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695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南充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B-11C-12N-14O-16Mg-24P-31S-32Na-23K-39CI-l27Ba-137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

C.氯气和明矾均可做自来水的消毒剂D.食品保鲜剂中所含铁粉和生石灰均作还原剂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A正确;B.煤的气化和液化均是化学变化,B错误;C.氯气可做自来水的消毒剂,明矾是净水剂,C错误;D.食品保鲜剂中所含铁粉作还原剂,生石灰作干燥剂,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选项C是易错点,氯气自身没有漂白性,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

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而作净水剂,二者的原理是不同的。

2.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丙烷也称为异丙烷

B.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丙烯、苯分子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

D.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均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

【答案】D

【解析】2-甲基丙烷有称为异丁烷,A项错误;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丙烯CH2=CH-CH3 中有一个甲基,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C项错误;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葡萄糖中含有羟基和醛基,果糖含有羟基和羰基,故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均能与金属钠(羟基)反应,D项正确。

............

3.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C

4.通常监测SO2含量是否达到排放标准的反应原理是SO2+H2O2+BaCl2=BaSO4↓+2HCl,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BaCl2晶体中所含微粒总数为0.1NA

B.25℃时,pH=1的HCl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A

C.17gH2O2中含有非极性键数目为0.5NA

D.生成2.33gBaSO4沉淀时,转移电子数目为0.01NA

【答案】C

【解析】A.由钡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0.1mol BaCl2晶体中所含微粒总数为0.3NA,选项A错误;B.没有给定体积,无法计算H+的数目,选项B错误;C.H2O2的结构式为

,l7gH2O2为0.5mol,含有非极性键数目为0.5NA,选项C正确;D.根据反应SO2+H2O2+BaCl2=BaSO4↓+2HCl,生成2.33 gBaSO4沉淀(0.01mol)时,转移电子数目为0.02NA,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5.m、n、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n3-与p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氢化物的沸点;q>n>mB.m、n、q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离子半径:

q>n>pD.m与q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A

【解析】m、n、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n3-与p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n为N元素,p为Mg元素,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则可知m、q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5-2=10,m的原子序数小于N,则m为C,q为S元素,或m为B,q为Cl元素,A.NH3存在氢键,沸点比HCl、BH3、H2S、CH4均高,选项A错误;B.m、n、q一定是非金属元素,选项B正确;C.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选项C正确;D.m为C,q为S元素,或m为B,q为Cl元素,都为非金属,m与q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

m、n、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n3-与p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n为N元素,p为Mg元素,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则可知m、q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5-2=10,m的原子序数小于N,则m为C,q为S元素,或m为B,q为Cl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解答该题。

6.厨房垃圾发酵液可通过电渗析法处理,同时得到乳酸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HA表示乳酸分子,A-表示乳酸根离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电后,阳极附近pH增大

B.电子从负极经电解质溶液回到正极

C.通电后,A通过阴离子交换膜从阴极进入浓缩室

D.当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1mol的O2生成

【答案】C

【解析】A.阳极OH-放电,c(H+)增大,pH减小,A错误;B.电子通过导线传递,不经过溶液,B错误;C.H+从阳极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浓缩室,A-通过阴离子交换膜从阴极进入浓缩室,H++A-⇌HA,乳酸浓度增大,C正确;D.氢氧根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4OH--4e-=2H2O+O2↑,当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本题涉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的考查,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离子的移动方向和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电解池中交换膜的作用。

7.常温下,二元弱酸H2Y溶液中滴加KOH溶液,所得混合溶液的pH与微粒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M表示lg

与pH的变化关系

B.Ka2(H2Y)=10-4.3

C.d点溶液中:

c(H+)-c(OH-)=2c(Y2-)+c(HY-)-c(K+)

D.交点e的溶液中:

c(H2Y)=c(Y2-)>c(HY-)>c(H+)>c(OH-)

【答案】D

【解析】A、H2Y与KOH发生反应:

H2Y+KOH=KHY+H2O、KHY+KOH=K2Y+H2O,随着氢氧化钠溶液,c(HY-)/c(H2Y)逐渐增大,因此曲线M表示lg

与pH的变化关系,故A说法正确;B、当pH=3时,

,推出c(Y2-)/c(HY-)=10-1.3,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Ka2=

=10-1.3×10-3=10-4.3,故B说法正确;C、根据电荷守恒,c(K+)+c(H+)=c(OH-)+c(HY-)+2c(Y2-),因此有c(H+)-c(OH-)=2c(Y2-)+c(HY-)-c(K+),故C说法正确;D、e点时,c(HY-)/c(H2Y)=101.5,即c(HY-)>c(H2Y),c(HY-)/c(Y2-)=101.3,c(HY-)>c(Y2-),故D说法错误。

8.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1)科学家提出由CO2制取C的太阳能工艺如右图所示。

若“重整系统”发生的反应中

=6,则FexO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热分解系统”中每分解lmolFexOy,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低碳烯烃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

在一个2L密闭恒容容器中分别投入1.5molCO2、5.0molH2,发生反应:

2CO2(g)+6H2(g)

C2H4(g)+4H2O(g)ΔH;在不同温度下,用传感技术测出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ΔH_________0(填“>”“<”或“不能确定”);

②在TA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

③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一项)。

④在TA温度下,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若按1molCO2、2molH2、lmolC2H4(g)、2molH2O(g)进行投料,此时v(正)________v(逆)。

(填“>”“<”或“=”)。

(3)用氨水吸收CO2制化肥碳铵(NH4HCO3)。

①已知:

NH3·H2O(aq)

NH4+(aq)+OH-(aq)ΔH1=akJ/mol

CO2(g)+H2O

(1)

H2CO3(aq)ΔH2=bkJ/mol

H2CO3(aq)+OH-(aq)

HCO3-(aq)+H2O

(1)ΔH3=ckJ/mol

则利用NH3·H2O吸收CO2制备NH4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己知常温下相关数据如表:

Kb(NH3·H2O)

2×10-5

Ka1(H2CO3)

4×10-7

Ka2(H2CO3)

4×10-11

则反应NH4++HCO3-+H2O

NH3·H2O+H2CO3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3O4

(2).2mol(3).<(4).4(mol/L)-3(5).增大压强(或增大H2(g)浓度、移走产物)(6).>(7).NH3·H2O(aq)+CO2(g)

NH

(aq)+HCO3- (aq)ΔH1=(a+b+c)kJ·mol-1(8).1.25×10-3

【解析】试题分析:

(1)①由示意图可知,重整系统中CO2和FeO反应生成FexOy和C,发生的反应中

,根据Fe原子、O原子守恒计算FexOy的化学式;热分解系统中是Fe3O4分解为FeO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根据方程式计算分解lmolFexOy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2)①根据图像,升高温度,氢气物质的量增加,平衡逆向移动;②利用“三段式”计算TA温度下的平衡常数;③根据平衡移动分析;④根据投料时的浓度熵与平衡常数的比较,分析反应进行方向;(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利用NH3·H2O 吸收CO2 制备NH4HCO3 的热化学方程式;②NH4+ + HCO3-+H2O -=NH3·H2O + H2CO3 的平衡常数K=

解析:

(1)①由示意图可知,重整系统中CO2和FeO反应生成FexOy和C,发生的反应中

,根据Fe原子、O原子守恒可知x:

y=6:

(6+2)=3:

4,故FexOy的化学式为Fe3O4;

,分解2molFe3O4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所以分解1molFe3O4生成0.5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

(2)①根据图像,升高温度,氢气物质的量增加,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放热

0.5;

③增大压强或增大H2(g)浓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④在TA温度下,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若按1mol CO2、2mol H2、1mol C2H4(g)、2mol H2O(g)进行投料,

,所以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

(3)①NH3·H2O(aq)

NH4+(aq) +OH-(aq) △H1=akJ/mol

②CO2(g) +H2O

(1)

H2CO3(aq) △H2 =bkJ/mol

③H2CO3(aq) +OH- (aq)

HCO3- (aq) +H2O

(1)△H3 =c kJ/ 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得,NH3·H2O 吸收CO2 制备NH4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3·H2O(aq)+CO2(g)

NH4+(aq)+HCO3-(aq)ΔH1=(a+b+c)kJ·mol-1;

②K=

=1.25×10-3。

点睛:

根据浓度熵Q与化学平衡常数K的关系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Q=K,达到平衡状态,v(正)=v(逆);若Q>K,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反应逆向进行,v(正)v(逆)。

9.碘及其化合物主要用于医药、照相及染料等。

碘是合成碘化物的基本原料。

(一)实验室测定KI溶液中I-的含量

量取25.00mLKI溶液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少量稀H2SO4和稍过量的NH4Fe(SO4)2·12H2O溶液,摇匀。

小火加热蒸发至碘完全升华,取下锥形瓶冷却后,加入稀H2SO4,再加入几滴二苯胺磺酸钠(用作指示剂,被强氧化剂氧化为紫色),用0.0250mol·L-1标准K2Cr2O7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

重复3次,平均每次消耗K2Cr2O7溶液20.00mL(已知反应:

①2Fe3++2I-=2Fe2++I2②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1)在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有误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滴定前平视读数

B.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C.滴定管未用标准K2Cr2O7溶液润洗

D.盛标准K2Cr2O7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该实验达到滴定终点时,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滴定有关数据,该KI溶液中I-含量是________g·L-1。

(二)某实验小组认为氧气可以氧化KI溶液中的I-,其做了下列实验探究影响该反应的因素。

实验

气体a

编号及现象

空气(含HCl)

Ⅰ.溶液迅速呈黄色

空气(含CO2)

Ⅱ.长时间后,溶液呈很浅的黄色

空气

Ⅲ.长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4)装置A(含导管)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5)通入a为空气(含HCl)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CCl4萃取Ⅰ、Ⅱ、Ⅲ的溶液,萃取后下层溶液的颜色均无色。

取萃取后上层溶液,用淀粉检验:

Ⅰ、Ⅱ的溶液变蓝;Ⅲ的溶液未变蓝。

溶液变蓝说明Ⅰ、Ⅱ中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查阅资料:

I2易溶于KI溶液。

下列实验证实了该结论并解释Ⅰ、Ⅱ的萃取现象。

现象X是_____。

用KI萃取Ⅰ、Ⅱ的溶液,萃取后下层溶液颜色均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实验证据说明影响I-被氧化的因素及对应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D

(2).溶液恰好变为紫色(3).15.24(4).洗气瓶(5).O2+4I-+4H+=I2+2H2O(6).对照组,证明只有氧气时很难氧化I-(7).I2(8).溶液分层,上层黄色,下层无色(9).I2在KI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Cl4中的溶解度(10).与c(H+)有关,c(H+)越大,I-越易被氧化

【解析】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A、所读体积比实际小,计算出的结果偏小,故A正确;B、锥形瓶中是否干燥,对所测值无影响,故B错误;C、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标准液的浓度偏低,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增多,即所测浓度偏高,故C正确;D、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所用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所测浓度偏高,故D正确;

(2)根据实验操作步骤,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溶液恰好变为紫色,且30s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3)根据反应方程式,建立关系式为6I-~6Fe2+~Cr2O72-,则I-的含量为

g·L-1=15.24g·L-1;(4)装置A为洗气瓶;(5)溶液迅速呈黄色,说明产生了I2,I-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I2,因此离子反应方程式为O2+4I-+4H+=I2+2H2O;(6)三组中都含有空气,实验III中不含HCl和CO2,因此实验III的目的是对照组,证明只有氧气时很难氧化I-;(7)淀粉与碘单质变蓝,说明I、II产生I2;(8)I2易溶于KI,且KI不溶于CCl4,现象X为溶液分层,上层黄色,下层无色;I2在KI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Cl4中的溶解度;(8)HCl水溶液显酸性,酸性较强,迅速出现黄色,CO2属于酸性氧化物,碳酸属于弱酸,长时间后,得到黄色溶液,而实验III无明显变化,说明影响I-被氧化,与c(H+)有关,c(H+)越大,I-越容易被氧化。

10.铬铁矿的成分主要为FeCr2O4,另含有少量Al2O3和SiO2。

从铬铁矿中提取铁、铬的化合物,并获得副产物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混熔盐”中含有Na2CrO4和NaFeO2等成分,其中NaFeO2极易水解。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为红褐色沉淀,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通过水浸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滤液①中加H2SO4“调“pH”的目的:

一是使CrO42-转化为Cr2O72-,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煅烧”铬铁矿时,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图溶解度(S)~温度(T)曲线判断,对滤液②进行的最佳“分离”方法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蒸发结晶B.蒸发浓缩,趁热过滤C.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r(OH)3溶于盐酸生成配离子[CrCln(H2O)6-n]x+。

0.0015mol[CrCln(H2O)6-n]x+与氢离子交换树脂(HR)完全发生离子交换:

[CrCln(H2O)6-n]x++xHR→Rx[CrCln(H2O)6-n]+xH+,生成的H+可与25.00mL0.1200mol/LNaOH溶液恰好中和。

则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25℃时,Cr(OH)3的溶度积常数Ksp[Cr(OH)3]=1.0×10-32。

则使Cr3+恰好完全沉淀,即溶液中c(Cr3+)=1.0×10-5mol/L时,应调节pH的最小值a为多少___________?

(列式计算)

【答案】

(1).Fe(OH)3

(2).NaFeO2+2H2O=NaOH+Fe(OH)3(3).2CrO42-+2H+=Cr2O72-+H2O(4).使AlO2-、SiO32-转化为沉淀,便于过滤分离(5).4FeCr2O4+20NaOH+7O2

8Na2CrO4+4NaFeO2+10H2O(6).B(7).3SO2+Cr2O

+2H+===2Cr3++3SO42-+H2O(8).[CrCl(H2O)5]2+(9).Cr3+完全沉淀时,c(Cr3+)=1.0×10-5mol·L-1

c(OH-)=1.0×10-9mol·L-1

c(H+)=

=1.0×10-5mol·L-1

pH=-lg10-5=5

【解析】考查化学工艺流程,

(1)“滤渣1”为红褐色沉淀,其化学式为Fe(OH)3,混熔盐中含有Na2CrO4和NaFeO2,其中NaFeO2极易水解,因此水浸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NaFeO2+2H2O=Fe(OH)3+NaOH;

(2)CrO42-水中存在:

2CrO42-+2H+

Cr2O72-+H2O,加入硫酸,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离子方程式为2CrO42-+2H+=Cr2O72-+H2O,矿石中含有Al2O3和SiO2,与NaOH高温下,生成NaAlO2和Na2SiO3,加入硫酸发生AlO2-+H++H2O=Al(OH)3↓,SiO32-+2H+=H2SiO3,因此目的二使AlO2-、SiO32-转化为沉淀,便于过滤分离;(3)根据产生得到Na2CrO4和NaFeO2,因此方程式为4FeCr2O4+20NaOH+7O2

8Na2CrO4+4NaFeO2+10H2O;(4)分离得到Na2SO4,根据图像,操作方法是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故选项B正确;(5)调节pH,得到Cu(OH)3,因此通入SO2的目的是还原Cr2O72-,因此离子方程式为3SO2+Cr2O+2H+=2Cr3++3SO42-+H2O;(6)根据离子方程式,x=

=2,该配离子中Cr显+3价,即n=1,配离子是[CrCl(H2O)5]2+;(7)Cr3+完全沉淀时,c(Cr3+)=1.0×10-5mol·L-1,根据溶度积求出c(OH-)=1.0×10-9mol·L-1,c(H+)=

=1.0×10-5mol·L-1,pH=-lg10-5=5。

点睛:

本题的难点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先根据流程判断出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然后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进行配平,如本题的(3)FeCr2O4中Fe显+2价,Cr显+3价,NaFeO2中Fe显+3价,Na2CrO4中Cr显+6价,Fe和Cr的化合价都升高,即FeCr2O4整体升高7价,因为煅烧,需要氧气的参与,即O2为氧化剂,化合价整体降低4价,根据化合价升降法进行配平,最后得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Cr2O4+20NaOH+7O2

8Na2CrO4+4NaFeO2+10H2O。

11.半导体材料磷化硼(BP)可由BBr3和PBr3在高温下合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______________(填“原子光谱”或“分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2)基态P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比P小的元素有_______种。

(3)在水中的溶解度BBr3_________PBr3(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温度下PBr5能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

1的导电熔体,阴阳离子均带一个电位电荷,经测定其中P-Br键键长均相等。

写出该导电熔体中阳离子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其中P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磷化硼晶体中P原子作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若某个P的原子坐标为(0,0,0),则晶胞中其余P原子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B原子填入四面体空隙中,B的原子坐标分别为(

)、(

)、(

)、(

),相邻P原子和B原子核间距为dcm,则该晶体中每个B原子周围有______个B原子与它距离最近,晶体密度为________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答案】

(1).原子光谱

(2).3s23p3(3).5(4).<(5).BBr3为非极性分子而PBr3为极性分子(6).

(7).sp3(8).(

,0)[或(0,

)(

,0,

)](9).12(10).

【解析】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1)光谱分析是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进行元素的鉴定;

(2)P位于VA族,价电子为最外层电子,即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3;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IIA>IIIA,VA>VIA,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比P小的元素有5种;(3)BBr3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属于非极性分子,PBr3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属于极性分子,水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BBr3的溶解性小于PBr3;(4)P-Br键键长均相等,空间构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