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182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docx

三年级数学科单元前集体备课

数学科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友芝中心小学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

学 科

 数学

时 间

2015年9月1日

地 点

三年级办公室

年 级

三年级

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时、分、秒》

主讲人

 郭友凤

参加人员

 吴光猛陆新华杨先良黄桂林

研 讨 记 录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1.认识时间单位“秒”,分与秒的关系

2.体验时间的长短

3.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4.解决问题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表。

1.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

2.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3.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4.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三、本单元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两个月的暑假可能让学生在很多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学这个单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让孩子以一个良好的状态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进行整体和个别共同关注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时间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突破措施:

应该多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时分秒的知识。

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方式。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思考、实践、猜测、汇报交流等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

五、单元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亲身体验法、讲授法、观察法为主,学法以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为主。

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避免课堂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分层次向学生提出要求。

六、单元教学准备

主题图、钟面

七、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时间单位“秒”,分与秒的关系(1课时)

2.体验时间的长短(1课时)

3.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1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八、教学建议

在本单元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利用主题图中新年联欢晚会的倒计时情境和商场内钟表柜台的场景来引出“秒”,利用计算上学路上花费时间和学生的作息时间、商场开门、关门时间、火车晚点等素材来计算一段时间,让学生调查50米跑步花的时间,通过这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件来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2.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

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一数1分钟有多长,等等。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体验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刷牙、整理书包等需要多少时间。

和所有计量单位一样,除了重视单位的换算及相关计算以外,要更强调“观念”的建立。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让学生了解地球1秒钟运行的路程、自行车1秒行进的路程、1分钟脉搏跳多少下,了解一些电视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联系学生的作息时间表来认识、计算时间。

数学科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友芝中心小学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

学 科

 数学

时 间

2015年9月7日

地 点

三年级办公室

年 级

三年级

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主讲人

 郭友凤

参加人员

 吴光猛陆新华杨先良黄桂林

研 讨 记 录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式题教学的形式,都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和或者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根据《课标》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增强估算意识,培养数感,并结合部分例题,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材在编写时对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以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本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形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掌握验算方法。

3.连续进位加法

4.连续退位减法

突破措施: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和实际问题中引出的,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出数学问题,学习数学方法,也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例进行教学。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习自主性。

3.加强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环节,同时也可以利用练习中提出的估算要求,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4.恰当、适时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探索和讨论。

五、单元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亲身体验法、讲授法、观察法为主,学法以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为主。

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避免课堂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分层次向学生提出要求。

六、单元教学准备

主题图

七、课时安排(共9课时)

  1、加法…………………………………………3课时

  2、减法…………………………………………3课时

  3、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八、教学建议

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和开放题,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科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友芝中心小学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

学 科

 数学

时 间

2015年9月15日

地 点

三年级办公室

年 级

三年级

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测量》

主讲人

 郭友凤

参加人员

 吴光猛陆新华杨先良黄桂林

研 讨 记 录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

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本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毫米、分米和千米与米、厘米;吨和千克的进率及换算。

2.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及吨的质量观念。

突破措施: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表象。

五、单元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亲身体验法、讲授法、观察法为主,学法以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为主。

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避免课堂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分层次向学生提出要求。

六、单元教学准备

主题图、米尺、卷尺、绳子等

七、课时安排

  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

  千米的认识2课时

  吨的认识3课时

八、教学建议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操作性很强,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所以可以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安排动静的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要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安排的教学活动要给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时间,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

 

 

      数学科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友芝中心小学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

学 科

 数学

时 间

2015年9月1日

地 点

三年级办公室

年 级

三年级

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主讲人

 吴光猛

参加人员

郭友凤 陆新华杨先良黄桂林

研 讨 记 录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1.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

2.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3.三位数减三位数

4.解决问题与估算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退位减,例题3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

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本单元学情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容易接受。

四、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加两位、三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和策略。

2.经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3.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4.掌握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5.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

2.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五、单元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亲身体验法、讲授法、观察法为主,学法以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为主。

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避免课堂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分层次向学生提出要求。

六、单元教学准备

主题图

七、课时安排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5课时进行教学。

1.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1课时)

2.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1课时)

3.三位数减三位数(1课时)

4.解决问题与估算(1课时)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八、教学建议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数学科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友芝中心小学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

学 科

 数学

时 间

2015年10月15日

地 点

三年级办公室

年 级

三年级

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倍的认识》

主讲人

 陆新华

参加人员

 郭友凤吴光猛杨先良黄桂林

研 讨 记 录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倍的本质是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即用其中的一个量作为标准,另一个量包含了几个标准量就是标准量的几倍。

教材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

先通过对萝卜的分类计数、圈图比较,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再通过比较圆片、小棒等活动提供大量的比较两个量的倍数关系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倍的直观模型。

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线段图,表达出倍概念的本质特征,抽象概括出基本数量关系,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与整套教材编排的思路一致,在建立了倍的概念之后,教材专门安排让学生运用“倍”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在深化对“倍”概念的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

最后,注重展示丰富的问题情境,以便建构数学模型。

此外,教材在编写中十分注重让学生感受几何直观的价值,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借助图形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3、本单元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突破措施:

1.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

2.注重展示丰富的问题情境,以便建构数学模型。

五、单元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亲身体验法、讲授法、观察法为主,学法以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为主。

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避免课堂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分层次向学生提出要求。

六、单元教学准备

主题图

七、课时安排(4课时)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课时)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1课时)

3.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1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八、教学建议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倍的本质是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即用其中的一个量作为标准,另一个量包含了几个标准量就是标准量的几倍。

要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

此外,要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

最后,注重展示丰富的问题情境,以便建构数学模型。

      数学科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友芝中心小学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

学 科

 数学

时 间

2015年10月21日

地 点

三年级办公室

年 级

三年级

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主讲人

 杨先良

参加人员

郭友凤 吴光猛陆新华黄桂林

研 讨 记 录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

本单元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三部分内容。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先出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

同时,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

先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再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进位。

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再出连续进位。

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

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强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本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底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先出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

同时,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笔算。

重中之重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基础、常用)  

突破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上,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

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

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难点:

有两处:

一是笔算竖式的模型建构,二是连续进位计算的正确率. 

突破方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突破。

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五、单元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练习法,探究法,自学法等。

六、单元教学准备

主题图

七、课时安排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1课时进行教学。

口算乘法――――――――――――――――――――――――2课时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4课时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八、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时要适当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根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引导。

创设让学生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找一找、算一算等探究情境,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中来学习数学。

3.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概括出严密的法则,更不必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相应的结

论,重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灵活使用。

4.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科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友芝中心小学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

学 科

 数学

时 间

2015年11月4日

地 点

三年级办公室

年 级

三年级

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

主讲人

 黄桂林

参加人员

郭友凤 吴光猛陆新华杨先良

研 讨 记 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

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

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三、重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