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82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docx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

文化生活综合分析题

一.选择题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23.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商家适时地推出了富有英国文化气息的奥运纪念品。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欣赏、购买这些奥运纪念品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英国文化的理解。

这说明

①商业贸易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④文化因交流而传播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奥运纪念品的销售(商业贸易)加深了对英国文化的理解(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欣赏、购买(交流)纪念品加深对英国文化的理解(推动传播)。

故选C。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24.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2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

经过近三个月的寻访和事迹展播,引发了强烈反响,引导更多人关心关注农村教育。

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大众传媒决定了文化的发展④公益性文化活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经济决定文化,③说法错误;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④说法错误。

故选A。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25.“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

台湾诗人蓉子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  )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根”体现台湾同胞对大陆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①不符合题意。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28.广电总局下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

这一做法的依据是()

①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②电视台广告收入减少,不利于出精品③广告是落后文化,应该予以取缔

④文化市场越活跃,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C

【解析】②③明显错误。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29.古代有位画家对摹仿他的人说:

“纵横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另一位大师也这样告诫他的学生: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从文化角度看,两位大师都主张

A.学习文化要区别不同对象B.要重视文化对社会实践发展的推动作用

C.继承就能实现创新D.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才有生命力

【答案】D

【解析】纯粹的模仿,没有创新,是没有出路的,故选D.

(山东省菏泽一中2013届高三1月份阶段考试政治试题)16.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们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根本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答案】C

【解析】艺术作品反映人民的精神世界,源于实践;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引导时代的发展,故选C。

ABD本身说法都错误。

(山东省兖州市2013届高三9月入学诊断检测政治试题)12.“2011佛山岭南文化艺术节”开幕式首先以精彩的杂技《登人登台》和武术表演等岭南文化特色文艺节目亮相,而由中日韩三国作者创作的一批陶艺精品也共同汇聚“2011亚洲现代陶艺交流展”,均博得人们的好评.材料启示我们()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②要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汇点上创新

③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④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断借鉴吸收外来文化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题目的意思是注重文化创新,①④偏离了创新这个主旨,不符合题意。

(山东省兖州市2013届高三9月入学诊断检测政治试题)13.某市为推进垃圾分类的,实施了小手拉大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一二三工程”,即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两个家长,影响三代人,普及全社会。

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关键

④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答案】B

【解析】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选项表述错误;③本身说法错误。

故该题选B。

(山东省兖州市2013届高三9月入学诊断检测政治试题)14.2012年5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公布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

某校学生开展了“为广东省实践新时代广东精神建言献策”的主题活动,你认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加强以增强诚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②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在该活动主题中并没有得到体现,不符合题意。

(山东省兖州市2013届高三9月入学诊断检测政治试题)15.2011年7月25日,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框架下的“茉莉飘香一江苏文化周”开幕式举行。

以传统文化艺术展览和昆剧经典折子戏展演为主要内容的开幕活动将中国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无遗。

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开展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活动,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从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政治)20.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

会后,中央要求组建宣讲团,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推进十八大精神进心灵、进头脑。

这是因为

①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本身价值,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优秀文化可塑造人生,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教育在传承文化中具有独特作用

④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题目强调的是对十八大精神加大宣传力度的原因,④与题目无关。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政治)13.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为: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

合在一起”。

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文学、电商、留学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据估计

莫言此次获奖,将带动美国语言文学专业留学市场,引起一轮美国语言文学专业申请热潮。

这启示我们

①满足人民需要文化创新的发展方向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③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莫言获奖在文学、电商、留学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引起一轮美国语言文学专业申请热潮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莫言作品将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说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故该题选B。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政治)14.有关部门给莫言的祝贺信中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由此可见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C

【解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说明政治经济决定文化;“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说明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山东省青岛二中2013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政治)7.《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文化消费”。

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突显民族精神在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④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选项说法不对;③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用引领一词不合适。

二.非选择题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综

)39.(32分)2012年6月25日,文化部表示,年底之前,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将全部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国家已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列入制度性预算当中。

政府这一举措引起社会民众广泛关注。

我省某市一高中围绕“文化惠民”这一主题展开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热议政策

有人担心,“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之后,门票收入大幅减少,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也有人认为,门票收入虽然减少,但游客人数大幅增加,同时会带动相关文化产品的消费,从社会效益与整体经济发展考虑,应是双赢之举。

★感悟文化

早在一年前,安徽省“三馆一站”就已经面向社会实行免费开放。

一年来,面对全省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省文化厅进一步指出,“免费开放不商量,优质服务费思量”,免费开放事关文化民生,事关事业发展,一要提高认识,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深化免费开放工作;二要注重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三要加强宣传,不断提升知晓率、使用率、满意率。

(2)请你感悟“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的文化价值。

(12分)

【答案】

(2)(12分)①实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②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③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④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等。

【解析】第二题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的文化价值,该题答题思路要放开,思维要开放,可以从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等角度回答。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32.材料:

 西湖LOGO蓝白二色,好似勾勒一幅水墨画,巧妙融合“一湖一月一潭一印”四大元素,既有杭州东方品质之城内涵阐述,又有幸福和谐之湖的直观感受。

LOGO以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辅以中国印,体现出了西湖文化景观历史的源远流长。

LOGO中的潭由三个白色圆点变形而来,包含“三生万物”的内涵理念,表达出西湖大气开放的包容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西湖LOGO在1500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道理?

(14分)

【答案】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水墨画和印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西湖LOGO采用哲学元素增加了国人的认同感。

(3分)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

西湖LOGO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又有杭州东方品质之城内涵,体现了西湖幸福和谐之感受,做到推陈出新。

(3分)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西湖LOGO既有中华传统艺术,有富含中华的传统思想,展现了西湖的包容性。

(3分)

(4)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西湖LOGO融合了西湖的“一湖一月一潭一印”哲学杭州西湖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突出了西湖的个性特征。

(3分)

【解析】该题以西湖LOGO的设计为材料背景,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LOGO以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辅以中国印”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该设计“既有杭州东方品质之城内涵阐述,又有幸福和谐之湖的直观感受”体现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该设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文化具有区域性特点等。

(山东省青岛二中2013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政治)29.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和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农村文化生活迅速丰富发展起来。

同时,农村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封建迷信出现大回潮,朝山进香、修坟建庙、看相算命等活动泛滥;“宅大进财,路宽出官”等风水观念在农村还大有市场,因此很多人为了讨个好风水就设法外迁,选新址建新房,对耕地保护带来压力;同时,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及邪教色彩的落后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传播蔓延,严重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⑴材料反映了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5分)

⑵假设你是上述农村地区的一员,请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中农村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6分)

【答案】⑴在现代文化生活中,由于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由于市场经济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由于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会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5分)

⑵①增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3分)

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办事,树立法制观念;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但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人文精神。

(3分)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能根据所学的知识,从给出的材料中准确概述反映的问题。

第二问从个人的角度解决农村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回答的角度是个人,不是国家或企业等,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村文化中的不良现象。

(山东省青岛二中2013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政治)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

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

(9分)

(2)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

(4分)

【答案】

(1)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3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3分)一些地方文化创新力弱,发展文化产业的办法不多。

(3分)

(2)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的民族精神,打造优秀旅游文化产品;(2分)坚持保护优先,防止破坏性开发。

(2分)

【解析】第一问是原因的分析,可以回答该文化现象带来的经济意义,该现象出现的原因等。

第二问回答的知识点是弘扬中华文化,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只有言之有理即可,思路可以很开阔。

(贵州省遵义四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综试题)43、(24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经济腾飞、国力跃升,但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

在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诚信建设、文艺创作、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发展、流动人口文化生活、网络建设和管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改革和治理抓紧加以解决。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对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认识。

(12分)

【答案】

(2)①我国当前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

(3分)②文化是社会精神力量,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3分)③文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3分)④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借鉴优秀外来文化,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3分)

[评分说明]若从“我国当前文化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文化的作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和要求”回答,可酌情给分,但该问最高不超过12分。

【解析】第二问谈谈对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认识,可以从存在哪些矛盾和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角度回答。

(山东省诸城市2013届高三12月月考政治)2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

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

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描述材料一中图表包含的经济信息,(2分)并就反映出的问题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6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二观点的正确性。

(4分)

【答案】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国情水情宣传有利于营造全社会节水、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2分)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水情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

(2分)

(若回答要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水情国情教育活动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也可得2分,但不能超过总分4分)

【解析】本题以我国的水资源利用为情景材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第二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察,主要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及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等知识。

(山东省诸城市2013届高三12月月考政治)28.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空前繁荣,硕果累累。

如,我国电影产量由2007年的200部以下上升到2010年的526部,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

然而,广电总局有组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开拍的电视剧中,超过50%是各类翻拍剧。

其中,对中国传统经典著作的翻拍尤其流行。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

(6分)

【答案】

(2)①文化建设必须继承传统优秀文化。

翻拍传统经典著作,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然而,那些只考虑经济利益而背离原著精神的翻拍,严重扭曲社会价值观,非常不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严重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3分)

②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弘扬主旋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分)

【解析】第二问以各类翻拍传统经典著作为材料,考查如何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对于翻拍,要辩证的认识,既看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及危害,加强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贯彻落实。

(云南省昆明一中2013届高三新课程第一次摸底测试文综)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2012年9月16日,首届港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七彩云南和宝岛台湾虽远隔千里,但历来保持密切的交流和深厚的友谊。

云南著名航海家郑和多次到达台湾,普洱茶在台湾得到传播与发展,滇雨浴血抗战等让我们紧密相连,近年来滇台文化交流呈现出“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借此机会,云南将重点壮大骨干文化企业,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强市强州,特色文化产业县乡。

材料二:

滇台在教育、影视动漫,文化演艺、文化旅游、民族民间工艺、茶文化等10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教育优先发展解决云南文化人才不足,缺乏名家大师和高层次有影响的专业领军人物,缺乏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文化领域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等严重制约云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西部大开发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材料三:

台湾在人才培育、管理技术、科技研发等方面独具优势,而云南区位优势独特。

资源丰富,两地经济都处在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云南正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桥头堡建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两大宝贵机遇。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教育对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12分)

【答案】

(2)(12分)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优先发展能够促进黔台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合作。

(4分)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教育优先发展可以解决贵州文化人才不足,缺乏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文化领域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等严重制约贵州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4分)

③教育具有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能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西部大开发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分)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以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观点,教育对文化的作用,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等有关知识,不仅考查了基础知识的全面把握,也考查知识体系的整合,知识的迁移能力,还考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二问考查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从教育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教育促进人才培养,教育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展开,要注意知识的整合。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试题)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9月24日,第三届黔台两地少数民族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多彩贵州和宝岛台湾虽远隔千里,但历来保持密切的交流和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