

⑳听完看完,村医给了宋玉生一些药,叮嘱他怎么怎么吃。

㉑临走,宋家宝说了一件事。

㉒宋家宝说,今年,宋村将引来市里的公墓建设项目,需要宋村几座山,说不定,你的房屋将被拆迁。

㉓宋玉生拉着宋家宝的手说,宋主任……是不是……真的……我就等着拆迁。

㉔真的!

宋家宝肯定……

㉕宋玉生用颤抖的手在房屋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㉖签完字的那天晚上,宋玉生一阵猛地咳嗽,一口气没接上来,就走了。

那年他71岁。

㉗宋玉生走的时候,手里紧紧抓着那份拆迁协议。

宋家宝说。

㉘宋家宝在村委会上,宣读了宋玉生留下的遗嘱,说宋玉生不要分房子了。

他的钱,放在宋村的账户上,往后,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拿出一部分作为学费。

㉙宋家宝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村干部都眼眶红红的,村民也是。

㉚按辈分,宋玉生,我应该叫他叔叔。

㉛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命运跟宋玉生紧紧地连在一起。

我还知道,村里其他孩子的命运还将与他连在一起。

㉜我就是拿着宋村,也就是宋玉生出的学费念完大学的。

用的是老人等了半辈子的房屋拆迁费用。

㉝大学毕业,我留在宋村小学。

每次上课,我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用心学习,考上大学,村里就会有一个人为你们提供学费。

那个人是谁,我没有告诉孩子们,孩子们也没有问。

㉞每年清明,我都领着宋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宋玉生的坟头放上一挂长长的鞭炮,撒上纸钱。

㉟空旷的天空下,宁静山野中,那一挂鞭炮清脆激越的声音,传播得很远、很远。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17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补全下面的主要情节。

(4分)

期盼拆迁→→高压线路经过要拆迁,没经过他的房子→→公墓建设项目要拆迁,用拆迁费帮孩子圆大学梦

2.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第②段宋玉生的“希望”是什么?

为什么他会萌生一个这样的“希望”?

(4分)

3.文章从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述了宋玉生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3分)

4.文章中多次强调宋玉生的年龄,如“50岁”“60岁”“70岁”“71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5.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有何含义?

请简要分析。

(4分)

第2类少年情谊[2016]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8分)

二十年的派克钢笔

秦嗣林

①1988年,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下午,我一如既往在铺子里忙日常事务。

一位老先生推开大门走了进来,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支派克钢笔,表明要典当。

派克钢笔原产于美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盛行一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②我端详着眼前这位老先生,他年近古稀,有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文人气质,说话时有浓重的山东口音。

感觉投缘,我便请老先生到办公室里坐着歇腿,沏壶茶请他喝。

一坐定,老先生就将钢笔递给我。

在灯光下,笔身现出因长期在指间被摩挲而特有的光亮,虽然有些磕碰的痕迹,但还是看得出使用者的爱惜之心。

再转到背面,只见笔杆上面刻着“杨老师惠存”5个字。

③一问才知,眼前这位老先生就是杨老师。

我一听他是位老师,而且还是山东老乡,亲切感油然而生,忍不住多聊了一会儿,便又接着问他:

“为什么要当这支钢笔?

④杨老先生回答说:

“我年事已高,眼力也不好,没办法写东西了。

与其让它闲置身边,不如换一点钱。

如果传到有缘人手上,至少可以拿它写写字,钢笔的生命也得以延续。

⑤问明前因后果,我感佩杨老先生爱惜文具的读书人个性。

虽然一支老旧的派克钢笔值不了多少钱,而且被人买走的概率也不大,但我还是马上写好当票,将典当的800元交给他。

⑥由于杨老先生无意赎回,所以3个月后,这支钢笔自然流当了。

我把钢笔从库房里拿出来,擦拭干净后,放进门市部的玻璃展示柜中。

那是铺子的流当品陈列区,专门摆放没人赎回的商品,等待其他顾客的青睐。

⑦某日下午5点多,有位先生恰巧在当铺门口的公交车站等车,闲着没事四处张望,赶巧儿就瞄到流当品展示柜。

他定睛看了一会儿,马上走进店里问:

“老板,柜子里的那支钢笔可不可以拿出来看一下?

”我说:

“当然可以!

”从外表和谈吐推测,他应该是位读书人,我便招呼他到办公室里坐会儿。

⑧他拿起钢笔反复细看,愈看,表情愈复杂。

看到笔杆上的题字时,他突然神色大变,激动地流下泪来,哽咽着问:

“请问当这支笔的人,是不是杨某某老师?

”一个大男人在我面前流泪,吓得我赶紧翻阅典当记录。

果真,典当人的名字正如他所说。

读书人一听,情绪更激动了,一时间涕泪俱下。

我一面劝他喝点茶稳定一下情绪,一面问他到底想起了什么伤心事。

他擦了擦涕泗交流的脸,娓娓道来。

⑨“我爸爸是个伐木工人,每天用劳力换取家里的开销。

但在我读高三时,爸爸因为发生意外不幸去世,家里顿失经济支柱,妈妈只好出去打零工。

眼看联考即将来临,而妈妈的收入有限,实在无法养家。

为了维持家计,我只有放弃学业一途。

⑩当年,杨老师教了我们一年的国文课。

他知道我的境况后,不愿看我就此失学,竟然执意帮我出学费,坚持要我把高中读完。

我拼命念书,最后终于考上大学,后来也当了老师,总算没辜负杨老师对我的期望。

⑪虽然杨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但是同学们对他印象很深。

他的山东口音特别重,第一次上课时,全班没人听得懂他在讲什么。

一段时间之后,同学们习惯了他的口音,才发现老师的学问底子十分深厚,能把枯燥的古文讲得生动有趣。

⑫高中毕业时,全班凑钱送了老师一支钢笔,就是我手上这一支。

⑬我听完他的故事不禁动容。

⑭读书人问我钢笔要卖多少钱,他想将它赎回。

我听了连忙摇手说:

“这支钢笔对你意义重大,你要给我钱,我也不知道怎么收啊!

我送给你得了。

”接着,我又找出一年多前杨老师登记的地址,嘱咐他有空赶紧去探望老师,好好叙叙旧。

⑮最后,这位读书人还真的找到杨老师,甚至召集了三十几位受过杨老师教诲的学生举办了同学会兼谢师宴,还特地邀请我去参加。

当天的场景温馨感人,我至今难忘。

⑯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真是巧合得不可思议。

我的流当品展示柜非常不显眼,不但又小又旧,也不常擦拭,而且里面摆的东西种类繁杂,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个名堂。

但这位读书人路过店门口,随意瞧了两眼,居然一眼就认出那支20年前送出的毫不起眼的派克钢笔,要知道,上头的题字可是在背面哪!

⑰杨老师当年的春风化雨,让这位读书人有机会继续深造,也影响与改变了他的一生。

而读书人也是性情中人,要不是他始终感念老师的扶助,恐怕也没有机会重叙他们20年前的师生情谊。

⑱人生的际遇充满数不清的偶然,这些偶然往往都有其美好的一面,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

唯有心怀善良、懂得感恩,才能让这样的偶然圆满,就像杨老师与学生20年后还能重逢的情谊和缘分一样。

(选自《读者》2018年7期,有删改)

1.第⑧段画线句子刻画了“他”看钢笔的过程,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这个细节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什么作用?

(4分)

2.第⑯段“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真是巧合得不可思议”,作者认为“不可思议”的原因是什么?

(3分)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⑰段加点词语“春风化雨”有何深意?

(3分)

4.文章通过“我”的视角来讲述杨老师和“他”之间的故事,有何好处?

(4分)

5.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8分)

一双鞋子

陈琴

①三十年前,杏儿还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

她家住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