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887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docx

完整word版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

2016

单选

15.西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事契约关系的发展。

《周礼》载:

“听买卖以质剂”。

汉代学者郑玄解读西周买卖契约形式:

“大市谓人民、牛马之属,用长券;小市为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长券为“质”,短券为“剂”

  B.“质”由买卖双方自制,“剂”由官府制作

  C.契约达成后,交“质人”专门管理

  D.买卖契约也可采用“傅别”形式

  16.春秋时期,针对以往传统法律体制的不合理性,出现了诸如晋国赵鞅“铸刑鼎”,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等变革活动。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晋国赵鞅“铸刑鼎”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

  B.奴隶主贵族对公布法律并不反对,认为利于其统治

  C.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壁垒

  D.孔子作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肯定赵鞅“铸刑鼎”的举措

  17.元代人在《唐律疏议序》中说:

“乘之(指唐律)则过,除之则不及,过与不及,其失均矣。

”表达了对唐律的敬畏之心。

下列关于唐律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促使法律统治“一准乎礼”,实现了礼律统一

  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立法技术高超,结构严谨

  C.是我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

  D.对古代亚洲及欧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其立法渊源

  18.南宋时,霍某病故,留下遗产值银9000两。

霍某妻子早亡,夫妻二人无子,只有一女霍甲,已嫁他乡。

为了延续霍某姓氏,霍某之叔霍乙立本族霍丙为霍某继子。

下列关于霍某遗产分配的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霍甲9000两

  B.霍甲6000两,霍丙3000两

  C.霍甲、霍乙、霍丙各3000两

  D.霍甲、霍丙各3000两,余3000两收归官府

  19.1903年,清廷发布上谕:

“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著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定商律,作为则例。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钦定大清商律》为清朝第一部商律,由《商人通例》、《公司律》和《破产律》构成

  B.清廷制定商律,表明随着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其传统工商政策从“重农抑商”转为“重商抑农”

  C.商事立法分为两阶段,先由新设立商部负责,后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

D.《大清律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与《大清商律草案》同属清末修律成果

多选(无)

2015

单选

16.《左传》云:

“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系对周礼的一种评价。

关于周礼,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周礼是早期先民祭祀风俗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

B.周礼仅属于宗教、伦理道德性质的规范

C.“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

D.西周时期“礼”与“刑”是相互对立的两个范畴

17.唐永徽年间,甲由祖父乙抚养成人。

甲好赌欠债,多次索要乙一祖传玉坠未果,起意杀乙。

某日,甲趁乙熟睡,以木棒狠击乙头部,以为致死(后被救活),遂夺玉坠逃走。

唐律规定,谋杀尊亲处斩,但无致伤如何处理的规定。

对甲应当实行下列哪一处罚?

A.按“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应处斩刑

B.按“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应处绞刑

C.致伤未死,应处流三千里

D.属于“十恶”犯罪中的“不孝”行为,应处极刑

18.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对原有的法律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与变革。

关于清末法律制度的变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大清现行刑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手段,如凌迟

B.《大清新刑律》打破了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

C.改刑部为法部,职权未变

D.改四级四审制为四级两审制

多选(无)

2014

单选

16.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渎职犯罪的内容。

关于秦朝司法官渎职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故意使罪犯未受到惩罚,属于“纵囚”

    B.对已经发生的犯罪,由于过失未能揭发、检举,属于“见知不举”

    C.对犯罪行为由于过失而轻判者,属于“失刑”

    D.对犯罪行为故意重判者,属于“不直”

    17.《唐律·名例律》规定:

“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类推是适用法律的一般形式,有明文规定也可“比附援引”

    B.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重于同类案件

    C.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轻于同类案件

    D.唐代类推原则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

    18.根据清朝的会审制度,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程序之后,分四种情况予以处理:

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情实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绞监候或斩监候

    B.缓决指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能确定者,可继续调查,待危害性确定后进行判决

    C.可矜指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免于死刑,一般减为徒、流刑罚

    D.留养承嗣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被害人有亲老丁单情形,奏请皇帝裁决

多选

 56.中国古代关于德与刑的关系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西周时期确立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以此为指导,道德教化与刑罚处罚结合,形成了当时“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

    B.秦朝推行法家主张,但并不排斥礼,也强调“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C.唐律“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实现了礼与律的有机统一,成为了中华法系的代表

    D.宋朝以后,理学强调礼和律对治理国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不可偏废”

    57.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

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刑罚

    B.《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

    C.“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

    D.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

2013年

单选

16.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B.《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C.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

D.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

17.清末修律时,修订法律大臣俞廉三在“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中表示:

“此次编辑之旨,约分四端:

(一)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

(二)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

(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

(四)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法则。

”关于清末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下列哪一表述是最合适的?

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坚持德治、排斥法治

D.抛弃传统、尽采西说

18.“名例律”作为中国古代律典的“总则”篇,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

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A.《法经》六篇中有“具法”篇,置于末尾,为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

B.《晋律》共20篇,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

C.《北齐律》共12篇,将刑名与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并对其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

D.《大清律例》的结构、体例、篇目与《大明律》基本相同,名例律置首,后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

19.中国历史上曾进行多次法制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于这些法制变革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秦国商鞅实施变法改革,全面贯彻法家“明法重刑”的主张,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以实现富国强兵目标

B.西汉文帝为齐太仓令之女缇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的行为所动,下令废除肉刑

C.唐代废除了宫刑制度,创设了鞭刑和杖刑,以宽减刑罚,缓解社会矛盾

D.《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则,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

多选

56.《唐律疏议·贼盗》载“祖父母为人杀私和”疏:

“若杀祖父母、父母应偿死者,虽会赦,仍移乡避仇。

以其与子孙为仇,故令移配。

”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杀害同乡人的祖父母、父母依律应处死刑者,若遇赦虽能免罪,但须移居外乡

B.该条文规定的移乡避仇制体现了情法并列、相互避让的精神

C.该条文将法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统一考虑,表现出唐律较为高超的立法技术

D.该条文侧面反映了唐律“礼律合一”的特点,为法律确立了解决亲情与法律相冲突的特殊模式

57.董仲舒解说“春秋决狱”: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关于该解说之要旨和倡导,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断案必须根据事实,要追究犯罪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

B.在着重考察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

C.如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孝”精神,即使行为构成社会危害,也不给予刑事处罚

D.以《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当时传统司法审判有积极意义,但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

 

2012年

单选

16.宋承唐律,仍实行唐制“七出”、“三不去”的离婚制度,但在离婚或改嫁方面也有变通。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变通规定?

  A.“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的,准妻改嫁或离婚

  B.“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

  C.夫亡,妻“若改适(嫁),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

  D.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

17.《折狱龟鉴》载一案例:

张泳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遂使讯之。

云:

“夫暴卒。

”乃付吏穷治。

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

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

乃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

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泳。

泳使呼出,厚加赏方,问所知之由,并令鞫其事,盖尝害夫,亦用此谋。

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俱刑于市。

关于本案,张泳运用了下列哪一断案方法?

  A.《春秋》决狱

  B.“听讼”、“断狱”

  C.“据状断之”

  D.九卿会审

18.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历史地位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B.《北魏律》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C.《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仅含刑事内容的法典

  D.《大明会典》以《元典章》为渊源,为《大清会典》所承继

多选

56.秦汉时期的刑罚主要包括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等,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徒刑?

  A.候

  B.隶臣妾

  C.弃市

  D.鬼薪白粲

57.清乾隆年间,甲在京城天安门附近打伤乙被判笞刑,甲不服判决,要求复审。

关于案件的复审,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应由九卿、詹事、科道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会同审理

  B.应在霜降后10日举行

  C.应由大理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会同审理

  D.应在小满后10日至立秋前1日举行

2011年

单选

16.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

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

( )(2011年卷一单选第16题)

  A.“偶语诗书”

  B.“以古非今”

  C.“非所宜言”

  D.“失刑”【答案】D

 17.关于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2011年卷一单选第17题)

  A.明朱元璋认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B.明律确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

  C.《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

  D.明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

  【答案】C

18.清乾隆律学家、名幕王又槐对谋杀和故杀的有关论述:

  ①“谋杀者,蓄念于未杀之先;故杀者,起意于殴杀之时。

  ②“谋杀则定计而行,死者猝不及防、势不能敌,或以金刃,或以毒药,或以他物,或驱赴水火,或伺于隐蔽处所,即时致死,并无争斗情形,方为谋杀。

  ③“故杀乃因斗殴、谋殴而起,或因忆及夙嫌,或因畏其报复,或虑其控官难制,或恶其无耻滋事,或恐其遗祸受害。

在兄弟,或利其赀财肥己;在夫妻,或恨其妒悍不逊。

临时起意,故打重伤、多伤,伤多及致死处所而死者是也。

  据此,下列最可能被认定为谋杀者的是哪一选项?

( )(2011年卷一单选第18题)

  A.张某将浦某拖倒在地,骑于身将其打伤。

浦某胞弟见状,情急之下用木耙击中张某顶心,张某立时毙命

  B.洪某因父为赵某所杀,立志复仇。

后,洪某趁赵某独自上山之机,将其杀死

C.卢某欲拉林某入伙盗窃,林某不允并声称将其送官。

卢某恐其败露欲杀之,当即将林某推倒在地,揢伤其咽喉并用腰带套其脖颈,林某窒息而死

  D.雇主李朱氏责骂刘某干活不勤,刘某愧忿不甘,拿起菜刀将李朱氏砍倒。

刘某逃跑之际,被李朱氏4岁的外孙韩某拉住衣服并大声呼救,刘某将其推倒在地并连砍数刀,致其立时毙命

  【答案】B

19.关于中外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 )(2011年卷一单选第19题)

  A.西周“七出”、“三不去”、“六礼”等婚姻法律的原则和制度,多为后世法律所继承和采用

  B.汉代“秋冬行刑”的死刑执行制度,对唐、明、清的法律制度有着深远影响

  C.清末规定的法官和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监狱及狱政管理的改良制度,是清末司法体制上的重大变化

  D.法国国民会议于1787年8月26日通过《独立宣言》,这一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

  【答案】D

多选

56.中国古代社会一些启蒙作品多涉及到当世的法律观念和司法制度,这在下列的哪些表述中有所体现?

  A.《幼学琼林》: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B.《弟子规》: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C.《增广贤文》:

“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

  D.《女儿经》:

“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

答案:

ABCD

  57.关于清末变法修律,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在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原则

  B.在立法内容上,清末修律一方面坚行君主专制体制和封建伦理纲常“不可率行改变”,一方面标榜“吸引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

  C.在编篡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

  D.在法系承袭上,清末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答案:

ABCD

58.关于思想家、法学家在法律发展中的作用,下列哪些陈述是正确的?

  A.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中,汉代董仲舒提出依据《春秋》等儒家经典的精神和原则判案,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判案

  B.在罗马法的发展中,盖尤斯、伯比尼安、保罗、乌尔比安、莫迪斯蒂努斯等法学家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C.在法国法律的发展中,前后近一个世纪拿破仑与法学家之争,促使《法国民法典》具有了较高的科学性和学理性

  D.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发展中,英国法学家对法律发展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答案:

AB

 

2010年

13.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

“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B.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C.“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

  D.“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

14.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

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

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

D.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

15.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秋官》的“八辟丽邦法”之说

  B.“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之述

  C.“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大诰》周公对臣民之训诫

  D.“明刑弼教”作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思想基础,其理论依据源自《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

多选

57.中国传统戏剧多有剧目涉及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

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成立的?

  A.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父强许祝英台婚配马文才的情节,反映了东晋仍然沿袭西周确立的“父母之命”婚姻缔结原则

  B.粤剧《斩娥》中,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案件,反映了元代对诬告等行为严加处罚的具体法律规范

  C.昆曲《十五贯》中,况钟对娄阿鼠偷盗十五贯杀死店主尤葫芦案调查取证的故事,反映了清初明律令、重调查、唯证据的审案观念

  D.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徐九经“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唱词,反映了清末为官清明、为民父母的法律思想和观念

58.乾隆五十一年,四川发生一起杀人案:

唐达根与宋万田本不相识,因赴集市买苞谷遂结伴同行。

途中山洞避雨,宋万田提议二人赌钱。

后宋万田得赢,唐达根将钱如数送上。

归途,宋万田再次提议赌钱,唐达根得赢。

宋万田声称唐达根耍骗不肯给钱,唐达根与之争吵进而双方互殴,争斗中唐达根将宋万田打死。

依据《大清律例》及《大清律辑注》,你认为唐达根有可能被官府认定犯下列哪些罪行?

  A.唐达根系没有预谋、临时起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故杀”

  B.唐达根系恼羞成怒,欲夺赌钱故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谋杀”

  C.唐达根系无心之下,斗殴中不期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斗殴杀”

D.唐达根系无怨恨杀人动机,“以力共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戏杀

(2009年)

单选

  13.杜甫有诗云: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对诗歌涉及的典当制度,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

( )

  A.唐代的典当形成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

  B.唐代的典当契约称为“质剂”

  C.唐代的典当称为“活卖”

  D.唐代法律规定开典当行者构成“坐赃”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核西周、唐宋时期的法制。

  选项A正确。

唐末开始用“典”或“典当”一词。

宋承唐制,规定了更加具体的制度。

  选项B错误。

西周的买卖契约成为“质剂”。

  选项C错误。

宋代典卖又称“活卖”。

  选项D错误。

《唐律》中的“坐赃”,指官吏或常人非因职权之便非法收受财物的行为。

  14.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

  A.《宋刑统》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B.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C.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例”

  D.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宋代的法律。

  选项A正确。

《宋刑统》由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修订,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选项B正确。

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借指使用借贷,而贷则指消费借贷。

当时把不付息的使用借贷称为负债,把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

  选项C错误。

宋神宗朝敕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敕已到足以破律、代律的地步。

  选项D正确。

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意在笼络人心,改变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

  15.1903年5月1日,在上海英租界发行的《苏报》刊载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和章炳麟的《客帝篇》,公开倡导革命,排斥满人。

5月14日,《苏报》又指出:

《革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

清廷谕令两江总督照会租界当局严加查办,于6月底逮捕章炳麟,不久,邹容自动投案。

由谳员孙建臣、上海知县汪瑶庭、英国副领事三人组成的审判庭对邹容等人进行审理,最后判处章炳麟徒刑三年,邹容徒刑两年。

对这一案件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这表明清廷实行公开审判原则

  B.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对中国司法裁判权的直接干涉

  C.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的领事裁判权受到了限制

  D.这表明清廷变法修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核领事裁判权。

  选项A错误。

与本题题干无关,是干扰项。

  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

领事裁判权体现的是外国侵略者在强迫中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司法特权,是对我国司法裁判权的直接干涉。

  选项C错误。

限制的是我国的司法审判权。

  16.关于德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 )

  A.德国统一前普鲁士曾制定过《禁止组织新党法》

  B.德国1877年《民事诉讼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

  C.德国1900年《民法典》被誉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之大成”

  D.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了以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为指导的《加洛林纳法典》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德国的法律制度。

  选项A错误。

《禁止组织新党法》是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的。

  选项B错误。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于1877年1月27日颁布《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

  选项C正确。

英国法学家梅特兰评价说:

“从未有过如此丰富的一流智慧被投放到一次立法行为当中。

选项D错误。

《加洛林纳法典》是封建时代后期出现的一部以帝国名义颁布的刑法典。

多选:

57.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

  A.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D.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

  答案:

ACD

  解析:

本题考核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汉代废除肉刑、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清末变法修律的主要特点。

  选项A正确。

商鞅的“改法为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

“改法为律”,是在法律观念上的又一进步。

  选项B错误。

不是汉武帝改革,而是汉文帝废肉刑。

  选项C正确。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也就是说,在汉代中期以后的法律儒家化的基础上,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表现在:

“八议”入律与“官当”制度确立、“重罪十条”的产生、刑法制度改革、“准五服制罪”的确立、死刑复奏制度。

  选项D正确。

在立法指导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