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307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docx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

单位:

作者:

职务:

提要

沈阳是以重大成套装备为特色的我国大型装备制造基地,拥有一大批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和设备成套方面代表国家先进水平,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骨干。

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装备产品共216种,沈阳能够生产172种,占70%以上。

本文通过访谈的方式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可行的措施,希望能为沈阳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供献力量。

关键词:

沈阳;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

 

前言

2010年5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这标志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又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而对于作为“共和国装备部”的沈阳来讲,也赢得了进一步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优越条件。

在2010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等九大产业,这对在装备制造领域拥有雄厚工业基础的沈阳市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把握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全力振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增强沈阳市整体经济实力,统领全局,放眼未来,走综合、配套之路,发展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

本文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可行的措施,希望能为沈阳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供献力量。

 

第一章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情况

1.1装备制造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包括国际组织并没有提出“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

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指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它相当于欧洲国家所指的“资本货物制造业”,也就是我们惯常所说的“生产资料行业”。

关于装备制造业的界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发展司(2002)从三种意义上对其进行了定义,分别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企业总称”、“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工具的生产制造部门”、“装备制造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及相关的零部件制造业”。

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将装备制造业分为七大类,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

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标志,是关系国家、民族利益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纽带和载体,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重要保障。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其配套产业息息相关,只有完善的配套产业才会推动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配套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配套仅指生产环节的配套,是指在整个生产链条中以一个主要生产环节为核心,其他生产环节跟进配合而形成的生产技术联系。

广义的配套不仅包括产业领域内生产技术环节的联系,而且还涵盖了为本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诸要素的供给,包括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政策环境、中介服务等等。

我们这里的配套仅指在整个生产链条中,上游产业输出的物质产品或服务劳动满足下游产业(装备制造业)生产需求而形成的生产技术联系,也即狭义上的生产环节的配套。

配套产业则泛指专为核心企业或组织(装备制造业)提供物质产品、服务劳动等相关生产环节配套的上游企业或组织的总称。

配套产业在激发区域经济活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扩大就业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2沈阳装备制造配套产业现状

沈阳是以重大成套装备为特色的我国大型装备制造基地,拥有一大批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和设备成套方面代表国家先进水平,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骨干。

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装备产品共216种,沈阳能够生产172种,占70%以上。

2001年,规模以上企业456个,占全国装备制造业(下同)的8%,重点及骨干企业有50个,资产总额777亿元,占6%,实现工业总产值520亿元,占1.34%。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产业,沈阳装备制造业在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更新产品、提升产业等诸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的同时,也带动了全市和全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尤其是与之密切相关的配套产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2.1社会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

沈阳装备制造配套产业的社会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企业之间的协作能力不强,大型国有企业的特征仍然是业务范围广、战线长,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依然严重,装备制造业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产业结构远未形成,企业的包袱沉重、生产运作效率低下。

在沈阳大部分装备制造配套企业都有自己相当完备的制造系统,不管是从切削、铸造、锻压、热处理、烧结,还是到大部分金属部件的加工,都是自己做,有的企业甚至在内部同时存在多个制造体系,如鼓风机两个分厂原来都有各自成套的生产车间,很少有生产上的联系,各自为政,分工水平较低。

1.2.2配套企业活力不足

由于大多数为主导装备制造企业,生产配套产品的企业都是中小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比重甚低。

2002年,在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股“一股独大”,平均占企业股本的75%以上。

国有企业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体制问题,即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机制不够灵活、难以马上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式还没有理顺等症状。

最突出表现是企业规模大,产权改革难度大;许多企业负担过重,缺乏活力。

因此,从整体来看,沈阳大多数企业发展活力不足。

1.2.3产品水平较低,技术结构落后

为装备制造业主导企业配套的高技术元器件、核心零部件生产的本地企业成长缓慢,导致产业配套能力较差。

机械基础件行业长期基础差、投入乏力、产品品种少、质量不稳定、可靠性差,严重依赖于南方企业和国外进口,如沈鼓集团所需的主轴瓦、气阀、联轴器、密封件、锻件等配套产品主要由姜堰市华宇轴瓦有限责任公司、贺尔碧格(上海)有限公司、约翰克兰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上海、无锡和天津等南方企业供应,这一问题是制约沈阳装备制造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障碍。

1.2.4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市场的盲目性、投资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以及竞争秩序不规范,造成了大规模的低水平、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导致了装备制造配套产业产品结构趋同化,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生产力闲置,产出效率低下。

目前生产能力大约闲置50%以上,大量企业职工下岗,经济效率低下。

先进国家的增加值率为40-50%,而沈阳市不到30%,劳动生产率0.34万美元/人,只相当于日本的3.2%,美国的3.5%,韩国的6.1%。

种种迹象表明,在沈阳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低水平重复建设正逐渐成为沈阳经济运营中的一大“隐忧”,它不仅将造成资金和资源配置上的重大浪费,而且也导致产业投资分散、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

第二章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铁西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历史很长,并在建国初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聚集效应,但是,其聚集规模和程度与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差距。

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支持集群持续创新的机制,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

总体上看,科学定位国有企业、培养集群软实力、建设新型产业关系网络和推动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上市,将是未来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完善的重要方向。

表1沈阳装备制造集群的空间分布

地区

定位

重点产品

目标

铁西区

装备制造聚集区

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重矿机械、输变电装备、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浑南新区

装备制造聚集区

数字化医疗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电子信息、航空

沈阳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聚集去

大东区

装备制造聚集区

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物流配送

汽车城

于洪区

装备制造配套区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特种数控机床、锅炉及原动机制造、电气设备、建材机械专用设备制造

科技创新型现代工业示范区和民营经济主导型中小企业聚集区

辽中县

装备制造配套区

铸造机、铸造件、有色技术加工

先进装备制造业铸锻件生产制造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坐落于沈阳市铁西新区,该区位于沈阳市中心的西南部,由铁西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细河经济区组成,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沈阳铁西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装备制造聚集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过程中一直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

沈阳装备制造产业总体上包括三大聚集区和两个配套区(见表1),其中,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是装备制造产品最为集中的区域。

在我国有能力生产的24类219种成套设备中,沈阳占了1/3,大部分集中在铁西区。

铁西区在装备制造业生产的77个产品中,有44个在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方面居中国首位。

2009年,铁西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1230亿元和33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7.9%和21.8%。

其中,铁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沈阳市的比重高达33%以上。

2.1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基本结构

表2大型骨干企业牵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行业领域

龙头企业

主要产品

目标(2020年)

数控机床

沈阳机床集团

数控机床、锻压设备、激光加工设备、数控系统

年产值1000亿元,建成国家最大的数控机床研制基地

通用石化装备

沈阳鼓风机集团

大型炼油和乙烯装置、PTA/PX装置、大型煤化工装置等

建成国际一流的通用石化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重矿机械

北方重工集团、三一重装公司

大型综采综掘、散料输送等成套设备、大型洗选煤设备、电站磨煤机等关键整机

建成国家重要的重型矿山机械制造基地

输变电装备

特变电工沈变集团、新东北电气集团

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等

建成国际一流的输变电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工程机械

北方重工集团

全断面掘进机、道路养护机械、筑路机械、工程起重机等

建成国际一流的全断面掘进机研制基地

汽车及零部件

沈阳华晨宝马公司、沈阳华晨金杯集团、上海通用北盛汽车公司、广汽日野公司

发动机、轿车、变速箱、轮毂、汽车电子等汽车零部件产品、大中型客车、商用车以及专用车等整车产品

建成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

2.1.1大企业

大企业主导是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内企业规模结构最为显著的特点。

铁西区内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0多户,其中,装备制造企业占60%以上。

聚集区拥有沈阳机床集团、沈鼓集团、沈重集团等一批“百亿”企业,同时还拥有沈阳市70%以上的存量资产,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大,形成了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输变电装备、重矿机械、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主导产业和铸锻、仪器仪表、模具及压铸件、机床功能部件等基础产业集群(见表2)。

沈阳机床、特变电工等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中国创造”的影响力。

围绕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主导行业,在本地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外部支撑条件的协同下,面向国内市场和部分国际市场,初步形成了总装企业与配套企业协作发展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1.2创新基础条件

依托大企业及其周边配套企业,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与本地创新资源形成了较好的互动关系。

特别是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产业技术基础,以及所在地区的创新活动和创新基础,为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和竞争力强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沈阳科技资源丰富,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位居第5位,拥有高等院校27所、独立科研机构120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家。

目前,沈阳铁西装备制造集群汇集了2所理工科大学、5个国家级科研院所;拥有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个国家产品检测中心,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5万余人,技术工人20万余人。

2.1.3公共管理服务

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目标,在突出装备制造业物流、大宗散杂物流,打造物流基础设施、装备物流信息和物流运营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铸锻、化工、冶金、汽车四个专业园区等为支撑,与装备制造业基地相配套的物流体系。

此外,独特的政策优势也为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快速成长创造了重要条件。

除了一般的政策支持外,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具有非常独特的政策优势。

这些政策涉及到财政资金资助与奖励、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多个方面,如设立总额为20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对重大技术装备专项等给予15%的国债专项补助资金,加大税收返还力度(5年)等。

2.2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调查分析

这里从创新意识、创新资源、合作网络、创新活动、创新绩效五个方面对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于对铁西新区30家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共获得27份有效问卷。

对样本进行分类统计处理和汇总,基本信息见(表3)

表3样本基本信息

企业性质

销售收入

类型

样本数

比重(%)

类型

样本数

比重(%)

国有企业

10

37.03

1亿元以上

11

40.74

外资控股企业

4

7.41

5000万元—1亿元

4

14.81

民营控股企业

24

55.56

1000万元—5000万元

9

33.33

1000万元以内

3

11.11

总计

28

100

总计

27

100

2.2.1创新意识

主要从企业所在区域的创业和创新价值观、企业的创业和创新意识、企业对市场和技术机会的认知度,以及企业对利用外部创新资源的认知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就铁西新区“企业所在区域的创业和创新价值观”而言,该项的平均值为0.40。

“人们对生活水平持有的看法”、“想创业或创新致富的人的比例”,以及“成功人士获得的社会地位和尊敬”等指标值分别是0.26、0.30和0.63。

这些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铁西人具有较强的创业和创新价值观。

关于“企业表现的创业和创新意识”,得分相对较低,平均值为-0.48。

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企业认为创新和创业机会不多。

同时,由于集群内惨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到企业对“创新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该项指标值仅为-0.96,绝大多数企业能够接受“损失约三分之一”的财产风险。

就“企业对市场和技术机会的认知度”而言,集群内的企业具有一定的认知度,该项得分的平均值为0.53。

此外,铁西企业对“利用外部创新资源的认知度”不是很高,该项得分的平均值为-0.04。

就“同行业、本地及外地大学科研机构合作”而言,认为尤其需要加强同行企业之间的合作。

整体上讲,当地具有浓郁创业、创新文化,对创新风险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对市场和技术机会具有较清晰的认知,但是对外部创新资源的认识有待加强。

2.2.2创新资源

主要从集群内企业的研发基础设施情况、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强度和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就“集群内企业的研发基础设施情况”而言,有44.44%的公司设有专职的研发机构。

但企业设置的研发机构水平却处于较高的层次,达到市级实验室技术中心水平以上的企业比例为51.85%。

就“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强度”而言,在过去一年中,集群内有55.56%的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有所增加,这些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10.92%。

这说明集群内有1/2强的企业积极从事研发工作,并进行了一定的投入。

就“技术人员投入强度”而言,在过去一年中,集群内有38.46%的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占员工总人数比重有所增加,这些企业的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为7.66%。

这说明集群内企业越来越重视在研发和核心技术人员上的投入。

整体上讲,集群内研发投入和技术人员投入有所增加,但是需要激励更多的企业加强创新资源的投入。

2.2.3合作网络

主要从企业所在区域的合作网络基础、合作的参与程度和企业合作创新的深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就“企业所在区域的合作网络基础”而言,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步具备了合作的网络基础。

其中,回答“经常有技术交流会、产品展览会”的企业比重为22.22%,分别有74.07%的企业认为没有因对方不守信用而受挫折的情况,14.81%的企业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多。

但是,知晓“以促进合作为业务的专业协调机构”、“地方政府合作研发项目”和“技术信息交流平台或场所”三项的企业比重分别为25.93%、30.77%和40.74%,这说明这些方面的合作网络基础工作还有待加强。

就“合作的参与程度而言”,集群内企业对合作创新的参与度还需要加强。

其中,集群内部企业间合作参与程度又高于同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

同时,在过去的一年中,有69.23%企业都从外部(大学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引进了人才。

就“企业合作创新的深度”而言,集群内参与合作创新“洽谈/合作/咨询/合作/转移件数/引进人数”的平均数为7.77件。

整体上讲,集群已经初步具备了合作网络基础,企业间合作好于同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尤其需要加强同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的参与程度和创新的深度。

2.2.4创新活动

主要从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和企业产品开发、商业化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就“企业研究开发能力”而言,该集群内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实施过研发项目和申请过专利,所占比重分别为51.58%和33.33%。

研发水平高,有29.63%的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过国家、省、市级研究成果。

在过去一年中,集群内企业实施研发项目、申请专利和取得国家、省、市级研究成果的平均项目数为0.38。

就“企业产品开发、商业化能力”而言,有92.59%的企业在过去一年中,进行了新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有近30%的企业拥有国家级或省级、市级驰名商标。

整体上讲,集群企业的产品开发与商业化能力较强,好于企业的研发能力,集群的研发水平亟需提高。

2.2.5创新绩效

主要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和技术水平提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就“企业销售收入增长”而言,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依然有77.78%企业过去一年中销售收入增加,并且有14.81%的企业认为与大学科研机构、其他企业合作创新对此有“较大贡献”或“有贡献”。

就“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言,有51.85%的企业认为过去一年中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有18.52%的企业认为与大学科研机构、其他企业合作创新对此有“较大贡献”或“有贡献”。

整体上讲,集群创新促进了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有近20%的企业认识到加强同大学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合作创新对销售收入增加和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性。

第三章沈阳装备制造业代工模式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单靠一家企业包含“研发-制造-销售”全部环节的经济性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模式。

企业开始把目光专注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逐渐开始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发展,价值链分工也变得日益细致,并把挖掘每一价值环节其独特的价值作为开发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

3.1EMS模式

以电子产业为代表,以全球范围并购工厂,推行规模化代工生产为标志的电子制造服务(ElectricManufacturingServiceCompany,EMS)占据了电子制造业的制高点。

电子制造服务(EMS)迎合了当今高科技企业特别是电子制造企业专注于科研、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等核心竞争力,而将制造外包的趋势。

电子制造行业的特征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对电子制造企业缩短产品投放市场时间的市场压力、提高资产利用率及掌握整个流程技术的要求很高。

通过外包,把非核心的制造业转移到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利于靠近目标市场。

EMS产业最主要的吸引力在于成本控制,但并非仅仅是削减成本那么简单。

产品设计外包只是EMS厂商所扮演的众多重要角色中的一个。

通过提供设计、制造、后勤服务及与终端市场的紧密联系,EMS厂商使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品牌厂商赢得低成本,和较短的生产周期,从而缩短产品面市时间,提高产业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EMS已从最初的电路板装配进化到全面系统制造、供应商与库存管理,并正在向设计、物流和售后(维修)服务等方向迈进。

随着OEM公司努力实现差异化,EMS公司充当OEM供应链顾问的角色正在日益增强。

目前,富士康是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最大、成长最快的国际科技集团,集团全球总市值超过700亿美元,布局横跨欧、美、亚三大洲,员工总数超过70万人,共取得超过15,300件专利。

然而,在装备制造领域,不同企业间产品制造的规模化程度差异很大,不仅有电站装备这样几年才能做一套的产品,也有工程机械这样一天做一大批的产品。

3.2装备制造业价值链特征分析

装备制造业是具有较高精度性、技术性、需要高度整合的综合产业。

装备制造企业不同于一般的机械制造企业,其制造模式具有典型的多品种、单件小批,按订单定制的特点,生产技术准备周期和生产周期较长,产品的设计、生产、交付与安装服务都具有一定的临时性。

其产品研发产销循环过程包括从市场调查、接受订单、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反馈等。

见图1所示。

价值链是由技术与原料和劳动力的融合而形成的各种投入环节,然后通过组装把这些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最终商品,最后通过市场交易、消费等最终完成价值循环过程。

从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销售循环可以看出,装备制造业价值链的全过程包括产品开发、制造和营销三大环节。

产品开发环节,包括研发、创意设计、提高生产加工技术、技术培训等环节;生产制造环节,包括采购、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量控制、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分工环节;营销环节,包括销售后勤、批发及零售、品牌推广及售后服务等分工环节。

就增值能力而言,以上三个环节呈现由高向低再转向高的U形状,即通常说的“微笑曲线”图,见图2所示。

业务工序价值链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

在装备制造业价值增值链的“微笑曲线”上,研发与服务处于高附加值水平,一般加工制造处于低附加值水平,处于中间水平的是关键零部件加工和销售,因此,由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和营销环节的转移是装备制造业增值能力和分工地位提升的显著标志。

而生产环节中又可区分为上游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与设计和下游的加工生产,越接近于上游的生产因其与技术研究的相关性强,从而增值能力越强;接近于下游的生产因其与技术研究的相关性弱,增值能力有限,角色易被替代。

尽管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且在一些重大技术装备上取得了突破,但从整体上看,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强项目前还只在微笑曲线的“下颚”部分为主,与发达的工业国家所主要从事的价值链上高附加值的上游部分(研发和主要零部件生产)和下游部分(销售及服务)形成鲜明的反差,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3.3EMS模式在装备制造业的生存空间

从国际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装备制造业的价值链分工会越来越明细,技术的差别也会越来明显,而随着制造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尤其是向中国这样具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的国家转移的过程中,必将会催生一批专注于制造的大型EMS企业。

而根据装备制造行业的特点来看,由于其产品链长、技术含量高、批次少量小等特点的要求,EMS企业可能更加倾向于向设计、物流和售后(维修)服务等方向发展。

其实,在装备制造业的子行业医疗领域已经存在EMS模式,在这个领域,现在仅有很少的医疗设备生产被外包,外包生产的潜力相当巨大。

据技术预测公司(TFI)估计,医疗领域在2005年有18.6%的医疗设备被外包生产,将产生522亿美元的市场机会,鉴于会有更多的医疗OEM会将外包设备生产以降低成本,到2008年市场份额估计将超过700亿美元。

其中国际顶级EMS企业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