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9276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docx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整理

全国自考财务报表分析重点整理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数据:

数据是把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资鉴别的符号。

表示数据的符号有多种多样,可以是数字或数字序列,也可以是声音和图象。

2.财务信息:

是指可以对财务活动规律进行直接描述,并可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流、传播和利用的知识。

3.财务会计报告:

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期间经营成果、先进流量的文件。

年度和半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构成。

4.财务报表分析:

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分析,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其效绩作出判断、评价和预测。

5.比较分析法:

是指将实际达到的数据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6.差异分析:

指通过差异揭示成绩或差距,作出评价,并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其对差异的影响程度,为今后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指引方向的一种分析方法。

7.趋势分析:

指将实际达到的结果,同不同期财务报表中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

8.横向比较法:

又称水平分析法。

指将同一项目在某一时日或某一期间实际达到的结果同某一标准中相同项目的实际数据做比较,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9.纵向比较法:

又称垂直分析法、动态分析法。

即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报表中的某一关键项目为基数项目,以其金额为100,而将其余项目的余额分别计算出各关键项目金额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比则表示各项目的比重,通过比重对各项目作出判断和评价。

10.共同比财务报表:

仅以百分比而不表示金额的财务包百哦称为共同比财务报表。

通常可以用于几个会计期间的比较,为此而编制的财务报表称为比较共同比财务报表。

11.比率分析法:

利用财务报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互关联的项目数据计算出比值,称为财务比率,利用这种财务比率以表明某一个方面的业绩、状况或能力的分析,称为比率分析法。

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12.因素分析法:

利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通过逐个进行替换,以测算出各个因素对分析对象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

13.连环替代法:

指确定影响因素,并按照一定的替换顺序逐个因素替换,计算出各个因素对综合性经济指标变动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二、简述题:

1.信息的含义: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变化和特征的反映。

是人们用以对客观世界进行直接描述的,可以在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传播和利用的知识。

1)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变化和特征的反映;

2)信息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征象

3)上述定义中的知识,指的是信息加工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概括性的和高层次性的信息。

2.信息的分类:

1)按内容范畴分:

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按社会属性分政治信息、军事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

2)按信息处理加工程度分类:

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3)传递范围分:

公开信息、半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

4)按信息贮存方式分:

内存信息和外存信息。

3.财务信息的用户及其信息需求:

1)投资人:

包括现有投资人和潜在投资人。

他们最关心的投资安全和收益,主要是投入资金的回报率,包括资本金收益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普通股每股收益等;

2)债权人:

最关心的信息是债权的安全和债权的收益,包括贷款到期的收回和利息的按期偿付,主要指标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以及企业的收益能力等;

3)各级政府包括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为了宏观控制、管理和决策,也需要了解企业各个方面的财务信息;

4)企业本身为了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决策和近期、远期的发展,也需要了解和掌握大量的财务信息。

4.资产负债表所揭示的财务信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所拥有的并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包括资产总额、资产结构的分布情况。

对此可以进一步揭示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和资产的流动性;

2)资产的资金来源。

形成资产的资金有两个来源:

债权人提供的贷款和企业所有者的投资。

它据以揭示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劣,并可对企业的财务杠杆作出评估;

3)资产和负债的对照关系,可以分析资产的流动性及其偿债能力。

5.财务报表分析的特征:

1)在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和利用财务信息;

2)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判断过程;

3)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手段。

6.附注的内容:

1)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2)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3)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4)关联方及其交易的说明;

5)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

6)企业合并、分立;

7)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8)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9)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7.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目标:

1)为企业投资人的投资决策、为债权人的贷款决策提供依据;

2)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益提供依据;

3)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和对国有企业实施间接管理,考核企业经营者业绩提供依据。

8.应用比较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相关指标的可比性。

1)指标内容、范围和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2)会计计量标准、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3)时间单位和长度的一致性;

4)企业类型、经营规模和财务规模以及目标大体一致。

9.因素分析法的三个特征:

1)要按照影响因素同综合性经济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影响因素;首先依据因果关系合理确定影响因素,并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依存关系确定计算公式,这是运用因素分析法的基础;

2)计算过程的假设性。

即在分布计算各个因素的影响数时,要假设影响数是在某一因素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得出的。

这是一个假设,但他是分别计算各个因素影响数的前提条件;

3)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即在运用因素分析法时,要按照影响因素和综合性经济指标的因果关系,确定合理的替代顺序,且每次分析时,都要按照相同的替代顺序进行测算,才能保证因素影响数的可比性。

合理的替代顺序要按照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清基本因素和从属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来加以确定。

10.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要弥补财务报表提供信息的局限性;

2)使用比较分析法或比率分析法必须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3)经营业绩的评价要恰当。

11.财务报表分析的依据:

1)真实、系统和完整的数据资料;主要来自财务报表,又不限于财务报表;

2)客观、可靠的实际情况,财务报表分析人员要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真正掌握与分析有关的实际情况;

3)法律、法规、制度以及政府的方针和政策。

12.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

1)明确分析的目的、内容、范围和重点,并据以制定分析工作方案;

2)搜集、整理和核实资料;

3)选用适宜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工作;

4)编写分析报告。

13.财务报表分析所选用的资料:

1)作为分析对象的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全套资料,如果是年度的财务报表,则应当是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过并具有审计报告的财务报表;

2)与作为分析对象的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相应的以前年度的财务报告、财务报表以及其他历史资料;

3)与财务分析有关的定额、计划、统计和业务等方面的资料;

4)同行业或同类型企业的有关资料;国内外先进企业或先进水平的资料;国家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值资料;

5)其他资料。

比如与分析有关的宏观数据资料。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企业收益: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并能产生相应社会效益的经济利益。

可分为总收益和净收益。

总收益是指所有者的出资额和各种为第三方或可户代收的款项以外的各种收入;净收益是指总收益中各项收入超过成本的部分,也称利润。

2.收益结构:

是指收益组成项目的搭配及其排列。

按照构成的诸多因素和项目,从不同角度进行项目搭配与排列,可以形成多种收益结构如收益的收支结构、业务结构。

3.资产收益:

是指企业资产中孕育着的未来收益。

资产收益是一种潜在收益,需要经过资金周转完成才能实现,并最终转化为经营收益,资产收益体现了资产的本质特征。

4.共同比损益表:

也叫总体结构损益表,简称共同比损益表。

该表是用百分比数字编制的,用以提供损益表各项目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对比关系。

编制共同比损益表是分析企业收益结构所采用的一种方法。

5.企业利润增减变动分析:

就是报告期实现的利润与计划利润、前期利润或其他利润指标进行比较,查明它们是否一致、变化如何的分析过程。

6.产品等级构成:

是指在等级产品的总产量中,各等级产品产销量所占的比重,是反映等级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7.获利能力:

指企业运用其所支配的经济资源,开展某种经营活动,从中赚取利润的能力。

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8.长期资本报酬率:

是指利润总额与公司长期资本之间的对比关系,可以说明企业运用长期资金赚取利润的能力。

对投资的界定包括长期债权人和企业所有者两方面提供的长期资金,能够体现出企业吸引未来资金提供者的能力。

9.普通股每股收益:

也称普通股每股利润或每股盈余,是指公司净利润与流通在外普通股的比值。

该比率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对于公司股票市价、股利支付能力等均有重要影响,因而是股市投资人最为关心的指标之一。

10.普通股每股账面价值:

也称普通股每股净资产,是指普通股权益与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的比值。

该比率表明每股普通股拥有的账面净资产有多少,可以间接的说明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并且能从理论上提供股票的最低价格,用以帮助判断股票市价的合理性及确定认股权购买股票的价格。

二、简述题:

1.企业收益性分析的意义:

收益性分析是指对企业通过资产经营能够取得多大收益的能力所进行的分析、评价和预测。

1)促进企业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2)促进企业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果;

3)促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4)促进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5)总之,企业的收益性分析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涉及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2.企业经营对获利的影响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获利水平的影响。

若企业经营中调整了各类业务规模,也会导致它们的比重变化,从而影响该期获利水平;

2)对获利稳定、持久性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准备长期经营的业务和商品的获利能力强弱,是影响企业今后能否稳定持久获利的主要因素。

在结构分析中,应以对此部分进行收益趋势预测;

3)对财务安全性的影响。

如果发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主要依靠了临时性经营项目,即便其获利较多,也不能表明企业有长期和稳定的获利能力。

4)总之,企业的经营活动如能符合市场需求并稳步发展,就能够形成合理的收益结构。

3.利润增减变动原因的分析:

1)表层原因:

实际上就是利润的构成项目,即损益表中所列示的项目。

2)深层原因:

I.内部管理问题(主观因素):

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导致利润发生的增减变化。

通常表现为计划不周、决策失误、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管理、控制和监督不力,因而导致发生损失浪费,成本费用上升、坐失销售良机等情况,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利润减少甚至发生亏损。

可以通过企业的自身改善寻求相应的解决途径;

II.外部环境问题(客观原因):

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对国内经济和市场的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执行;市场机制不健全,存在行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市场需求和价格发生较大的变异;商品自身的周期性。

4.共同比损益表的作用:

1)可以将原本不宜比较的绝对数,转换为同一基础上的数据,以便于比较。

这样就可以了解损益表构成项目在主营业务收入总体中各自的份额有多大。

2)将报告期与前一期和前几期的共同比损益表加以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各项共同比数字的变化,据此找出导致报告期利润构成较前期发生变动的主要项目是哪些。

5.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性:

1)企业获利能力对投资人的重要性:

若企业经营的好,获利能力强,就能带来较丰厚的利润,从而是权益性股份每股账面价值加大,每股所得利润增多,还能使每股分得较多的股利。

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能为公司进一步增资扩股创造有利的条件,又能给更多的投资人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2)企业获利能力对债权人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看,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以及获利能力的发展趋势乃是保证中长期贷款人利益的基础所在;

3)企业获利能力对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性:

企业获利能力强,就意味着实现利润多,对政府税收贡献大;

4)企业获利能力对员工的重要性:

能为员工提供较稳定的就业岗位、较多的深造和发展机会、较丰厚的薪金及物质待遇,为员工在工作、生活、健康等各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为吸引、留住人才,使他们更努力地为企业工作提供经济保障。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期间费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能够对象化的部分就构成该对象的成本;每期均可能发生且不宜对象化的部分就作为当期费用处理,这些以发生期间进行归集和补偿的费用,统称为期间费用。

2.管理费用:

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其中包括企业行政管理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等等。

3.成本特性:

也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与产量依存关系的属性特征,按其特性被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半变动成本。

4.约束性固定成本:

是指同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形成及其正常维护相联系的有关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旧费、保险费、财产税、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5.酌量性固定成本:

指企业管理者根据经营发展规划的专门要求,经安排所形成的有关成本,如研究开发费、广告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带有更大的主观性,受人为因素影响大。

6.半变动成本:

是指那些既包含变动成分也包含固定成分的成本。

半变动成本中固定成分不论业务量多少都要发生,类似于固定成本,而其中的变动成本则与业务量有关,并随之等比例变动。

7.变动成本:

是指岁业务量的增减而相应发生同比例变动的成本。

如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产品包装费等。

8.产品成本分析:

是对报告期已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情况所进行的分析,其基本内容就是利用成本核算数据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与各种成本标准进行比较,通过成本分析,确定产品成本超支或节约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评价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二、简述题

1.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成本是指生产某中产品、完成某个项目或者是做成某件事情的代价;费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耗费。

1)费用是成本的基础,没有发生费用就不会形成成本;

2)按对象归集的费用构成成本,其发生期和补偿期并非完全一致;不予对象化的费用则按发生期间归集,由同期收入补偿。

2.成本费用分析的意义:

分析成本费用,就是在认识了成本费用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成本费用报表提供的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专门的方法,分析企业在各项成本费用发生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并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做出评价。

其意义表现在:

1)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

2)为未来的成本预测提供依据;

3)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总之,通过对成本费用的分析,目的就是要合理控制、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最终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资产流动性分析:

资产的流动性是企业资产变换为现金的速度。

资产的流动性分析是指通过对资产的变现能力以及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分析,从而用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资产质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2.流动比率:

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流动性方面最常用的比率之一,说明企业用其流动资产偿还到期债务的保障程度。

3.速动比率:

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的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率。

速动资产指现金和易于变现、几乎可以随时用来偿还债务的那些流动资产,一般用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构成,但不包括存货、待摊费用。

4.营运资金:

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的部分。

一般而言,营运资金为正数,表明企业的流动负债有足够的流动资产作为偿付的保证;反之,则意味着偿债能力不足。

二、简述题:

1.分析存货的质量和流动性应注意的问题:

1)存货的计价。

采用的计价方法不同,发出存货的金额也会不同,对期末存货成本与当期销售成本的确定必然会受到影响;

2)存货的跌价准备。

企业如为上市公司应于中期期末或者年度终了时,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面或部分陈旧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是成本不可收回的部分,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3)潜在的亏损风险。

存货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必须使存货数量与企业经营活动保持平衡。

一些企业将冷背呆滞商品、积压产品等长期隐蔽在存货项目中,其实是一种企业的潜在亏损;

4)存货的日常管理。

只有合理地保持各项存货的比例,材料存货才能为生产过程所消化,商品存货才能及时实现销售,从而使存货顺利变现;

5)存货的库存周期。

存货的库存周期长短也影响着存货的流动性和质量,库存周期过长的商品自然会使存货的变现能力降低。

2.分析应收账款的质量和流动性应注意的问题:

1)应收账款的规模。

应收账款的规模受诸多因素影响,应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方式、信用政策来分析;

2)坏账损失的风险。

企业生产经营存在各种风险,采用商业信用赊销商品也不可避免发生坏账损失,应弄清处理坏账损失的方法;

3)潜在亏损风险。

企业可能存在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可能会有企业将违规行为隐蔽于应收账款之中,则分析是可采用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法,对超过一年的应收账款予以关注。

3.分析货币资金规模的适应性和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的资产规模、业务收支规模。

企业资产总额越大,相应的货币资金规模也就越大;业务收支频繁,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也会越多;

2)企业的筹资能力。

如果企业信誉好,在资本市场上就能够较容易地筹集资金,向金融机构借款也较方便。

因此,企业没有必要持有大量的货币资金;

3)企业的行业特点;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合理的货币资金结构也会有所差异,有时甚至会很大;

4)企业的定期存款。

企业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中有些不能用于支付存款,必将影响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对此,应在报表附注中加以列示,以正确的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其短期偿债能力。

4.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的相互关系:

1)以全部流动资产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所计算的指标是流动比率。

它包括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和不能变现的待摊费用,若存货中存在超储积压物资时,回造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的假象;

2)速动比率以扣除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和不能变现的待摊费用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它弥补了流动比率的不足;

3)现金比率以现金类资产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但现金持有量过大会对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产生负作用,这一指标仅在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时使用,相对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说,其作用力度较小。

5.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1)准备变现的长期资产。

企业依据本身的经营战略往往在特定的时期准备将一些长期资产变现,这些无疑会增强企业以后会计期间资产的流动性;

2)良好的企业商业信用。

良好的商业信用可以使企业与有关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信贷关系,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3)承担担保责任和已贴现的商业汇票引起的债务。

这些必然减弱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应在会计报表中加以披露;

4)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

如有纠纷的税款、尚未了解的诉讼案件,有争议的财产纠纷、大件商品的售后服务等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融资结构:

也称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由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之间的有机构成及其比重关系。

2.资金成本:

是指企业为获取某类资本所要付出的代价,如向银行借贷的利息费用、发行股票的发行费用和支付股利。

3.财务风险:

指企业由于筹措资本对资金的供应者承担义务而可能发生的危险。

4.保守型融资结构:

是指在资本结构中主要采取主权资本融资,且在负债融资结构中又以长期负债融资为主。

在这种融资结构下,企业对流动负债的依赖性较低,从而减轻了短期偿债的压力,财务风险较低;与此同时,由于主权资本融资和长期负债融资的成本较高,因此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是一种低财务风险、高资金成本的融资结构。

5.中庸型融资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主权资本融资与负债融资的比重主要根据资金的使用用途来确定,即用于长期资产的资金由主权资本融资和长期负债融资提供,而用于流动资产的资金主要由流动负债融资提供。

同时,还使主权资本融资与负债融资的比重保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上。

6.风险型融资结构:

是指在资本结构中主要采用负债融资,流动负债也被大量长期资产所占用。

这是一种高财务风险、低资金成本的融资结构。

7.融资结构弹性:

是指企业融资结构随着经营和理财业务的变化,能够适时调整和改变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融资结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并不排斥调整的可能。

8.弹性融资:

可以随时清欠、退还和转换的融资,主要是指流动负债融资以及企业的未分配利润。

9.刚性融资:

不能随时清欠、退还和转换的融资,主要指主权资本;

10.半弹性融资:

介于弹性融资和刚性融资之间的融资,主要是指长期负债融资。

11.存量调整:

是在企业现有资产规模下对现存自由资本和负债进行结构上的相互转化,分为直接调整和间接调整。

直接调整是将企业的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等可转换证券按规定的转换比例转换为普通股股票,从而增加股本,减少负债;间接调整是将某类融资收缩,然后将相应数额的融资量扩充到其他类融资中,如先偿还短期债务,再贷入长期负债,以进行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期限搭配、利率搭配的调整。

12.流量调整:

是通过追加或缩小企业现有资产数量,以实现原有融资结构的合理化调整。

13.资产负债比率:

是企业全部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在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从债权人方面取得数额的所占比重。

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融资进行财务活动的能力,也是显示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标志。

14.所有者权益比率:

是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表明主权资本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份额。

所有者权益比率的倒数是权益乘数,即资产总额是所有者权益的多少倍。

15.有形净值债务比率:

就是将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从所有者权益中予以扣除,从而计算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之间的比率。

该指标实际上是一个更保守、谨慎的产权比率。

16.利息保障倍数:

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所支付的利息费用的倍数关系。

该指标测定企业以获取的利润承担借款利息的能力,是评价债权人投资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从企业的收益方面考察其长期偿债能力的。

二、简述题:

1.各报表使用者对融资结构分析的目的及作用有什么不同:

1)对于企业债权人而言,融资结构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其自身债权的偿还保证程度,即确认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

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一般而言,所有者权益在企业资本结构中的比例越高,对债权人的债权保障程度就越高,因此债权人希望所有者权益的比重越大越好;

2)对于企业投资人而言,融资结构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自身所承担的风险与可能获得的财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