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94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docx

高三生物必修三56章单元评估检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估检测(十)

必修3 第5、6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1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55分)

1.(2014·连州模拟)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  )

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

B.大熊猫的基因多样性较低

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

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

【解析】选B。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蛋白质多态性取决于基因多样性,蛋白质多态性较低说明了基因多样性较低。

2.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下表所示。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思路图示如下:

【解析】选D。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为陆生植物,菖蒲、芦苇、睡莲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典型植物,由此判断A项正确;植物种类由改造前的20种变为改造后的30种,由此判断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由改造前的10%变为改造后的25%,植被覆盖率越高,越有利于调节气候,由此判断C项正确;此生态系统改造后的植物优势种不是经济作物,由此判断D项错误。

3.(2014·扬州模拟)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解析】选C。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受到外来干扰后保持原状的能力越强,C项数量变化最小,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4.(2014·天津南开区模拟)资料显示“鲤鱼,食性杂,荤素皆吃,以荤为主。

”下图表示的是一个仅养殖了鲤鱼的人工鱼塘中能量流动关系(单位103kJ/年)。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浮游生物和鲤鱼构成了该人工鱼塘的生物群落

B.每年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约为1.0258×107kJ

C.A表示包括鲤鱼的粪便等在内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

D.该人工鱼塘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环境条件优越的自然池塘

【解析】选D。

生物群落包括人工鱼塘中的所有生物,除浮游生物和鲤鱼外,还有分解者。

自然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浮游生物既包括浮游植物也包括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且该生态系统有人工投入的饵料。

鲤鱼的粪便不属于鲤鱼从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不属于鲤鱼能量的去路。

人工鱼塘营养结构简单,因此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5.(2014·安庆模拟)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冬季北方人呼吸产生的CO2,能供给南方植物光合作用

B.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CO2的释放量

C.碳元素和能量都能从植物传递给各种动物

D.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提高人均绿地面积

【解析】选D。

生物圈中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A正确。

清洁能源中碳含量少,氢含量多,供能时产生CO2少,B正确。

植物中的碳元素和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给动物,C正确。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开发新能源,减少CO2的排放量,D错误。

6.(2014·宿迁模拟)某生态养殖大棚内,水草丛中栖息着螃蟹,水面上有浮床,其间栽培的某种绿叶蔬菜在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

同时大棚里还栽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

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能量主要来自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浮床遮光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可防止水华发生

D.螃蟹、蔬菜、黄瓜组成了生物群落,并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选D。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来自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故A正确;特殊辣椒具有驱虫作用是因为辣椒能释放某种化学物质,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故B正确;浮床遮光能抑制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防止水华现象的发生,故C正确;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因此螃蟹、蔬菜、黄瓜不能组成生物群落,故D错误。

7.(2014·温州模拟)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和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这个事实说明(  )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解析】选B。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

因此,题干信息表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8.(2014·辽宁五校联考)三叶草是牛的主要饲料,三叶草传粉受精靠土蜂,土蜂的天敌是田鼠,田鼠不仅喜食土蜂的蜜和幼虫,而且常常捣毁土蜂的蜂巢。

土蜂的多少直接影响三叶草的传粉结实。

猫是田鼠的天敌。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叶草属于第一营养级

B.田鼠摄入量的10%~20%流入猫体内

C.可用标志重捕法估测田鼠种群数量的逐年变化

D.田鼠等消费者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选B。

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共同组成的,其中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的生物,A项正确;10%~20%是两个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它是两个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之比,故应是田鼠同化量的10%~20%流入猫体内,B项错误;田鼠是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C项正确;田鼠等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故消费者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项正确。

【易错提醒】摄入量≠同化量。

摄入量有一部分未被吸收,而以粪便的形式排出,所以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9.如图是以种植番茄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食物链是A→B→C

B.B→C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

C.先进行物质循环,再进行能量流动

D.如果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J/(cm2·a),A、B、C三个种群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占其同化量比例最高的是C种群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以下三点:

(1)能量传递的计算方法。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根据物质循环图确定食物链的方法。

【解析】选C。

从A、B、C与大气中CO2库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A是生产者,B和C分别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所以图中的食物链是A→B→C;B的同化量是200J/(cm2·a),C的同化量是20J/(cm2·a),所以B→C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C是次级消费者,没有更高级的消费者存在,C种群的同化量为20J/(cm2·a)。

未被利用的能量=20-8-2=10J/(cm2·a),未被利用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1/2,比例最高。

10.(2014·广东十校联考)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C.据图可知人类既能改造环境,也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解析】选C。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图中反映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因此A正确。

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Ⅰ模式可使人口数量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较高的数量;Ⅱ虽然在短时间内容纳了较多的人口,但随之出现了下降趋势;Ⅲ模式应是破坏了原有的生存环境,使容纳量下降了很多,因此B正确。

从图中看出人类改造环境后人口数量短时间内会上升,但紧接着因为破坏了环境,容纳量就会下降很多,如图Ⅲ,因此C错误,D正确。

11.(能力挑战题)(2014·衡水模拟)下面两幅示意图(未完全按比例绘制),甲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乙图是将甲图中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

乙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图P中的c表示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B.乙图P中的b和d分别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每年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a、b、c、d、e

D.若这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则c2≤20%c1

【解析】选C。

乙图P中的c表示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Q1中的c1表示被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某一个营养级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则乙图P中的b和d分别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每年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包括b、c、d、e;若这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根据能量传递效率(10%~20%),则c2≤20%c1。

二、非选择题(包括2个小题,共45分)

12.(20分)(2014·天津红桥区模拟)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分布情况,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的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为 。

(2)图中丙为    ,通过    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甲通过    过程吸收二氧化碳。

(3)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

(4)该生态系统中B与D间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类型有            ,该生态系统中,当B数量大量减少,最终该生态系统仍能保持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解析】

(1)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为甲→A→B→D或甲→A→C→D。

(2)丙为分解者,分解者可通过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甲是生产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可固定二氧化碳。

(3)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甲(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特点,每一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中均有一部分用于生物自身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

(4)B与D可能存在捕食关系,两者间信息传递可能有物理信息传递、化学信息传递、行为信息传递等。

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可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答案:

(1)

(2)分解者 分解 光合作用

(3)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外,还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4)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自动调节能力

13.(25分)南极自然环境是地球仅有的人类干扰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

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一,该湖的主要生物以及这些生物的营养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与太湖相比,Crooked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原因是 

 。

(2)图中所示生物之间的关系有              。

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

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

(3)鞭毛藻同化的能量最终流向有三个:

①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

②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③               。

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生物的意义是 。

(4)请在下图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

(5)现阶段有人想利用Crooked湖来大力发展极地淡水养殖,请对这种想法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审题,获取有效信息:

信息1:

观察题干的营养关系示意图的构成——可知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

信息2:

图中显示的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信息3:

由设问(3)鞭毛藻感受光刺激的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可知此物理信息的作用是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信息4:

由极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图——推断不可大力发展养殖业,原因是此生态系统的物种少,稳定性差。

【解析】

(1)通过题目中的营养结构图直观得到其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低。

(2)由食物网中箭头指向可以判断出捕食关系,捕食同种生物(桡足类动物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同时捕食鞭毛藻)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枝角类动物存在于两条食物链上,同时占据第二、三营养级;图中食物网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无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根据能量流动的图示可以得出能量流动的第三个最终去向是被分解者利用;在能熟记信息传递的作用的前提下,再根据题目信息把其作用定位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4)大气中的CO2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中碳元素回归大自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二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遗体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CO2。

(5)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简单脆弱,而且能量流入不多,所以可以得出对该做法的否定评价,原因解释可以从不同角度阐明。

答案:

(1)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

(2)捕食、竞争 枝角类动物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被分解者利用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4)

(5)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要保护南极的生物多样性(因为要保护南极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

【易错提醒】

(1)只观察到图示的捕食关系,而忽略了桡足类、变形虫都以鞭毛藻为食而建立的竞争关系,漏答竞争关系。

(2)忽略设问(3)的一个关键词“最终流向”,把其中的一个流向“被分解者利用”易错答成“未利用”。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