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8345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docx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单元练习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试卷(第一、二单元)

(总分100分,其中3分为卷面分)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文学常识:

(每空2分,任填六个空即得满分12分)

1、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见他;若说没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其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瑕指的是。

2、《三国演义》中蜀军的军师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

在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个人物是《》中的。

3、读我国四大名著,就像是欣赏一幅幅古代人物的画卷,煮酒论英雄的()、大闹野猪林的()、三调芭蕉扇的()、多愁善感的()都是其中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

二、仿写(6分)

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如果你是种子,;如果你就是你,。

三、填空。

(每空一分,共12分)

(1)闻一多,原名________。

著名诗人、学者。

在诗歌的创作上,提出了“三美”的主张,认为诗歌要讲究___美、_美、____美。

(2)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___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

(3)经历了狂风暴雨,,而今我到达了,

有时遥望我年轻的时候, 像遥望。

  

(4)家乡的风家乡的云,。

四、阅读:

A.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问题。

(11分)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4分)

2.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4分)

3.“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的诗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学了戴望舒的《雨巷》,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朦胧之美吧。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过客

【注】跫(qiónɡ)音:

脚步声。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题为“错误”,对此的理解是:

“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不该在“你”久盼“归人”的时候响起,“达达的马蹄”声,表现了“我”内疚的心情。

B.这首诗像一个浓缩的故事,诗人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结局,再写经过。

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才“如莲花的开落”。

C.诗的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了“你”思念“归人”的孤寂的心境。

D.“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写的是“你”因不见“归人”而心中了无春意。

这样的表达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C.思茶

吴浣

①凝视着绽开在水里的叶子,一种记忆苏醒了。

当然,苏醒的不仅是个人的记忆,还有一个季节的生机。

那些叶子渐渐地青了绿了,仿佛又要跃上枝头,迎着春风笑语喧哗。

风中流布着春的消息,茶原本也是来赶这个季节的,只是在流变中不无波折。

②当一团雾气隐隐浮起,又渐渐地远离了丛林树梢,待雾气散尽后,林中一片明净。

这当中,有一汪水域,清澈的水波倒映着层层林木,历历分明。

清水无尘,只是沉淀着团团如盖的绿阴。

在日光的映照下,鳞鳞水波蓄翠流碧,恍如梦幻。

这不只是因茶而起的联想,却可以说是梦中到过的地方。

③梦中的流连,会是在什么季节?

春之后是夏,夏之后是秋,秋之后是冬,过了冬又是春,季节就是这样变迁的。

茶在春天里被采摘下来,是因为光景最为鲜活。

然后再经过蒸发,烘焙,直到收藏,茶的制作也相应地印证了季节的流转。

在这个流转的过程中,茶于形态上似乎越变越远。

其实只是风干了水分,待到因水而活,春光又舒展开来。

如此也便春光常在,可以相伴着走过一年四季。

④在故乡,习俗中有个迎春的做法,其实仪式也很简单。

就是到了立春那天,要去山上砍来一枝茶树,这样就算把春天接回来了。

凡万物都濡染了春的气息,却为何要选择一枝茶树,也许是茶树不仅能代表春天,而且还融入了日常生活。

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能于日常事物中品出季节也就是生命的痕迹来,这样茶就是可堪寄托的了。

⑤小小的茶杯,仿佛一只小小的船儿,浮载着一怀情思漂向那绿水青山。

茶山上,采茶女忙碌着,灵巧的手宛如捕捉蝴蝶,这便成就了戏台上的一出“采茶扑蝶”。

其实劳作都很辛苦,只是不曾消解尽那点诗意。

就有如那初生的茶芽,悄悄地把春光藏了起来,还可留待给以后长长的日子,有着无尽的回味。

⑥回味的不只是一个季节,还有一个生命。

生命在季节的流转中,难免也有一个被搓揉的过程,其间也可把诗意藏了起来,然后还能不断地激活春光。

这就有如一杯茶,一杯茶也能表达出大地上诗意的栖居。

即便仍是梦中的相遇,感觉得并不遥远。

更何况人生的选择中,这一杯茶毕竟实实在在,且分明就在眼前。

(选自《散文》2003年第9期)(18分)

5.作者在第①段中说:

“茶原本也是来赶这个季节的,只是在流变中不无波折。

”联系全文,概括回答:

(4分)

⑴茶原本所要经历怎样的“流变”?

⑵“流变”中“波折”指的是什么?

6.文章第②段描写的青山绿水是实在的景象还是虚拟景象?

为什么?

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分)

7.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5分)

⑴一杯茶,一杯茶也能表达出大地上诗意的栖居。

⑵人生的选择中,这一杯茶毕竟实实在在,且分明就在眼前。

8.文章以“思茶”为题,其“思”字的作用和含义是什么?

请分点简述。

(5分)

 

D.桥(18分)

在旅途生活的烦躁和不安里,突然在面前出现了一座桥,即便是在零落的小村的尽头出现的一座颓圮的板桥,都会给我的心以暂时的、片刻的慰藉。

我知道,踱过了一座桥,旅途便向前移进了一程……虽然在无涯的人生旅途上,这是多么些微可笑的一程,但用自己的劳苦向前迈进了一程,这时你的心理应该是怎样的呢?

也就在这时,我的幻想便飞越起来。

我看见,人一程又一程地前进,桥,永远站在那里,用现在,把你的过去的脚步和未来联系起来……

当我在这喧嚣的小城市的郊外漫步时,对于醒目地显现在视野里的那塔和桥,我却有这样强烈的憎和爱。

那塔,是远远地便企望人们注意似的,写在渺茫的远天上;那塔,是虚幻的,可望而不可即的谎言似的,写在渺茫的远天上。

而且,我还有更奇妙的想头:

那一层层地堆积起来的塔,是代表所谓“功勋”的本身么?

于是,我对于这人世的虚伪有了更固执的憎恶。

而那桥,却是显得那样平凡又像没有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

地上有比它更真实、更亲切的形象么?

我觉得它完全不希冀人们说一声“感谢”,沉默地像从没在那里一样地躺倒着。

人们漠不关心地从桥上经过,我们能有法子去计算每天有多少无事的人从桥上经过,有多少奔忙的人从桥上经过吗?

而且,有谁来注意桥的坚贞呢?

有谁来注意在艰险的溪流上守住最后一刻的木桥的坚贞呢?

谁能想象到,那淫雨的夏夜,木桥怎样和暴涨的洪流抗逆到最后一刻的情景呢?

……

而在第二天,当人们站在岸边上惊骇于桥的毁灭时,我们是宁愿去体验它业已明白自己的命运,却有闲暇去担心今后谁能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的那一刹那的心理;对于站在岸边上的那些假慈悲者的叹息,我们能说些什么呢?

注:

本文写于1941年;作者,郭风,现代作家。

9、

(1)作者为什么说,桥“会给我的心以暂时的、片刻的慰藉”?

(1分)

答:

因为                                        

                           

(2)作者说“我的幻想便飞越起来”,从第一段来看,“幻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分)

答:

                                             

                           

10、

(1)作者在第二段中对桥和塔进行了对比,对比的内容是什么?

(5分)

答:

桥是真实的,而塔是   的;桥是平凡的、沉默的,而塔却                

   ;桥是无所求的,而塔却                      

(2)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好处是什么?

(3分)

答:

                                         

11、

(1)桥的“坚贞”表现在哪里?

(2分)

答:

                                           

(2)桥还有一种更令作者赞叹的精神境界,从文末看,这种精神境界是什么?

(2分)

答:

                                          

12、对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

A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真实、平凡的赞美,对虚伪、谎言的憎恶,强有力地鞭挞了作威作福的反动统治者。

B散文中所刻画的桥的真实、平凡和坚贞,体现了作者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赞美,抒发了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

C作者置身于自己热爱、熟悉的乡土之上,将个人对大自然与人生的感悟,浓缩于笔下,如歌如吟,感人至深。

D这篇散文想象丰富,对比鲜明,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精心雕琢,尽求华美。

E作者运用朴实清纯的语言,将形象、情感、哲理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具有自然率真的美。

  

  

 

 

屏南职业中学高职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试卷(第一、二单元)答案

一,1.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2.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

3.(曹操、齐备)(鲁智深)(孙悟空)(林黛玉)

二.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叹息;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地微笑,沉默不语。

三.

(1)原名闻家骅,音乐、建筑、绘画

(2)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3.惊涛骇浪,回头,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4.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 

四,1幽僻阴沉、郁闷

2.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著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矛盾。

3.“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着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

似花似雾。

这里取喻于花和雾,比方所喻之物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夜来者”春梦也,虽美却短暂,于是引来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来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一连串比喻环环相扣,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朦胧含蓄。

4.【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B项中“其实‘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中“知道”错误,“你”还不知道。

【答案】B

5(4分)⑴(作为植物的)茶原本要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规律周而复始地流变着,⑵(作为茗品的)茶在春天里被采摘之后,经过蒸发,烘焙,收藏,只有后来遇水之时才重又舒展它的青绿。

(第⑴小题2分。

第⑵小题2分;“采摘”“蒸发”“烘焙”“收藏”“重又舒展”五点,少一点扣1分,少两点或两点以上该小题不得分。

意思对即可。

语句不通顺,扣1分。

6.(4分)⑴是虚拟的景象。

⑵这景象是作者由看到沏茶时的热气升腾和绿茗绽开的情景而引发的联想,由文中“这不只是因茶而起的联想”一句也可看出。

⑶其一,分明是虚景,却用写实手法来表现;既用写实手法,却给人恍如梦幻的境界。

这种虚实交错的写法增加了文章扑朔迷离的美。

其二,由茶叶联想到青山绿水,由青山绿水联想到自然界的季节变迁,也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第⑴小题1分。

第⑵小题1分;能答出答案中两句的任何一句即可给1分。

第⑶小题的两个方面各1分。

意思对即可。

语句不通顺,扣1分。

7.(5分)⑴茶被搓揉后仅仅是把诗意(春光)藏了起来,有朝一日仍能被“激活”而表现出这种诗意(春光)来;人生就像茶一样,在经历了辛苦与磨难之后也未曾消解了希望,并永远憧憬着它。

⑵在人生的流转和奋斗中,美好的希望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是能够实现的。

第⑴小题共3分。

对茶的特点的理解,1分;对人生的理解,2分。

第⑵小题共2分。

茶比喻美好的希望,1分;“实实在在,且分明就在眼前”的含义,1分。

意思对即可。

语句不通顺,扣1分。

8.(5分)⑴“思”是文章的线索。

文章是围绕着对茶的思索与联想展开的。

⑵“思”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是通过思索引发对人生的感悟。

⑶“思”还含有“思念”“思慕”的感情。

文章借此表达一种赞美的情怀。

(能说出“线索”、“内容”和“感情”分别给1分。

能略加阐释,给2分。

意思对即可。

语句不通顺,扣1分。

9.

(1)踱过了一座桥,旅途就向前移进了一层。

(2)在人生旅途中,桥如同“现在”一样,把过去的脚步和未来联系起来。

10.

(1)虚幻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功绩远远地便企望人们的注意

(2)造成形象上的鲜明反差,准确表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11.

(1)与洪流抗逆,坚守到最后一刻。

(2)面临毁灭,还担心谁能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

12.B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