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583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docx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

第一章文学观念

 

重点提示:

1、文学观念的嬗变

2、文学的文化意义

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4、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

考核要求

识记:

1、文学四要素

2、文学活动三过程

3、历史上的六种文学观念

4、文学的定义

5、文化的定义

6、审美

7、审美活动

理解:

1、文学嬗变的原因

2、本教材对文化观念的概括

3、文学的文化意义

4、文学作为文化载体的内容

5、价值阅读的意义

6、文学与科学文化、历史文化、其他艺术文化的共同点与差别。

7、审美的涵义及实现审美的条件。

8、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9、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内涵。

10经验与体验的区别。

11作家体验的特征。

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运用:

1、举例论述文化的意义

2、举例说明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的内容。

3、举例说明作家体验的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1.艾布拉姆斯所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B.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说这句话的是()。

A.黑格尔B.谢林C.马克思D.高尔基

3.客观存在与审美对象()。

A.直接等同B.不直接等同C.小部分等同D.大部分等同

4.说“凡触于目,入于耳,会于心,宣之于口而为言”这句话的是()。

A.荆浩B.叶燮C.谢赫D.石涛

5.在西方文艺史上首倡“寓教于乐”的人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贺拉斯

6.文学是()。

A.独立自足,不需借助外力而存在的主体B.除自身外别无任何目的的存在

C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中D.孤立绝缘的自生物

7.人类的文学艺术自身演变的总趋向是()

A.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B.由表现到再现,由再现到形式

C.由表现到抒情,由抒情到装饰D.由再现到装饰。

由装饰到表现

8.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是()。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C.物质文化D,全部文化

9.首先提出“人是文化的动物”这一观点的人是()。

A.亚里士多德B.狄德罗C.卡西尔D.伏尔泰

10.“价值阅读,钓意义在于()。

A.发现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B.评价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C.在发现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同时给予评价D.以评价为主、发现为辅

11.发现文学所负载的文化意义的基本途径是()。

A.品质阅读,B.价值阅读

C.品质阅读为主,辅以价值阅读D.价值阅读可有可无

12.区别了诗与画的界限的名著《拉奥孔》的作者是()。

A.谢林B.莱辛C.温克尔曼D.泰纳

13.各类艺术之间是()。

A.相通而不互动的B.互动而不相通的一

C.既不相通又不互动的D.既相通而又互动的

14.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

A.主要源泉B.重要源泉C.首要源泉D.惟一源泉-

15.古代的、外国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今天的创作来说,是()。

A.源泉B.流脉C.根本D.依托

16.文学是对于社会生活的()。

A.反应B.反映C.摹仿D.镜映

17.“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说这句话的是()。

A.黑格尔B.康德C.马克思D.恩格斯

18.文学艺术的基本功能是()。

A.认识功能B.宣泄功能C.补偿功能D.审美功能

19.文学审美活动的第一个层面是()。

A.主体心理层B.客观对象层C.心理时空层D.历史文化层

20.文学审美活动的第二个层面是()。

A.客观对象层B.心理时空层C.主体心理层D.历史文化层

21.文学审美活动的第三个层面是()。

A.心理时空层B.主体心理层C.历史文化层D.客观对象层

22.文学审美活动的第四个层面是()。

A.主体心理层B.心理时空层C.历史文文化层D.客观对象层、

23.审美活动的形成()。

A.是无条件的B.是有条件的C.有时有条件D.有时无条件

24.“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就是()。

A.文学的意识形态性B.文学的审美特性

C.文学意识形态性加文学审美特性D.文学意识形态性与文学审美特性的有机结合

2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

A.只包括社会阶层倾向性B.只包括人类共通性

C.主要包括集团倾向性D.是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

26.文学中的认识因素是指()。

A.感性认识B.理性认识

C.渗透于感性认识中的理性认识D.渗透于理性认识中的感性认识

27.文学反映生活的形式()

A.是假定性的B.不是假定性的

C.有时是假定性的D.有时不是假定性的

28.作家体验过的对象是他的()。

A.可见物B.可触物C.可听物D.情感物

29.中国古代“出人说”的提倡者是()。

A.叶燮B.王夫之C.王国维D.梁启超

二、多项选择题

1.作品()。

A.等于文本B.不等于文本C.是经过接受的文本D.是实现了功能的文本

2.文学观念擅变的过程是()。

A.从再现说到表现说B.从表现说到客观说

C.从客观说到体验说D.从体验说到实用说

3.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物质文化是指()。

A.原本的自然B.人创造的“第二自然”C.“人化”的自然D.人的对象化的劳动结果

4.文学的文化意义在于()。

A.揭示人的生存境遇与状况B.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C.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D.憧憬人类的未来

5.文学与各门艺术之间是()。

A.相通而不互动的B.互动而不相通的C.既相通又互动的D.既互动又相通的

6.文学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所以它描写的对象()。

A.只能是美的对象B.既可能是美的,也可能是丑的

C.不可能是丑的对象D.可以是美丑混杂的对象

7.文学审美活动所以能具有思想的深刻性,是因为()。

A.文学是所有艺术中最富思想性的艺术B.文学能给人最强烈、深刻的理性认识

C.诗最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D.文学审美中能引发更多的审美追求和审美判断

8.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

A.只包括社会阶层性B.只包括人类共通性

C.既包括集团倾向性,又包括人类共通性D.是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

9.文学中认识和情感结合的形态是()。

A.情致B.诗的思想.

C.某些抽象的言辞D.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

10.文学的功利性是()。

A.直接的物质功利性B.间接的精神功利性

C.是“无用之用”D.是融于物质功利中的精神功利性

11.文学的真实是()。

A.假定的真实B.真实的假想C.庄严的谎话D.更高的真实

12.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中()。

A.只有假定性,没有真实性B.只有真实性,没有假定性

C.假定性中有真实性D.真实性中有假定性

13.艺术的真实性在于()。

A.合情合理B.理重于情C.情重于理D.情理相等

14.艺术真实性是客观的真实和主观的感情的统一,因此,艺术描写必须()。

A.情理结合B.合情合理C.牵情就理D.牵理就情。

15.经过作家体验过的世界是()。

A.物质世界B.现实世界C.心灵世界D.情感世界

16.作家经过体验所获得的对对象本身的超越,是()。

A.对对象的物理属性的超越B.从对象本身获得心灵感悟的超越

C.对对象的日常情感的超越D.诗意的超越

17.经过体验获得“童心”,对作家来说是()。

A.“健康的儿童性”B.不健康的儿童性

C.有利于感受生活的D.不利于感受生活的

18.“价值阅读”对于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来说()。

A.只发现,不评价B.又发现,又评价C.只评价,不描述D.又发现,又描述

三、填空题

1.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了作品存在的层次论,认为作品是由语言层、意义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和形而上学层等五个层面构成的。

2.文学活动是由作品、作家、和等四要素构成的活动过程和整体。

3.文学活动是以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

4.文学是由体验、创作、三个过程构成的完整活动。

5.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是:

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

和。

6.在中国古代与西方再现说相似的说法是五代大画家荆浩的“度物象而取”说。

7.清代思想家说“文章者,所以表地天万物之情状也。

8.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文学是意识形态。

9.从作家的角度看,文学是作家个体的体验的。

10.从读者角度看,文学是作者与读者的渠道。

11.从作品角度看,文学是的艺术。

12.根据塑造艺术形象的和的不同,一般把艺术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

13.文化的界说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概念、狭义的文化概念和三种。

14.广义的文化概念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15.狭义的文化概念是从知识修养方面而说的,是“指运用的能力及一般”。

16.卡西尔认为与其说人是政治的动物或理性的动物,不如说人是。

17.18世纪德国著名学者在《拉奥孔》一书中区别了诗与画的界限。

18.实现审美需要四个层面的配合:

即主体心理层、客观对象层、心理时空层和。

19.文学作为一种审美其第一层面是。

20.文学作为一种审美其第二层面是。

21.文学作为一种审美其第三层面是。

22.文学作为一种审美其第四层面是。

23.审美是在瞬间的实现,是苦难人生的。

24.文学审美活动有两个特点,即和。

25.艺术形象要合情合理。

“合理”指艺术形象符合生活发展的。

“合情”指艺术形象表现了人的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感情和真诚的。

26.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完整体,是集团倾向性与的统一、认识与情感的统一、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四、名词解释题

1.文学四要素2.文学活动的三过程3.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4.再现说5.表现说,6.实用说

7.客观说8.体验说9.文学

10、语言艺术11.品质阅读12.价值阅读

13.物理境与心理场14.审美15.审美活动

16.虚静说17.艺术真实性18.移情

19.距离论

五、判断题(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标出√或×,并说明理由。

1.文本可能是一个蕴含情感、意义和诗意的存在,但是这只是一种“可能”而已。

()

2.“存在”就是“对象”。

()

3.作家以诗意的情感去拥抱生活。

()

4.动物也有符号,因此动物也是有文化的生物。

()

5.人与符号与文化是三位一体的。

()

6.对于作家来说,对客观事物的把握就是创造。

()

7.审美是无条件的。

()

8.孤立的事物无所谓美或不美。

()

9.文学的真实性是在假定性中透露出来的。

()

10.“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

11.在创作中如果遇到情与理的矛盾,应该“牵情就理”。

()

12.艺术的真实性要求合情合理,但合理更为重要。

()

13.文学的首要特征是形象性,所以文学审美活动很难达到“思想的深刻性”。

()

六、简答题

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人的对象性精神活动?

2.文学活动是怎样形成的?

3.简述表现说的基本倾向。

4.文学观念的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是什么关系?

5.在我们所理解的文学观念中应包含哪五个命题?

6.为什么理解文学观念时必须把视界融汇到更大的文化形态中?

7.广义文化概念的三个层面是指什么?

8.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什么?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10.广义的文化概念和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有何异同?

11.为什么应以符号论的文化概念审视文学?

12.为什么文学作品会负载着不同的文化意义?

13.如何去发现文学所负载的文化意义呢?

14.简述文学与科学文化的异同。

15.简述文学与历史文化的互动关系。

16.简述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化的互动关系。

17.莱辛在《拉奥孔》中是怎样区分诗与画的界限的?

18.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惟一源泉?

19.简述心与物的互动关系。

20.简述文学审美的主体心理层。

21.简述文学审美的客观对象层。

22.简述文学审美的心理时空层。

23.简述文学审美的历史文化层。

24.文学的审美活动有什么特点?

25.简述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的内涵。

26.从经验和体验的区别的角度谈谈文学与科学反映生活的根本区别?

27.为什么说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是与读者达成的一种默契”?

28.经验和体验有什么不同?

29.作家的体验对创造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里?

30.作家的体验有哪些特征?

七、论述题

1.举例论述文学作为人的一种对象性精神活动的本质。

2.联系作品,说明文学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3.从再现说到表现说再到客观说和体验说的演变,说明文学观念嬗变的时代原因。

4.试论文学的文化意义。

5.联系作品,试论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与其他各种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

6.试论毛泽东的“艺术源泉”观。

7.试论实现审美活动所需条件的四个层面。

8.结合审美鉴赏的实际论述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9.试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10.请用创作的实例说明文学反映生活的形式是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1.举例论述作家体验的特征。

12.联系王国维的“出入说”论述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13.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

“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来说不是对象犷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从而,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而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来说存在着,因为对我说来任何一个对象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能感知的程度为限。

”请从严格区别客观存在与审美对象这个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姚斯说:

“文学作品并不是对于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观察者都以伺一种面貌出砚的自在的客体,并不是一座自言自语地宣告其超时代性质的纪念碑,而像一部乐谱,时刻等待着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不断变化的反映。

只有阅读活动才能将作品从死的语言材料中拯救出来,并赋予它现实生命,请从体验说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说:

“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它们源于人类活动的最高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请从艺术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关系上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6.为什么鲁迅赞美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为什么列宁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为什么人们把宏大的文学名著称为“史诗”或“百科全书”(如《人间喜剧》、《红楼梦》等),请从文学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这个角度加以说明。

17.我国宋代的苏轼说过:

“味摩洁(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从文学与艺术文化的关系上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8.清代王夫之说: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19.歌德说:

“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

”请从作家反映生活的能动性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0.高尔基说过:

“民间有一个最聪明的谜语确定了语言的意义,谜语说:

‘不是蜜毛但可以粘一切东西。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

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是叫不出名字来的。

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

”请联系艺术广阔钓包容性的特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1.别林斯基说:

“艺术不容纳抽象的哲学思想—不是三段论法,不是教条,不是格言,而是活的激情,是热情……因此,在抽象思想和诗的思想之间,区别是明显的;前者是理性的果实,后者是作为热情和爱情的果实。

”你怎样理解这段话中所谓的“诗的思想”?

22.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渝五藏,澡雪精神。

”请从审美活动的心理状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3.毕加索说:

“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但是,真实永远不会在画布上出现,因为它所表现的是作品与现实之间发生的联系而已。

”请从艺术的假定性这个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4.

(1)白居易的《观刈麦》为例,谈谈作家的创作与体验的关系。

附:

《观刈麦》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初随晌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5.米盖尔·杜夫海纳说:

“梵·高画的椅子并不向我叙述椅子的故事,而是把梵·高的世界交付给予我。

在这个世界中,激情即是色彩,色彩即是激情……它不是向我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是对我打开作为真理源泉的世界。

因;为这个世界对我来说首先不完全是一个知识的对象,而是一个令人赞叹和感激的对象……它的特点完全是精神性的,因为这是感觉的能力,感觉到的不是可见物、可触物或可听物,而是情感物。

”请联系审美活动中的“移情”现象,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6.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为例,说明诗人的体验是一种“移情”体验。

附:

《独坐敬亭山》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7.屠格涅夫说:

“重要的是自己的声音。

重要的是生动的、特殊的、自己本人的、其他任何人的噪音里找不到的音调,为了这样说和发出正好这个音,应当具备正是这样的嗓子。

”请从作者感受的个性化这个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

“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请从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这个角度,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9.请从中国当代诗人曾卓《悬崖边的树》为例,说明诗人独特的诗性体验。

附:

《悬崖边的树》原文: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跃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30.明代学者李贽提出“童心说”:

“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也。

”请从体验的诗性超越的角度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重点提示:

1、文学文本的层面

2、文学语言组织

3、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

识记:

1、文学文本

2、文学语言组织

3、语言层面

4、文法层面

5、辞格层面

6、内指性

7、陌生化

8、本色化

理解:

1、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2、语言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3、文学语言组织的特征

运用:

1、举例说明文学文本的层面理论

2、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层面

3、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学文本的语言,就是()。

A.日常生活的语言B.文学语言C.文学中的语言D.常用的书面语言

2.语言和言语的不同在于()。

A.语言是个人行为,言语是社会模式B.言语产生在语言之后,语言产生在言语之前

C.语言是一种行为,言语是一种结构D.言语是一种行为,语言是一种结构

3.语言在文学中()。

A.仅仅是固定内容的外壳B.仅仅是传达思想的工具

C.是与内容同时存在的,不可剥离D.是与内容分别存在的,可以剥离

4.语言与意义的关系表现为()。

A.意义是基础,语言是外壳B.语言是意义的直接现实

C.先有意义,后有语言D.先有语言,后有意义

5.对于一个作家来说()。

A.真正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

B.真正重要的不是“怎么说”,而是“说什么”

C.“说什么”和“怎么说”同等重要;

D.“说什么”比“怎么说”更重要

6.语言的语音层面()。

A.在诗中有重要作用,在散文、小说中没有

B.在诗、散文中有重要作用,在小说中没有

C.在诗、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在散文中没有

D.在诗、散文、小说中都有重要作用

7.汉语的音律变化()。

A.只是单纯语音上的B.只是外在形式上的

C.与意义的变化没有关系D.直接导致了意义的变化

8.语音的节奏和音律效果与意义的表达()。

A.存在绝对联系B.不存在绝对联系

C.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联系D.根本不可能有联系

9.比喻所体现的是()。

A.对称原理B.相似原理C.循环原理D.相近原理

10.借代所体现的是()。

A.循环原理B.相似原理C.相近原理D.对称原理

11.对偶所体现的是()。

A.对称原理B.循环原理C.相近原理D.相似原理

12.反复所体现的原理是()。

A.相近原理B.相似原理C.对称原理D.循环原理

13.陌生化的效果是()。

A.令人新奇B.令人费解C.令人疑惑D.令人振奋

14.本色化的语言是指()。

A.不加选择的语言B.无需锤炼的语言

C.信口而来的语言D.反映本来面目的语言

二、多项选择题

1.文学文本作为一个汉字组成的具体语言形态,是()。

A.一定数量汉字的某种表面的组合B.理想化的普遍的社会语言系统

C.作者对社会语言系统的实际运用D.具有特定意义的完整的汉语组织

2.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

A.是同一个概念B.不是同一个概念

C.前者是未被阅读的“作品”D.后者是已被阅读的“文本”

3.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

A.有相对的区别B.有绝对的区别

C.在专用概念上有区别D.在一般术语运用上没有区别

4.语言结构和言语行为,是()。

A.互为前提的B.互相依存的C.互不相干的D.互相排斥的

5.文学中的语言()。

A.直接地以个人的言语方式存在B.直接地以一般的语言方式存在

C.严格地依存于普遍的语言结构D.灵活地依存于个人的言语行为

6.语言与意义的关系表现为()。

A.意义为基础,语言为外壳B.语言既表达意义,又构成意义

C.语言是意义的生长地D.语言是意义的直接现实

7.语言在文学中()。

A.可以脱离意义而独立存在B.具有超越意义系统的独立意义

C.与它所表达的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D.本身就是它所表达的意义的组成部分

8.文学语言组织的整体性是()。

A.封闭的整体性B.开放的整体性C.动态的整体性D.静态的整体性

9.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层面()。

A.是由外向内划分的B.是由低到高划分的C.是不同层面的分列D.是不同面貌的反映

10.平仄中的“仄”在古汉语声调中是指()。

A.平B.上C.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