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957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docx

单元评价检测二概述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价检测

(二)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给予(jǐ)   闪烁(shuò)   敕勒川(Chì)

B.漂泊(bó)窒息(zhì)荒莽(mǎnɡ)

C.窸索(xī)隘口(ài)拯救(chénɡ)

D.摇曳(yè)樵夫(qiáo)参天(cān)

【解析】选C。

“拯”应读zhěnɡ。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荆棘   忸怩   叱骂   山巅

B.凌侮鼾息废墟踪迹

C.污浊斯守遮蔽心弦

D.焉支悲欢典押蹲踞

【解析】选C。

“斯”应为“厮”。

3.下列诗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当我/还是个/无所/事事的/小孩,我就常到/它/凉爽的/树阴里

B.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

C.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D.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解析】选D。

A项应为“当我/还是个/无所事事的/小孩,我就常到/它/凉爽的/树阴里”;B项应为“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C项应为“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4.(2015·丹东中考)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

A.为了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学期末,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活技能大赛。

B.有人说,人只有到了中年之后,才能深切地体味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

C.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不足。

D.为了防止“中东呼吸综合征”不流入我国,海关严格排查入境人员。

【解析】选C。

A项缺少主语,在“举办”前添加“学校”或“班级”等;B项“体味”和“问题”搭配不当;D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5.(2015·益阳中考)在横线上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文构成结构一致、内容相关的排比句。

(注意书写工整、规范)(2分)

给予是一种幸福。

溪水的幸福,是能让鱼儿自由来去;_______,_______;天空的幸福,是能让鸟儿展翅翱翔。

答案(示例):

大地的幸福 是能让万物茁壮成长

6.(2015·杭州中考)学校开展以“我爱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8分)

(1)校学生会调查全校同学课余运动情况,下面是两幅相关调查数据的统计图。

请你结合两图,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行动起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小胡说:

“运动太累人,又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里多做几道题呢。

”针对他的话,请你以同学的身份进行劝说,注意语言得体。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班级将出一期主题为“运动心得”的黑板报,请你结合自己的运动体验,写一则心得。

要求生动形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

同学一:

我爱踢球,如穿针引线般的传球,让我享受到默契配合的快乐。

同学二:

我爱跑步,用汗水征服跑道,用毅力战胜自我,用脚步丈量人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课余活动以运动为主的很少,半数以上的学生运动时间不足20分钟或不运动。

(2)示例:

小胡,学习是重要的,但是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3)示例:

我爱下棋,小小棋盘,蕴藏大千世界,运筹帷幄,调兵遣将,驰骋沙场,让人乐此不疲。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0题。

(12分)

大堰河,含泪地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

7.请概括这节诗的内容。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含泪”“凌侮”“凄苦”等关键词进行概括。

答案:

大堰河生前的苦难和死后的凄凉。

8.诗中“四十几年”“四块钱”“几尺”等词语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从对比的手法和大堰河一生的苦难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

这几个词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大堰河生前的苦难和死后的凄凉。

9.“大堰河,含泪地去了”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从作者对大堰河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痛恨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悲惨身世的同情和对“不公道”社会的痛恨。

10.“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

从升华主题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

扩展了诗歌主题,表明了大堰河只是受苦受难妇女的代表。

(二)(2015·湖州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

(14分)

庄稼乡村

程玉宇

①乡村是庄稼和乡村植物的产房。

而一年四季的庄稼们,则是乡村粗野的汉子和柔情如水的小媳妇。

②春天,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菜花,如一幅油画一般,将小小的乡村人家也装进了画框。

乡村因此而色彩浓烈艳丽,香气四溢,就连乡村人家门前的那条小溪,那一朵朵蹦起跃下的浪花,也奔流着芬芳的气息。

③难怪,我村门前那条瘦弱的小河,便被村人们亲昵地称为“香溪”。

④我想,我家乡的河流是一位野丫头,她虽然粗服乱头,布衣荆衩,但她绝对不会流淌什么脂粉之气。

她春天从油菜花的原野上流过,夏天从农家的瓜果菜园淌过,秋天又沾了一溪的稻花,一溪的荷香。

亦因此,在有月的晚上,在大片大片玉米林叭叭的拔节声中,那条河,那条小溪,便在每一捧流水里,都饱含了乡村原野上五谷杂粮的成熟气味和庄稼的芬芳,不但给整个乡村蕴含了一层朦胧的水汽,也给了乡村女孩儿一股灵秀之气。

⑤初夏时节,麦子成熟了,整个大地原野一片金黄。

在乳汁一般的月色下,微风吹过,如一片波涛滚滚的大海,把我的小小村子,如一只小船一般,淹没在一片纯粹的麦香之中。

而那淡蓝色的远山里,以及小溪流过的白杨树林里,正有一只鸟,如怨妇一般,声声哽咽:

我儿种错——!

我儿种错——!

⑥就在这种鸟的凄厉呼唤声中,庄稼地边涧畔畔上的南瓜花,便在月色里一大朵一大朵悄然开放了。

乡村土瓦房前的三两树杏子也在一夜之间变得麦子一般黄亮,第二天一早,那些握着霜刃走向麦田的乡亲们,便在老梁叔的吆喝声中,吃上麦黄杏了。

⑦原野上的麦子才收割不久,整个乡村世界和田野上,又被一片片绿得发黑的苞谷林覆盖。

而村前大河边的那几顷稻田里也一片葱绿,一枝才出水不久的小荷上,便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扇动着薄如蝉翼的翅膀,似坠欲坠又勉强站立的模样,让人顿生怜悯之情。

最是月色荡满河川的夜晚,正万籁俱寂,突然一声蛙鸣如冲天炮一般从水田里弹出。

瞬间,那千只万只蛙们便像听到了冲锋号似的,全都亮开嗓门鼓噪起来。

满世界一片震天动地的蛙声,宏大如乐团,使整个乡村大地和庄稼的原野,都弥漫在一种民间的土地的田园的音乐之中。

⑧庄稼,庄稼,无边无沿的庄稼,而庄稼地当中的乡村人家,则如浩瀚的银河系中闪烁的一颗亮星,那么的耀眼,又那么的大音希声,大美无言。

⑨当一场凉爽的秋风掠过,粮食们便如排着队伍一般,一垛又一垛地从田野上回到村子,且一疙瘩金黄,一疙瘩鲜亮地挂在农家的屋檐下,或架在我们门前的核桃树柿子树的树枝上。

最是那些大豆们,如调皮的孩子似的,老是趁着大人们不注意,便在场院里蹦蹦跳跳的,东藏一颗西躲一颗,逗得三两只花喜鹊总是在庄稼院里一边装模作样地报喜,一边在草丛里,在苞谷秆上,在土墙的角落里寻寻觅觅。

这时候,乡村大地一片空白,只有涧畔畔上的柿子树们,举起千只万只红灯笼,守望着空荡荡的庄稼大地。

一场大雪刚刚下过,太阳一出来,那满天满地的原野上,仿佛是突然在一夜之间,便窜出了一片又一片葱绿色的麦苗,一直绿到天涯。

⑩乡村,是庄稼的乡村。

⑪而那重复了又重复的春夏秋冬,又总是在一茬又一茬的庄稼和瓜果蔬菜的轮回中,给乡村换上了一层又一层盛装。

亦因此,庄稼便成了乡村的血液和灵魂,总是要让乡村的后代繁衍生息,总是要让乡村茁壮地成长。

(选自《到庄稼地里转转》,有改动)

11.本文描绘了庄稼乡村的四季图,请你为每幅图配上简短的标题。

(3分)

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

雪野孕绿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阅读②~④段、⑤~⑦段、⑨段,筛选体现季节特点的代表性景物,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

答案(示例):

春:

花开溪香 夏:

麦黄蛙鸣 秋:

粮食丰收

1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写出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4分)

(1)最是月色荡满河川的夜晚,正万籁俱寂,突然一声蛙鸣如冲天炮一般从水田里弹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场大雪刚刚下过,太阳一出来,那满天满地的原野上,仿佛是突然在一夜之间,便窜出了一片又一片葱绿色的麦苗,一直绿到天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理解加点词的含义,思考描写的内容,分析对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作用。

答案:

(1)“弹出”与前文的“突然”呼应,写出了蛙声打破寂静时的速度与力量,表现作者对蛙声带来的田园音乐的喜爱与赞美。

(2)“一片又一片”,与前面的“窜”字相呼应,写出了麦苗一片接一片迅速长出来的动感,表现出作者的赞叹和惊喜。

13.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大篇幅来写家乡的那条小河?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理解小河与乡村的关系,分析作者对其的情感。

答案:

小河是山村优美自然风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但滋润了庄稼,而且养育了庄稼人(也给了乡村女孩儿一股灵秀之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4.第⑩段写道:

“乡村,是庄稼的乡村。

”请阅读全文,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理解字面含义,结合内容及中心,分析乡村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的情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答案(示例):

庄稼是乡村自然景观的主宰,它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庄稼是乡村后代得以生存、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没有庄稼便没有自然和人类的乡村。

庄稼质朴而大美,作者眼中的庄稼人与它相似,因此作者对庄稼无比感恩,尽情礼赞。

他对乡村的认同、赞美均源于此,其乡村情结亦源于此。

所以说,乡村是庄稼的乡村。

(三)(2015·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4分)

雪  白

王开岭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比如雪。

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

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

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

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

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

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

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

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

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

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会问:

真有那么多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

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①”,她说:

“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

于是老师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

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了……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

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

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

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

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

但另一个事实是:

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

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

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

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

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

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

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

只有物的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

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纬、流动的水……

(选自《精神明亮的人》)

【注】①雪花膏:

一种化妆品,洁白如雪,用来滋润皮肤。

15.本文以“雪”为线索,由雪及人,由雪及事,由雪及现实,请概括作者的心路历程。

(4分)

①_______→②痛心→③______→④_____→⑤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作者感念童年时雪的美丽和惊心动魄;痛心女生被嘲笑和辍学;质问我们为什么留不住纯洁简美;对物欲膨大带来的威胁、危险的不安;对那些流逝的和将要流逝的美好的怀念。

答案:

①感念 ③质问(反思或愤怒) ④不安 ⑤怀念

16.作者在文中说“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雪“美得痛心”。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

结合上下文,从两个方面理解,“美”指女生的比喻恰当而富有诗意,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痛心”指师生不理解女生的比喻,女生因家贫辍学的结局让人痛心。

答案:

女生把雪比作滋润美白的“雪花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认为生动而富有诗意,很美,但师生的不理解、女生的痛哭以及女生因家贫辍学的结局让人痛心。

(意近即可)

17.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3分)

这哪里是雪?

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

结合语境,“雪的骸,死去的雪”的含意是:

现在的雪和原来的雪相比不够盛大,失去了辽阔、庄严、诗意等,环境的破坏使美好的事物流逝,作者感到失望。

答案:

现在的雪稀稀落落,没有盛大的雪况,失去了辽阔、庄严、诗意、神性和灵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流逝的失望,对环境被破坏的愤怒。

(意近即可)

18.本文意蕴深刻,请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

结合文章内容,可以从追求梦想、环境保护、目光长远等角度回答。

答案:

①消灭贫穷,创造财富,追求梦想,没有错,但不能以美好的失去为代价。

②梦想不能苛求,要往长远看,慢慢来。

应保持纯真的本色,克制个人的私欲,尊重规律,拒绝盲目的采伐和无度的攫取。

③应增强忧患意识,警惕来自环境的威胁、危险,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答出两点即可)

三、写作(40分)

19.(2015·乐山中考)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

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___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套作抄袭。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写作提示】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从提示语来看,这里的养料可以是物质养料,也可以是精神养料,这些“养料”让我们成熟、上进、珍惜,让我们感到温暖。

我们所选取的材料范围很广,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全都当作营养,把风雨霜雪全都当成滋润。

注意写出这些“养料”是如何给你滋养的,你受到滋养后有什么变化。

若选一种“养料”是一般人所想不到的,就更新鲜了,如,“伤害也是一种养料”。

可以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生动形象。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