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8703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 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docx

第一单元第三节精选教育文档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课程标准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习目标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1.通过学习,了解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2.通过学习,掌握区域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理解区域四个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人地关系和面临的问题。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基础知识梳理]

一、初期阶段

1.特点:

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2.人地关系

【思考1】 初期阶段有没有环境问题?

提示 有,尽管初期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但仍然存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

二、成长阶段

1.特点:

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2.人地关系:

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3.主要问题

【思考2】 区域发展是否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

提示 该说法是片面的。

区域发展往往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但也有区域是由于便利的交通位置(如石家庄市)等其他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作为基础,而不断发展壮大的。

【思考3】 相对于初期阶段,成长阶段的五大湖区工业部门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 工业部门增多,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发展了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部门。

三、转型阶段

1.特点

2.人地关系:

人地矛盾加剧。

3.主要问题:

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

4.发展要求:

调整区域产业,寻求新的发展。

【思考4】 转型阶段匹兹堡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

提示 ①钢铁工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②高失业率、财政收入下降;③许多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外迁等。

四、再生阶段

1.特点:

区域又产生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复苏。

2.主要措施

(1)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

(2)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3)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3.人地关系:

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思考5】 与转型阶段相比,再生阶段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 产业结构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区域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预习效果自测]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2.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人地关系是(  )

A.基本协调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环境污染严重D.生态破坏

解析 秦汉时期人类对环境影响微弱,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解答该题组关键抓住“人稀、火耕、早夭”重点词语,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特征。

答案 1.A 2.A

3.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工业带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解析 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发;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答案 C

4.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产业结构日益合理,区域经济实现复苏

D.人地关系日趋协调

解析 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在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因素影响下,区域原先的优势逐渐丧失,产品竞争力下降;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

答案 A

5.有关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②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 ③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④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在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通过这些措施,区域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答案 B

6.根据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

解析 区域发展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出现明显不协调;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转向协调。

答案 C

探究点一 初期阶段与成长阶段

【探究活动】 材料 18世纪中叶,史密斯家族从爱尔兰来到了风景优美的美国五大湖地区,他们以皮毛交易为生。

若干年后,随着煤矿的开采和人工运河开通,这里发展成为钢铁中心,史密斯的爷爷也成为一名钢铁工人。

许多新的工厂和城镇,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史密斯的父辈们,有的进入了化工厂,有的进入了汽车制造厂。

史密斯家族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可是,蔚蓝的天空不见了,河流也不再清澈。

(1)文中所示史密斯家族所在区域共经过几个发展阶段?

(2)“蔚蓝的天空不见了,河流也不再清澈。

”此时的人地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1)史密斯家族最初来到五大湖地区时,以皮毛交易为主,说明该区域正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到了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史密斯家族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说明此时处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2)“蔚蓝的天空不见了,河流也不再清澈。

”说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此时人地关系已经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反思归纳】

1.区域初期阶段与成长阶段的特点

2.案例分析——“钢都”匹兹堡

(1)初期阶段

(2)成长阶段

【题组训练】

1.匹兹堡是美国著名的“钢都”,但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仅仅是普通的皮毛贸易场所。

据此回答

(1)~

(2)题。

(1)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匹兹堡(  )

A.资源充足B.环境恶化

C.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2)有关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

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C.区域内城镇较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解析 第

(1)题,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匹兹堡资源充足,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2)题,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小;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较为微弱;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答案 

(1)A 

(2)D

2.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

(1)~(3)题。

(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

(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解析 第

(1)题,1848年后,芝加哥因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而发展起来。

(2)题,由题干可知,20世纪之前,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因此其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第(3)题,芝加哥有良好的水陆运输条件,可借助便捷的交通发展钢铁工业。

答案 

(1)D 

(2)A (3)B

探究点二 转型阶段与再生阶段

【探究活动】 材料 钢铁工业为匹兹堡带来过繁荣,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整个城市淹没在炼钢厂的烟雾之中,甚至白天也要开路灯,成为“黑烟之城”。

空气污染、河流混浊,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

连市长都把自己的城市描绘为“美国最脏的煤渣堆”。

20世纪60年代以来,老化的钢厂竞争乏力,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城市一蹶不振。

严酷的现实迫使匹兹堡从以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向多样化的经济结构转变。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该城已经成功地完成经济转轨,从低谷走向新的繁荣。

经过治理的匹兹堡,恢复了山青水秀的面貌,遍地绿树芳草。

(1)匹兹堡在转型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

(2)匹兹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体现在哪里?

如何进行调整?

提示 

(1)结合材料及教材知识可知,在转型阶段,匹兹堡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匹兹堡的发展。

(2)从材料可知,匹兹堡产业结构主要是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污染严重;为改变这一不合理局面,匹兹堡政府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反思归纳】

转型阶段的特点及再生阶段的措施

(1)转型阶段的特点

(2)再生阶段的措施

【题组训练】

1.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

(1)~

(2)题。

(1)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资源总开采量占资源总量比重为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

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

C.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

D.衰退期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

(2)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下列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将资源开采业集中到赢利高、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

C.利用高新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

解析 第

(1)题,当资源总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衰退期,此后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

(2)题,停止开采资源的做法过于偏激,明显不合理。

答案 

(1)C 

(2)D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匹兹堡市曾以钢铁工业著称,20世纪70年代末,匹兹堡的钢铁工业陷入持续、全面衰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匹兹堡重视培养、引进人才和科技创新,从一个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逐步转变为以一系列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城市,以“绿色”“宜居”“科技”等新的城市形象示人。

材料二 下图为匹兹堡产业转型演变图。

(1)匹兹堡产业转型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________演变,产业发展方向由________演变。

(2)匹兹堡是美国钢铁设备、技术与服务的核心源地,其市场面向全美及全球各大钢铁基地。

分析钢铁技术服务企业仍选址在匹兹堡地区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匹兹堡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给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带来的启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从材料二图中的横纵坐标和每一阶段主要发展的产业可以知道匹兹堡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演变,产业发展方向由传统向现代演变。

(2)题,由材料一可知匹兹堡原有钢铁工业的基础好,技术先进,相关产业也比较发达,协作条件好。

第(3)题,可以根据匹兹堡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单一向多元 传统向现代 

(2)原有钢铁工业基础好 技术条件好 协作条件好 (3)对原有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整治环境污染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区域初期阶段的特征。

2.匹兹堡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

3.区域转型阶段出现的问题。

4.区域再生阶段采取的措施。

教材P16问题

(1)“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是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过程。

从时间上看是阶段式递进,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面临不同的问题;从空间上看,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区域发展伴随着人地关系的变化,基本是以“协调—不协调—对立—协调”的模式循环往复。

教材P19活动

美国20世纪70~80年代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大量人口从东北“冷冻地带”(又称“冰雪带”“锈蚀带”)向西部、南部的“阳光带”迁移。

造成上述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区周围资源枯竭、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重,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而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又发现了新的资源,新兴产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

教材P22问题

1.大庆市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

初期阶段:

大庆的第一口井喷油,到大庆原油产量跃上5000万吨,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大庆原油产量每年稳定在5000万吨,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大庆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城”,这时人地关系开始出现不协调。

转型阶段:

大庆面临石油资源枯竭的问题,长期以石油生产为中心的产业结构,给大庆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再生阶段:

大庆开始“二次创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完成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由自我服务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型城市,由矿区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转变,全面建设成为高科技现代化城市。

2.关于大庆“二次创业”的建议:

(1)用新技术改造老设备,提高采油效率,为国家多产石油;

(2)发展石油深加工产业,提高石油产品的附加值;(3)利用有利自然环境,发展畜牧业,生产高质乳产品;(4)研究污染治理技术,减轻环境污染,同时提高对污染物的回收利用能力,变废为宝。

3.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提高资源开采利用率与深加工程度、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主要因素。

(2)区域发展应该多种经营。

(3)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应该同步发展,努力回避“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主义国家区域发展的老路。

(4)支柱型产业发展到顶峰之时,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开始之时。

一般地,人们将资源型地区的区域发展道路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四个阶段。

据此回答1~2题。

1.大庆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大庆市现在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一阶段(  )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2.下列处于成长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地区)是(  )

A.内蒙古东胜B.山东东营C.辽宁阜新D.江苏苏州

解析 第1题,大庆市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发展中出现了诸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经济发展优势逐渐丧失,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已发展到转型阶段。

第2题,山东东营、辽宁阜新、江苏苏州发展时间较早,大多处于转型阶段,而内蒙古东胜起步较晚,目前发展势头较快,处于成长阶段。

答案 1.C 2.A

下图为“某一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可以反映出(  )

A.区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B.产业结构优化,第二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C.网络系统不断完善

D.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外联系逐渐减弱

4.在区域发展晚期(  )

A.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外围空间

B.区域发展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增大

D.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解析 第3题,图示三个发展阶段无法体现出该区域的发展速度,故A项错误;产业结构及第二产业比重也没有得到反映,故B项错误;区域网络系统不断完善,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外联系逐渐增强,故D项错误,而C项正确。

第4题,在区域发展晚期,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低于外围空间,故A项错误;区域发展处于平衡的发展状态,故B项错误;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故C项错误。

答案 3.C 4.D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美国匹兹堡丰富的煤炭资源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钢都”。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

据此完成5~6题。

5.和匹兹堡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

A.水资源B.铁矿石C.水陆交通D.煤炭资源

6.山西比匹兹堡欠缺的发展条件是(  )

A.广阔的市场B.政府的支持C.便捷的交通D.劳动力素质

解析 第5题,我国的山西省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由于地处我国北方地区,因此水资源匮乏。

第6题,匹兹堡靠近五大湖,水陆交通便利;山西省的煤炭外运问题是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要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答案 5.A 6.C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下图是“中纬度某区域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目前,该区域正处于(  )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衰落阶段D.再生阶段

2.属于该地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发生的变化有(  )

①森林减少,农田面积扩大 ②降水增多,地下水位上升

③环境污染加重,鱼类消失 ④城市数量增多、面积扩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1世纪初该区域的人口与城市数量明显增加,所以目前该区域应处在区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成长阶段。

第2题,该地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的自然环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森林减少,农业用地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大,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变大;鱼类等动植物种类减少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1.B 2.C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

读图,完成3~4题。

3.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

A.①B.②C.③D.④

4.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D.③④②①

解析 第3题,由图可判断,③阶段第一产业比例最大,第二、三产业比重最小,应该处于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

第4题,由图中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可判断,③处于初始阶段,①处于最后阶段,②④处于中间发展阶段,故D项正确。

答案 3.C 4.D

在马来半岛沿海平原和中央山脉之间的山麓丘陵地带,不仅适于种植橡胶,而且又是锡矿带的主体,因而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胶锡地带”。

近年来,“胶锡地带”的橡胶和锡矿石的生产出现滑坡,而电子装配、化工、机械等一大批工业部门代之而起,“胶锡地带”已向“制造业带”转化。

结合以上材料,读图回答5~6题。

5.该区域由“胶锡地带”向“制造业带”转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胶”“锡”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国际贸易中居不利地位 ②马来西亚利用本国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③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 ④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推动了产业升级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6.目前,该区域正处于(  )

A.初期阶段B.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