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868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docx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课题组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是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一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

.....。

本课题于2017年12月通过专家论证,开始立项研究,到目前为止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中期目标。

课题简介

一、课题由来

1.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有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条例已经颁布,它包括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内容,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课程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参照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趋势。

国家课程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其中一部分核心素养的教育在国家课程实践过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加以补充,让二者相互促进、优化发展,共同创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以核心素养统领学校的课程建设,首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设计校本课程,需要统筹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顶层设计、功能互补。

国家课程注重的是基础和全面,它强调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知识本位的倾向,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健康生活以及创新实践等方面较为薄弱;校本课程注重的是活动,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相结合,主要通过活动课程的形式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增进社会参与,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学校发展和学生成才的需要

学校始终秉持着“花香满园科技欢,溪流心田艺体乐”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及“以科技为主体,以艺体为双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策略,以“文化建设”、“教师培养”、“科研引领”、“特色打造”为抓手,着力构建幸福校园,培养德才兼备教师队伍,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从来不断提升着办学品质。

然而,花溪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层次悬殊很大。

学生的独立能力、劳动素养相对较好。

但一些基本习惯素养和道德素养如:

仪表整洁、谈吐大方、文明交往、环保素养、文明礼貌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问题。

学校培养的是面向未来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迫在眉睫。

二、课题界定

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明确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而本课题中的“核心素养”则特指花溪小学学生需具备的“知礼、乐学、健康、创新”四大核心素养。

2.微课程:

微型课程开发是由教师针对学生具体学习需要,所进行的短时校本课程开发活动。

它具有“小规模”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主题小”,教师容易把握;“时间短”,每次一节课到半天不等;微课程的设计要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依据和出发点,同时要关注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以及办学基础等因素,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通过开展微课程研究,教师既能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又能在“短期快速”的收效中体会课程开发带来的成就感。

同时,多样化的课程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因此,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微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并相辅相成。

3.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以校本微课程三大体系为载体,发展花溪小学学生需具备的“知礼、乐学、健康、创新”四大核心素养为目标,从而深入打造爱与智慧同行的“阳光教育”品牌,达到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成为现代化、有特色、重内涵、各界满意度高的优质学校。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校教师能更准确地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核心素养”融入于课程开发及实施中,破除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畏难情绪,提升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密切微课程与国家课程的联系,凸显微课程的意义;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增强校本课程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找到实施路径,发展学生“知礼、乐学、健康、创新”四大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优化学校特色建设,回归微课程开发的本真追求。

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形成学校“阳光教育”的品牌,从而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四、研究内容

1.关于核心素养及微课程的文献研究

梳理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理清核心素养、微课程建设的相关概念;以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学校个体层面的课程建设的过程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研究,丰富课程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

2.基于核心素养的微课程分项实施研究

分别从语、数、英三门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特色建设课程的实施理念、实施原则、实施目标、实施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从而拓展出德育活动课程、智慧学习课程、艺体心美课程,共同建设“阳光教育微课程”。

这种微课程不是“课程改编、课程新编”,而是“课程拓展”,其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以及和谐发展。

3.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主要着眼于如何加强各级各类微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多种形式在课题研讨,以提升我校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

并整合校内外资源,促进微课程在开发。

4.微课程的评价方式研究

评价方式的研究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明确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是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

综合运用观察、访谈、问卷、微视频等“多形式”的评价方法,获得真实在反馈信息,助推本课题研究。

研究情况

一、成立课题组织,构建研究网络

学校成立总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学校长期从事教育科研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其中有苏州市学术带头人1名,常熟市学科(术)带头人9名,常熟市教学能手9名,涉及德育、教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各条线。

在召开课题方案解读会议后,我们还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合理化分解,下设四个子课题组,落实了子课题研究任务、负责人和成员。

各自课题组还建立了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究群体,在子课题分解的基础上引申出了十四个教师个人的微型课题,使得课题研究内容清晰,分工明确,协同配合。

从而初步构建三级课题研究网络。

主课题

一级子课题

二级子课题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关于核心素养及微课程的文献研究

负责人:

查春晖、陆慧甜

.基于核心素养的微课程

分项实施研究

以德育活动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负责人:

汤建华、刘婷)

以艺体心美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负责人:

王凤琴、高远)

以智慧学习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负责人人:

孟建东、张敏智)

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孟建东、陆慧甜

微课程的评价方式研究

负责人:

陆慧甜

三级子课题:

《“亮丽十分钟+”的微队课模式的研究》

《核心素养下“清清泉”仪式课程的探究》

《“清清泉”心理辅导课程在学科中渗透的实践和研究》

《小学寓言阅读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小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小学生英语自主写作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少儿快乐体操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小足球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丝网花制作课程的探究》

《小学灯谜微课程开发与实施》

《小学科学“三模”课程的研究》

《小学科幻画创作微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小学电脑创意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小学科幻画创作微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二、健全研究制度,构建运行机制

课题组确立了相关的研究制度,如学习研讨制度,确定了课题组一个月开展一次研讨活动;课题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课题日常管理工作要求,做好相关申报、开题、过程管理等工作;竞赛评比制度,定期组织优课、论文、案例评比等。

以上措施和制度构建了良好的运行机制,确保本课题的正常运行。

三、研读课题方案、把握课题内涵

通过组织课题核心组成员会议,由课题负责人对总课题方案进行全面解读,特别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进行深刻诠释,让每位课题组核心成员都能走近课题,之后再走进课题。

四、重视学培研修,夯实理论基础

从学校决定课题申报起就发动全体教师开展了围绕核心素养及微课程开发的理论著作的大阅读,从培训经费中专门拿出一笔经费,用于每学期购买一批专著供大家学习。

在校本培训中专门设立微课程开发的专题培训,还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辅导,深入领会微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

在潜心阅读和参加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了“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征文活动”“清清泉教师论坛”等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互动,帮助教师增强课程意识,为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夯实理论基础。

五、积极研讨交流,提升研发能力

开展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到目前为止,共举行主题研讨活动8次。

1.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为组织者,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发适合本学科微课程,将此作为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内容。

2.开展主题沙龙研讨活动

围绕课题,课题组成员介绍自己在微课程开发和实施研究中的一些做法和反思,互相交流,借鉴经验,取长补短,共享智慧,使微课程的开发步入轨道,为后期课题研究中校本教材的编写奠定基础。

3.开展微课程评价方式的主题研讨

课题组成员通过获得大量反馈信息进行深入研讨,将一些学生积极性不高、操作性不强的课程进行调整或者摒弃,提升所开发课程的内涵品质,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进而提高教师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

五、落实行动研究,打造品牌课程

1.以学校德育资源的整合为基点,以学校文化的凸显为核心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类课程。

近几年来我校以“清清泉”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争当阳光好少年”主题月育活动、“清清泉道德银行”等活动以深入人心。

在此基础上,学校德育处整合教育资源,尝试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品牌课程,例如“清清泉”仪式课程,分为常规仪式课程、成长仪式课程、节日仪式课程。

常规仪式课程主要是借助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队仪式、结业仪式等来延续学校的行为礼仪教育,触及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而提升学生知礼素养。

成长仪式课程主要是通过一年级入学仪式、三年级成长仪式、六年级毕业典礼,给学生的成长轨迹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花溪小学的学子们快乐成长。

而节日仪式课程则是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学校设置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让孩子们在浓郁的节日氛围里,冲破思维、体验快乐。

这些仪式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都能扎扎实实地让四大核心素养落地。

2.以学科教学为抓手,借力学校办学特色,着力推进智慧学习类微课程的开发实践。

我们先从语、数、英入手,在语文教学中拓展出了《美妙的经典诵读》和《奇趣寓言》课程,荆玉纯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寓言阅读时,引入教育戏剧的概念,在选取合适的寓言材料后,对材料进行润色,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对寓言故事产生兴趣,然后通过引导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来完成整个的事件,了解角色之间的联系,体验到寓言故事最终要表达的道理,最终触动学生的心灵。

引入教育戏剧到寓言教学中的这种方式,不仅完成了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思维之间的最初培养,掌握了学习语文知识的技能和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数学教学的同时尝试《趣味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高远老师季静亚老师……;

结合英语教学,开始了英语绘本阅读课程的开发实践,此课程以英语绘本阅读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善阅读,从而进一步浸润语言文化的魅力,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这些微课题都是由各教研组负责开发建设,借助文体活动、校本课、综合实践课等途径开展实施,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让花小的每个孩子都乐学、善学。

 

我们还借力学校办学特色,构建诱人的科技课程。

科技教育一直是花溪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确立“活动课程和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建筑、航海、车辆模型活动模式的研究”等科研课题,进行过扎实的研究,取得许多成功经验,形成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学校风格。

学校也先后获得了“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江苏省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基地”、“江苏省科技教育活动五星级先进集体”、“江苏省未成年人科技创新教育先进学校”等特色荣誉称号。

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形成体系较为完善的“三模系列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并在全国各级各类的科技模型竞赛中成绩显著,获得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的第一、二名,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竞赛第一、二、四名,第五届全国建模赛“奥运场景”团体第三名,第十届省青少年航模赛团体一等奖,省青少年海模赛综合团体第一名等。

另外,学校利用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科普阅读,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幻画创作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我们还注重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基础上,挖掘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不倒翁制作,七巧板、科学小魔术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科技教育微课程的开发,进一步促使科学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田萌发,提升学生乐学、创新素养。

3.结合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精耕细作,助推艺体心美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健康的社团活动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灵魂,而且能使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在交往和活动中认识社会,培养竞争意识,这种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育人功能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

我们充分发掘资源,开设了快乐体操、拉丁舞、小足球、丝网花、布贴画、书法、小主持人、电脑编程、麦德创客机器人、魔方、灯谜等30多个特色社团活动项目。

学校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有一技之长的本校老师,还聘请校外专家为学生社团做指导和服务。

另外学校为社团配备必需的器具、设施和资源,形成社团活动的重要物化载体。

这些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推进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自我教育的主动性,进而助推艺体心美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赵晖老师研发的少儿快乐体操微课程。

赵晖老师曾经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师从世界冠军沈国华,2003年获得江苏省技巧比赛冠军,2006年获得全国青少年技巧竞标赛第四名,退役后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是国家二级体操裁判,国家一级技巧裁判,虽然他很年轻,但已经迅速地成长为常熟市教学能手,有着丰富的体操参赛及带队训练经验。

2014年,赵老师主动找到学校领导,提出要组建快乐体操队。

赵老师的想法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马上成立筹备小组,着手开始建设。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常熟市体育局余阳局长为学校体操项目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建议;苏州市儿童业余体校为我校捐赠了一批训练器材,何庆生校长还亲自来到学校,指导运动员训练;常熟市体育运动学校沈国华校长也多次来到学校,对体操队组队和训练进行指导;常熟市教研室刘建平老师也对多次对我校体育组进行业务指导,使赵老师从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学校业务骨干并智力于对少儿快乐体操微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快乐体操与传统竞技体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主要是以锻炼身体,培养气质的目的,孩子们在娱乐中锻炼,提升智力、增强体质、塑造形体、培养优雅气质。

赵老师亲自到各个班级中选拔苗子,还邀请沈国华校长前来把关;学校把运动员家长邀请到学校里来,召开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快乐体操,参观孩子们训练,想方设法取得家长的支持;赵老师制订了详细、科学、周密的计划,平时在学校里体操房训练,寒暑假、双休日到常熟少体校体操房集中训练,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近几年来,学校在体操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8年5月,常熟市快乐体操队参加苏州市幼儿、小学生体操,我校体操运动员共取得15金11银22铜的好成绩。

2018年6月3日,江苏省少年儿童体操(快乐体操)冠军赛在常州奥体中心举行,我校快乐体操队代表苏州市参加了男子集体翻腾项目的比赛,最终摘得铜牌。

今年9月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上,我校运动员同各地市级代表队的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为苏州代表队取得一块银牌、一块铜牌和一个第五名。

2017—2018学年,我校向苏州市输送快乐体操动员四名。

体操队成立至今,总共在苏州市幼儿、小学生体操比赛中取得25金27银46铜,300多人次进入决赛前8名。

为了普及快乐体操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赵晖老师利用自身特长,创建了两套自编体操,并制作了教学示范片,供全校师生学习锻炼,这两套动作,一套适用于室外,与国家正在推广的少儿广播体操交替锻炼,第二套用于室内,保证了孩子们即使阴雨天气,也可正常进行体育锻炼活动。

可以这样说快乐体操微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家长及社会多方面的肯定,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改建工程的顺利推进下,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快乐体操微课程一定有广阔的前景。

阶段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对于核心素养的认知和培养,在每一个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不同微课程对于学生不同素养的影响关系,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落地总结经验。

(2)虽然微课程开发在我校仍然处于一种初步发展的阶段,但是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尝试开发微型课程,虽然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但也总结出了一些相关经验,撰写了相关的随笔反思和论文,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理论成果。

(3)基于核心素养下微课程的开展,整理出了适合校情、学情的微课程。

在基础学科以外,丰富了学生在“知礼、乐学、健康、创新”核心素养落地实施中的课程理论知识。

二、实践成果

1、教师层面

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既是开发者也是实践者,极大程度地让教师参与到课题的研究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

在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去进行研究分析,亲自去解决问题,因此获得了成就感更强的教学感受,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热情,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在这个获得成就感的过程中,很多参与者也找到了作为一个教师的自我价值。

教师的价值和成就感不只是来自于自身的学历,也不只是来自于学生的成绩,而是来自于是否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喜欢上的学习并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2、学校层面

此次课题的研究推动了学校传统体制的改革,真正意义上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方式,优化了学校特色建设,整合了地方资源,逐渐打响学校“阳光教育”这个品牌,从而提高了学校核心竞争力。

3、学生层面

微课程的内容选择充分考虑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兴趣和成长中所面临的的现实问题,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微课程,不仅改善了学生习惯素养和道德素养的一些问题,还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发展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生活与发展问题所相结合,从而促进了学生整体人格的均衡发展。

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从原先沉闷的课堂转变为如今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并在活动、学习中逐渐具备“知礼、乐学、健康、创新”四大核心素养。

校正了学生对于校园和教师的认知,在我国教育改革前的时间里,学校成了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

而现在通过不同微课程的开展到最后获得的成绩,让学生知道成长的过程不只是理论知识,也有兴趣的培养。

在这些微课程开展的过程学生真正能找到自己对于学习的喜好来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疑难困惑

1.微课程的开发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大亮点,也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它的涉及面广,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而且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

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够多,对微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就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应该如何协调?

2.每位教师对于微型课程开发的理解程度不一,以及相关知识的不足,有关微型课程开发的知识还比较浅层化,不能把微课程的研发系统化,进而在微课程的后续开发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除了加强理论学习,该如何鼓励教师克服畏难情绪、坚持初心?

3.微课程的开发,什么时候形成校本教材最佳?

课题研究至今,我们的校本教材编写一直迟迟没有成型,害怕编写的太随意,不够严谨,无从着手,想着应该邀请专家来做系统、具体的指导。

后期设想

一、加强学习,让课题研究有理可依。

课题组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针对教材编写方面进行深入学习。

学校将继续投入经费购买教材编写方面的指导书籍,提供课题组教师进行学习借鉴。

此外,我们还将利用“清清泉教师论坛”,进行“特色微课程”教育叙事、课例交流,加大课题宣传辐射力度,加快教师群体课程研发能力的提升。

二、规范管理,让课题研究有事可做。

1.继续严格执行课题分层管理,落实三级管理网络,注重过程管理,提高课题成员的研究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我们将定期整理课题研究资料,确保能及时了解课题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等。

2.继续用“四个维度”调控课题研究效能。

围绕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将有的放矢、有重点地开展系列性、主体化的行动研究。

大到每一项课题研究内容,小到每一次主题研究活动,我们都将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这四个维度进行权衡,规范操作和反思,使课题组成员自觉养成一种科学严谨的课题研究意识,从而提高课题研究的效能。

3.有效开发具有品牌特色的校本教材。

结合学校实际及学生的特点、需求,我们将请相关课题顾问指导,有机整合、统筹安排,梳理摸索出一系列可行的、适合学生发展的“阳光品牌”校本教材。

三、且思且行,让课题研究早出成果。

根据课题研究进程和预期研究成果,我们将有计划的在接下来的研究进程中不断反思总结,积累丰富的课程研究资料和课例研究资料,创新课题研究思路,积极提炼,争取让课题研究早出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