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8139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x

课堂提问的有效

第1讲有效提问:

提问的教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2-09-1914:

51:

09

课程目标

 

1)了解提问的教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2)掌握设计有效问题的步骤;

 

3)掌握几种有效的提问方式;

 

4)培养提问的素养。

 

        

   课堂提问是教师有目的地提供一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学生做些什么、如何做的暗示,以便于引导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但是仅与教学相联系,仅为达到教学目的并不一定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它有可能只是生硬地把知识点灌输给了学生,也有可能只是强行校正了学生的外在行为。

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在更广意义上能实现教学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教学手段。

 

一、教学的价值

 

    有效提问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自觉性高级思维的一系列提问,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反省思维等思维能力,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能力。

 

    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能够引起学生主动、下意识地对知识进行研究、批判、反思等高级思维过程。

学生有关注问题的意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这种冲动使他们愿意付出持续的心智思维来探索和研究,思维没有终止在课堂,他们甚至会在课后和生活中继续关注此类问题,对知识的学习真正内化成了一种“了解”的需要,而不是“能回答出老师问题”的需要,这就是一种教学的价值,学生渴望以探索者的身份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的解释和发现,这个类似于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才能够使学生们深刻的理解知识,甚至想忘也忘不掉。

 

     因此,“有效”一词在教学中主要包含三点:

 

     第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的发展;  

 

     第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三,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教师的教育价值。

 

    课堂提问的场所在课堂,提问有效与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提问效果的有效程度看师生,课前预设和课后反思都会对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产生直接影响。

故广义的有效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切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质疑和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

它包括了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课堂提问的有效反思。

提问实施的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

提出问题、获取答案、有效理答,其顺序可表示为:

提出问题、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理答与反馈。

第2讲问题设计(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问题)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2-09-1914:

52:

40

 

    具体到每个问题的设计,各科学科教师设计问题的习惯都是直接针对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本身,所以提供一个统一的模板是不现实的,因此讲到具体问题的设计过程,主要从两方面,一是判断问题有效的标准,二是提供一个修善问题的支架。

教师们可以在按照过去的习惯设计好问题之后把问题分门别类填进支架中,再以问题有效的标准来修改设计的问题。

 

二、有效问题的设计

 

 1、有效问题的特征 

 

    有效问题对教师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在价值观层面有五点特征,分别是:

 

1)有效问题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终身发展;

 

2)有效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

 

3)有效问题的本质是启迪思维;

 

4)有效问题的聚焦是核心问题;

 

5)有效问题的价值追求是关注生成,以期帮助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问题。

 

    除此之外,在问题设计的表象上具备的特征为:

 

    1) 知识理解价值化

 

    知识理解价值化就是教师在分析知识点时需要转变观念,要从学生需要理解的知识而不是需要记忆的知识,要从有助于学生发展的知识而不是考试容易考到的知识。

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提问的教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所谓教学价值就是学生能够通过思维理解内化的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所谓教育意义就是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情感的变化,心智的成熟,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只是记住了很多考试需要考的知识点。

 

   2)问题呈现情境化      

 

    所谓问题呈现情境化就是把由抽象知识点组合而成的问题放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让理论化的问题具体起来,活起来,这样学生会被不自觉地进入问题,进入学习的过程,思维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情境中发生了。

情境可以是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人物或者具体的场景等。

 

    要注重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心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过程,推理过程和发现过程。

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明确探究目标。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自求通达的过程中去体验劳动的甘苦,从而使创造思维得以培养。

问题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开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教师作为探究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是探究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给学生宽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因此在政治课探究教学中,教师只有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有助于提高探究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讲解价值规律的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去市场上调查,从月饼的价格看价值规律,让学生通过市场调查来发现问题。

学生经过调查发现,不同品牌、不同包装、不同时间(主要是中秋前后)市场上月饼的价格有很大不同,对这一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学生就会对价值规律有一个既感性又深刻的理解。

 

 

   3)形成冲突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能引起学生认知“失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唤起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要建立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要求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掌握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

让问题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相互联系。

不同的问题要适合不同年级学生。

有研究表明,低难度的问题对低年级学生有效程度高;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对高年级学生有效程度高。

当问题的难度系数在0.5时,多数学生对问题最感兴趣;当问题难度太高或太低时,一般都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问题设计的支架 

 

表1:

 

 

 

    这就是设计有效问题的基本支架,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问题的具体设计来说明这个支架的作用。

        

     问题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

 

        1) 去抽象化——情境化、形象化、生活化:

问题设计最初一般是从知识点出发

 

    在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中,最核心的知识点就是说清楚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知识点上,教师可以列出一个基于知识点的基本问题“具有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人一定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吗?

没有受过良好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也一定很低吗?

”这是一个单纯抽象知识上的问题,学生没有感性情境的体验,所以教师应该把抽象的知识用具体化、形象化、感性化和生活化的情境材料表现出来。

这也是设计问题的第一步,去抽象化,这一步相对比较容易。

针对这节课中的第一个问题,我们选择一个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却道德败坏的典型,例如学术造假的黄禹锡。

 

      2)利用材料情境中的描述中扩充题干

 

    这是针对过去经常出现的一类题型而言的,比如此处,教师用大量的材料呈现黄禹锡事件的情境,最后的问题设计为:

“请你结合黄禹锡事件谈一谈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个无效的问题,因为问题带来的思维过程使人把黄禹锡事件和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两者关系这两个部分割裂开分析,甚至是用后面的知识点去生硬的解释事件。

而我们实际上需要达到的效果是通过黄禹锡事件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出后面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因此就需要避免这种情况,而利用材料情境中合适的描述来代替原来基本问题的语言,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们在回答的时候是根据材料情境进行思考。

搜集关于黄禹锡事件的材料,材料中基本可分为陈述性材料和评价性材料,陈述性材料就是描述黄禹锡事件的事实的材料,评价性材料就是关于别人对这件事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另外,材料中如果出现比较的描述,也是非常适合用来作为题干设计的。

因为比较代表冲突,在冲突中设疑最容易引起主动性思维的产生。

 

     3)丰富问法

 

    根据问题所指向的知识所代表的类型,可以分为“是何,如何,为何,若何”,也就是:

“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怎么样”从这些多个维度来丰富问题的问法。

 

    根据以上的三步,我们所设计出的问题为:

从民族英雄到国耻,黄禹锡用他堪称卓绝的科学知识与众人开了一个大玩笑,他的行为“既是在向科学挑战也是在向道德挑战”,请从你所理解的角度谈一谈人们为什么这样评价一个曾经有过无数光环的科学家?

 

呈现表2:

 

 

 

        根据以上支架的作用,我们再举些例子:

 

高中语文《科学与艺术》

 

 问题一:

 

 

 

    基本问题“艺术思维方式对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作用是什么?

”,在梳理感性材料的过程中找出评价性描述,设置冲突点,再用为何的方式进行表达。

 

 

 

问题二:

 

 

    原问题“达芬奇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他在科学和艺术领域有哪些主要贡献?

”,在梳理感性材料的过程中找出评价性描述,设置冲突点,再用若何的方式进行表达。

第3讲提问方式有效性(“问”的艺术)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2-09-1914:

53:

11

 

    问题的实施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把问题问出去,也就是真正到了我们“提”的环节,设计好的有效问题如果没有有效的实施,也不能真正达到预计的效果,有效的问题实施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一种关于提问的艺术,主要包括发问方式有效,提问语言多样,叫答方式有效等几个方面。

 

三、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1、发问方式有效

 

1) 根据教学情境调整发问的方式与内容,提问时表述清晰,学生能抓住要害

 

    一个问题设计的再好,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述时反而让学生没办法听懂,那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反过来说,教师如果可以根据课堂上实际教学情境,比如根据不同班级学生在接触某个问题之前接受程度的差异性来抓问题的要害,对问题的表述进行适当的调整,那么问题有效性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2)以对话的态度提出问题

 

    有效的提问实质上并非是一个一问一答的过程,更多的则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教师抛出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其实是抛出了一个话题,学生们围绕着这个话题思考、交流。

 

 

 

2、提问语言多样性

 

1)提问时通过音调、节奏的变化表现情感

 

   语言是传递情感最好的桥梁,通过语言的修饰,问题不仅可以变得清晰明白,还可以变得重点突出,显示出教师的引导性,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来传递情感。

 

2)提问时能适时运用幽默的语言

 

3、叫答方式有效  

 

1)留有候答时间让学生思考

 

    我们设计的有效问题最核心的就在于引发学生思维,特别是综合性高级思维技能,那么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就显得十分重要。

特别是针对发散性、开放型问题来说,不仅需要学生反复研读问题情境和调动原有经验积累,还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反思等高级思维技能。

这样的问题只有留给学生足够充足的思考时间,甚至可以设计小组分工合作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在思考之后充分的交流意见,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作用。

 

2)全体学生都有同等的回答机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千个学生有可能就有一千零一种答案,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例如性别差异,座位差异,学习水平差异等,我们不能总是请平时回答最积极的同学回答,每个学生内心都有表达的欲望,我们要以提问为契机激发他们展示自己的愿望,给不同学生同样的回答机会,这才是一种真正体现在无言中的民主课堂,平等课堂。

 

3)倾听学生的回答

 

    教师的肢体语言同样是可以传达最深刻教育意义的渠道。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应该创造平等、民主的交流空间。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来到学生身边。

可以直面学生,用期待和善意的目光和表情直视学生,如果学生过于紧张,也可以选择不直视,而是走到学生旁边作倾听状。

同时,在学生回答时维持好其他同学的课堂纪律,轻声提醒别的同学保持安静等等,总之在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注意要创造一个轻松、民主、平等的空间,这样才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和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尊重以及重视。

 

第4讲提问背后(教师需要的一种素质)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2-10-1112:

50:

38

 

   有效提问不仅是一项教学技术和手段,它更需要教师从理念上重视它需要为教师加入新的角色定位,从过去单纯的课程实施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培养提问的素养总的来说就是要站在课程的高度。

 

四、提问素养

 

1、站在课程的高度去教学

 

    教师需要转变以往落实知识点的教学观念,站在课程的高度教学。

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对知识点进行解读和挖掘,从历史的角度重新解读知识,还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给抽象的知识以深度和厚度。

再从生活和教学的角度重新美化和包装知识,让它们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应该大胆对文本课程进行研究和再开发,过去,教师课堂提问的出发点是落实知识点,完成教学内容。

为目的转变为更加具有教学价值和教育意义的角度上来。

 

    过去,面对那么多班级,面对一届有一届的学生,教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和讲授着自己已经烂熟于心的知识点,却还苦于学生为何不能记忆和消化,教师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职业倦怠感,学生也在一遍遍单调的记忆和背诵中做无用功。

作为教师,如果可以在课程中找到提升自己的切入点,从过去只作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做课程的开发者,去重新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课程、开发课程,那么上课就会变成一件充满无尽探索和探究的创造性活动。

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更有利于教师们依次为动力获得职业幸福感。

 

2、站在课程的高度去生活

 

   积累同样来自于生活,很多课程资源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工作看做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事业,和你手里的教材对话,通过和教材对话来研究如何更好地和学生对话,实现学生的发展。

 

    站在课程的高度去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可以被我们用作教学的课程资源。

并且这些资源将更加生动、亲切和具有说服力。

在设计有效问题时,我们通常以研究教材为起点,在阅读大量的理性知识后,往往迷失在其中,苦于不能把它形象化和生动化的展示出来,然后急于去急急忙忙地寻找感性材料。

而在生活中就注意积累,注意站在课程的高度去体验生活,然后及时把它记录到你的课程资源包里,你便会发现信手拈来的好处和妙处,它同样会成为你在课堂上展现教学机智的重要砝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