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893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年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解析版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名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液。

4.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指定区域外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默写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河颂》)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

(《望岳》)

(3)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

(《咸阳城东楼》)

(4)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羹饭一时熟,__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

(《我爱这土地》)

(8)为篱下黄花开遍,__________。

(《满江红(小住京华)》)

(9)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

(10)杏花疏影里,______________。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

(12)李商隐在《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卖炭翁》中写卖炭老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结成九曲连环②.一览众山小③.山雨欲来风满楼④.曾益其所不能⑤.不知饴阿谁⑥.赢得生前身后名⑦.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⑧.秋容如拭⑨.骈死于槽枥之间⑩.吹笛到天明⑪.故外户而不闭⑫.春蚕到死丝方尽⑬.蜡炬成灰泪始干⑭.可怜身上衣正单⑮.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中的“九曲连环、一览、曾益、饴、生前身后、如拭、骈死、槽枥、蜡炬、愿天寒”等字词容易写错。

2.阅读语段,完成完成各题。

扰攘暄嚣的白昼终于尘埃落定,迎着晚风漫步于荷塘边,(凝望/观望)那涟漪微泛的池水,心中的波澜也逐渐平息。

团团的圆月在水上漂浮,时而被微微(动荡/游弋)的水波弄成椭圆的形状。

捡一块石子掷入水中,那一轮明月被冲散了。

一会儿,(虽然/不仅)水面的圈纹一层层逐渐扩大以至于无,(但是/而且)月影也恢复了原样。

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竟暇思飞扬:

月,常寄托人的情感,如果不是这样,又怎会有“,”的千古绝唱?

月,常引发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从何而来?

家乡的月,最亮最圆,“,”不正是这样的倾诉吗?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白昼(zhòu)漫(màn)步扰攘暄(xuān)嚣

B.波澜(lán)漂(piāo)浮尘埃(āi)落定

C.椭(tuǒ)圆掷(zhèng)入涟漪(yī)微泛

D.逐(zhuó)渐恢(huī)复暇(xiá)思飞扬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凝望动荡不仅而且

B.观望动荡不仅而且

C.观望游弋虽然但是

D.凝望游弋虽然但是

(3).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以下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A.③②①B.①②③C.①③②D.③①②

【答案】

(1).B

(2).A(3).D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A.扰攘暄(xuān)嚣——扰攘喧嚣;

C.掷(zhèng)入——(zhì);

D.逐(zhuó)渐——(zhú),暇思飞扬——遐思飞扬;

故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选择词语的能力。

凝望:

意思指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引申为期望、盼望等,观望:

指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发展,联系语境应选择“凝望”。

动荡:

波浪起伏,游弋:

指巡逻,无目标地兜游,监视某些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指在水中游动,此处形容水波,应选择“动荡”。

根据句子的意思,“水面的圈纹一层层逐渐扩大以至于无”与“月影也恢复了原样”应为递进关系,而非转折,应选择“不仅……而且……”;

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选择合适诗句的能力。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引发的是思念,所以应填第二空;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与第三空前的内容“家乡的月,最亮最圆”相对应;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与“常寄托人的情感”相对应,正确的顺序为:

③①②;

故选D。

3.下面括号内对各选项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一项是()

A.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解决贫困地区的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加点成语运用恰当)

B.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母亲追悼大会。

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城市的道路更加宽广,市民的出行更加便利,这让人们内心感到由衷的喜悦。

(这个句子无语病)

D.我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三秦”“岁寒三友”“三教九流”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内容表述正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首当其冲:

意为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不合语境“解决贫困地区的交通问题”;

B.标点符号使用有误,改为: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C.“内心感到由衷的喜悦”句子重复,由衷:

意思是衷心的,出自内心的;

故选D。

名著阅读(5分)

4.填空

老师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____只用了三年功夫就使孙悟空学会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本领;“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这位鲁迅认为“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而且增加勇气”的老师是______。

【答案】①.菩提祖师(老祖)②.藤野先生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对名著的掌握。

结合识记积累作答即可。

(1)《西游记》中菩提祖师是一位祖师级人物,收孙悟空为徒,传授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但菩提祖师预知孙悟空一定会惹出是非,故要求孙悟空保密,绝不能提起师门状况。

(2)《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

藤野先生的做法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而且给我增加了增加无穷的勇气。

5.孟子曾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一是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二是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三是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请从以下名著中自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他(她)是如何体现孟子所言“大丈夫”本色的。

A.《简·爱》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儒林外史》

【答案】示例1:

简·爱是一个自尊自爱、坚守原则、善良勇敢、追求平等独立爱情的不凡女性,她在面对舅妈和表哥的不公平对待时敢于奋起反抗,在洛伍德学校饱受身心折磨也从不放弃提升自我,在得知罗切斯特已结婚时拒绝接受不平等不道德的爱情,在获得巨额财产后选择与圣约翰等人平分,这些都体系了孟子所言“大丈夫”本色。

示例2:

保尔是一个道德崇高、信念坚定、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革命战士,为了给牺牲的师长报仇,他英勇杀敌,身受重伤;为了抢修铁路,他不顾伤病参加铁路工程队;在瘫痪失明的困境中,他克服困难,开始艰辛的文学创作,这些都体现了孟子所言“大丈夫”本色。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对名著情节内容、人物形象的掌握。

如选《简·爱》,可根据简·爱的做法,从“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的角度分析其“大丈夫”本色。

如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结合体现保尔坚强意志的事件,从“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的角度分析其“大丈夫”本色。

如选《儒林外史》,可选择其中淡泊名利的正面人物,从“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的角度分析其“大丈夫”本色。

示例:

(《儒林外史》中王冕)王冕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便辍学给人放牛。

东家给的点心钱,他都攒着来买书读。

后来,他在放牛之际,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

靠这门手艺,王冕卖画赚钱补贴家用,孝敬母亲。

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

但也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

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

这些体现了“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的“大丈夫”本色。

二、阅读(41分)

(一)诗歌阅读(4分)

玉楼春·春景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②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彀(hú):

绉纱类的丝织物。

②浮生:

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6.简析“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6.“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写出了红杏竞相盛开,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赞美了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7.表现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哲理意味。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考查炼字的能力。

“闹”,乃安静、寂寞的反义词,即热烈之意。

这句诗写红杏怒放,如火如荼。

它不说春意“浓”、“盛”等,而说“春意闹”,精妙之处在于借助感觉的沟通、转移,运用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

写出了红杏竟相盛开,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王国维评价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此说极为精当。

【7题详解】

考查对诗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此词上片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下片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写的是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这两句字里行间中传达出诗人不舍春天与够阳离去的真挚的感情,展现的是诗人恋春、惜春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春景的喜爱之情,热爱生活与美好大自然的感情。

同时还有珍惜时光的劝慰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秦并赵

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①之。

使者曰:

“秦赵为一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

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

”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

“夫燕无道,吾使赵有③之,子何贺?

”使者曰:

“臣闻全赵之时④,南邻为秦,北下曲阳⑤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⑥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切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注释】①系:

拘囚。

②郄:

同“隙”,嫌隙。

③有:

攻取。

④全赵之时:

赵国独立时。

⑤曲阳:

地名,原为燕国所有,后被赵国攻占。

⑥相距:

相持。

8.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赵广三百里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B.北下曲阳为燕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为学》)

C.今王使赵北并燕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

D.臣窃为王患之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不能反胜秦者马之千里者(《马说》)

B.国小而地无所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C.且臣之使秦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10.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限标两处)

秦赵为一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者见秦王曰: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12.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说服对方的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8.C9.B

10.秦赵为一/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11.使臣拜见秦王说:

“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遣我带着千金前来祝贺。

12.燕使主要从对方角度设身处地进行劝说;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进行劝说。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A.方圆\扩大;

B.下方、下游\顺流而下;

C.两处都是:

名词作状语,向北;

D.动词,担心\(外来的)祸患、敌人;

故选C。

【9题详解】

A.……的原因者\辅助表示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无实义;

B.两者都是表顺接关系,并且、而且;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这件事;

D.介词,对、向\介词,在;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谓语和宾语间要停顿。

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句与句间要停顿。

根据句意“秦国和赵国联合(诸侯都服从)。

燕国之所以听命于赵国,由于秦国(和赵国联合)的缘故”,则可停顿为:

秦赵为一/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见:

拜见;窃闻:

私下听说;并:

兼并;使使者:

派遣使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文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

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成效。

而本文燕国使臣用“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

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等言语,只是把对方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劝说的效果。

【点睛】参考翻译:

秦国联合赵国,赵国向北攻打燕国。

燕王听说后,派使臣往向秦王祝贺。

使臣经过赵国,赵王扣留了他,使臣说:

“秦国和赵国联合,诸侯都服从。

燕国之所以听命于赵国事由于秦国和赵国联合的缘故。

现在我出使秦国,而赵国扣留我,这说明秦国和赵国有矛盾。

秦、赵两国有矛盾,诸侯就一定不会服从赵国,燕国也不会听命于赵国。

再说,我出使秦国,并不妨碍赵国进攻燕国啊。

”赵王以为说得对,就开释了燕国使臣。

燕国使臣拜见秦王说:

“燕王听说秦、赵两国联合,燕国派我持金千斤来祝贺。

”秦王说:

“燕王昏庸无道,我要赵国灭掉燕国,你还来祝贺什么?

”燕国使臣说:

“我听说,当赵国在全盛时期,南面的邻国事秦国,北面的下曲阳靠近燕国,赵国的土地方圆三百里,却与秦国相持了五十多年,赵国之所以反不能战胜秦国,是由于赵国小,又没有可能有其它国家来帮助扩大自己的国土。

现在大王要赵国向北往灭掉燕国,假如燕国和赵国联合一致,就肯定不会再服从秦国了。

我暗自为大王担忧。

”秦王以为说得对,于是派兵援救燕国。

(三)现代文阅读Ⅰ(8分)

廊·亭·桥

陈从周

①“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

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②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

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

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

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

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

③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

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④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

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

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⑤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

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⑥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

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

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⑦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月。

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

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

笠亭如盖,半枕山腰。

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⑧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

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⑨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

“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

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⑩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

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⑾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

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

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

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者至此,往往留步。

⑿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有改动)

13.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试简要说明。

14.第⑾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5.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请举例并简要分析。

【答案】13.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14.举例子。

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具体说明“桥引人随”的作用,令人信服。

15.示例:

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四字短语”的语句,从说明的内容、句式特点、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解答时要全面把握理解文章内容,并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概括。

通过“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可以看出亭之美,体现在造型美;通过“景因而异”“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可以看出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的完美搭配融合美;通过“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和“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可以看出亭之美还体现在形式多样,材质不同,变化多端的变化美。

据此作答即可。

【14题详解】

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本题解答时要认真审读句子,先找出采用了那种说明方法,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读画线句并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说明“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的特点,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那么,通过苏州拙政园曲桥的实例不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时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据此作答即可。

【15题详解】

考查对词语使用作用的分析。

题目已经给出了本文四字短语语言的一个特点:

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解答时,需要围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作答,从文中任意选出有四字短语的一处分析即可。

示例:

“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形象描写出扇面亭“点景”“引景”的作用特点,采用四字短语,简练典雅,蕴含丰富,韵味十足。

(四)现代文阅读Ⅱ(10分)

良好习惯的养成

胡适

①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

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

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

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

②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

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

③良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呢?

我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

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

勤谨和缓。

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

④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

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

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叫你找标本,你就到田野,到树林里去找。

无论在实验室里,在自然界里,都不要偷懒,一点一滴地去做。

⑤谨,就是谨慎,不粗心,不苟且。

写汉字,一点、一横也不放过;写外国字,“i”的点、“t”的横,也一样不放过;做数学,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苟且。

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

⑥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

什么叫做虚心?

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

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

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做和。

⑦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

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

譬如找证据,这是很难的工作,不花时间,就不能做到“勤”的工夫;忙于完成,证据不够,不管它了,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