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474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7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docx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改本科学位论文

土地规划:

乙级

证书编号:

043100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施工设计

 

承担单位:

常德市鼎城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编制单位:

常德市武陵区益城土地整理设计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日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

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

施工设计

 

承担单位:

常德市鼎城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负责人:

李权

 

设计单位:

常德市武陵区益城土地整理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胡南

编制人:

胡南王进

编制日期:

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日

 

1综合说明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立项批复情况

根据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2016年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015]33号)文件的精神,2015年12月,鼎城区县人民政府向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申报了《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项目可行性技术审查,同意将“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纳入湖南省2016年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库。

该项目性质为土地整治,项目类型为2016年省级以上投资重点项目,可研批复建设规模230.56ha,预计新增耕地面积0.18ha,新增耕地率0.08%,项目估算总投资500万元,全部为国土部门投资。

1.1.2项目规划设计调整情况

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项目建设地点、范围和规模与可研一致,在项目详细设计过程中,根据当地群众和国土部门及牛鼻滩镇政府意见,在可研规划方案基础上,对项目区规划方案作了部分调整,部分指标在批复情况下有所增减:

规划设计阶段部分渠道断面和衬砌材料根据现场情况作了调整,通过对各项指标的重新核实和计算,规划设计阶段新增耕地面积为0.18ha;详细设计阶段,应当地群众强烈要求及乡镇和国土部门意见,对项目区规划方案进行了调整,规划设计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见表1.1.2-1。

表1.1.2-1项目可研与规划设计基本指标对比表

指标名称

单位

可研情况

规划设计

情况

调整情况

调整原因

建设规模

ha

230.56

230.56

-

-

新增耕地

土地开发复垦

ha

0.22

0.18

-

-

建设用地复垦

ha

0.00

0.00

-

-

投资规模

省以上投资

万元

500

500

-

调整设计方案

配套资金

万元

1.1.3项目勘测设计过程

本项目由湖南省第二测绘院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地形测量,2016年3月提交测量成果;根据测量成果,2016年4月2日至4月6日,鼎城区国土资源局耕保股组织项目设计单位技术人员、乡镇国土所人员和牛鼻滩镇水管站人员到项目区进行现场调查,调查过程中,以各行政村生产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村民均派代表参与。

通过调查,全面了解了各个行政村的现有水源、沟渠布置及道路系统等基本情况,并详细询问、听取了当地农民对本项目的要求及意愿。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地群众和主管部门的要求,设计人员根据意见及相关规范完成初步方案,2016年4月25日至4月26日鼎城区国土资源局主管领导与设计人员到项目区召开了设计方案当地群众意见座谈会。

经过方案公示,鼎城区国土局、乡镇政府、各村组代表均同意设计方案,各村组群众在认可该方案后由村支书在规划图上盖章签字。

1.2项目区概况

1.2.1项目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区属于湖积平原地貌,项目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热量富足,光照充足,降水充沛,严寒期短,无霜期长的特点。

区内年平均气温16.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9℃;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积温是水稻播种育苗的界限温度指标,项目区大于10℃的多年平均积温为5142.0℃;年平均降雨量1481.09mm,主要农作物生长期4-9月降水量为1007.2mm,占全年的74%,相对湿度达79%,年乎均蒸发量1419.3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6小时,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为103.73千卡/cm2;无霜期281天,适合农作物特别是水稻及蔬菜的生长。

项目区位于鼎城区牛鼻滩镇境内,主要涉及栏马口村一个行政村。

至2015年10月底,行政村总人口1249人,人均耕地面积2.51亩,2014年人均纯收入7109元。

长期以来,项目区农民以土为本,有重农惜土和精耕细作的传统,部分劳力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在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种植油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2.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统计,项目区总面积260.81ha,其中建设规模230.56ha,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220.82ha,占建设规模面积的95.78%。

其中耕地220.82ha,占建设规模的95.78%(水田207.56ha,旱地13.26ha);农村道路2.05ha,占建设规模0.89%;果园0.15ha,占建设规模的0.07%;有林地0.80ha,占建设规模的0.35%;沟渠占地6.74ha,占建设规模的2.92%。

各地类面积详见附表。

项目区总面积260.81ha,建设规模230.56ha,其中已利用土地面积229.61ha,耕地面积220.82ha。

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率为99.59%,土地垦殖率为95.78%,复种指数为1.39。

已利用土地大部分为优质耕地,农作物产量较高;未利用地主要是废弃林地和果园,该区域水源条件好,与周边耕地集中连片,具有一定开发价值;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把这部分地类开垦成耕地,在项目设计现场踏勘过程中,由于当地村民已经自主开垦,土壤肥沃,已经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故无需再进行土地平整,因此本项目无土地平整工程设计。

1.2.3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项目区对外交通较为便利,有东常高速南北贯穿项目区,公路交通发达,乡道XD46从项目区西部穿过,连接牛鼻滩镇乡政府的通村公路自东南向西北贯通整个项目区。

项目区田间道分布主要以通村公路为主干,分散延伸到各村民聚居区,呈现“树枝型”格局,但项目区内田间道路缺乏,现有田间道路部分为素土路面,坑洼不平,雨天泥泞不堪,机械通行困难,难以满足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

1.2.4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2.4.1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是新形势下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创新之举,也是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

对项目区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将粗放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农用地的结构和布局,不仅能有效增加项目区耕地面积,还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横向”拓展;同时,对项目区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提高水平,能有效增加耕地的生产潜力,建立高效农业、循环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的“纵向”延伸。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采取的一项长期战略措施;是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

对项目区进行农村土地整治,一方面有利于整合项目区现有的优势资源,使项目区发挥更大的整体效益和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有必要推进项目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1.2.4.2项目区建设的可行性

从基础设施方面看,项目区现状对外交通十分便利,但项目区内部基础设施总体水平一般:

现有主要田间道路基较窄,路况较差,项目区没有供机械下田的生产路;沟渠垮塌严重,渠道渗漏,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排水沟淤塞较严重,排水不畅;项目区格田较小且布局零乱,田坎系数较高,不利于机械化生产。

项目区群众迫切希望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沟、渠、路、田进行整治,以改善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从社会经济方面看,项目建设后,通过提升项目区基础设施水平,群众生产生活将更加方便;通过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提高项目区群众生活水平。

从生态环境方面看,项目建设后,通过沟渠的疏通硬化,可以保证项目区灌溉水及时通畅的进入田块;并防止洪水冲毁耕地,提高项目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土地平整,归并小格田,规整田块形状,将提升项目区的农田生态景观;通过新农村配套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项目区村容村貌。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项目建设可全面提升项目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为群众增产增收创造条件,加快项目区新农村建设步伐,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将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沟渠畅通的农田生态景观,村容村貌将更加整洁。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1.2.5项目区历年各部门工程建设情况

项目区2013年水利部门对栏马口村村1组、6组和8组的部分渠道和泵站进行了整修升级,现状运行良好。

2016年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范围内没有涉及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

1.3水资源平衡分析

项目区水源主要为项目区北面的外河通过栏马口电排提水供水。

项目区渠道纵横交错,各水源相互交叉,互为补充,本方案规划将项目作为一个片区进行分析,经计算,在灌溉保证率为90%的情况下,项目区水源完全可以满足区内耕地作物的灌水需求。

1.4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项目区可开发为新增耕地的来源为废弃园地和有林地,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的整治,预计可新增耕地0.18ha,新增耕地率为0.08%。

1.5项目布局和工程设计

1.5.1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项目区整治后耕地面积为221.00ha,其中水田为207.74ha,旱地为13.26ha。

农村道路和沟渠面积有所增加,废弃园地和有林地面积减少,废弃园地和有林地全部开发为水田,实现占补平衡之后,水田面积增加0.18ha。

1.5.2土地平整工程

本项目不涉及土地平整工程。

1.5.3水源工程

本项目水源工程运转良好。

本次设计无水源工程设计。

1.5.4灌溉排水工程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湖南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标准》及《高标准农田建设》(DB43/T876.1-2014)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区灌溉排水工程的设计标准如下:

1)灌溉标准

灌溉设计保证率:

90%。

2)排水标准

水田排涝标准:

采用10年一遇三日暴雨三日排至作物耐淹水深。

旱地排涝标准:

采用1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至田面无积水。

3)防洪标准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灌溉渠道排水沟的工程级别为VI级,其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村内小河流的防洪工程为V级,其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

本项目规划修建灌溉渠6条,梯形断面,采用C20现浇砼衬砌;斗沟6条,采用M7.5浆砌石砌筑;斗沟3条,,梯形断面,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清淤。

1.5.5渠系建筑物工程

本方案规划渠系建筑物主要包括节制闸、涵洞、田间分水管等,工程等级均为V级。

本项目规划新建分水闸8处,节制闸33处,渠系涵管32处,输水涵200处(过路分水管4m一处,过田埂1m一处),取水码头42处。

1.5.6田间道路工程

设计标准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DB43/T876.1-2014规定:

设计行驶速度:

机耕路设计行驶速度为20km/h,生产路设计行驶速度为10km/h。

平曲线半径:

平曲线半径不小于30m,特殊困难地段应不小于15m。

最大纵坡:

一般情况下最大纵坡为9%,最大合成坡度为11%。

竖曲线:

竖曲线宜采用圆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为200m,特殊地段为1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20m。

项目区机耕路和生产路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且数量大,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也较大,因此,项目区一般机耕路和生产路设计土料为主,辅以碎石路面,路肩素土夯实并种植草皮,以便植物生长;也可成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之处,促进物种的多样性。

(1)本项目规划整修硬化机耕路4条,新修机耕路7条,规划整修机耕路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设计路面宽2.5-3.0m,占地宽3.1-4.4m,路基填方机械压实,压实度须达到90%以上,路面铺设10cm厚碎石或20cm厚混凝土,路面高出地面0.5m,两侧培0.3m宽素土路肩。

1.5.7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1)岸坡防护工程

项目区部分机耕路段存在垮塌,对沿岸耕地造成危害,部分塘岸沿线因修建道路存在垮塌风险,规划对以上岸坡进行护砌,以保护耕地及农田基础设施。

(2)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项目区路网、渠网的建设,会在项目区形成一种线性屏障,这种屏障会中断自然进程,包括动物的移动和植物的扩散,形成阻隔效应。

项目设计的沟渠所造成的物理屏障,使得小型动物不能通过,本次设计在硬化砼渠上布置与硬化砼渠相接的下沟台阶,每处下沟台阶均需设置生物通道一条,生物通道宽度与下沟台阶宽度一致,浆砌石沟渠采用下渠梯步和生物通道结合的方式设计。

项目区其设置生物通道及下沟台阶42处。

1.5.8其他工程

本方案规划标志牌1座,标识牌69块。

标识牌采用长300mm,宽200mm瓷砖。

1.6土地整治权属管理

1.6.1土地权属现状

项目区涉及的栏马口一个行政村,土地权属清楚,界线明确,无土地权属纠纷,并都已颁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耕地经营权已承包到户。

1.6.2权属调整

项目区集体土地所有权保持现状不变,项目区无需实施土地权属调整。

涉及农民承包地调整的,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整理前与承包人签订的协议重新调整并登记造册。

1.7施工组织设计

1.7.1施工条件

项目区位于鼎城区牛鼻滩镇,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另外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也非常丰富,且埋深浅、水质好,项目区水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土地整理工程施工需水要求。

项目区对外交通较为便捷,硬化通村公路横贯项目区;区内部分现有一定数量的机耕道和生产路,根据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对区内交通体系的完善,建筑材料可顺利到达各田块。

本项目的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涉及到土料、块石、碎石和砂卵石。

农田水利和田间路桥工程(道路修整)所需要的土料均在项目区就近取土,田间道路工程中外借土方需在项目区外4-5km处取土;项目区内无砂料场,但常德沅水沿线砂料场较多,各种粒径齐全,砂料质量较好,符合各种级配及质量要求,项目建设所需要的砂卵石从常德市鼎城区购买,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25km;项目区建设所需要的碎石来源于鼎城区石板滩镇,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32km;块石、毛石来源于常德市石板滩镇,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32km;水泥来源于鼎城区牛鼻滩镇,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5km;钢筋来源于鼎城区城,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15km。

1.7.2施工方法

沟渠施工采用小型挖掘机和人工结合进行开发;其他工程均依据水利工程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1.7.3施工总体布置

本工程需主要建筑材料可通过田间道路运抵施工场地,本次设计考虑利用区内的交通公路和临时施工道路,同时充分利用规划的田间道路工程进行作业,部分区域应根据实际需要修筑临时施工便道,待项目完成后,立即予以恢复原状或按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布置。

施工用电由地方农网供应,生活用水可从附近居民用水水源点取水。

1.7.4施工进度及工期

本项目计划在2016年10月开始施工前期工作,2017年3月完成所有工程施工,3月完成竣工验收。

1.8工程管理

1.8.1组织机构设置

为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鼎城区专门成立县农村土地整治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统一管理。

领导小组由常德市鼎城区国土资源局分管土地整治工作的副局长为组长,县国土、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进行统一协调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审批、资金筹集安排以及监督、评价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人员培训、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管理、财务管理、竣工验收等事项,人员由国土、水利、农业、林业、财政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

项目区成立工程指挥部,负责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物资供应、人员调配、实施监督等职责,指挥部下设计划、财务、工程、综合四个组,分别管理相关事务。

常德市鼎城区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在省、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的领导和指导下,按照市场机制,具体负责项目运作。

为了按质按量完成本项目的工程建设,必须对项目工程建设与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项目建设实行严格的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基本方案。

1.8.2项目工程管护

1.8.2.1管护主体

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由项目法人单位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建档,明确产权归属并协助组建适宜的管理组织。

根据“谁受益,谁养护,谁管理”的基本原则,该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所在乡镇及项目涉及行政村的农田户主为最大的受益者,理应承担起项目区内基础设施的日常管护任务,是项目的管护主体。

1.8.2.2管护措施

(1)项目建成并交付使用后,由当地各村负责本辖区内的所有农田水利、交通道路等设施的管护,确保设施安全。

(2)各村指定具体负责人管理和养护农业基础设施,实行年终绩效考核,管理效果直接与其工资和奖金挂钩。

(3)乡镇人民政府派专人负责监督,使整个项目区基础设施的日常管护在一个有效、有序的良好环境中进行,以充分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

1.8.2.3管护资金

根据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和“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项目建设完工后,工程管护所需费用由受益农民自筹与乡镇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筹集,以确保项目建设后基础设施持续运行。

1.8.3劳动安全

1.8.3.1危险因素分析

主要危险性因素是施工车辆施工时,由于误判或操作不当致使施工车辆踏空、翻倒、撞人等以及经过村庄和人员密集区的骨干沟渠、山塘等工程可能产生人员跌落危险的场所。

1.8.3.2劳动安全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土地整治项目大排查工作是全市系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鼎城区县局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成立土地整治项目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领导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排查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二、明确职责、突出排查重点。

全市所有土地整治项目,一律开展隐患大排查。

各县局长要对该项目工作负总责,分管局长具体抓落实,耕保股牵头,相关科(股)室和基层所配合,对辖区内的所有整治项目,逐一进行排查,不得遗漏、不留死角。

同时鼎城区要结合当地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结合项目管理程序,采取有力措施,找准隐患重点,减少隐患盲点。

三、采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

鼎城区县局要采取得力措施做好排查工作。

一要做好项目排查台帐和排查记录;二要抓好日常巡查;三要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从严要求;四要对查找出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五要建立安全隐患排查的长效机制。

1.9项目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

1.9.1投资预算编制依据

本项目投资预算采用《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补充定额标准(试行)》(湘财建【2014】22号)的定额标准进行计算,材料价格采用《关于发布常德市二0一六年第三期建设工程材料价格的通知》(常建价[2016]8号)作为依据。

1.9.2资金筹措

本项目为土地整治项目,该项目预算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国土部门投资500万元,全部来源于省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

1.10效益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的整治,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按照调整后的产业种植结构进行分析,项目回报率较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项目属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善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改善项目区农田生态环境。

2项目区概况

2.1项目所在地概况

鼎城环抱常德市区,原名常德区,古称朗州,辖37个乡镇(场)。

她地据武陵、雪峰两山,汇沅、澧两水,有控山锁河之险,襟江带湖之势。

特别是武陵山余脉—太阳山,万木参天,流霞飞烟,被称为“玄天第一峰”;流经境内32公里的沅江,千载清风,一川明月,被誉为“仙源水”。

故此,明朝诗人季元亨欣然赞美道:

“朗水愈清颖,孤峰胜九嶷。

”一方美丽的山水,润泽了一方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方智慧的人民。

近年来,鼎城88万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开放兴区、工贸强区”,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取得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业绩,鼎城2451平方公里的大地不断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2004年,全区实现GDP59.3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亿元。

  鼎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据牛鼻滩镇出土的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证明,早在五万年前,先民们就已在鼎城的山川之间生息繁衍。

秦统一中国后,在鼎城首置临沅区,此后二千多年鼎城一直是历朝州、郡、府、路治所之地。

境内古迹甚多,胜景天成。

有钟相起义的天子岗,有寇准题字的莱公泉,有峰峦奇秀的国家森林公园花岩溪,有神秘幽深的天然奇观龙门洞等。

境内自古是一些名流雅士的际会之地,继屈原后,唐宋等历代许多文化先贤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佳作。

著名文学家刘禹锡谪居朗州10年,写下了大量竹枝新词,开创了唐宋诗体裁新格局。

先进的文化传导了先进的思想,鼎城历史上还先后涌现出了刘复基、黄爱、潘振武等革命志士。

随着进入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鼎城人更是饮天地之灵气,把鼎城建设成了一个新型的文化名区。

政府驻地武陵镇与江北城区一道,发展成了全国优秀旅游、卫生、文明、园林、交通管理模范城市。

  鼎城交通发达,经济活跃。

水陆空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方便快捷。

境内有一个全国最大的2级火车站,有3条高速公路交汇,有2条国道连通全国,有一个4C级的飞机场,沅水码头也成为了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深水港口。

发达的交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鼎城已成为了一个商贸强区。

功能完善的桥南大市场群早已闻名全国,是中南五省物资集贸中心之一,现拥有10大专业市场,年商品成交额达百亿元。

去年12月21日,虽然桥南工贸市场付之一炬,但如今一座现代化的新市场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新的市场必将孕育出新的辉煌。

鼎城已成为了一个农业重区。

粮、棉、油、鱼、猪等多项农产品产量居全国百强,其中珍珠养殖面积10万亩,年产量40万公斤以上,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

鼎城已成为了一个工业新区。

机械、建材、轻纺、食品等四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桥南工业园、灌溪工业园两大园区工业蓬勃发展,全区规模工业达到55家,其中税收过百万元的企业达13家。

2.2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常德市鼎城区,属冲积平原地貌,区内地势平坦,相对高差一般1.0m,大致地形西高东低。

区内耕地连片性较好,起伏较小,坡度在5°以下,农田土壤肥沃,适种性好,适宜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

2.2.2土壤

项目区土壤以新生代第四纪红壤土为主,土壤酸碱度PH值在5-6.5,土层上为冲洪积粘性土、砂性土,厚度为0.3m~0.6m;土层下为砂砾层,土体厚度2m~4m,局部地段软土厚0.5m~2m。

稻田耕作层一般在25-40cm,表土层泥土肥沃,土壤理性化性能良好,土壤层次分明,结构发达,熟化程度高,一般耕性较好,土质肥沃,丰产性能好,属于高产稳产土壤。

适合水稻、小麦、油菜、棉花、水果等作物的生长,且丰富的光热资源为农作物的大面积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2.3水文和水文地质

水文:

项目区地表水资源较丰富,主要有项目区内部的斗渠。

地表水质主要为重碳酸钙型和重碳酸钙镁型水,PH值在6.5—7.5之间。

水文地质:

项目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及更新统砂、砂砾石层组成,据区域资料,单井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