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93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docx

《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docx

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

附件1:

桓仁红松籽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名。

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800m,坡度≤30°;土壤为棕壤或暗壤土,pH值6.5至7.5,土层厚度(A+B层)≥30cm。

(三)栽培管理。

1.育苗:

种子繁殖或嫁接繁殖。

2.定植:

定植时间为4月上中旬;穴状整地,规格≥60cm×60cm×30cm;全光造林栽植密度为每公倾≤1666株,林冠下造林栽植密度为每公倾≤1111株。

3.抚育间伐:

通过间伐,结实松籽盛期时的密度为每公倾≤600株。

4.环境、安全要求: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果实采收。

球果由绿变为黄褐色,大部分球果果鳞裂开时进行采种;采后球果自然晾晒脱粒。

(五)加工。

选纯度95%以上,清洗、破壳、挑选,包装。

果仁完整率95%以上。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桓仁红松籽,果仁饱满,颜色黄褐色、浅金黄色,有光泽,风味独特,清香绵长。

2.理化指标:

种仁蛋白质≥16.0g/100g,碳水化合物≥8.5g/100g,脂肪≥60.0g/100g,水≤8%。

松籽千粒重≥600g,出仁率≥30%,饱满度≥85%。

千粒仁重≥190g。

3.安全要求:

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附件2:

桓仁大榛子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薄壳红、达维、金铃、平顶黄、玉坠。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500m,坡度≤25°;土壤为棕壤或暗壤土,pH值6.5至7.5,土层厚度≥50cm,有机质含量≥2.0%。

(三)栽培管理。

1.育苗:

春季萌芽前或6月下旬根蘖压条育苗。

种苗必须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根须正常、无检疫性病虫害。

2.定植:

定植时间为4月上中旬;栽植密度为每公倾945株至1110株。

3.施肥:

每公顷每年施优质有机肥≥14.2吨,施优质复合肥284kg至1068kg(复合肥N、P、K的比例为1:

2:

2)。

4.环境、安全要求: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果苞和果顶由白色变成黄色时采收。

(五)加工。

采收后自然晾晒脱苞。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坚果个大金黄色至暗红色,色泽光亮,皮薄,仁满,果仁饱满度≥90%。

2.理化指标:

果仁粗脂肪含量≥46.0%,蛋白质含量≥20.0%,水分≤6.0%,果壳厚度≤1.5mm,单果重≥2.0g,出仁率≥40%。

3.安全要求:

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附件3:

岫岩辽五味子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名。

五味子(SchizandrasinensisBaill)。

(二)立地条件。

土壤呈微酸或酸性,pH值6.0至7.5。

土层厚度应≥60cm,土壤有机质含量≥3%。

(三)栽培管理。

1.育苗:

采用嫁接繁殖。

2.种植:

3月25日至4月5日前,每公顷栽植数≤4995株。

3.施肥:

1公顷/年施腐熟农家肥≥45m3。

4.整形修剪:

采用架式栽培,每公顷修剪后栽植数≤4995株。

5.环境、安全要求: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采收期在8月末至9月上旬,果实成熟在树上变软富有弹性,外观呈红色或紫红色,分批采收,采收时选择晴天。

采收前30天应停止使用各种农药。

(五)产品干燥处理。

采取自然阴干或烘干。

自然干燥切忌暴晒;烘干的开始温度定在50℃至55℃,当达到半干时将温度降至38℃至40℃,当干品含水量降至20%至24%时,转移到室外阴干。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一级品:

紫红或暗红色,显油润,有光泽。

皮簿肉厚,果皮肉质柔软,直径≥5mm,大小均匀。

无破碎和僵硬果粒,无有害果粒或杂技。

(2)二级品:

红色或浅红色,显油润,有光泽。

皮簿肉厚,果皮肉质柔软,直径≥5mm,大小较均匀。

破碎和僵硬果粒的总合不应超过3%。

无有害果粒,杂质≤0.5%。

2.理化指标:

五味子醇甲≥0.45%;五味子甲素≥0.07%;五味子乙素≥0.21%;水分≤13.0%;总灰分≤5.0%;酸不溶性灰分≤1.0%。

3.安全要求:

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附件4:

新晃黄牛肉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湘西黄牛。

(二)饲养管理。

1.养殖方式:

放牧、舍饲相结合。

2.牛舍要求:

牛舍设有隔栏时,成年牛床位宽0.8m至1.0m、长1.5m至1.8m,犊牛床位宽0.5m至0.7m、长1.0m至1.2m。

不设隔栏时,以5至6头牛为一群,每头占地面积4m2以上。

3.幼畜繁育:

犊牛出生后2小时要吃到初乳,2月后放牧,哺乳期不低于3个月。

4.放牧:

放牧时间不低于18月龄。

补饲草料为人工种植的牧草、农作物秸秆以及玉米、麦类、豆类、薯类等农产品。

5.育肥:

(1)育肥牛选择:

体重不低于200kg的健康公牛或阉牛。

(2)育肥时间:

3至6个月。

(3)育肥草料:

以人工种植的牧草为主,适当补充农作物秸秆,配合饲料,玉米、麦类、豆类、薯类等农产品。

(4)出栏标准:

体重不低于300kg。

6.环境、安全要求:

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三)屠宰加工。

1.鲜(冻)牛肉生产加工:

(1)生产工艺流程:

击晕→放血→去头、蹄→剥皮→去内脏→去尾→劈半→胴体冲洗→成熟→剔骨分割→冷却(冻)

(2)冷却牛肉贮存在温度0℃至4℃的条件下,贮存期不得超过40天。

(3)冷冻牛肉贮存在-18℃以下的冷库中,贮存期不得超过12个月。

2.腌腊牛肉生产加工:

(1)原料肉:

来源于新晃黄牛肉的鲜(冻)牛肉。

(2)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肉→腌制→晾晒→烘烤→冷却→包装。

(3)腌制:

每100kg牛肉加食盐1kg至2kg,白糖0.5kg至1kg,加料酒1kg至2kg。

配料选用砂仁、桂皮、八角、花椒、草果、甘草、三萘以及其他天然香辛料。

在陶缸中分层腌制,腌制时间:

夏季1至2天,冬季5至6天,春秋季2至5天。

取出后沥干盐水,晾去表水。

(4)烘烤:

用木炭烘烤,温度为70℃至80℃,烘至6至7成干,然后烟薰10至1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

3.酱卤牛肉:

(1)原料肉:

来源于新晃黄牛肉的鲜(冻)牛肉。

(2)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肉→腌制→煮制→冷却→卤制→冷却→调味→包装。

(3)腌制:

每100kg牛肉加食盐1kg至2kg,白糖1kg至8kg。

在陶缸中分层腌制,腌制时间:

夏季12小时至24小时,冬季2至3天,春秋季1至2天。

(4)煮制:

在沸水中煮20至40分钟,除去牛肉表面血水,自然冷却至室温。

(5)卤制:

将牛肉放在卤水中卤熟。

卤水制作采用牛筒骨加上砂仁、桂皮、八角、花椒、草果、甘草、三萘、白芷以及其他天然香辛料熬制而成,按照每卤100kg牛肉加食盐0.5kg至1kg,白糖1kg至2kg,料酒1kg。

卤水在以后使用时应添加新鲜的牛筒骨汤和更换天然香辛料。

(6)调味:

添加食用油和调料,制作成五香、麻辣、香酥、酱香、香辣、孜然等不同风味的产品。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鲜牛肉和解冻后牛肉:

呈鲜红色或樱桃红色,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外表不粘手;肌纤维清晰,柔韧有弹性;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表面;肉质细嫩,味道醇厚。

(2)腌腊牛肉:

呈暗红色或暗褐色,有光泽;无盐霜,无粘液;切面光滑,干爽坚实,纹理清晰;有纯正的腊香味或发酵味,烹调后香味浓郁,咀嚼时软硬适中,有回味。

(3)酱卤牛肉:

呈酱黄色或褐色;肌肉组织紧密;肉质酥软,香味浓郁,咀嚼时绵香可口,回味悠长。

2.理化指标:

鲜牛肉和解冻后牛肉(里脊肉):

肌肉脂肪含量≥1.4%,天冬氨酸含量≥1.8g/100g,谷氨酸含量≥3.0g/100g,钙含量≥120mg/kg。

3.安全要求:

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附件5:

朱湖糯米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珍糯及同类特色的中籼糯稻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平原湖区水稻土,质地为中壤至重壤,耕作层平均厚度18cm,pH值5.5至6.5,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0至55g/kg,碱解氮160至210mg/kg,有效磷18至24.5mg/kg,速效钾150至190mg/kg,有效锌1.5至2.0mg/kg,有效硼0.9至1.2mg/kg。

糯稻产区排灌方便,水质洁净。

产区内无其它水稻品种栽植,产区周边隔离屏障好。

(三)栽培管理。

1.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1至2天,浸种时用种子消毒剂浸种消毒,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继续用清水日浸夜捞,自然发芽。

2.播种与插秧:

适宜播期5月上旬,每公顷秧田播种量为135kg至140kg,适宜插期为6月上旬,适宜秧龄30天以内,大田插秧每公顷插26至28万穴,每穴插5至6苗(含分蘖苗)。

3.肥水管理:

有机肥作基肥,化肥配方作追肥,氮:

磷:

钾比例为1:

0.5:

1,每公顷大田施纯氮总量不超过195公斤。

浅水勤灌促分蘖,分蘖后期及时排水晒田,孕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至成熟。

4.环境、安全要求: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

于9月中下旬收获,抢晴晒干,使稻谷含水量在13.5%以下,即可入库贮存。

(五)加工。

利用具有抛光分级成套碾米设备进行精加工。

主要工艺流程为:

稻谷清选→除尘去石→砻谷→谷糙分离→多机轻碾→白米抛光→过筛分级→色选去异→包装→成品入库。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稻谷粒形长大饱满,米粒颜色乳白光亮,形似珍珠。

饭米油润光洁,粘糍性强,食感糍软,香甜可口,冷饭不回生变硬。

2.理化指标:

粒长7mm至8mm,长宽比为3:

1至3.3:

1。

加工稻米出糙率78%以上,精米率70%以上,整精米率56%以上,异品种米粒2%以下,胶稠度100mm以上,直链淀粉含量1.4%以下。

3.安全指标:

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